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实验

普通化学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勇 编
图书标签:
  • 化学
  • 普通化学
  • 实验
  • 大学教材
  • 化学实验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教学参考
  • 实验指导
  • 基础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412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65195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0
字数:4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普通化学实验》是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普通化学实验》以较短的篇幅有机融合、精心编写了43个实验,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全书将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型、综合型、设计与开放型三个层次,注重“双基”训练,简明扼要、由浅入深、逐层提高。以同济大学校级精品实验为切人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为适应2l世纪化学教育的发展要求,《普通化学实验》第6章还介绍了红外、紫外、核磁和质谱等现代分析与表征技术,选取了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相关的一些实验项目。
   《普通化学实验》可作为大学化学、基础化学、普通化学和近化学专业无机化学等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广大师生和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上篇 基础知识与仪器
1 绪论
1.1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1.2 掌握学习方法
附: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1.3 学生实验室规则
1.4 实验室安全守则
1.5 实验室事故的处理
1.6 化学文献查阅简介

2 化学试剂基本常识
2.1 化学试剂的分类
2.2 化学试剂的保管
2.3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及检验方法

3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误差的概念
3.1.1 引起误差的原因和种类
3.1.2 准确度与误差
3.1.3 精密度与偏差
3.2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3.2.1 有效数字的概念
3.2.2 如何判断有效数字的位数
3.2.3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3.2.4 实验结果的表达
3.2.5 分析数据的处理
3.2.6 检出限与测定下限
3.2.7 校准曲线的制作和一元线性回归

4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介绍
4.1 常用玻璃仪器及器皿
4.2 基本称量仪器及其使用
4.2.1 台秤与电子天平
4.2.2 电光分析天平与电子分析天平
4.3 基本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4.3.1 气压计
4.3.2 酸度计
4.3.3 电导率仪
4.3.4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仪
4.3.5 显微熔点测定仪
4.3.6 阿贝折光仪
4.3.7 气相色谱仪
4.4 实验室常用设备的使用
4.4.1 干燥设备
4.4.2 加热设备
4.4.3 冷却设备
4.4.4 搅拌器
4.4.5 电动离心机
4.4.6 泵
4.4.7 旋转蒸发仪
4.4.8 气体钢瓶

5 基本操作
5.1 玻璃加工技术
5.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5.2.1 玻璃仪器的洗涤
5.2.2 玻璃仪器的干燥
5.3 称量方法
5.4 化学药品的取用及溶液配制
5.4.1 试剂的取用与处理
5.4.2 溶液的配制
5.4.3 试纸的使用
5.5 加热方法
5.6 冷却方法
5.7 分离与提纯技术
5.7.1 固液分离
5.7.2 结晶与重结晶
5.7.3 升华
5.7.4 蒸馏与分馏
5.7.5 物质的萃取
5.7.6 薄层色谱、柱色谱和纸色谱
5.7.7 干燥

6 现代分析测试与表征技术简介
6.1 红外光谱
6.2 核磁共振光谱(NMR)
6.3 紫外-可见光谱
6.4 色谱
6.5 质谱
6.6 原子吸收光谱
6.7 荧光光谱
6.8 X射线衍射
6.9 热分析

下篇 实验部
第一部分 基础实验
实验一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二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三 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四 弱酸电离度与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 化学平衡及其移动
实验六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实验七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八 氯、溴、碘
实验九 氧和硫
实验十 氮和磷
实验十一 锡、铅、锑、铋
实验十二 铁、钴、镍
实验十三 铜、锌、银、镉、汞
实验十四 铬和锰
实验十五 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化学性质
实验十六 混合溶液的分光光度分析
实验十七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十八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十九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二十一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互溶双液系相图的绘制
实验二十三 电解法制备氧化亚铜
实验二十四 一些蛋白质、氨基酸、糖、核糖核酸的鉴定

第二部分 综合实验
实验二十五 水的净化及硬度测定
实验二十六 磺基水杨酸铜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 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二十八 无氰镀铜
实验二十九 硫酸铜中铜含量和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三十 工业乙醇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实验三十一 药物——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二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三十三 绿色植物的色素提取、分离
实验三十四 循环伏安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性
实验三十五 12-硅钨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六 纳米TiO2的制备与性质表征
实验三十七 铕(Ⅱ)-乙酰丙酮-邻二氮杂菲配合物荧光粉的制备

