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

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泓 著
图书标签:
  • 抗战史
  • 收藏投资
  • 文物
  • 历史
  • 军事
  • 中国近代史
  • 藏品
  • 文化
  • 二战
  • 民国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485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703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字数: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为“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根据地军民藏品专题收藏、抗战书报刊收藏、抗战钱币收藏、抗战时期地图收藏、抗战粮票收藏、抗战邮品收藏等。
无论你是正在对收藏发生兴趣而不得门径的读者,还是刚刚入门而苦苦寻觅收藏知识和收藏方法的收藏爱好者,或者是已经在收藏市场上磨练多年并有所收获的收藏家,都可以从《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中得到新的经验和启发。

内容简介

抗战藏品收藏是在进入新世纪变得火爆起来的。伴随着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纪念活动的开展,抗战藏品越来越抢眼,其收藏热点主要集中在抗战书报刊出版物、抗战老照片、抗战地图册、抗战邮票钱币、抗战票证、抗战军用品及文献史料等,特别是一些老画报和老画册更是成为收藏焦点。
抗战藏品与其他藏品相比,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因为,至今日本右翼狂热分子仍否认对中国的侵略,无疑抗战藏品可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
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战长城,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再现这一悲壮历史,不仅是学者的责任,也是每一名中国收藏家和收藏者的神圣使命。

作者简介

沈泓,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在海内外100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4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得一二等奖。出版有长篇小说《深圳闲人》及收藏投资系列《收藏创富丛书》、《中国民间收藏智库丛书》等,共计20多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抗战藏品全面热火/1
东北兴起抗战藏品收藏/1
民间抗战藏品展览热/2
抗战纪念馆建馆热/6
抗战纪念活动助藏/8
抗战藏品拍卖热/10
机构征集抗战藏品热/12
抗战藏品研究热/12

第二章 藏家的成功之路/15
哪些人在收藏抗战藏品/15
抗战藏家第一人樊建川/18
天津抗战收藏家吕仕奎/25
筹建罪证展览馆的陈林/25
收藏抗战文物30年的吴季良/27
体育老师张祖仁的抗战收藏/29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军民藏品专题收藏/31
八路军老照片专题收藏/31
八路军建制变化专题收藏/32
日军侵华老照片专题收藏/33
新四军藏品专题收藏/34
各战役战斗的藏品收藏/36
各地方抗日根据地专题收藏/37
抗日小英雄专题收藏/40

第四章 史料收藏的学术价值/43
抗战时间段和释名史料的收藏/43
抗战背景史料收藏/46
抗战转折点史料收藏/47

第五章 抗战书报刊收藏/57
透过拍场看抗战书刊/57
找到填补空白的方向/58
坚持是成功之母/60
寻找精品须眼明手快/63
抗战书籍收藏有机遇/64
抗战画册和影集价值高/65
抗战报纸的收藏重点/68

第六章 抗战钱币收藏/71
抗战钱币的收藏价值/71
掌握抗战时期的钱币知识/74
中日假币揭秘与收藏/76
钱币书教你少走弯路/81
抗日根据地钱币收藏/83
地方兑换券的收藏/87
特殊材料的抗币是珍品/88
国统区抗币收藏/90
日本军用手票收藏/91
日本操纵的伪政府钱币收藏/92
苏联红军司令部纸币收藏/95

第七章 抗战宣传品的收藏/97
国统区、沦陷区宣传画收藏/97
根据地抗战宣传画收藏/99
抗战挂历宣传品收藏/101
抗战时期传单收藏/101
抗战题材连环画收藏/103
抗战漫画收藏/108
器物宣传品收藏/112

第八章 抗战时期地图收藏/113
抗战地图的市场表现/113
抗日名将用过的地图价值高/114
日本印制的侵略地图收藏/115
日本当年画报上的地图收藏/118
爱国报刊上的抗战地图收藏/119
地图分类知识有助专题收藏/120

第九章 抗战商标收藏/121
抗战商标收藏/121
抗战火花收藏/122
抗战烟标的背景知识/126
展览为抗战烟标收藏助兴/127
哪些抗战烟标收藏价值高/128
抗战烟广告收藏/138

第十章 抗战粮票收藏/141
进入拍卖会的抗战粮票/141
购粮储券收藏/142
粮食库券收藏/143
抗日根据地粮票收藏/146

第十一章 抗战票证收藏/149
抗战股票的收藏/149
救国公债的收藏/152
抗战彩票收藏/153
抗战单据收藏/154
抗战印花税票收藏/155
其他抗战票证收藏/156

