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的識彆與食用方法

野菜的識彆與食用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建國 編
圖書標籤:
  • 野菜
  • 野菜識彆
  • 野菜食用
  • 野生植物
  • 植物圖鑒
  • 食用植物
  • 健康飲食
  • 戶外生存
  • 自然知識
  • 植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科技翻譯齣版公司
ISBN:9787543325654
版次:1
商品編碼:1058449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農民緻富大講堂係列叢書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0-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8
字數:4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野菜的識彆與食用方法》立足中國北方農村和農業生産實際,兼顧全國農業生産的特點,以推廣知識、指導生産、科學經營為宗旨,以多年、多領域的科研、生産實踐經驗為基礎,突齣科學性、實用性、新穎性。語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盡量做到“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野菜的識彆與食用方法》涉及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農産品流通與經營、休閑農業、資源與環境等多個領域,使農民在傢就可以走進專傢的“課堂”,學到想要瞭解的知識,掌握需要的技能,解決遇到的實際難題。

作者簡介

陳建國,天津市農科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從事管理工作30餘年,1990年以後,參加瞭天津市的野菜資源調查工作,對本市的野菜品種、數量和分布有一定的研究。撰寫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野菜分布概況
1.平原區
2.山地丘陵區
3.低平海岸

第二章 野菜的識彆與食用方法
1.蒲公英
2.馬齒莧
3.薺菜
4.山芹
5.苣莢菜
6.蕨菜
7.枸杞
8.綠莧
9.蔞蒿
10.黃花菜
11.車前子
12.玉竹
13.地膚
14.藿香
15.蒼耳
16.山萵苣
17.鴨蹠草
18.酢漿草
19.長萼堇菜
20.打碗花
21.荇菜
22.桔梗
23.九層塔
24.天藍苜蓿
25.長萼雞眼菜
26.草決明
27.朝天委陵菜
28.蘋
29.龍牙草
30.白花敗醬
31.諸葛菜
32.小藜
33.牛繁縷
34.青葙
35.菊芋
36.藜
37.酸模葉蓼
38.魚腥草
39.水蓼(澤蓼)
40.扁蓄
41.皺果莧
42.薄荷
43.獨行菜
44.薤白
45.苦苣菜
46.蒲菜
47.百閤
48.刺兒菜
49.東亞唐鬆草
50.紫蘇
51.凹頭莧
52.附地菜
53.辣子草
54.鹽地堿蓬
55.寶塔菜
56.野西瓜苗
57.香椿
58.雞冠花
59.荷花
60.槐花
61.花椒
62.抱莖苦莢菜
附錄 野菜的采集和加工方法

精彩書摘

植物性狀多年生草本,根樁莖橫走,地上莖直立,單一或分枝,高60~150厘米。單葉互生,具柄;葉柄上有葉片下延形成的翼;莖中部葉片羽狀深裂,側裂片2,裂片綫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疏淺鋸齒,錶麵幾無毛,背麵被絨毛;上部葉3裂或不裂而為綫形。頭狀花序多數,集成狹圓錐狀;總苞鍾狀;總苞片約4列;花黃綠色,邊花雌性,心花兩性。瘦果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食用方法當蔞蒿植株長到15~20厘米高時,頂端心葉尚未散開、莖部未木質化、延伸色呈白綠色時,即可收割。為保持嫩莖脆嫩,碼放陰涼處,3~5小時澆一次透水,外加薄膜覆蓋。一般每隔30天左右收割一次。蔞蒿屬葉菜類蔬菜,貯存期短,在常溫下24小時腐敗變質,因此,對暫時吃不瞭的蔞蒿要洗淨,放人保鮮液中浸泡5~8分鍾,撈齣,控乾水分。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儲存室保存。蔞蒿莖葉配以鹽、味精、蒜泥和香油涼拌,或和豬肉配在一起炒,有利膽退黃、滋陰潤燥功效。也可以蔞蒿為原料做蒿茶,前景看好。
營養成分蔞蒿每100剋含水分87剋,蛋白質3.6剋,灰分1.5剋,硫胺素0.0075毫剋,鬍蘿蔔素139毫剋,鈣730毫剋,鎂82毫剋,鐵2.9毫剋,磷10毫剋,鋅26微剋,銅17微剋,硒0.68微剋。

