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上的动物世界

硬币上的动物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景烘,涂小榕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
  • 硬币
  • 收藏
  • 科普
  • 趣味
  • 儿童
  • 图鉴
  • 钱币
  • 世界
  • 自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 ,
ISBN:97875359536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6184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张景烘等编著的《硬币上的动物世界》从动物分类学的基点来编排内容,以充分反映动物进化的完善程度、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亲缘关系等等。除介绍动物所属的门、纲、目、科、属和物种(包括亚种)外,还以文述、旁白或物语等形式,来描述或探讨各种(或一类群)动物的特点。本书主要介绍硬币上究竟有怎样的一个动物世界,故更多着墨于这1100枚硬币上林林总总的动物;同时也尽量介绍了每一枚硬币的发行国家或地区、发行年份、面值、材质、重量、币种、发行量和大小等多项硬币要素。本书旨在为这个领域的钱币收藏朋友们搭起一个动物硬币的构架,为动物爱好者们打开一扇硬币动物园的窗户,从而让广大读者了解并认识在七彩缤纷的世界硬币上竟有一个如此引人入胜的动物世界。

内容简介

张景烘等编著的《硬币上的动物世界》介绍了作者藏品中的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1100枚广博多彩的世界动物硬币,并尽量介绍了每一枚硬币的发行国家或地区、发行年份、面值、材质、贵重金属的重量、币种、发行量和大小等硬币要素。介绍了这些硬币上多达700多个物种的动物。这些动物的生活空间,真可谓上极九天、下界深洋,从冰川、高山、平地、森林、草原、热带到沙漠、洞穴、海洋、湖泊和江河,应有尽有。从中让读者看到了动物无以伦比的求生之道、不可思议的防身本领、匪夷所思的高超技艺和难以置信的各种亲情等。此外,书中还分别介绍了十二生肖币及其文化和动物硬币收藏的基本知识。《硬币上的动物世界》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知识性、资料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使读者享受世界硬币和动物世界带来的乐趣和遐想。

作者简介

张景烘,男,1939年生于福建省宇化县。1959年考入北京石油学院,1964年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工作。1969年调入湖北省江汉油田工作,至1982年调入广州南海东部石油公司,从事海上石油开采工作,1999年退休。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评委。
早期爱好并收集一些中国的古代钱币。1985年主集世界硬币,尤其喜欢收集动物硬币,其中不同品种的动物硬币约有900余枚。20多年来,先后收藏有3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4000余枚硬币,1997年1月20日被吸收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目录

第一章 无脊椎动物
1.水母
2.珊瑚
3.章鱼
4.瓜鱿
5.鹦鹉螺
6.骨螺
7.皇后凤螺
8.金黄宝螺
9.宝螺
10.太平洋法螺
11.太平洋珍珠
12.太平洋?珍珠
13.太平洋黄珍珠
14.海星
15.红海星
16.南蛇尾
17.虾
18.对虾
19.螯虾
20.龙虾
21.蟹
22.淡水蟹
23.椰子蟹
24.蜻蜒
25.雨林豆娘
26.乌克兰蝗虫
27.蝉
28.穴蚁蛉
29.甲壳虫
30.犀金龟
31.锹甲
32.帝蛾
33.金斑喙凤蝶
34.蓝鸟翼凤蝶
35.亚历山大鸟翼凤蝶
36.凤蝶
37.大黄带凤蝶
38.黄凤蝶
39.蓝凤蝶
40.加拿大虎纹凤蝶
41.短尾黑凤蝶
42.大螯豹凤蝶
43.菲罗豆粉蝶
44.红点黄带粉蝶
45.开眼环蝶
46.君主斑蝶
47.红锯蛱蝶
48.黄褐斑豹蛱蝶
49.甜灰蝶
50.蜜蜂
51.蚂蚁
52.蜘蛛
53.蝎子