第三部分 设计与开放实验
实验三十八 日用化学品——洗涤剂及霜膏类护肤品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实验四十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性质测定
实验四十一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四十二 多元校正-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混合色素
实验四十三 顶空气相色谱法建立树皮指纹图谱并识别树皮种类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基础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 本书旨在为化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有机合成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本全面而实用的指导手册。与基础化学实验不同,《基础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将视角从宏观的物质属性和基本反应转移到微观的分子构建和精细操控,深入探讨有机合成领域的核心理念、经典方法以及前沿进展。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摒弃了对基础化学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这些概念去设计和执行复杂的有机分子合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合成设计与逆合成分析 逆合成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详细介绍E.J. Corey提出的逆合成分析方法,阐述如何从目标分子出发,通过断裂化学键,将其分解为更简单、更易获得的起始原料。本书将提供大量的实例,演示如何识别关键断裂点、评估官能团兼容性以及选择合适的合成子(synthon)和合成等价物(synthetic equivalent)。 官能团转化(FGI)与保护基策略: 深入分析各种官能团的相互转化,例如氧化、还原、取代、加成等,并重点讲解在多步合成中,如何巧妙地运用保护基来暂时屏蔽或惰化某些官能团,避免其在特定反应中发生不必要的副反应,从而确保目标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立体化学控制: 有机分子的三维结构往往对其生物活性和物理性质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探讨控制立体化学的方法,包括手性诱导(主产物为单一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立体选择性反应(对立体异构体有选择性)以及外消旋体的拆分技术。我们将介绍不对称合成中的经典催化剂和试剂,如手性金属络合物、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以及酶催化等。 第二部分:经典与现代有机反应方法学 碳-碳键形成反应: 碳-碳键是构建有机骨架的基础。本书将系统梳理各类重要的碳-碳键形成反应,从经典的Grignard反应、Wittig反应、Diels-Alder反应,到现代的Suzuki偶联、Heck反应、Sonogashira偶联等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每种反应都将深入剖析其反应机理、适用范围、限制条件以及优化策略。 碳-杂原子键形成反应: 除了碳-碳键,碳-杂原子(如C-N, C-O, C-S, C-X)键的形成同样是构建功能分子的关键。我们将介绍胺化、醚化、硫醚化、卤代等反应,并关注其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 氧化与还原反应: 介绍各类高效、高选择性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它们在不同官能团转化中的应用。例如,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描述过氧化氢或金属氢化物的基本用途,而是会深入探讨选择性氧化醇为醛酮、羧酸,或选择性还原不饱和键、硝基化合物等的现代方法。 自由基反应与光化学反应: 探索利用自由基中间体或光化学激发来实现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转化。本书将介绍 Barton脱羧反应、Barton-McCombie脱氧反应等自由基脱氧方法,以及利用光化学反应进行的环加成、重排等。 第三部分:合成路线的优化与研究 反应条件优化: 即使是已知的反应,也常常需要根据具体底物和目标产物进行条件优化,以提高产率、降低副产物。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系统地考察溶剂、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纯化与表征技术: 合成得到的产物往往需要经过分离纯化才能得到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本书将详述柱层析、重结晶、萃取、蒸馏等常用纯化技术的原理与操作要点。同时,也将简要回顾用于鉴定产物结构的关键谱学技术,如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 绿色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强调在有机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原则的重要性,包括减少废弃物、使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催化剂、提高原子经济性等。我们将探讨一些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合成方法。 本书的特色: 聚焦合成逻辑: 与仅介绍实验操作的教材不同,本书侧重于培养读者的合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得更好。 案例驱动: 大量引用经典和现代有机合成的实例,从明星分子(如天然产物、药物分子)的合成路线中提炼出通用策略和技巧。 面向前沿: 涵盖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进展,如C-H键活化、流动化学、光氧化还原催化等,为读者提供对当前研究热点的洞察。 条理清晰,循序渐进: 从基础的合成设计原则到复杂的反应方法学,再到实际研究中的优化问题,内容组织层次分明,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基础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将是您在深入探索有机化学奥秘,掌握分子构建艺术的有力助手。本书不会重复基础化学实验中涉及的简单物质制备,而是致力于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更具创造性的有机合成世界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封面泛着熟悉的油墨香,光是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翻开扉页,没有华丽的序言,也没有晦涩的理论铺垫,而是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清晰精美的实验插图,配以简练到极致的文字说明。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的定位非常明确——实用。我迫不及待地开始浏览目录,里面的实验项目设置之广泛,涵盖之全面,让我感到惊喜。从最基础的物质性质测定,到复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再到一些前沿的合成与分析技术,仿佛一本化学世界的“操作指南”。每一个实验的步骤都被拆解得细致入微,仿佛作者就在我身旁,手把手地指导我如何操作。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轻松上手,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摸索和错误。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仪器设备使用的介绍,讲解得非常到位,不仅说明了如何使用,还强调了注意事项和潜在的风险,这对于保障实验安全至关重要。而且,很多实验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可能情况,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在很多其他的实验教材中是很难看到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指导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化学老师,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将化学的魅力和奥秘展现在我的面前。它让我对那些抽象的化学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精髓的书籍,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教材让我眼花缭乱,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实验设计过于简化,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实验室的复杂性和趣味性。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普通化学实验》,我才觉得我找到了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实验原理的讲解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个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这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异常鲜活和易于理解。例如,在介绍酸碱滴定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滴定曲线,而是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测量一杯水的酸碱度,来引入滴定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到理论层面,再辅以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这种对化学理论基础不太牢固的学生,也能轻松跟上节奏,并且能够真正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的。此外,书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提供了数据记录表格,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误差分析,如何绘制图表,以及如何根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动手操作,更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实验教材,不应该仅仅是指导操作,更应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普通化学实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实际的实验操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得到具体的验证和应用。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实验原理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给出了简单的公式和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的化学原理娓娓道来,让我在理解实验目的和意义的同时,也能对背后的科学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进行物质的性质测定实验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是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来引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并解释其背后的微观原因。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此外,书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教会我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让我看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和价值。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普通化学实验》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普通化学实验的书籍实在太多了,良莠不齐。《普通化学实验》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这么做”的书。在每一个实验的开头,作者都会详细地阐述实验的理论基础,以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实验方法。这种深入的理论解析,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执行操作,而是能够带着思考去进行实验,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深度。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时,作者不仅介绍了重结晶、蒸馏等常用方法,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方法适用的条件、优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杂质干扰。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套用。另外,这本书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讲解也非常详细。很多教科书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仪器不熟悉,甚至造成损坏。《普通化学实验》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倍增,也让我对未来的实验探索充满了期待。