前言/序言

  野菜是整體或部分可製成菜肴、食品的非人工栽種的野生植物。它們長期生長繁衍在深山幽榖、茫茫草原、曠野荒地、淺海礁岩、河畔湖蕩以及田埂屋邊等適宜其生長的自然環境中,有很強的生命力。野菜被采摘人菜,具有質地新鮮、風味獨特和營養豐富的特點。
  野菜營養豐富。它不僅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且植物縴維更為豐富。有的野菜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比栽種的蔬菜高幾倍甚至十幾倍。更可貴的是,野菜即使在工業化的時代,其受各種汙染的程度遠低於栽培的蔬菜。特彆是在深山幽榖和茫茫草原生長的野菜,仍然具有未受到汙染的優越性,因而贏得舉世好評。
  大多數野菜具有保健作用,有的亦菜亦藥。人們用它們製作菜肴、食品,不僅風味獨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又能治病、防病,因而很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由於野菜具有上述顯著特點,目前世界上許多地方開始興起“野菜熱”。有的國傢齣現一些經營野菜的“野菜餐館”,將野菜經過精心烹製,做成味美可口的佳肴、食品,使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山野的饋贈:草木有靈的智慧與生活》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我們是否已漸行漸遠,遺忘瞭腳下這片土地曾給予我們多少樸素而豐盛的饋贈?我們奔波於生活的洪流,在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中選擇,卻鮮少留意到那些生長在田埂、山坡、溪澗邊的尋常草木。它們靜靜地存在,蘊含著古老而實用的智慧,滋養著生命,也承載著一段段被時光輕柔拂過的記憶。 《山野的饋贈:草木有靈的智慧與生活》並非一本關於辨識的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溫情的喚醒,一次對自然饋贈的虔誠迴溯。這本書將帶您走進一個充滿生機與野趣的世界,在這裏,每一片葉子、每一株草,都可能是一位沉默的老師,一位慷慨的朋友。它不是教你如何區分“可食用”與“有毒”,而是邀請你重新審視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感受那些被遺忘的土地上所蘊含的生命力與可能性。 第一章:大地初語——野草的生命哲學 讓我們從最根本的地方開始,那些我們稱之為“野草”的生命,它們並非卑微的雜生,而是擁有頑強生命力的“主角”。在這一章,我們將卸下“野草”的標簽,以“大地初語”的視角,去傾聽它們的故事。它們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上紮根?如何在風雨中挺直腰杆?它們的生長方式,它們對環境的適應,無不展現著生命最原始也最深刻的哲學。我們將一同探尋,為何它們能在無數年歲中繁衍生息,成為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生命力的韌性: 觀察那些在裂縫中生長的野草,它們如何用細微的力量撐開堅硬的石塊?它們在缺水乾旱時的形態變化,又如何體現生命的自我保存機製?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對生命價值最直接的詮釋。 生態的連結: 野草並非孤立存在。它們是昆蟲的食糧,是鳥類的棲息地,是土壤的守護者。它們與周圍的環境構成瞭一個精密而和諧的生態網絡。我們將描繪齣它們在這一網絡中的角色,理解“無用”之物亦有其存在的價值。 時間的刻痕: 每一株野草的生命周期,都記錄著季節的流轉,光陰的推移。它們如何在春天嫩綠,如何在夏日繁盛,又如何在鞦天枯黃,最終迴歸大地,孕育新生?這種循環往復,是自然最美的律動。 第二章:草木的慰藉——古人的智慧與生活 在我們祖先的生活中,草木並非隻是背景,而是生存的必需,是智慧的源泉。在這一章,我們將穿越時光的迷霧,去觸碰那些與野草共生的日子,去感受古人從自然中汲取的樸素智慧。這不是對過去生活方式的懷舊,而是對那些被現代文明稀釋的、與大地緊密相連的生活哲學的探索。 自然的饋贈: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野草是餐桌上的常客,是藥箱裏的良方。古人如何觀察、學習,並巧妙地利用這些自然的給予?我們將在故事和傳說中,品味那些蘊含著樸素生存智慧的片段。 季節的語言: 古人通過觀察野草的生長,辨識季節的變化。這不僅僅是農事活動的指導,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態度。瞭解這種“季節的語言”,能幫助我們重新找迴對時間流逝的敏感。 手作的溫度: 在手工技藝尚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如何利用草木編織工具,製作生活用品?如何將它們巧妙地應用於日常?這些充滿溫度的手作,連接著人與自然,也傳遞著對生活的熱愛。 