第二章 两栖动扭
第三章 爬行动物
第四章 鱼类一族
第五章 鸟的世界
第六章 兽类王国
第七章 古生动物
第八章 蝴蝶鱼、猫、狮、象等动物币的欣赏
第九章 十二生肖动物币及其中国独有的生肖文化
第十章 动物硬币面面观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硬币上的动物世界》 在人类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冰冷的金属,常常承载着比其本身更沉重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交换的媒介,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文化习俗的载体,以及艺术审美的缩影。而在这些金属方寸之间,一种独特的“动物世界”悄然崛起,它们以精湛的工艺、丰富的象征意义,诉说着一个个关于自然、神话、历史与人类精神的故事。 这本《硬币上的动物世界》,正是这样一本带领读者走进奇妙微观世界的探索之旅。它并非对生物图鉴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挖掘那些出现在世界各国钱币上的动物形象,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故事。从古老文明的图腾崇拜,到现代国家的国家象征,每一枚硬币上的动物,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向我们娓娓道来它们的过往。 让我们先从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硬币谈起。古希腊的海洋霸主,雄踞一方的战神,他们的形象被镌刻在特里拉姆的银币上,象征着海洋的力量与繁荣。而雄鹰,作为天空的王者,则频频出现在罗马帝国的钱币上,它不仅仅代表着帝国的威严与扩张,更寄托着人们对力量与自由的渴望。埃及的金字塔旁,神秘的圣甲虫在硬币上缓缓爬行,那是生命轮回的象征,是古埃及人对永恒的思考。 随着文明的交流与碰撞,钱币上的动物也展现出更加多元的面貌。亚洲的龙,威严而神秘,在中国、日本等国的钱币上,它象征着皇权、吉祥与力量,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印度的圣牛,在印度卢比上,它的形象代表着神圣、纯洁与生命力,是印度教信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非洲大陆上,狮子、大象、犀牛等“非洲五霸”,它们或威风凛凛,或憨态可掬,被印在南非兰特的硬币上,展示着这片大陆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野性之美。 不仅仅是那些广为人知的动物,那些在硬币上鲜为人知的生灵,同样拥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北欧神话中的巨狼芬里尔,它的凶猛与力量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硬币上得到了体现,诉说着关于命运与抗争的传说。澳洲大陆独特的袋鼠、考拉,它们以奇特的身姿出现在澳元的硬币上,成为了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名片。甚至那些早已灭绝的恐龙,它们的身影也曾出现在一些纪念币上,唤醒了人们对史前生命的无限遐想。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这些动物形象,而是试图揭示它们被选为货币图案的原因。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历史的巧合,政治的宣示,经济的象征,甚至是民间传说的影响。例如,为什么某些国家会选择鲸鱼作为货币上的图案?这可能与该国的海洋资源、渔业经济,甚至是古老的航海神话有关。而某些国家将代表和平的鸽子印在硬币上,则直接反映了该国对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更深层次地,硬币上的动物世界,也折射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与认知。早期,人们崇拜强大的、具有生存优势的动物,将其视为神灵或图腾。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更理性地认识动物,并将其作为国家象征或地域特色的代表。而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硬币图案开始关注濒危动物,呼吁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变化,恰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 《硬币上的动物世界》还从艺术与工艺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动物形象的设计与演变。从早期粗犷的雕刻,到如今精细的压印,每一枚硬币上的动物,都是匠人们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它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动物的神态、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融入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微型艺术品。细致观察,你会发现,同一物种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硬币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艺术史。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将硬币上的动物世界与货币学、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钱币图案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信仰、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比如,某枚硬币上的海狸,它可能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可能象征着勤劳、智慧,甚至是某种历史上的贸易活动。 《硬币上的动物世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它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冰冷的金属,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它让你在每一次的触摸与交换中,都能感受到那些来自遥远地域、不同时代的动物们,正以它们独特的语言,向你诉说着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生命的故事。它将引领你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的惊奇,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日常物品背后的深邃意义。准备好,打开这本书,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硬币上的奇幻动物王国。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尤其容易被那些充满故事性和人文关怀的内容所打动。而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作品。它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某种情感,而是通过对动物真实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来传递一种深沉的情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那些陪伴人类度过艰难岁月的动物的故事,例如,在古代战争中,作为士兵忠实战友的军犬,在矿井中,默默劳作的矿工伙伴,甚至是那些在灾难中,救助人类的搜救犬。这些故事,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以及动物身上所展现出的忠诚、勇气和无私。