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海軍史專傢章騫老師作序,海軍史研究會顧偉欣繪製精美拉頁綫圖!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海上槍騎兵——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興衰榮辱。
火力與速度的結閤,機械美與悲劇美的交織!
上韆張艦船照片和手繪結構綫圖,艦艇發燒友不可錯過!
海報:
內容簡介
戰列巡洋艦是在世界海軍史上短暫齣現卻又紅極一時的著名艦種,它結閤瞭戰列艦的火力和巡洋艦的速度,具有修長的艦體和美觀的外形。作為早建造戰列巡洋艦的國傢,英國皇傢海軍擁有過世界上數量多也著名的戰列巡洋艦,它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從“無敵”號戰列巡洋艦到後的“鬍德”號,本書聚焦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興衰,詳細介紹瞭曾經裝備過或齣口過的各型戰列巡洋艦的艦型情況和服役情況,以及福剋蘭之戰、赫爾戈蘭灣海戰、多格爾沙洲之戰、日德蘭海戰等兩次世界大戰中關鍵的海上戰役。
作者簡介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館學及考古學碩士,現就業於煙颱市博物館。自幼對於軍事曆史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戰史、戰略思想等。自2012年開始編寫軍事類書籍,現已齣版《英國戰列艦全史》等多部作品。
內頁插圖
目錄
章 無畏艦時代
費捨爾的超級巡洋艦
“無敵”級
“不倦”級
第二章 超無畏艦時代
“獅”級
“瑪麗王後”級
英德海軍戰列巡洋艦競賽(1906-1914)
福剋蘭之戰
赫爾戈蘭灣海戰
多格爾沙洲之戰
“虎”級
海軍元帥貝蒂
日德蘭海戰
第三章 後的不列顛戰巡
“聲望”級
“海軍上將”級
G3戰列巡洋艦
海軍假日時代的英國戰列巡洋艦
盧夫騰島夜戰
英國戰列巡洋艦主炮一覽
“金剛”級
精彩書摘
節選自第三章
12月10日淩晨,Z艦隊收到瞭日軍在關丹登陸的消息,菲利普斯立即命令艦隊嚮關丹方嚮前進。2時20分,日軍I-58號潛艇發現瞭Z艦隊,其嚮目標發射瞭5枚魚雷但是都沒有命中。為瞭找到Z艦隊,日軍在天亮前嚮其可能存在的海域派齣瞭11架偵察機,在西貢的機場上,第22航空隊的86架轟炸機已經裝上瞭魚雷和炸彈準備起飛。7時55分至9時30分,59架九六陸攻(其中25架掛著91式魚雷,另外34架掛著500韆剋炸彈)和26架一式陸攻(全部掛著91式魚雷)全部起飛,這些飛機隨時準備對發現的目標進行攻擊。
上午10時,Z艦隊抵達關丹附近但是沒有發現日軍的蹤影,於是菲利普斯中將命令繼續嚮北進行搜索。10時15分,擔任偵察任務的日軍飛機率先發現瞭海麵上的英國艦隊,機組人員立即以無綫電嚮周圍的戰機發齣發現目標的電文和目標位置,殺氣騰騰的日軍戰機開始嚮這裏飛來。盡管早已被發現,但是Z艦隊的瞭望哨直到10時40分纔發現瞭可疑飛機,整個艦隊立即將防空預警提升到高級。
11時,英國戰艦的雷達上齣現瞭正在靠近的日軍機群,這些翼下掛著死亡的鐵鳥越來越近。11時13分,波8架飛機開始對更快更長的“卻敵”號展開圍攻,這些飛機掛載的都是500韆剋炸彈。對於空襲,“卻敵”號上的水兵迴憶道:“八架日本飛機在明媚的陽光下看起來一清二楚,它們排成一排在一韆英尺的空中徑直朝著我們一頭俯衝下來,而我們的高射炮則立即開火迴擊。就在批飛機即將撤離的時候,一枚炸彈落在離‘卻敵’號很近的海麵上,掀起來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濕瞭。與此同時,另一枚炸彈穿透艦載飛機的彈射甲闆,在甲闆下麵的機庫裏爆炸瞭。”
在輪空襲中,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中有2枚屬於近失彈,隻有一枚命中瞭“卻敵”號。這枚炸彈擊中瞭機庫並摧毀瞭“海象”式水上飛機,爆炸還引起瞭火災。英國戰艦上的高射炮嚮空中的目標猛烈開火,但是防空炮手們發現這些飛機比平日裏訓練使用的靶機飛行速度快多瞭。盡管沒有日軍飛機被擊落,但有5架被擊傷。
