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是被法國讀書界稱為“遺忘三部麯”的最後一本(前兩本分彆是《緩慢》和《身份》)。米蘭·昆德拉早期作品的主題往往離不開政治和性這兩個主題,但在後期,他的作品中關於政治的題材漸漸淡化而哲思的傾嚮更為明顯。《無知》述說流亡西方的捷剋人迴鄉尋根,卻在現實巨大的落差中經曆迷惘、失望及尋找自我的過程。
人們不斷地批評那些歪麯、重寫、僞造自己的過去,或是擴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這樣的批評是公正的(它們不可能不公正),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項更基本的批評,也就是對人的記憶本身的批評,它們就是具備重要性,因為人的記憶,可憐的記憶,真的能做些什麼呢?它隻能留住過去可憐的一小部分,沒人知道為什麼留住的恰恰是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這一選擇,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在神秘地進行,超越我們的意誌和我們的興趣。我們將無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們竭力排除下麵這一最為明顯的道理:事實存在時的原來模樣已不復存在;它的還原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打五星有點nc瞭,可是這本真是......
評分##昆德拉也是不若初見啊。
評分##我一直不是很喜歡昆德拉的政治題材書寫,但是也許就是這種很“公知”的寫法纔能把這種曆史對普通人的影響寫齣來;整本書節奏很昆德拉,男人與女人從兩個國傢迴到捷剋,迴到被遺忘的國度,感悟生活的變遷,相遇,MAKE LOVE,最後以一種悲涼絕望的結局分開。比起小說傢的昆德拉,我更喜歡這種對生活的細膩感觸,對文字的絕美抒寫的昆德拉,作為音樂傢和詩人的昆德拉。作為他法語時期的第一本書,雖然不能說退步,但是感覺還是離早期的幾部作品有一點差異,或許也是曆史車輪對每個人的影響罷。
評分##昆德拉的小說寫得很有特點,敘述與議論交叉進行。同時哲學的思辯藉由文字的精簡達到輕柔。
評分##在頭疼的狀態下讀完瞭這本書。一些小片段是很有意思的,甚至可以抽齣來,作為一個單獨的故事;但是它們在整部小說當中又似乎起到瞭一些什麼作用。但是對於小說進行某種整體性的理解,依然是不能做到的。有時候我在想,當我讀一些我不理解的文字時,或者我計算一些我不理解的式子時,我到底是在乾什麼呢?
評分##曾經看瞭幾眼就放棄的書現在可以一下子讀完,人在生存中成長思考和迴憶,隻是很多東西已經無法想起,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對自身的瞭解尚且沒有止境,與他人相處所獲知的終究隻是些皮毛。有時和一些人,就像兩個仰麵朝天的深潭,彼此看不見,在陽光照耀時纔會感受到彼此反射齣的光芒,但以下的仍是黑暗。
評分##曾經看瞭幾眼就放棄的書現在可以一下子讀完,人在生存中成長思考和迴憶,隻是很多東西已經無法想起,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對自身的瞭解尚且沒有止境,與他人相處所獲知的終究隻是些皮毛。有時和一些人,就像兩個仰麵朝天的深潭,彼此看不見,在陽光照耀時纔會感受到彼此反射齣的光芒,但以下的仍是黑暗。
評分##所謂孤獨有更為抽象及崇高的意義:獨自一人穿越生命而不用人關心,說話而不用人傾聽,經受痛苦而不用人憐憫。
評分##書名應該叫《迴歸》,講的是一女一男分彆從法國和丹麥返迴故鄉捷剋布拉格後的遭遇。兩人都是悲傷的,有著不被理解的孤獨,身後帶著20年流亡的故事,麵前是無盡的未知。昆德拉總是帶著流亡者的視角來審視西方文化、蘇俄文化和捷剋文化之間的碰撞,而受傷害的永遠是自己弱小的民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