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圈上学记第3辑共4册 小学生三年级课外阅读

米小圈上学记第3辑共4册 小学生三年级课外阅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猫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校园生活
  • 成长
  • 幽默
  • 课外阅读
  • 小学生
  • 三年级
  • 米小圈
  • 故事
  • 冒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2200047000003
商品编码:10600746076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北猫 著作 定  价:66 出 版 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装  帧:平装 ISBN:2200047000003 好玩的日记、好笑的插图、倒霉的米小圈。全彩美绘版,送给小学生的一本书。书后还附有北猫哥哥的作文魔法,教小朋友轻松搞定作文。  我有一个跟屁虫
小顽皮和老顽童
搞笑大王来啦
加油!足球小将

内容简介

各位陪伴米小圈一起长大的小读者,米小圈和你们一样,上三年级了。新学期开始,米小圈又遇到很多倒霉的、快乐的、苦恼的事——他的麻烦表弟大牛来了,米小圈有了老顽童爷爷,班上转来一个搞笑大王抢了他的风头,米小圈加入了足球队……其中让他*苦恼的事,就是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不过,北猫哥哥把自己的作文魔法诀告诉了米小圈。这个魔法就放在书的*后哦!赶快来看看吧! 北猫 著作 北猫,原名刘志刚。1982年出生在哈尔滨。
    三岁起看别人的小说,十三岁开始逼别人看他的小说。
    与侯宝林大师同月同日出生,自认为获得了强大的幽默天赋。
    职业:儿童文学作家、动画编剧。
    爱好:为孩子写好玩的书和动画故事。
    参与创作的多部动画片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你可能看过。
   &n;等     【前言】各位陪伴着我一起长大的小朋友,大家好。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米小圈已经上三年级了。顺便再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我的个头儿却还是二年级的,呜呜。不知道为什么,我*近好像都没怎么长个儿。可是姜小牙和铁头他们却越长越高。
    我怀疑我一辈子都不会再长高了。这件事让我足足苦恼了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我又开心起来了。因为我觉得,就算我流了一夜的泪,第二天早上起来也不会因此长高的。所以我为什么不开开心心的呢?况且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电脑游戏、漫画书、冰激凌,还有足球。
    我觉得吧,如果遇到坏事,你只苦恼一个小时,那等
《穿越时空的信笺:百年教育风云录》 一本深入探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变迁的恢宏史诗 目录 第一章:晚清的曙光与挣扎 (1840-1911) 1.1 传统学制的终结: 鸦片战争后的冲击,传统书院与私塾的困境。 1.2 洋务新政与教育先声: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与军事、科技人才的培养。 1.3 维新的呼唤: 康有为、梁启超对“变法维新”教育思想的构建。 1.4 废科举与新学堂的萌芽: 1905年废除科举的深远影响,新式学堂的布局与课程设置的初步探索。 1.5 留学生群像: 早期留日、留欧学生对本土教育理念的冲击与反思。 第二章:民国初建与教育理想的碰撞 (1912-1927) 2.1 蔡元培的教育纲领: “兼容并包”思想在北大和教育部的实践。 2.2 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引入: 白话文运动对教科书编写的颠覆性影响。 2.3 “工读主义”与乡村教育实验: 晏阳初、陶行知在教育救国道路上的艰辛探索。 2.4 私立学校的勃兴与挑战: 教会学校与民间力量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角色。 2.5 教材的本土化尝试: 针对中国国情编写的算术、地理、历史教材的首次大规模应用。 第三章:战火中的坚守与发展 (1927-1949) 3.1 现代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分级制度改革。 3.2 抗战时期的“流亡教育”: 西南联大的传奇,以及教育资源在内地的迁移与重建。 3.3 侧重实用技能的教育转向: 工业、农业教育在战时经济背景下的地位提升。 3.4 青年与思想的塑造: 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教育运动及其在解放区的影响。 3.5 战后重建的尝试与分歧: 接收沦陷区学校,以及对教育思想路线的激烈争论。 第四章:共和国的教育蓝图 (1949-1976) 4.1 苏联模式的全面引入: 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系重构,强调专业化与技术培训。 4.2 扫盲运动的伟大胜利: 以工农为主要对象的识字教育的推广。 4.3 “全面发展”与政治挂帅的拉锯: 劳动教育与德育在教育目标中的比重变化。 4.4 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 侧重重工业和基础科学的专业设置。 4.5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冲击: 停课闹革命,知识分子受到的巨大影响,教育秩序的全面停摆。 第五章: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序曲 (1977-1990) 5.1 恢复高考的决定性意义: 知识的重新获得与社会阶层的流动。 5.2 基础教育的恢复与标准化: 义务教育的初步构想与教材审查制度的建立。 5.3 科学教育的回归: 重视基础学科,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 5.4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新定位: 适应改革开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5.5 教师队伍的再培训与地位提升: 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第六章:走向世界与未来展望 (1990至今) 6.1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与普及: 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 6.2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践困境: 从应试教育向能力培养的艰难转型。 