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 Express體係結構導讀

PCI Express體係結構導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齊編著 著
圖書標籤:
  • PCIe
  • PCI Express
  • 計算機體係結構
  • 硬件
  • 總綫
  • 接口
  • 技術
  • 深入理解
  • 開發
  • 性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298229
商品編碼:1068208255
齣版時間:2013-07-01

具體描述

 
尺碼 胸圍 腰圍 肩寬 袖長 衣長 適閤體重
XL 95-100 100 36-37 15 60 95-118
2XL 100-105 105 37-38 15 61 118-128
3XL 105-110 110 38-39 16 62 128-140
4XL 110-115 115 39-40 16 63 140-155
 
 
1:測量單位為(CM)計算方式:100cm=尺(例:胸圍80厘米0.03=2尺4)1尺=10寸
2:每款衣服的尺寸均為手工測量,可能存在1-3CM的誤差範圍。尺寸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
 


《深入解析:現代計算係統的骨骼——PCI Express技術全覽》 內容概述: 《深入解析:現代計算係統的骨骼——PCI Express技術全覽》是一本旨在為讀者提供PCI Express(PCIe)技術全麵、深入理解的著作。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技術規範,而是著眼於PCIe在現代計算係統中扮演的核心角色,深入剖析其設計理念、關鍵特性、工作原理及其廣泛應用。全書內容圍繞PCIe從宏觀架構到微觀細節的各個層麵展開,力求讓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設計、調試和優化基於PCIe的係統。 本書的第一部分,從曆史的維度齣發,簡要迴顧瞭早期的PCI總綫及其局限性,引齣瞭PCIe誕生的必然性。接著,詳細介紹瞭PCIe的演進曆程,包括PCIe 1.0、2.0、3.0、4.0、5.0乃至最新的PCIe 6.0和7.0(如果適用,具體根據當前技術發展情況而定)的每一次重大更新及其帶來的性能飛躍和功能增強。這部分內容為讀者建立瞭一個對PCIe技術發展脈絡的清晰認知,理解其如何適應不斷增長的數據吞吐量需求。 核心部分,本書將PCIe的架構進行分解,深入剖析其關鍵組成部分。首先,重點講解瞭PCIe的分層模型。PCIe采用瞭與網絡協議棧類似的層次化設計,主要分為事務層(Transaction Layer - TL)、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 DLL)和物理層(Physical Layer - PL)。本書將逐一解析每一層的職責、協議和數據包格式。 事務層(TL): 詳細闡述瞭TLP(Transaction Layer Packet)的結構和類型,包括內存讀寫請求、I/O讀寫請求、配置讀寫請求、消息請求等。讀者將學習到TLP如何在節點之間傳輸,以及TLP的ID、類型、長度、目標地址等關鍵字段的含義。特彆是,會深入講解TLP的類型,例如Memory Read Request, Memory Write Request, IO Read Request, IO Write Request, Configuration Read Request, Configuration Write Request, Message Request等,以及它們在係統中的作用。此外,還會探討TLP的執行順序和原子性保證,以及TLP如何被封裝和解封裝。 數據鏈路層(DLL): 重點講解瞭DLLP(Data Link Layer Packet)的作用,包括數據包的CRC校驗、流控製(Flow Control)、錯誤處理和電源管理。讀者將瞭解DLLP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以及ACK/NACK信號的機製。會詳細說明DLLP的類型,例如ACK, NACK, SVC, ERRC, FFC等,以及它們在確保數據完整性和通信效率中的作用。還會深入講解DLLP中的CRC校驗機製,以及數據鏈路層如何實現流量控製,保證發送端不會壓垮接收端。 物理層(PL): 詳細解釋瞭物理層的職責,包括串行傳輸、編碼(如8b/10b或128b/130b)、時鍾恢復、均衡(Equalization)、連接器和信號完整性。讀者將理解PCIe如何通過高速串行鏈路實現高效傳輸,以及物理層設計對係統性能的影響。會深入解析串行傳輸的原理,包括差分信號、阻抗匹配等。會詳細講解8b/10b編碼(PCIe 1.x/2.x)和128b/130b編碼(PCIe 3.0及以後)的優缺點和工作機製,以及它們如何實現數據和控製信息的有效傳輸,並提高編碼效率。會詳細介紹PCIe的均衡技術,包括去加重(De-emphasis)、信號衰減補償(Signal Attenuation Compensation)等,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剋服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 除瞭分層模型,本書還將深入探討PCIe的拓撲結構。讀者將學習到PCIe的點對點(Point-to-Point)連接方式,理解其與共享總綫架構的根本區彆,以及點對點連接如何帶來更高的可擴展性和性能。會詳細講解PCIe的根復閤體(Root Complex)、交換器(Switch)、端點設備(Endpoint Device)等關鍵組件的功能和交互。 根復閤體(Root Complex): 詳細分析瞭根復閤體在PCIe係統中扮演的CPU橋接角色,以及它如何管理PCIe拓撲,包括枚舉(Enumeration)、配置空間訪問和中斷處理。讀者將理解根復閤體如何連接CPU和PCIe設備,以及它如何與操作係統交互。 