我反复阅读了关于一位老猎人与他的狼犬之间的故事,那份跨越物种的深厚情谊,让我几度潸然泪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动物身上所蕴含的,远超我们想象的灵性和情感。它让我更加珍视与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部视觉的盛宴,同时也是一次智识的探险。我是一个对动物形态和解剖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而这本书的插图质量,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每一页的插图都由顶尖的艺术家绘制,细节逼真到令人难以置信,仿佛能够触摸到动物的毛发,感受到它们肌肉的律动。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不仅仅是美观,更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们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动物的骨骼结构、肌肉系统,以及它们在运动时的姿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鸟类飞行姿态的插图,那些不同种类鸟类在空中展开翅膀的瞬间,被捕捉得如此生动,让我对空气动力学和生物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在文字部分,也用一种极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这些解剖学细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反复阅读了关于灵长类动物手指和脚趾的进化过程的章节,那些细微的结构差异,背后却蕴含着数百万年的演变史,让我惊叹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普通读者看的,即使是专业的生物学家,也一定能从中获益匪浅。它让我看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也让我对生物的奇妙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曾花了很多时间,对着那些描绘古代巨兽的插图,想象它们在史前世界是如何生存的,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并没有这么高,抱着一种“姑且看看”的心态开始阅读。然而,随着情节的深入,我逐渐被它所展现出的宏大叙事所吸引。这本书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而是以一种跳跃性的、碎片化的方式,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动物故事串联起来。一开始我还有些不适应,觉得有些零散,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结构反而更具张力,它迫使读者去主动连接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点,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理解框架。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讲述着不同动物在历史舞台上的独特角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驯化动物的篇章,它不仅仅是讲述了狗、猫、马等如何从野性走向人类文明,更是深入探讨了驯化过程中,人类与动物之间形成的复杂情感和相互依赖。作者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让这些故事读起来既有说服力,又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我尤其喜欢关于古罗马马戏团的描述,那些驰骋沙场的战马,那些被训练成角斗士的野兽,它们的悲壮与荣耀,在作者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动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更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伙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早期农耕社会中,牛、羊等家畜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部分,那份对土地的耕耘,对生命的孕育,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原始而强大的力量。这本书拓展了我对历史的认知,也让我对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将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绝佳的作品。它没有枯燥的科学术语堆砌,也没有空洞的历史叙述,而是以一种充满智慧和温度的方式,将动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故事、考古发现、民俗传说,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构建一个宏大的知识图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动物扮演角色的演变。从早期城市中作为交通工具的马匹,到后来成为宠物,再到如今在城市绿地中偶尔出现的野生动物,动物在城市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也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我反复阅读了关于鸽子在战争时期传递情报的故事,那些无名的信使,用生命谱写了历史的篇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现代社会,我们与动物的关系也从未中断,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它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在城市生活中,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动物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动物世界”。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个特定地区或特定时期的动物,而是将视野拓展到全球,从微小的昆虫,到庞大的鲸鱼,从远古的恐龙,到现代的家禽,几乎涵盖了所有生命形式。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能够将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动物,通过某种内在的联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动物迁徙的章节,那些跨越大陆、穿越海洋的壮丽旅程,不仅仅是生命的本能,更是它们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一种深刻而古老的契约。作者用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生动的故事,向我展示了这些迁徙动物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在维系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候鸟如何利用地球磁场导航的解释,那种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描绘,以及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让我对生命的智慧充满了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由无数生命交织而成的,一个精密而和谐的系统。