輪空襲剛過,第二輪空襲就開始瞭,這次是20多架掛著魚雷的轟炸機。在危急時刻,“卻敵”號艦長坦南特指揮戰艦靈活機動,先後躲過瞭19枚魚雷的襲擊。速度較慢的“威爾士親王”號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其被2至3枚魚雷擊中,喪失瞭機動能力。
就在這時,第三輪空襲開始,這次是掛著魚雷的一式陸攻。在日機的左右夾擊中,“卻敵”號的好運氣走到瞭盡頭,其先後被4至5枚魚雷擊中。“卻敵”號的水兵迴憶:“我當時的感覺是:這艘軍艦觸瞭礁。我被震得跳起來,跳齣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沒有摔倒,也沒有感到魚雷爆炸,我隻感到受到很大震動。幾乎在這同時,我感到艦身傾斜瞭。不到1分鍾以後,我感到又一次同樣性質和力度的震動,不過這一次是從艦艉左方傳來的。”在激烈的戰鬥中,“卻敵”號的防空炮發揮齣色,共擊落2架敵機,擊傷瞭另外的8架。
被魚雷擊中的“卻敵”號很快就失去瞭控製,艦體因為進水而下沉,這個過程中還不斷有魚雷擊中艦體。看到戰艦已經無力迴天,艦長坦南特下令棄艦。12時23分,“卻敵”號終沉沒,與艦同沉的還有508名官兵。驅逐艦“伊萊剋特拉”號和“吸血鬼”號靠近救起瞭剩下的幸存者,而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也在苦苦掙紮瞭一個小時之後沉沒。
日軍的86架飛機在兩個小時內擊沉瞭皇傢海軍引以為傲的2艘大型戰艦,海軍中將以下834人遇難,而日軍僅有3架飛機被擊落,21人陣亡。就在“威爾士親王”號沉沒前不久,皇傢空軍的6架“水牛”式戰鬥機纔齣現在天空中,它們隻能圍著沉沒中的戰艦無奈地繞著圈子。
12月11日早晨,日軍第22航空隊的1架飛機再次飛臨前一天的海戰上空,機組人員嚮滿是油汙和殘骸的海麵上投下花圈以此紀念陣亡的戰友,與他們做伴的還有40倍於己的皇傢海軍官兵。
“卻敵”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是批完全由飛機在正常交戰中擊沉的大型戰艦,這一戰預示瞭海戰模式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皇傢海軍的報告中指齣:魚雷的攻擊造成瞭重大的人員傷亡,人員必須接受充足的防空訓練纔能在遇到類似的攻擊時減少傷亡。
……
前言/序言
戰列巡洋艦:兼具機械美和悲劇美的艦種
今年恰逢日德蘭海戰一百周年,在整個日德蘭海戰中,為引發人們爭議的艦種便是英國近代海軍之父費捨爾勛爵首創的戰列巡洋艦瞭。在初的接觸戰中,英國海軍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接連爆炸沉沒,指揮這支戰列巡洋艦隊的英國海軍中將貝蒂還留下瞭“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似乎有點毛病”這樣的話語。這場海戰中,戰列巡洋艦的開山祖“無敵”號也壯烈地走嚮瞭自己的歸宿。時隔25年後,在1941年那場著名的海戰之中,英國海軍後的戰列巡洋艦“鬍德”號依然逃不齣命運的詛咒,和日德蘭海戰中轟然先行的前輩們一樣,“強大的鬍德”以一種戰列巡洋艦為典型的形式轟轟烈烈地粉身碎骨而去。因此,在人們的心目中,戰列巡洋艦大約是一種比較失敗的艦種吧。
我們不妨看看什麼是戰列巡洋艦。首先,戰列巡洋艦不是一種戰列艦,而是裝甲巡洋艦的發展。隨著“無畏艦”的問世,巡洋艦的設計也發生瞭巨大的變化。英國單一主炮的裝甲巡洋艦“無敵”號在1908年誕生,此時,簡氏年鑒將其稱為“無畏巡洋艦(Dreadnoughtcruiser)”,而1911年布拉希年鑒則將其放入戰列艦的範疇,稱“巡洋戰艦(Cruiser-battleship)”,終在1912年以後基本上統一成瞭“戰列巡洋艦(Battlecruiser,直譯當為戰鬥巡洋艦,根據習慣而用此名)”。人們有時候還將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並稱為“主力艦(Capitalship)”,但是這個隻是一種統稱法,這個稱呼在以後的條約時代纔發生更為重要的意義。
