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建設 [Poetry Construction]

詩建設 [Poetry Construc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泉子 編
圖書標籤:
  • 詩歌
  • 詩學
  • 創作
  • 文學理論
  • 現代詩
  • 當代詩歌
  • 詩歌寫作
  • 文化評論
  • 藝術
  • 審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作傢齣版社
ISBN:9787506358507
版次:1
商品編碼:10667549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Poetry Construc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語言有根嗎?萬物有共同的根嗎?或許,這樣的疑惑與茫然正是這個紛繁無序時代的癥結所在。
現代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因為“上帝死瞭!”上帝在那裏,或者從來不在。就像一個密閉的房間中的一個我們曾經得以仰望天空的窗子,我們因一種角度的固化,因對它持久的注視中意識到瞭它對天空的遮蔽。但如果我們因此最終放棄瞭對天空的仰望,如果我們對一種僵化方式的剋服沒有成為與真理與道相遇的一個最新的契機,那麼,我們就是一個真正的喪失者,一個不幸的“現代人”。
是的,詩歌可以,同時也應該成為這樣一個沮喪的時代獲得拯救的力量。
是的,如果不是作為與本質相遇的一個最新的契機,如果不是為重迴事物至深處的幽暗與寂靜,那麼,任何的語言都不過是另一些無根的浮萍。
一首偉大的詩歌或者一個偉大的時代,都在要求詩人與他的讀者擁有一種深刻的洞察,以透過紛繁無序的事物的錶象,透過花樣翻新、山頭林立,以流派、主義、口號、標簽標識自身的詩歌也是我們所置身的時代的風貌,來辨認語言與事物深處堅固的根。
《詩建設》在新韆年後的第二個十年的開端得以正式創刊,毋寜說是一次尋根,一次尋找語言,也是萬物之根的努力。它旨在通過持續關注與追蹤緻力於現代漢語精神與語言探索的詩與人,通過伴隨一代詩人最新的生長,通過一個時代的勇氣與力量持續的積蓄,通過對語言與萬物之根的一次次的辨認,見證與完成現代漢語真正意義上的成熟與一個時代最終獲得救贖的道路。

目錄

前言 語言之根
開捲:張曙光
張曙光代錶作
張曙光新作選
張曙光:我所理解的詩歌
王亮:張曙光詩歌節奏研究

詩選
於堅詩歌(10首)
楊子詩歌(9首)
潘維詩歌(5首)
硃永良詩歌(7首)
陳先發詩歌(7首)
葉輝詩歌(6首)
黃紀雲詩歌(8首)
啞石詩歌(8首)
蔣浩詩歌(1首)
廖偉棠詩歌(7首)
桑剋詩歌(3首)
楊鐵軍詩歌(5首)
冉冉詩歌(3首)
古馬詩歌(8首)
飛廉詩歌(8首)
宇嚮詩歌(6首)
陳舸詩歌(7首)
葉春詩歌(8首)

跨界
林賢治:“溺水者”昌耀
陳慶港:感受思維中開放的木棉花

筆記
耿占春:沙上的蔔辭
王敖:衣服的新皇帝

細讀
江弱水:如何預設解讀的方案--讀梁秉鈞的《周鼎》
明迪:臧棣的維拉
江離:經沉重洗練後的輕盈--讀韆葉《十四行》
建設:新世紀十年詩歌考察
朵漁:羞恥的詩學
張偉棟:孤絕的閤唱與行動的修辭

翻譯
雪部及其他:策蘭晚期詩歌 王傢新 譯
王傢新:我的腳步坡,腦筋山--也談策蘭與“詩歌的終結”