第十二章 抗战老照片收藏/159
吴印成的抗战老照片/159
延安电影团拍摄的抗战老照片/161
郑景康的抗战老照片/162
沙飞的抗战老照片/163
罗光达的抗战老照片/164
高帆的抗战老照片/165
张爱萍的抗战老照片/166
《晋察冀画报》的抗战老照片/167
国统区的抗战老照片/168
外国友人拍摄的抗战老照片/168
日本人拍摄的老照片收藏/169

第十三章 抗战邮品收藏/171
半白日图邮票/171
全白日图邮票/171
唐县临时邮政邮票/172
无面值抗战军人纪念邮票/173
清河区五角星图邮票/173
冀南抗日邮票/173
晋冀鲁豫边区代邮券/174
淮南区第一版无面值邮票/175
淮南区有面值邮票/176
淮南无面值票加盖“暂作”改值邮票/177
“稿”字邮票/178
津浦路西邮票/178
“005本区交通”邮票/179
盐阜区第一版有面值邮票/180
苏中区无面值邮票/180
山东牛耕图、掷弹图邮票/181
苏中五分区无面值邮票/182
盐阜“寄递”邮票/182
盐阜区加盖“新抗”和“改新抗”邮票/183
“稿”字邮票收藏谨防假票/184
其他抗战题材邮票收藏/185

第十四章 抗战藏品的收藏方法/187
以正面藏品为主/187
精品收藏价值更高/187
精心策划收藏展/188
冷门收藏和特色收藏最可取/188
辨别赝品防风险/191

附录 日本侵华画报画册收藏/195
日本出版画报的概况/195
《支那事变画报》收藏/197
《北支事变画报》收藏/200
《画报跃进之日本》收藏/2D1
《历史写真》收藏/203
《国际写真情报》收藏/204
《支那战线写真》收藏/205
日本侵华写真帖收藏/206

精彩书摘

在日本收集抗战文物,樊建川采取的是见多少收多少的办法,所以樊建川称之为“反扫荡”。这种收集异常辛苦,单是为了找1945年8月15日的日本报纸,他就东奔西走,花费了许多时间。一本日本当时宣传战争的旧画册,一般折合人民币1000元。为了搜集到在日本的“二战”物品,他在日本发展线人,以防流失。
2003年8月,线人获悉,北京拍卖数份“二战”材料《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所属各机关员役遣散费清册》(以下简称《清册》)《第十二战区遣送日韩俘虏名单》、冈村宁次与何应钦通信等。《清册》记载重庆大轰炸后,一支由800人组成的埋尸队队员名单。无疑,他们是重庆大轰炸的见证人。拍卖前,拍卖方获悉有日本人参与竞拍,但希望归属樊建川。樊建川与之协商的结果是撤拍。
樊建川就这样穷尽所有地收藏,从全国各地和海外收集来的抗战文物中包括斑驳生锈的刀鞘,闪着寒光的刺刀、指挥刀,狰狞丑陋的防毒面具,冰冷坚硬的钢盔,残破褴褛的血衣,成堆成捆的图片、报纸、书籍、传单、布告、战时良民证、选票。
还有各种军用器皿:水壶、碗、饭盒、挂盘、望远镜、披帘帽、救护包、徽章、证书、货币,甚至烟盒、烟标、信函、邮票、结婚证、收据、扇子、弹壳、皮带扣、留声机、花瓶、笔筒、陶罐、床帷子、戒指、日本造彩瓷地球仪、协和牌蜡笔……总共藏品有20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57件。
在抗战文物的收藏过程中,樊建川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比如,在中国文化里,俘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俘虏就意味着没有了名节。传统文献对战争和战役的记录都只写战死人数,战伤人数,失踪人数,避写俘虏人数。建川博物馆收藏的蒋介石“中正剑”上便刻有“不成功,便成仁”。
但是,事实要复杂得多。有战争就有俘虏。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俘虏的命运是判断战争文明的一种标尺,也是这个民族的文明标志。
其次,战场上的俘虏,是在抵抗无效情况下被俘的。当年坚守衡阳长达47天的国民党将领方先觉,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先假降日本,之后又逃回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论《向方先觉军长欢呼》。毛泽东也在《解放日报》评价“守衡阳的战士是英勇的”。
抗日战俘的命运是非常独特而且不幸的。如果他们还为国家不容,民族不耻,那就更加不幸。所以樊建川认为,战俘也是好汉,只要人俘心不俘。做过百分之百的抵抗,不一定非要“玉碎”。

