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肉鸽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益填编著。主要介绍肉鸽在笼养条件下的各种技术,内容包括:肉鸽的解剖构造与生理机能,肉鸽的主要品种,肉鸽良种的选育、繁殖,乳鸽的商品生产的加工,肉鸽常见疾病的防治等。本书通俗易懂,介绍的技术科学实用,适合肉鸽场管理人员、技术员、饲养员以及养鸽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一下不同鸽肉品种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毕竟,不同的鸽子品种,其饲料转化率、出栏时间和对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都有很大差异。比如,信鸽和肉鸽的饲养管理是完全不同的逻辑,即便是同为肉鸽,像“谢赫”和“黄羽”在饲喂方案上也有讲究。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相对单薄,主要还是集中在“普适性”的饲养管理上,对于细分品种的深度剖析不足。比如,在介绍肉鸽的屠宰和初级加工环节时,内容描述得非常概括,没有深入到如何通过特定的育肥技术来改善肉质的色泽、嫩度和风味,这恰恰是决定终端售价的关键因素。我期待看到的是类似“针对高品质市场,如何通过提高某些脂肪酸的摄入量,使鸽肉口感更接近野生风味”这样的专业指导,但书中更多的是关于常规的屠宰流程说明,这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帮助不大。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养”的层面做到了合格,但在“如何卖出更高的价”的连接环节上,体现出了明显的断层。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养殖人,我更关心的是那些真正能立竿见影、提高效益的“干货”,而不是理论上的大道理。我希望看到的是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鸽子,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处理夏天高温高湿导致的啄羽行为时,这本书的描述显得过于学术化,提到了需要改善通风、降低应激,但却没有提供具体的风速计算模型、不同气候带下水帘降温的有效面积比例,或者哪种替代性饲料添加剂能最快抑制这种行为。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我的邻居老王用这种方法,一个夏天下来,死亡率下降了X个百分点”的实战经验分享。这本书的结构虽然完整,但内容深度上似乎更倾向于“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对于“如何精确地做”的讲解,尤其是在规模化生产的复杂场景下,深度不够。它提供的很多建议,像是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但在实际应用中,鸽场的布局、水源的硬度、饲料原料批次的波动等等,都会让这些“标准答案”的效果大打折扣。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养殖模式的“变通”和“调整”策略,但很遗憾,这本书给出的指导性太强,灵活性欠缺,读完后感觉自己对理论更了解了,但动手操作的信心并没有显著增强。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知识体系非常全面,覆盖了从选址到出栏的各个环节,像一个庞大的框架摆在了面前。但问题在于,框架的线条很清晰,填充的“血肉”却显得不够丰富和立体。特别是在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很多数据都是基于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环境假设。例如,饲料转化率(FCR)的理论值是给出了,但没有充分讨论在实际生产中,原料价格波动、霉变损失、饲喂过程中浪费等因素对最终FCR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补偿这些现实损失。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详细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养殖场在采用某项“新技术”后,其投入产出比(ROI)的具体变化曲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此法优于彼法”。这本书更像是为一位刚刚起步的学者准备的参考资料,它告诉你世界的样子,但没有给你足够的工具去应对现实的泥泞和复杂性。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每天面对实际现金流和市场波动的经营者来说,这本书的实战指导意义,相对于其厚度而言,略显不足,更像是一本“知其然”的入门书,而非“精通”的进阶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不错,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图文排版也比较清晰,这点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买这种专业书籍,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知识,尤其是那些能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知识点。坦白说,这本书对疾病防治部分的介绍,在我看来,已经略显过时了。现代兽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针对一些慢性病和耐药性问题的处理上。书中提到的很多抗生素使用方案,在当前严格的药物残留监控和抗生素禁用趋势下,显得不够审慎。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替代性免疫增强剂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环境消毒流程来将抗生素的使用降到最低。例如,关于球虫病或副伤寒的预防,现在的趋势是加强益生菌的投放和肠道健康管理,而不是仅仅依靠周期性的药物预防。这本书中对这些新兴理念的介绍显得很保守,甚至有些地方的论述逻辑还有待商榷,让人不禁怀疑这些修订的内容是否真的跟上了近五年的行业发展速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严格符合最新法规的从业者来说,这种知识的滞后性,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合规风险。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抱着挺大期待的。毕竟,现在养殖业越来越卷,谁不想找到点“新”路子呢?我当时就想着,这《肉鸽养殖新技术(修订版)》是不是能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比如什么生物工程啊,分子育种啊,或者至少是那些传统书里没提到的,关于环境控制的黑科技。翻开目录,感觉内容排布还算扎实,从鸽子的基础生理到饲料营养,再到疾病防治,该有的都有。但是,深入读下去,特别是关于“新技术”的部分,我就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它更多的是对现有技术的优化和经验的总结,比如优化一下饲料配比的某个微量元素比例,或者调整一下光照的周期,这些都是资深养殖户可能早就摸索出来的“老把式”。对于我这种希望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利用AI算法来精准预测肉鸽生长周期,或者引入新型微生物菌群来提高消化效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新技术”略显保守和温和。它更像是一本非常详尽的、面向初学者的操作手册的升级版,对于真正想在技术前沿取得突破的人来说,可能缺乏那种“醍醐灌顶”的尖锐和前瞻性。比如在自动化监测方面,内容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温湿度报警系统,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远程高清监控和数据实时分析的应用,介绍得非常简略,让人觉得出版时间是不是稍微滞后了一点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扎实的基础知识梳理,而不是真正的技术革命。
评分?
评分?
评分%E4%B8%9C%E8%A5%BF%E4%B8%8D%E9%94%99%E3%80%82
评分%E4%B8%9C%E8%A5%BF%E4%B8%8D%E9%94%99%E3%80%82
评分%E4%B8%9C%E8%A5%BF%E4%B8%8D%E9%94%99%E3%80%82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E4%B8%9C%E8%A5%BF%E4%B8%8D%E9%94%99%E3%80%8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