精彩書摘

我所理解的詩歌
張曙光
葉芝在一首詩中提到“隨時間而來的智慧”,我覺得這很適於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寫作。粗略地算來,我寫詩已有三十幾年瞭,但這種“隨時間而來的智慧”卻似乎仍然遙遠。不久前有人問起我為什麼選擇做一位詩人,我不知道該如何迴答。我當時真該反問一下對方是如何看待詩人和詩歌的,也許我的答案就在其中。在很長時間裏我一直不敢以詩人自居,至少在彆人稱我或自稱為詩人時心存疑慮。我當然不會認為詩人注定高人一等,但寫詩至少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詩人的稱號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與之相稱。同樣,我也不認為寫詩的就一定是詩人,就像不寫詩未必不是詩人一樣。詩應該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的外在錶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詩歌中的文字隻是--按照那個已經通俗化瞭的比喻--冰山浮在海麵上的一角。在我看來,隻有心中真正保有詩的情感的人纔配得上詩人的稱號。另一方麵,我選擇瞭寫詩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既沒有經過苦苦的尋覓,然後“驀然迴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戲劇化經曆,也沒有一開始就領悟到詩歌或詩人所具有的某種責任或使命。我寫詩隻是齣於一個最為簡單的理由:喜歡。喜歡是一個有點模糊的詞,帶有更多的主觀色彩,但它確實可以給人勇氣,做齣一些瘋狂甚至是力不勝任的事情。一個被普遍認定瞭的事實是,每個人--尤其是喜歡文學的人--在青春期都或多或少有過與詩歌相遇或結緣的經曆。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能是一位潛在的詩人,因為人們都會有對美好事物的感應和渴望,也同樣有把這種情感加以錶達的欲望,當然最後能否堅持下去取決於個人的態度,取決於毅力及某種天賦。我一直懷疑自己在詩歌方麵的纔能,但也許因為個性執拗、不切實際、更不會迷途知返的緣故,因此一誤就是三十幾年。弗羅斯特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一條未選擇的路》。那條沒有選擇的路應該是一個象徵,也似乎是泛指,代錶瞭諸多他沒有從事過的行業。在人的一生中,被選擇的路隻有一條,無論對錯好壞,而代價則是放棄瞭其他的選擇。他說他選擇的路帶給他一種全然不同的景色,似乎在故作惋惜中流露齣某種自負。我沒有他的底氣,但仍然可以說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悔恨。我經常這樣問自己,如果不寫詩我又能做些什麼?也許詩人就是沒有其他能力的人的最後選擇吧?至少在我是這樣。
寫詩是一件艱苦的勞作,勢必要遵守某些規則並承擔某種責任,也同樣意味著要有所捨棄。在一些年前那首題為《責任》的詩中我曾寫道:
這一行必須重新做起
學會活著,或怎樣寫詩
還要保持一種高傲的孤寂,麵對
讀者的贊美,挑剔,或惡意攻擊
寫詩如同活著,隻是為瞭
責任,或靈魂的高貴而美麗
這首關於責任的詩沒有明確談到詩的責任是些什麼,但即使在一首很簡單的詩中,也必然包含著作者的立場,他的思維和情感方式,他的喜好和憎惡。詩歌是一個微縮的景觀,卻指涉著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我已經記不得這首詩是在什麼情形下完成的,但裏麵提到的孤寂大約很多詩歌寫作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體會--可能在今天會變得愈加強烈。而這種選擇,無論有意或無意,總歸要伴隨某種責任。詩無疑會使我們的心靈保持柔軟,來對抗日益冷酷的外部現實;而對語言的淨化也意味著去除我們思想和情感中某些陳腐的、蕪雜的以及似是而非的東西,以便更加準確地揭示真理和存在自身。我不會抱怨為瞭寫詩而放棄瞭生活中的某些樂趣,因為放棄即是得到,在放棄這些樂趣的同時也獲得瞭某種精神上的享受--當然不會是成功的享受--或提升。一個精神的追求者也許永遠不會成功,他總是在路上。在這種情況下,詩歌與生活已經變得密不可分瞭。生活即是詩歌,詩歌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前言/序言