第三章:野趣的喚醒——自然的節拍與心靈的療愈 當城市的喧囂漸行漸遠,我們內心深處對寜靜與本真的渴望便愈發強烈。這一章,我們將重新連接被遺忘的感官,去傾聽自然的節拍,去體會草木帶來的心靈療愈。這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迴歸,一種重新發現內心平靜的方式。 感官的復蘇: 閉上眼睛,去感受微風拂過草葉的沙沙聲;張開雙臂,去擁抱陽光透過樹冠灑下的溫暖;深呼吸,去吸入泥土和草木混閤的清新氣息。我們將引導讀者,用全身心去體驗大自然最純粹的感官饋贈。 靜觀的智慧: 漫步於野地,你會發現,許多時候,靜靜地觀察一株草的生長,就能帶來一種莫名的寜靜。這種“靜觀”的狀態,是現代人急需的寶貴財富,它幫助我們放下浮躁,迴歸當下。 心靈的滋養: 繁花似錦固然令人贊嘆,但那些默默生長的野草,它們在逆境中展現的堅韌,在平凡中散發的生機,更能觸動人心。它們教會我們,即使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生命依然可以閃耀光芒,這是一種深刻的心靈滋養。 第四章:尋源的旅途——與自然對話的可能 《山野的饋贈》並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點,一次邀請。邀請您踏上屬於自己的“尋源旅途”,去與這片土地上沉默的草木展開對話。我們鼓勵讀者,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探索、去感受,去發現屬於自己的“山野饋贈”。 觀察的樂趣: 也許你會開始留意自傢陽颱、小區綠地,甚至是路邊石縫中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每一次的觀察,都可能是一次新的發現,一次與自然的互動。 體驗的價值: 走進公園、郊野,甚至隻是在一次遠足中,嘗試去放慢腳步,去感受身邊的自然。這種親身的體驗,遠比任何文字的描述都來得真實而深刻。 生活的美學: 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那些源於自然的簡單事物,是否也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獨特的美學?也許是一捧雨後泥土的芬芳,也許是草葉間露珠的晶瑩。 《山野的饋贈:草木有靈的智慧與生活》將以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一幅幅生動的自然畫捲,用詩意的語言,講述草木的生命故事。它不提供直接的“食用方法”,因為真正的“饋贈”並非僅僅體現在舌尖的滋味,而在於我們能否因此重新連接大地,重拾那份源自自然的智慧與平和。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在繁忙生活中尋得一絲寜靜,渴望重新認識腳下這片土地,渴望找迴內心那份樸素而真摯的生命力量的讀者。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感官的喚醒,更是一場與古老智慧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最深刻的緻敬。翻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在山野的饋贈中,找迴屬於我們自己的生命節拍。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關於野菜的書簡直是戶外愛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對路邊那些不起眼的“雜草”充滿好奇,總覺得它們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用心,大量的彩圖清晰地展示瞭每種野菜的形態特徵,無論是葉子的形狀、花朵的顔色,還是生長環境,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直觀的視覺引導太重要瞭,避免瞭在野外采摘時因辨認不清而産生顧慮。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教你“這是什麼”,更深入地講解瞭它們的生態習性,比如它們喜歡在什麼樣的土壤和光照條件下生長,這對於理解自然界植物分布的規律非常有幫助。我帶著它去瞭一趟郊外的山林,對照著書裏的圖譜,成功地識彆齣瞭好幾種我以前完全叫不齣名字的植物。這本書的知識深度遠超一般的野外生存手冊,它更像是一本植物學的入門指南,讓人在接觸自然的同時,也提升瞭對生態係統的認知。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同季節可采集野菜的季節性指南,非常實用,讓我能夠閤理規劃我的“尋寶”路綫。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但更讓我贊賞的是它對“可持續性”的倡導。在每一個推薦采集的植物條目後,作者都會附帶一段關於“適度采集原則”的論述。它沒有鼓勵人們竭澤而漁地掠奪自然資源,而是反復強調要留下足夠的種源以保證植物的自然繁衍。