前言/序言


《烽烟中的记忆:一件件藏品,一段段历史》 本书并非一部宏大的战史叙事,也非对某位英雄人物的传记描摹。它更像是一位沉静的收藏者,在历史的角落里,用耐心和热爱,搜寻、拾缀、凝视那些承载着民族苦难与辉煌的实物。这些实物,或为锈迹斑斑的弹壳,或为泛黄的战地照片,或为泛着墨香的家书,亦或是那件曾在枪林弹雨中守护过生命的头盔。它们沉默着,却以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诉说着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本书的主线,围绕着一系列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藏品展开。这些藏品,并非出自名家之手,也非价值连城的古董,它们之所以被珍藏,是因为它们与那个抗击外侮、救亡图存的时代紧密相连。从东北人民不堪忍受的屈辱,到全国人民奋起抵抗的悲壮;从正面战场上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到敌后战场上人民群众的艰苦斗争,每一件藏品都凝聚着一段鲜活的往事,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读者将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时空的界限。我们一同走进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子弹呼啸而过的惊心动魄;我们一同走进简陋的地下掩体,体会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我们一同走进饱经沧桑的村庄,聆听百姓们在战火中的悲欢离合。每一件藏品,都仿佛一把钥匙,开启一段尘封的记忆,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理解那些牺牲的意义。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藏品,更注重挖掘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例如,一枚小小的抗战纪念章,背后可能是一次血与火的洗礼,一次出生入死的考验,一段感人至深的战友情谊。一张模糊的老照片,可能定格了战士们在炮火硝烟中短暂的休憩,也可能记录了普通百姓在国家危难时的坚毅眼神。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流淌着亲人间的思念与牵挂,也寄托着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本书的叙事风格,力求真实、朴实,避免过度的渲染和煽情。它更多地通过对藏品的细致描摹,对历史细节的还原,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作者以一位普通收藏者的视角,展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英烈的缅怀之情。每一件藏品,都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在于它们承载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信息。 本书也将适时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藏品所处的时代环境。例如,在介绍某个时期的武器装备时,会简要回顾当时的军事形势;在谈论某个地方的抵抗行动时,会简要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方式,使得本书既有收藏品的独特性,又不失历史的厚重感。 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抗战藏品,更是关于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以及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付出一切的普通人。它希望能唤起读者内心深处对历史的记忆,对先辈的敬意,以及对和平的珍视。通过这些鲜活的实物,我们得以更加真切地认识那个年代,认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不屈精神。 本书的章节设置,将围绕着不同类型的藏品展开,或是按时间顺序,或是按地域范围,或是按主题划分。例如,可以有“铭刻军功的印记”章节,收录勋章、奖章、奖状等;可以有“战场上的血迹”章节,展示弹片、枪支部件、军用物资等;可以有“家书万里的情怀”章节,呈现书信、日记、照片等;还可以有“人民的力量”章节,展现民兵的武器、宣传品、生活用品等。 最终,本书希望传递一种信息: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身边,藏匿于一件件不起眼的物品之中。通过对这些藏品的解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过去对话,与历史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启迪未来。它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一次对精神的追寻,一次对民族记忆的重塑。 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看到一件件物品,更是看到一段段传奇,感受到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所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它将带领您走进一段尘封的岁月,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去体会那份刻骨铭心的民族情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说话”的历史物件充满好奇,它们仿佛是时间的信使,传递着久远的讯息。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以“碧血丰碑”为名的书籍,它以中国抗战时期的藏品为线索,为我揭示了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历史画卷。书中并没有直接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而是通过对收藏品——那些曾经被无数双手触摸、被无数双眼睛看过、被无数次生死考验洗礼过的物件——的解读,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我被书中对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藏品所深深吸引,例如,一件缝补过无数次的军棉袄,它可能陪伴一位战士度过了无数个寒冷的夜晚,见证了他的坚韧与不屈。一件破损的地图,上面可能标注着一次关键的突围路线,它承载着指挥者的智慧与士兵们的勇气。作者在分析这些藏品的收藏投资价值时,并没有忽略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它让我意识到,收藏这些“碧血丰碑”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上的回报,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民族精神——那种在绝境中求生存、在苦难中不屈服的伟大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物件,一旦与历史紧密相连,便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讲述民族故事的“无声英雄”。