縱覽整個次世界大戰的海戰,除瞭日德蘭海戰中有限的一段時期,英德雙方建造的大量無畏戰列艦並未真正進行過決戰,即便在日德蘭發生戰鬥也並未取得決定性結果,沒有一艘無畏艦是被對方的艦炮所擊沉。這與十年前日俄戰爭時期的海戰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而原本是作為主力艦隊偵察力量的戰列巡洋艦卻發生瞭數次大規模的戰鬥,並且取得瞭巨大的戰果,從德國的“戈本”號取得的戰略效果,到赫爾戈蘭灣、福剋蘭、多格爾沙洲之戰,直到在日德蘭的對抗。當然,在日德蘭戰場上英國的戰列巡洋艦暴露齣瞭嚴重的脆弱性,正如上文貝蒂本人的話“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似乎有點毛病”,三艘價格昂貴的巨艦在頃刻間便帶著艦上的韆餘名官兵爆炸沉沒。對此有人便認為戰列巡洋艦是其締造者費捨爾勛爵的嚴重過錯的産物,但是筆者卻認為不然,甚至可以說,次世界大戰的水麵艦艇中,戰列巡洋艦反倒是一種為有效的艦艇之一。
戰列巡洋艦究其性能,擁有與無畏艦相當的炮火,並在速度上對無畏艦具有4節左右的優勢。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為瞭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做齣犧牲,而早被犧牲的,便是裝甲防禦瞭。
不過,在英國完成“虎”號的建造之後,便暫時中斷瞭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在海軍大臣丘吉爾的倡議下,英國建造瞭計劃航速25節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由此揭開瞭高速戰列艦的時代。雖然此後英國還建造瞭若乾航速超過30節的高速戰列巡洋艦,但也隻是戰列巡洋艦的迴光返照。隨著動力技術發展,真正退齣曆史舞颱的是那些低速的戰列艦,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與教訓,戰列巡洋艦被融閤到高速戰列艦這個新的範疇內。以後隨著艦隊航空母艦的齣現,能夠伴隨特混艦隊的,也隻有戰列巡洋艦或者高速戰列艦。
從這個意義而言,戰列巡洋艦是通嚮新一代主力艦的必然階段。
江泓君筆耕不輟,在完成瞭三部巨篇《英國戰列艦全史》之後,又推齣瞭這部《英國戰列巡洋艦全史》,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對前者的完美補充。作者將從“無敵”號到“鬍德”號的這段英國戰列巡洋艦曆史進行瞭非常翔實的梳理,繪聲繪色地刻畫齣瞭這種壯美的艦種身上特有的那種兼具機械美和悲劇美的一切。
衷心期待本書的早日付梓。
《鐵甲巨獸的崛起與落幕:世界海軍艦艇發展掠影》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海洋霸權爭奪史上,那些承載著國傢意誌、技術結晶與鐵血榮光的鋼鐵巨獸——戰列艦的宏大史詩。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國傢或某一特定時期,而是以廣闊的視角,迴溯自十八世紀蒸汽動力初現端倪,至二十世紀末最後一艘戰列艦退役的漫長歲月中,世界各國海軍艦艇設計、建造、運用與革新的跌宕起伏。 我們將從早期風帆戰列艦的輝煌時代啓程。那些龐大的木質船體,密布著層層火炮,代錶著那個時代海軍力量的巔峰。本書將深入解析風帆戰列艦的結構特點、戰術運用,以及它們在早期殖民擴張和海權爭奪中的關鍵作用。我們不僅會關注那些傳奇性的戰役,更會揭示建造這些巨艦所依賴的造船技術、木材選擇、以及工匠們的智慧與辛勞。 隨著工業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鋼鐵取代瞭木材,蒸汽機取代瞭風帆。本書將詳細描繪這一關鍵的轉摺點。我們將剖析早期鐵甲艦的齣現,它們如何以無畏的姿態挑戰舊有秩序,以及它們在技術上的突破性進展。從濛昧時期的撞角戰艦,到裝備鏇轉炮塔的“華盛頓”號,再到日漸完善的穹甲闆巡洋艦,每一種艦艇的演進都凝結著工程師們的無數次試驗與改進。我們還會探討當時各國海軍對鐵甲艦性能的理解差異,以及由此引發的艦艇設計理念的初步分歧。 進入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世界海軍建設進入瞭前所未有的高潮,“無畏艦”時代的到來更是將戰列艦推嚮瞭技術的頂峰。本書將花費大量篇幅,深入研究“無畏艦”及其之後的“超級無畏艦”的設計理念。我們將詳細解析革命性的全重炮設計、更優化的艦體布局、以及新式裝甲防護技術如何改變瞭海戰的麵貌。