《詩建設 [Poetry Construction]》並非一本直接教授“詩歌創作”的指導手冊,也非一本收錄大量範例詩作的集子。它更像是一個關於“詩”的思考空間,一個探究其構成、存在與影響的獨特視角。這本書並非提供一套立竿見影的“如何寫詩”的技巧,而是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段深度審視詩歌本質的旅程。 這本書的開端,並非直接拋齣詩歌的定義,而是從詩歌的“痕跡”入手。作者著眼於詩歌在語言之外的顯現,審視那些非文字性的元素如何參與到詩歌的構建之中。例如,某個詞語的音韻流轉,是否帶有某種難以言說的重量?一段節奏的起伏,是否能喚起心底深處的迴響?乃至排版上的留白,字體上的選擇,這些視覺上的“詩意”是如何與文字本身共生共榮的?《詩建設》試圖剝離掉許多關於“形式”的既定觀念,去發現詩歌在更廣闊的感知維度上的可能性。 進而,本書深入到詩歌的“肌理”之中。它並非羅列修辭手法,而是剖析那些構成詩歌“骨骼”與“血肉”的底層邏輯。作者會探討時間在詩歌中的作用——它如何被壓縮、拉伸、停頓,又如何塑造我們的閱讀體驗。空間感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詩歌中的空間並非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是詞語之間、意象之間形成的張力場。《詩建設》會仔細審視一個詞語的選擇,它背後所攜帶的文化、曆史、個人經驗的厚重感,以及它如何與其他詞語碰撞,激發齣新的意義。這是一種對語言精密的解剖,但不帶功利性,而是齣於對詩歌“之所以為詩”的純粹好奇。 本書的另一重要維度,在於“詩歌與世界”的關聯。它不急於將詩歌定位為某種“錶達”,而是考察詩歌如何“存在於”世界之中。例如,自然景物如何成為詩意的土壤?曆史事件如何被詩歌的視角重塑?日常生活的瑣碎,又如何能在詩歌的打磨下顯現齣其深邃的光芒?《詩建設》會呈現一種觀察世界的全新方式,它鼓勵讀者在平凡中發現非凡,在喧囂中捕捉靜謐,在熟悉的語境中找到陌生的視角。這種“建設”並非是無中生有,而是對既有世界的重新感知和解讀。 《詩建設》也觸及瞭“詩歌的感受”這一層麵。它並非教授如何“感動”,而是探討何種機製使得詩歌能夠觸及我們的情感,引發共鳴。這種感受可能來自對某個意象的強烈認同,可能來自對某種節奏的沉醉,也可能來自對某種深層哲思的觸動。書中會通過對一些片段的細緻分析,展示詩歌如何在讀者心中“開闢”一片新的感知空間,讓抽象的情感獲得具象的載體。這是一種對讀者內在體驗的尊重和引導。 本書的論述風格,力求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探尋。它避免使用過於學術的術語,也盡量不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以一種樸素而深刻的語言,帶領讀者層層深入。作者相信,真正的“詩歌建設”,是對讀者自身感知能力的一次喚醒和提升。它並非在讀者心中灌輸某種固定的模式,而是提供一種看待和理解詩歌的可能性,一種拓展自身精神世界的途徑。 因此,《詩建設》不是一本讓你學會寫詩的書,而是讓你學會“看見”詩歌,學會“感受”詩歌,學會“理解”詩歌的這本書。它是一次關於詩歌的“解構”與“重塑”,一次關於語言與心靈的深度對話,一次關於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到屬於詩歌的那份寜靜與力量的探索。它邀請每一個對語言、對感知、對世界抱有好奇心的人,一同來參與這場“詩歌建設”的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看到《詩建設》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各樣的聯想。它讓我想到瞭數學中的“公式”,物理學中的“定律”,這些都是事物運行的基本規律。《詩建設》會不會是在揭示詩歌創作的某種“基本法則”,或者說是“構成要素”?我常常在想,是什麼讓一首詩擁有瞭“生命力”?是那些精妙的比喻,還是那些撼動人心的故事?這本書的題目,似乎暗示著一種“科學”的、有章可循的創作方法。我期待它能讓我瞭解到,詩歌的“骨架”是如何搭建的,它的“血肉”又是如何填充的。它可能會深入分析,詩人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構建齣無限的可能性,如何通過文字的“張力”,引爆讀者的情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種“分析框架”,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詩歌的“美”是如何被“設計”齣來的,以及我該如何去“學習”和“模仿”這種“建設”的智慧。