评分

最近,我偶然接触到一本名为《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的书,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让我得以“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战历史。这本书并没有直白地罗列史实,而是选择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切入点——那些流传至今的抗战藏品。我一直觉得,物件本身往往比文字更能承载历史的温度和情感。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别藏品的深入分析,让我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那段艰难岁月里,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着民族的抗争史。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物品的解读所打动。例如,那些饱经风霜的弹壳,它们曾是硝烟弥漫战场上的见证,如今却静静地躺在收藏家的手中,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民族的坚韧。再比如,那些泛黄的军用地图,上面标注的或许就是一场关键战役的部署,每一条线,每一个标记,都凝聚着革命者的智慧与担当。作者在探讨收藏价值的同时,也着重挖掘了这些藏品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书中对于“收藏”的定义,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层面,上升到了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民族记忆的守护。这种深刻的理解,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收藏的究竟是什么?是那些冰冷的器物,还是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无畏精神、牺牲奉献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通过那些“碧血丰碑”般的藏品,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体会那份沉甸甸的民族责任。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物件充满敬意,它们是通往过去最直接的桥梁。近期,我偶然接触到一本名为《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的书籍,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我带入了那段充满血与泪的抗日战争时期。这本书没有直接呈现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聚焦于那些在硝烟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藏品。我发现,通过解读这些物件,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伟大。书中对不同类型藏品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例如,一件破旧的饭盒,它可能承载了一个士兵的朴素愿望,也可能见证了无数场艰难的战斗。一封泛黄的电报,它可能传递着重要的战略信息,也可能连接着前线的生死离别。作者在探讨这些藏品的收藏价值时,更着重强调了它们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它让我明白,收藏这些“碧血丰碑”,不仅仅是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更是对民族记忆的传承,是对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致敬。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物件,一旦与那段厚重的历史相结合,便会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成为讲述民族故事的“无声英雄”。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厚重感,往往体现在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物件之中。最近有幸翻阅了一本以“碧血丰碑”为名,探讨中国抗战藏品收藏投资的书籍。虽然我并未直接见到书中所提及的具体藏品,但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解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并没有枯燥的历史叙述,而是以藏品为切入点,去挖掘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旧式军服时,不仅仅描述了其材质和款式,更深入地探讨了军服在当时所代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战士们在严酷环境下的保护,是集体荣誉感的体现。那些缝补过的痕迹,或许就承载着一位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的生死瞬间,而那些褪色的徽章,则闪耀着革命者的坚韧与牺牲。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军队的装备进行比较,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在面对强大敌人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展现出的智慧。从简陋的武器到顽强的意志,这一切都凝聚在那些被收藏的物品之中。作者在谈及收藏投资时,也着重强调了这些藏品背后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这种精神的传承,远比任何金钱上的回报都更为重要。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收藏这些抗战时期的物品,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先烈的缅怀,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这本书让我对“藏品”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物品,而是有温度、有故事、有灵魂的“历史碎片”,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评分

在阅读之前,我对“收藏投资”这个概念多少有些功利化的认知,认为它更多地是关于资产增值。然而,这本《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看法。它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如何“淘金”,而是将视角放在了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抗战藏品上。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别藏品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历史和文化价值。例如,书中对一些老式武器的解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分析,更是对当时中国工业水平和军事斗争策略的展现。我能想象,那些锈迹斑斑的枪炮,曾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发出震天的怒吼,它们是民族抵抗的象征,是先辈英勇无畏的见证。再比如,书中提到的那些泛黄的战地书信,虽然文字可能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家国情怀、战友情谊,甚至是对和平的渴望。这些文字,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能触动人心,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普通士兵在战火纷飞中的真实情感。作者将这些藏品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们理解它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稀有程度或市场价值,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信息。书中关于“如何评估藏品的历史价值”的论述,让我开始思考,一件物品的真正价值,往往体现在它所连接的那个时代、那些人、那些故事。这种深刻的洞察,让我对收藏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占有,更是历史的守护和精神的传承。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件抗战藏品,都是一座无声的丰碑,记录着一段悲壮的过去,也指引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评分