6.3 高等教育的扩招与质量挑战: 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 6.4 信息技术对课堂的渗透: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6.5 教育公平的持续攻坚: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对特殊群体教育的关注。 --- 图书简介: 《穿越时空的信笺:百年教育风云录》并非一部枯燥的教育政策汇编,而是一部以时间为轴线,以人物群像为侧影,对中国自晚清至当代的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深度解构的史诗性著作。本书试图通过对重大历史节点的敏感捕捉,揭示教育理念是如何在中国寻求现代化、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的宏大叙事中,不断被塑造、被挑战、被重塑的过程。 晚清的阵痛与开端,本书详尽描绘了在列强坚船利炮的轰鸣下,传统儒家教育体系如何面临崩溃的边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洋务”口号下的技术引进,更是知识分子群体对于“中国何去何从”的深刻焦虑。从第一批留学生踏出国门时的雄心壮志,到张之洞、盛宣怀等人如何在权力夹缝中推动新式学堂的建立,每一页都充满了探索的勇气与体制的阻力。废除科举,如同斩断了支撑千年的文化脊梁,随之而来的是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急切需求。 民国初期的理想主义浪潮达到了一个高点。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精神如何影响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学术风气,是本书着墨的重点之一。然而,理想的光芒很快被军阀混战的阴影所笼罩。我们跟随陶行知先生的脚步,走入泥土与汗水中,探究“生活教育”和“平民教育”如何在社会动荡中,努力为底层民众点燃知识的火种。这一时期,教材的编写开始摆脱对西方范本的盲目模仿,转而追求更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本土化表达,无论是白话文的推广,还是算术、地理知识的本土化改编,都体现了那一代教育家对国民素质的深切关怀。 抗战的熔炉炼就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感人至泣的一页——西南联大的传奇。本书细致还原了在日军轰炸下,湘黔滇的漫漫西迁之路,以及如何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维持学术尊严与教学质量的奇迹。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抵抗和民族气节的薪火相传。同时,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试图为战争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共和国的建立与模式选择,带来了对教育体系的彻底重构。本书对比分析了早期对苏联教育体系的学习与应用,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为核心目标进行院系大调整。我们审视了大规模扫盲运动如何显著提升了全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教育目标如何被政治运动所主导,对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对“教育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的探索,贯穿了这一时期的始终。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涅槃是全书的后半部分。恢复高考,不仅是教育制度的回归,更是社会公平得以重建的重要里程碑。本书详细梳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立法、推行与实践中的挑战,包括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教育理念开始向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向转变,但其在应试文化压力下的落地执行难度,至今仍是教育界深刻反思的议题。信息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速了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更新换代,为实现更公平、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穿越时空的信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视角,理解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是如何由百余年来无数教育家的心血、国家的战略抉择和社会的剧烈变迁共同铸就的。它是一份对历史负责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教育发展路径的一次深度叩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眼球了,色彩鲜艳,插画风格充满了童趣和活力,一看就知道是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我儿子拿到手就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本。最让我惊喜的是,虽然是“第3辑”,但即便是刚接触这个系列的小朋友,也能很快融入到米小圈的世界里。故事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没有那种故作深沉的说教感,而是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听到的那些真实又好笑的琐事。比如写到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那种既想偷懒又怕被老师发现的小心思,简直是神还原!文字排版也很清晰,字号大小适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起来毫不费力,不会因为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产生畏难情绪。每次读完一个小故事,他都会跑过来跟我分享他觉得最好笑的情节,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声,比任何阅读指导都有用。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阅读从“任务”变成了“享受”,这才是好书的价值所在。光是看着他沉浸在书中的模样,我就觉得这笔投入非常值。

