内容简介
谢宁主编的这本《中医学基础》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五十一章,分为四篇,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供中药学、药学、中医护理等专业用)》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的教材,同时对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的人员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念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六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三节 病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
第二节 治则
第二篇 诊断学
第八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九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气血津液病辨证
第三节 脏腑辨证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三篇 中药学
第十章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 中药的采制
第一节 产地与采集
第二节 炮制与制剂
第十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升降浮沉
第三节 归经
第四节 毒性
第十三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用量与用法
第十四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十五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第十六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十七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十八章 化湿药
第十九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第二节 利水通淋药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第二十章 温里药
第二十一章 理气药
第二十二章 消食药
第二十三章 驱虫药
第二十四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二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第四节 破血消少,癓药
第二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化痰药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七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二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肝潜阳药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第二十九章 开窍药
第三十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阳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第四节 补阴药
第三十一章 收涩药
第三十二章 涌吐药
第三十三章 外用药
第四篇 方剂学基础
第三十四章 方剂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
第三节 方剂的组成
第四节 方剂的常用剂型
第三十五章 解表剂
第三十六章 泻下剂
第三十七章 ?解剂
第三十八章 清热剂
第三十九章 温里剂
第四十章 补益剂
第四十一章 固涩剂
第四十二章 安神剂
第四十三章 开窍剂
第四十四章 理气剂
第四十五章 理血剂
第四十六章 治风剂
第四十七章 治燥剂
第四十八章 祛湿剂
第四十九章 祛痰剂
第五十章 消食剂
第五十一章 驱虫剂
精彩书摘
(一)津液不足证
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是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濡润滋养而出现的证候,属内燥证。津液不足的原因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度两方面: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化减少或因过分限制饮食及某些疾病(如噎膈、反胃等),引起长期进食减少,使津液生化之源匮乏,均可导致津液生成减少;因热盛伤津耗液,大汗吐泻、泻痢太过导致津液大量丧失,均能造成津液不足的证候。
[临床表现]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津液不足证,以肌肤口唇舌咽干燥现象及尿少便干为审证依据。机体内及脏腑,外至肌肤,均有赖于津液的濡养。津液亏虚,上不能滋润口咽则口燥咽干,唇燥而裂;外不能濡养肌肤,则皮肤干燥枯槁;下不能化生小便,濡润大肠,则溲少便干。津液不足,血液化生亦减少,津血亏虚致生内热,故舌红少津,脉见细数。
(二)津液停聚证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影响肺、脾、肾输布排泄水液功能者,皆能成为水液停聚的病证。本节着重论述水肿与痰饮。
1.水肿 体内水液停聚,泛溢肌肤引起头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称为水肿。临床辨证,首先区分阳水与阴水,以明虚实。
(1)阳水 水肿的性质属实者,称为阳水。多为外感风邪,或水湿浸淫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头面浮肿,一般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来势迅速,皮肤薄而亮。常伴见恶风,恶寒,发热,肢节酸重疼痛,苔薄白,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舌红而脉浮数;或全身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困倦,小便短少,脘闷纳呆,泛恶欲吐。舌苔白腻,脉沉。
[证候分析]阳水以发病急,来势猛,先见眼睑头面,上半身肿甚者为辨证要点。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感受风邪,肺卫受病,宣降失常,通调失职,水津失布,泛溢肌肤,风与水合成水肿,故又称之风水相搏证。肺位上焦,宣发受阻,水液停滞,所以水肿先见眼睑头面,肃降失常,水津不能输布,溢于肌肤,迅速波及全身。三焦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本病上焦失宣,中焦失布,下焦失司,三焦俱病,水无去路,泛溢肌肤,所以来势猛疾,很快蔓延全身,肤表发薄光亮。由于风邪引发,故首先出现恶风、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咽痛等卫表症状。风水相搏,其证属实,苔薄白,脉浮紧,是风水偏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是风水偏热。若水湿浸淫,脾土受困,运化失司,水泛肌肤,而致水肿,亦属阳水范畴,其肿逐渐遍及全身,来势较缓。脾主四肢肌肉,水湿困脾,湿渍肢体,则沉重困倦;脾气受阻,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短少;脾胃相为表里,脾病及胃,湿蕴中焦,不能腐熟水谷,则脘闷纳呆;胃气上逆,则泛恶欲吐。白腻苔,脉沉,皆为湿邪内盛之征象。
……
前言/序言
中医学基础(供中药学、药学、中医护理等专业用)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很实用的书,正是我要找的。
评分
☆☆☆☆☆
还行 不错 还行 不错 还行 不错 还行 不错
评分
☆☆☆☆☆
内容比较全,入门者学习挺适合的
评分
☆☆☆☆☆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评分
☆☆☆☆☆
书的内容和我在网上下载的版本内容相差很多,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废话,自学医的看着没有用,建议去买老版本的医书
评分
☆☆☆☆☆
其实还没看……就是买回来看了几页,质量很好
评分
☆☆☆☆☆
感觉挺适合初学者的,而且内容权威可信,建议购买
评分
☆☆☆☆☆
很贵的
评分
☆☆☆☆☆
看错了 以为是学中医的看的,后来发现是学中药和护理的看的,不过对我这个西学中的也有好处,他把基础、诊断、方剂、中药的内容的揉合在了一起,方面携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