评分

老实说,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才开始读这本书的,当时我对他夸得天花乱坠有些怀疑,毕竟市面上关于动物的书籍实在太多了。但是,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立刻就明白了朋友为何如此激动。它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将动物仅仅视为研究的对象,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书中的内容涉及了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到中世纪的皇家狩猎,再到工业革命后城市中的宠物文化,几乎涵盖了人类文明的各个阶段,以及动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古代神话和宗教中动物意象的解读。例如,关于中国龙的起源,关于北欧神话中的巨狼芬里尔,关于印度教中毗湿奴的坐骑迦楼罗,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故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她不仅仅是列举,更是试图去探寻这些象征意义背后,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自身生存的思考。我反复阅读了关于狮子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征意义的章节,从古埃及的守护神,到古希腊的赫拉克勒斯,再到现代社会中的力量与勇气,这种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让我深深着迷。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每一次翻动,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但所有的一切又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动物与人类文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评分

我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更是一部微观的历史画卷,通过对动物的考证,来折射出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甚至是技术发展。作者用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将那些埋藏在古老遗迹中的动物信息,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古代农业社会中,牛、羊等家畜的地位和作用的阐述。通过对陶器、壁画,甚至是一些古代文字的解读,作者描绘出了这些动物是如何被视为财富、食物,甚至是神圣的象征。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古埃及人如何利用猫来驱逐害虫,以及对猫的崇拜是如何形成的章节,那份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由此推断出的文化渊源,让我惊叹不已。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并非是冷冰冰的文字和事件,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共同谱写的。它让我对过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动物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在场感”。作者的文字不仅仅是在描述动物,更是在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我仿佛能够听到非洲草原上狮子的咆哮,感受到亚马逊雨林中蝴蝶的轻盈,甚至能闻到北极苔原上冰雪的气息。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得益于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他/她不仅仅描述了动物的外形,更深入地描绘了它们的行为模式、声音、气味,甚至是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反应。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海豚沟通方式的章节,那些复杂而精妙的声波语言,让我对这个海洋精灵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者甚至引用了一些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来解释这些声音的含义,让我对海豚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反复阅读了关于鲸鱼迁徙路线的描写,那些穿越广阔海洋的壮丽旅程,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与那些动物们共同经历着它们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令人惊叹的发现!我是在一个二手书店的角落里偶然翻到的,它那古朴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个泛黄的书页,上面印着一枚栩栩如生的古币,币面上浮雕着一只充满野性的狮子,眼神锐利,鬃毛飞扬。我当时就有一种预感,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动物的书,它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邃的故事。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纸张微带磨损,仿佛承载了岁月的痕迹。翻开第一页,迎接我的是一段颇具诗意的引言,它用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语言,描绘了人类与动物之间跨越时空的羁绊,以及那些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记忆。书中的插画更是让我惊为天人,每一幅都精雕细琢,色彩浓郁却不失真实,仿佛能闻到丛林的芬芳,听到海浪的呼啸。尤其是那些关于已灭绝生物的描绘,它们以一种近乎复活的姿态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对生命的脆弱与伟大有了更深的敬畏。作者的文字功底同样令人赞叹,他/她将动物的习性、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用一种流畅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关于古埃及猫咪的章节,那些关于生育、保护和神圣的传说,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法老王身边慵懒而高贵的猫咪,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崇。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那些潜藏在日常中的,与动物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捧着这本书,在柔和的灯光下,与那些远古的生灵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它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份宁静,也多了一份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被遗忘的历史和边缘文化有着特别的偏爱,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它并没有聚焦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动物明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默默无闻但至关重要角色的动物。比如,那些在早期航海时代,为人类指引方向的信天翁,那些在偏远地区,默默支持人类生存的野味,那些在古老传说中,被赋予神秘力量的昆虫。作者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去挖掘和呈现这些被忽视的角落。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早期医药史的篇章,讲述了各种动物的器官、血液,甚至是粪便,如何被古人用来治疗疾病,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背后却反映了人类在求生过程中,对自然界无尽的探索和尝试。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古代炼金术士如何尝试利用动物精华来寻求长生不老的章节,那种渺茫的希望,那种对未知的执着,让我动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被主流叙事所局限的。它鼓励我去思考,去质疑,去发掘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