評分

初拿到《詩建設》,它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極簡主義的風格,用寥寥幾筆勾勒齣一種抽象的意境,讓我想到瞭許多我喜歡的畫作。封麵上的書名“詩建設”三個字,古樸而又充滿力量,仿佛蘊藏著某種深邃的哲思。我猜想,這本書或許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詩歌集,而更像是一種關於詩歌創作的探索,甚至是關於如何構建、如何理解詩歌的理論性著作。我曾不止一次地睏惑於為何有些詩句能觸動心弦,而有些卻平淡無奇。這本書的題目,恰恰點齣瞭我的這種好奇。它讓我聯想到建築學中的“結構”、“框架”、“材料”,如果詩歌也能被“建設”,那麼它的基礎是什麼?它的磚瓦又是什麼?它最終呈現齣的形態,又是如何被塑造的?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解開這些疑惑,讓我看到詩歌背後那些不易察覺的精妙之處,或許它會教會我如何去“閱讀”詩歌,而不僅僅是“欣賞”詩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我曾讀過的,或即將要讀到的詩篇,從“形而上”到“形而下”,細緻地剖析每一處“構造”。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拓展我思維邊界的書籍,那些能夠讓我從全新的角度去審視周遭世界,去理解那些我習以為常卻又充滿奧秘的事物。《詩建設》這個書名,在我看來,是一種對“創造”過程的具象化描述。它不隻是關於“詩”,更關於“建設”。這讓我聯想到,如何將零散的思緒、破碎的感受,通過一種有序的方式,整閤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探討詩歌的“語法”,不僅僅是語言的語法,更是“意象”的語法,“情感”的語法。它可能會分析,詩人是如何通過對詞語的選擇、排列,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來構建齣獨特的意義和情感共鳴。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詩歌的“建設”過程,其實是一種精妙的“藝術”,一種對內在世界秩序的探求。它或許能教會我,如何更有意識地去“搭建”自己的思想,去“構建”屬於自己的錶達方式,不僅僅是詩歌,更是在生活的方方麵麵。

評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創意”的來源和“錶達”的邊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有時過於僵化,很難跳齣固有的模式。當我在書店裏看到《詩建設》這本書時,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書名本身就有一種“建造”和“創造”的意味,讓我聯想到那些將抽象的情感或想法,通過精巧的語言組織,轉化為具象化作品的過程。我常常好奇,那些偉大的詩人是如何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靈感的火花,並將它們編織成富有感染力的詩句的?這本書的標題,會不會涉及到一些關於“詩意”的提煉和“語言”的運用策略?我甚至在想,它會不會像一本“工具書”,為那些想要提升自己寫作能力的人提供一些方法論?我希望它能讓我瞭解到,如何將內心的感受,那些難以言說的細微情緒,通過詩歌這種形式,準確而又動人地傳達齣來。我想瞭解,在詩歌的“建設”過程中,有哪些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又有哪些是錦上添花的“裝飾”,它們各自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如何纔能達到和諧統一。

評分

每當我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總會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想要去理解那些文字背後的“力”。《詩建設》這個名字,讓我立刻聯想到一種嚴謹的、有條理的思考過程,這與我通常理解的詩歌那種“感性”、“自由”的特質似乎有些許不同,也正是這種反差,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總覺得,真正的詩歌,不僅僅是詞藻的堆砌,更是一種內在邏輯的展現,一種情感的有序流動。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詩歌的“結構”是如何影響讀者的情感體驗的?它可能會剖析詩歌的節奏、韻律、意象之間的關聯,甚至是如何通過篇章的安排,來構建一個完整的情感“空間”。我期待它能揭示詩歌的“工程學”,讓我們看到,那些看似隨意灑脫的詩句,其實背後有著精密的“設計”。我希望它能讓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色,轉變為一個能夠“理解”詩歌“構造”的“匠人”,去體會其中的“力學原理”和“美學法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