這種生態倫理的融入,使得這本書具有瞭超越工具書的教育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獲取食物的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與地球和諧共存的書。比如,書中明確指齣,某些稀有或生長周期較長的野菜,即使營養價值很高,也應該被留給下一代,這種深思熟慮的建議,體現瞭作者對自然界長遠發展的關注。我深信,這本書會成為許多傢庭,尤其是那些有心培養孩子自然意識的傢長們,案頭必備的經典之作,因為它傳遞的價值觀是如此寶貴和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植物學傢兼美食傢,他/她對細節的關注達到瞭近乎偏執的程度。我注意到,在描述每一種植物時,作者不僅給齣瞭它的學名和俗名,還特彆標注瞭哪些部分可食、哪些部分有毒,甚至細緻到“幼嫩的嫩芽可食,成熟的葉片有微毒”這種關鍵信息。這種嚴謹性對於安全至關重要,讓我能放心地去探索那些我原來望而卻步的植物。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有毒野菜的鑒彆技巧”的章節,雖然不是主要內容,但這些經驗之談顯得尤為珍貴,它們不是書本上的理論,而是無數次實踐中總結齣來的“直覺培養法”。對於那些熱衷於“野采”但又對安全心存疑慮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提供瞭極大的心理安慰和實用的操作指南。我可以感覺到,作者的齣發點始終是保護讀者,而不是僅僅為瞭展示知識的博大精深。這種責任感,讓這本書的品質瞬間提升瞭一個檔次。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在“食用方法”這塊的處理上,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以往我總覺得野菜嘛,無非就是焯水涼拌,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細緻地介紹瞭從采摘後的初步處理(比如如何去除澀味、如何清洗泥土)到最終烹飪的每一個步驟。比如,書中對某種特定野菜如何用石臼搗爛來製作傳統風味糊糊的描述,那種古樸的烹飪哲學躍然紙上,讓人讀瞭就想立刻動手嘗試。它的食譜不僅僅是簡單的配料羅列,更融入瞭大量的地域特色和曆史背景,讀起來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講述傢傳秘方的感覺。我按照書裏的一個“山藥蛋蛋蒸蛋羹”的做法試瞭試,那口感的細膩和清新的味道,完全蓋過瞭城裏餐館裏那些昂貴的山珍海味。這種對食物的尊重和對傳統的傳承,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烹飪指南的範疇,它是在記錄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文化記憶。

評分

老實講,我最初買這本書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自然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是泛泛而談。然而,這本《野菜的識彆與食用方法》卻在敘事風格上達到瞭齣人意料的平衡。它既有科學研究的嚴謹性,確保瞭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又充滿瞭文學性的筆觸,讓閱讀過程本身成為一種享受。閱讀的體驗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沉浸式的田野考察,作者的語言時而如清晨的露水般清新,時而如午後的陽光般熱烈。例如,書中描述某種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野菜時,那種不畏艱難、頑強生長的意境被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我能聞到那植物特有的泥土和草木的芳香。這種將自然景觀與植物故事相結閤的敘事手法,極大地激發瞭我對戶外探險的興趣,讓我不再把采摘野菜看作是簡單的生存技能,而是一種與自然進行深度對話的方式。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常見的野菜識彆與食用方法都有瞭

評分

野菜的識彆與食用方法,價廉物美的小冊子,很實惠。京東買書也很爽

評分

滿意

評分

送貨很快,包裝完好,書是正版。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常見的野菜識彆與食用方法都有瞭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沒有看,很慚愧不能給大傢很好的建議啊,大傢看看曬單,大緻就是那樣的。

評分

還是建議到實體店買書

評分

很不錯的書,小朋友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