评分

拿到《普通化学实验》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扑面而来的实用性。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贴合实际操作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实验的说明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化学导师,循循善诱地指导你完成每一个实验。我特别欣赏它对实验原理的深入讲解。很多实验教材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操作步骤,而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相结合,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繁琐的化学方程式,而是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铁锅生锈,来引入氧化还原的概念,然后再逐步引导读者去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提供了标准的数据记录表格,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误差分析,如何绘制科学的图表,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这让我明白,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动手操作,更是对思维能力的锻炼。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实践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教材,更像是一个通往化学世界的大门,通过这本书,我能够亲身体验那些在书本上看到的抽象概念。我最喜欢它对实验过程的细致描述,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插图,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为什么”的解释,很多实验操作背后的科学原理都被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这让我不再是盲目地执行命令,而是能够带着思考去完成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的。例如,在进行有机合成的实验时,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反应式和操作步骤,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一步反应的机理,以及为什么需要采取特定的条件,例如加热、催化剂的使用等。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教会我如何从实验结果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误差分析。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设计,反而衬托出其内容的专业与厚重。翻开书页,我被其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所吸引。每一个实验的步骤都被拆解得条理清晰,配以高质量的插图,仿佛我正身临其境地操作一般。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局限于“做什么”,而是深入地阐述了“为什么这么做”。在每一个实验的介绍部分,作者都会详细地解释实验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这让我在进行实验时,不再是被动地执行命令,而是能够理解每一个操作背后的科学逻辑,从而更好地掌握实验的精髓。例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测定实验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实验步骤,而是首先解释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准确的测定,然后再逐步引导读者完成实验。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教学方式,让我能够将每一个实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在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虽然我不是学生,但我对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普通化学实验》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最令我称赞的是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书中涵盖的实验项目非常广泛,从基础的定性、定量分析,到一些复杂的有机合成和仪器分析,应有尽有。而且,很多实验项目都体现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这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实验方案的优化和改进的介绍。作者不仅仅给出标准的实验方法,还经常会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这对于我这样的实际工作者来说,非常有价值。此外,这本书在安全操作规程的讲解上也做得非常到位,非常详细地列出了每一个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这大大提高了我在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实验本身。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实验指导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循循善诱地传授宝贵的经验。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准备考研的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是我的一大短板。我花了不少时间翻阅各种实验手册,试图找到一个能够系统性提升我实验技能的工具。《普通化学实验》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最满意的发现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实验操作指南,更是一本涵盖了实验设计、操作规范、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全方位指导。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的“前言”部分,作者总是会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理论背景,这能帮助我在动手实验之前,就建立起对实验的整体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价值。在实验步骤的描述上,这本书也做得非常严谨。每一个操作都描述得非常详细,并且配有精美的插图,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细节。这对于我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精准地完成每一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注意事项”的强调,很多细微的差别,例如试剂添加的顺序、加热的速度、溶液的摇匀方式等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提示。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实验不仅仅是遵循步骤,更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实验的信心,也让我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验场景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实验项目,更是围绕着“理解”和“应用”的核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个实验前都会有的“学习目标”部分,这能够帮助我清晰地了解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验步骤的描述上,这本书做到了极致的清晰和准确。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即使是对于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摸索和错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安全提示”的强调,很多危险性较高的实验,都附有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这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标准的实验方案,还经常会探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这让我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各种实验挑战。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化学实验的信心,也让我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验场景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它让我明白,优秀的化学实验不仅仅是技术的掌握,更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评分

《普通化学实验》可作为大学化学、基础化学、普通化学和近化学专业无机化学等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广大师生和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普通化学实验》是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普通化学实验》以较短的篇幅有机融合、精心编写了43个实验,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全书将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型、综合型、设计与开放型三个层次,注重“双基”训练,简明扼要、由浅入深、逐层提高。以同济大学校级精品实验为切人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为适应2l世纪化学教育的发展要求,《普通化学实验》第6章还介绍了红外、紫外、核磁和质谱等现代分析与表征技术,选取了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相关的一些实验项目。

评分

普通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实验

评分

显微熔点测定仪

评分

玻璃仪器的洗m涤与干燥m

评分

铁、Y钴、镍

评分

4k.3.7

评分

气体钢H瓶

评分

实验十一

评分

分离与提纯技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