评分

我得说,这套书的“接地气”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描绘什么宏大的冒险故事,而是聚焦于三年级这个特定年龄段孩子们最真实、最敏感的校园生活侧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在班级里的“小团体”现象,不同性格的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以及面对考试和竞争时的那种既紧张又有点小得意的复杂心情。这种真实感,让我的女儿在阅读时会时不时地发出“对对对,我们班也有个这样的同学!”的感慨。这不仅仅是一套课外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孩子们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反思和认识自己。而且,它巧妙地将一些生活常识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融入到情节发展中,润物细无声地完成了对孩子们的引导。我发现女儿最近在和同学发生小摩擦时,会试着用米小圈的方式去化解,虽然不一定完美,但那份尝试本身就说明了文字的力量。这本书在情感教育方面,做得比很多专门的德育读本还要自然有效。

评分

作为一套面向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它在维护阅读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孩子读了太多故事书就变得不爱动脑子,但米小圈的故事虽然轻松,却处处暗藏着对“规则”、“友谊”和“自我认知”的探讨。比如,当米小圈因为某个行为受到了轻微的批评时,他内心的“辩解”和最终的“和解”,展示了一个健康的情绪处理过程。这套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让“阅读”这件事摆脱了学习的沉重外衣,变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自我对话。我观察到,读完这四册后,我儿子似乎变得更加自信了,他不再害怕在课堂上表达自己那些“不成熟”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在米小圈的世界里,这些想法都是被接纳和理解的。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感缓冲区,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探索和展示他们的“小大人”心态。

评分

从装帧工艺和用纸质量来看,这套书绝对是精品级别。要知道,三年级的孩子阅读量大,翻阅频率高,很多书本很快就会出现松散、掉页的现象。但米小圈这套书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我儿子“粗暴”地对待,书脊依然保持得很好。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反光严重的劣质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我特意观察了一下,插画的印刷色彩过渡非常柔和,没有廉价的油墨味,这对于注重环保和孩子健康的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更别提它的便携性了,一套四册,尺寸设计得恰到好处,可以轻松放进书包的侧袋,方便孩子在路上或者课间阅读。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在电子阅读日益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孩子们,纸质书的温度和触感是无法替代的。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套书的语言风格,它有一种独特的“孩子气”的幽默感,不是大人强行模仿出来的卖萌,而是那种发自角色内心的、带着点小吐槽和夸张的叙事腔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多句子结构非常适合三年级的孩子进行模仿和朗读训练。我的一个教育学背景的朋友曾提到,好的儿童文学应该具备“节奏感”,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段落长短适宜,关键的笑点总是在一个充满期待的停顿时出现。我试着给孩子读了其中一篇关于“如何应对不公平的抽签”的故事,我读得稍微快了一些,他立刻要求我“重读一遍,慢点,那里要停顿一下,米小圈的表情肯定很精彩!”这说明文字已经成功地调动了他的想象力,让他成为了故事的共同创作者。它没有使用生僻词汇,但通过巧妙的搭配,却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词汇运用能力。

评分

不错的图书。

评分

买了买了全套还没读,书是不错

评分

价格便宜,派送速度很快的

评分

挺好的,是正品发货很实惠以后有需要再来

评分

挺好,可惜一套里面有两本是家里有的

评分

趁活动买的,很划算,孩子喜欢看,物美价廉,送货快

评分

可以了是正版

评分

小朋友一直喜欢看的一套书,这词买的三年级的,发货快,做活动一起买的,比实体店便宜

评分

正品,质量不错,印刷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