從英國的“無畏號”誕生,到德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緊隨其後,一場激烈的海軍軍備競賽在全球範圍內展開。本書將梳理各國在這一時期的造艦史,比較各型無畏艦的優劣,並深入分析這場競賽背後的地緣政治動機和戰略考量。 蒸汽渦輪機的應用、液壓傳動、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精度,這些技術革新如何在戰列艦的設計中得到體現?本書將細緻地梳理這些技術進步的脈絡。我們還將深入探討戰列艦的戰術理論演變,從傳統的炮戰陣型,到對魚雷和潛艇威脅的應對,再到戰列艦在偵察、掩護等方麵的輔助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將戰列艦的命運推嚮瞭一個新的十字路口。本書將詳細迴顧包括日德蘭海戰在內的,幾次重要的戰列艦大規模交鋒。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戰役的戰術細節、艦艇性能的實際錶現、以及戰役結果對後世戰列艦發展的影響。戰列艦是否真的如人們設想的那樣,能夠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曆史的答案,在這些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得到瞭驗證與反思。 戰爭的硝煙散去,海軍技術並未停滯。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各國海軍繼續對戰列艦進行著精益求精的改進。本書將聚焦於這一時期的“巨型戰列艦”時代。我們將分析它們的巨大噸位、更強大的主炮口徑、更堅固的裝甲防護,以及更先進的火控係統。同時,航空母艦的崛起,以及飛機在海戰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也為戰列艦的未來濛上瞭一層陰影。本書將探討戰列艦如何努力適應新的戰場環境,以及它們在設計上所做的調整,例如增加對空火力、優化艦體結構以適應新的威脅。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成為戰列艦最後也是最輝煌的舞颱。本書將詳盡地描繪那些參與瞭珍珠港襲擊、中途島海戰、以及後續一係列太平洋戰役的戰列艦。我們將分析它們在這些海戰中的作用,特彆是當它們與航空母艦編隊協同作戰時所展現齣的力量。然而,隨著戰爭的深入,航空母艦的製空權優勢越來越明顯,戰列艦在海戰中的主導地位逐漸被取代。本書將深入分析戰列艦在二戰後期,麵對空襲時的脆弱性,以及它們在岸轟等支援性任務中的錶現。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著眼於戰列艦在戰後的命運。隨著核武器的齣現和彈道導彈的威力日益增強,戰列艦作為海上決戰的主力,其戰略價值已大大降低。本書將梳理各國海軍如何逐步淘汰老舊戰列艦,以及它們如何被導彈巡洋艦、核潛艇等新型艦艇所取代。我們將分析最後幾艘戰列艦退役的原因,以及它們為何會被保留下來作為博物館艦或訓練艦,承載著人類海軍發展史的記憶。 除瞭艦艇本身的設計、性能和戰術運用,本書還將觸及與戰列艦發展緊密相關的其他重要議題。我們將探討海軍強國的崛起與衰落,以及戰列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將審視造船工業的技術進步,以及科學研究對海軍艦艇發展的影響。我們還將考察海軍戰術思想的演變,以及戰略傢的智慧與決策如何影響瞭戰列艦的命運。 《鐵甲巨獸的崛起與落幕:世界海軍艦艇發展掠影》是一部全景式的海軍史著作,它不僅為軍事愛好者提供瞭一場視覺與知識的盛宴,更是一部關於技術、戰略、國傢力量與人類追求海洋霸權的曆史文獻。通過對戰列艦這一特殊曆史産物的深入剖析,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以來世界海軍發展的軌跡,以及軍事技術革新對人類文明進程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是一部關於鋼鐵、火焰、智慧與榮耀的宏偉敘事,它將帶您穿越時空,見證人類在徵服海洋的道路上,那些令人驚嘆的成就與無奈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