我一直对近现代史,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情有独钟,总觉得那段烽火岁月里,涌现了太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物和事件。最近有幸接触到一本以“碧血丰碑”为名的书籍,虽然它聚焦于中国抗战时期的藏品收藏与投资,但其字里行间所散发出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挖掘,着实令我震撼。书中并没有直接铺陈史料,而是通过解读那些“无声的证人”——也就是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藏品,来讲述那个时代的悲壮与辉煌。它让我意识到,一件小小的物品,可能就蕴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承载着无数人的牺牲与奉献。我尤其对书中对于一些日常物品的解读印象深刻,比如当时军民使用的炊具、生活用品,甚至是一些简陋的医疗器械。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却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支撑着前线的将士们和后方的民众,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通过这些物品,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为了生存和自由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书中在探讨收藏价值的同时,也深入阐述了这些藏品所代表的民族精神,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生存而奋不顾身的爱国情怀,那种面对强敌毫不退缩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的传承,远比物品本身的经济价值更为珍贵。它让我明白了,收藏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是为了传承,是为了让后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之奋斗牺牲的先烈。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向导,引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触碰那些鲜活的历史碎片,去感受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唤醒历史记忆的物件情有独钟,它们仿佛是时光的胶囊,封存着过往的悲壮与辉煌。最近,我有幸读到一本名为《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的书,它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将我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本书没有直接呈现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通过对中国抗战时期各种藏品的深入解读,让我得以从微观的角度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挖掘。比如,一件带有旧式标语的宣传海报,它不仅仅是一件印刷品,更是当时社会思潮和宣传策略的生动体现,能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诉求。再比如,一本战地记者的采访笔记,字迹潦草却充满力量,它记录下了前线的真实见闻,是还原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作者在探讨收藏投资价值的同时,着重强调了这些藏品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收藏这些“碧血丰碑”,不仅仅是为了增值,更是为了传承,是为了让后人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去感受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一切的英雄们的精神。这本书就像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看到了,那些静静躺在博物馆或收藏家手中的物品,都拥有着讲述伟大故事的能力。

评分

对于一段沉重的历史,我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具象、更可触碰的了解方式。最近,我读到了一本《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它恰好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这本书并没有直接讲述战役的细节,而是将焦点放在了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留存下来的宝贵藏品上。通过对这些实物的解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壮烈。我尤其对书中对一些反映当时人民生活和斗争的藏品的分析印象深刻。比如,一张饱含辛酸泪水的家书,它可能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战乱中的离散与期盼;一件粗布缝制的军服,它可能伴随一个战士走过了无数个生死考验的时刻。作者在分析这些藏品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时,并没有忘记它们最核心的意义——承载着民族的苦难、抗争与不屈。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件抗战藏品,都是一个无声的“丰碑”,它们静静地诉说着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的英勇事迹,提醒着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它让我对“收藏”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拥有,更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缅怀,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评分

我最近偶然间接触到了一批非常珍贵的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文物,它们承载着那段硝烟弥漫却又英雄辈出的历史。当我浏览一本关于这些藏品收藏投资的书籍时,我深深地被那些物件背后的故事所吸引。书中没有直接描述具体的藏品,但通过对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物品的探讨,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的身影。书里对不同时期、不同战役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物品的分析,让我对当时人民的英勇抵抗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老旧的武器装备,虽然现在看来已经陈旧不堪,但它们却是在那个艰苦年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重要工具,每一处磨损都诉说着一段不屈的抗争史。又比如,一些带有岁月痕迹的军用证件、日记本,甚至是一张泛黄的战地照片,都能引发我无限的遐想,去想象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的革命先辈们,他们的牺牲精神和坚定信念。书中的内容并非是简单的物品罗列,而是通过对这些物质载体的解读,去触摸历史的脉络,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情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收藏的价值”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指金钱上的增值,更重要的是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作者巧妙地将收藏投资的视角融入到对历史文物的解读中,让读者在欣赏藏品的同时,也能思考其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这种独特的视角,让我对如何看待和保存这些宝贵的历史遗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促使我去思考,作为后辈,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些“碧血丰碑”,让它们的光芒永远闪耀,警醒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让我对收藏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物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让我对过去产生更深切共鸣的载体。偶然间,我发现了《碧血丰碑:中国抗战藏品的收藏投资》这本书,它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惊喜。这本书巧妙地将“收藏投资”的视角与“中国抗战历史”相结合,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那段充满牺牲与英雄主义的岁月。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藏品,而是通过对每一件藏品的深入剖析,去展现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那些承载着普通人故事的物件的解读。比如,一本当时士兵随身携带的简易笔记本,里面记录的可能只是日常的点滴,但这些平凡的文字,却能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他们在极端困境下的求生意志和精神寄托。再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战地医疗用品,它们不仅仅是医学的见证,更是无数生命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缩影,是无数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最好证明。作者在分析藏品的市场价值之外,更侧重于挖掘其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件抗战时期的藏品,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的“活教材”。这本书让我明白,收藏这些“碧血丰碑”,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对民族记忆的珍藏,是对先辈英勇事迹的传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