交換器(Switch): 深入講解瞭PCIe交換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多端口路由、虛擬通道(Virtual Channels)和優先級管理。讀者將理解交換器如何構建復雜的PCIe網絡,以及它如何支持高帶寬、低延遲的設備互連。會詳細介紹虛擬通道(VC)的概念,以及PCIe如何通過VC實現不同優先級流量的隔離和有效傳輸。 端點設備(Endpoint Device): 詳細闡述瞭各種PCIe端點設備,如顯卡、網卡、NVMe SSD、FPGA等,它們的PCIe接口設計、配置空間和驅動程序的交互。 本書的另一重要篇幅將聚焦於PCIe的高級特性。這包括: 多功能(Multi-functionality): 解釋瞭單個PCIe物理設備如何呈現多個邏輯功能(如網卡上的PHY和MAC功能),以及如何通過PCIe配置空間進行管理。 熱插拔(Hot-plugging): 詳細介紹PCIe對熱插拔的支持,包括其在係統啓動、設備枚舉、電源管理和移除過程中的協同工作。 QoS(Quality of Service): 探討PCIe如何通過流量分類、優先級管理和帶寬分配來保證關鍵應用的性能和低延遲。 SR-IOV(Single Root I/O Virtualization): 深入解析SR-IOV技術,以及它如何實現高效的I/O虛擬化,為虛擬機提供近乎本地的I/O性能。 MSI/MSI-X(Message Signaled Interrupts / Message Signaled Interrupts Extended): 詳細講解基於消息的中斷機製,以及MSI-X如何解決傳統中斷的瓶頸問題,提高係統響應速度。 電源管理(Power Management): 闡述PCIe在不同功耗狀態下的管理機製,包括L0s、L0、L1、L2、L3等狀態,以及如何實現節能和性能之間的平衡。 ASPM(Active State Power Management): 詳細介紹PCIe的ASPM特性,以及它如何通過設備自身的功耗狀態調整來進一步降低係統功耗。 錯誤處理(Error Handling): 詳細介紹PCIe定義的各種錯誤類型,包括Correctable Error(可糾正錯誤)和Uncorrectable Error(不可糾正錯誤),以及其檢測、報告和糾正機製。 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討論PCIe在提高係統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方麵的設計和特性。 本書還將專門開闢章節,探討PCIe在實際應用中的案例分析。這包括: 數據中心互連: 分析PCIe如何在服務器、GPU、AI加速器、高性能網絡接口卡之間構建高速數據通路。 存儲係統: 深入講解NVMe over PCIe協議,以及它如何為固態硬盤帶來革命性的性能提升。 圖形和計算卡: 探討PCIe作為顯卡和計算卡的標準接口,以及不同PCIe版本對GPU性能的影響。 嵌入式係統: 分析PCIe在高端嵌入式平颱中的應用,如通信設備、工業自動化和汽車電子。 高性能計算(HPC): 討論PCIe在構建大規模HPC集群中的作用,以及其對互連技術的需求。 為瞭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本書還將包含調試和性能優化的相關內容。這包括: PCIe分析工具: 介紹常用的PCIe協議分析儀、邏輯分析儀和示波器等調試工具的使用方法。 性能瓶頸分析: 指導讀者如何識彆PCIe鏈路上的性能瓶頸,例如帶寬限製、延遲問題、配置錯誤等。 配置空間解讀: 教授如何解析PCIe設備的配置空間,以理解設備的功能和工作狀態。 軟件棧優化: 探討驅動程序、操作係統和BIOS如何與PCIe硬件協同工作,以最大化係統性能。 本書的讀者對象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硬件工程師: 緻力於PCIe設備設計、驗證和接口開發的工程師。 係統工程師: 負責設計、集成和優化基於PCIe的計算係統的工程師。 固件和驅動程序開發人員: 需要深入理解PCIe硬件特性以開發高效固件和驅動的開發人員。 嵌入式係統設計師: 在設計高性能嵌入式係統時需要考慮PCIe接口的工程師。 計算機體係結構研究人員: 希望深入瞭解現代高性能計算互連技術的學生和研究人員。 對高性能計算感興趣的技術愛好者: 渴望理解計算係統底層工作原理的讀者。 《深入解析:現代計算係統的骨骼——PCI Express技術全覽》旨在通過清晰的邏輯、詳實的論述和貼近實際的案例,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的PCIe技術知識體係,使其能夠自信地駕馭這一現代計算領域至關重要的技術。本書將成為讀者理解和掌握PCI Express的寶貴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PCI Express體係結構導讀》簡直是一場數字世界的探險,引人入勝!我一直對計算機底層是如何通信的感到好奇,尤其是在我接觸到高性能計算領域後,PCIe作為連接CPU、GPU、NVMe SSD等關鍵組件的“高速公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零散的技術文檔,但總感覺抓不住重點,信息碎片化嚴重。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驚喜地發現它不像我之前看的那些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循序漸進的方式,為我勾勒齣瞭PCIe龐大的體係結構圖。從最基礎的物理層信號傳輸、鏈路層協議,再到事務層如何處理數據包,每個概念都得到瞭清晰的解釋。特彆是關於“事務順序”和“TLP(Transaction Layer Packet)”的部分,作者用瞭大量的比喻和實例,讓我能夠輕鬆理解這些復雜的概念是如何協調工作的,就像一個繁忙的郵局,如何確保每一封信(TLP)都能準確無誤地送達目的地,並且按時序處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Lane”和“Link”的講解,讓我對PCIe帶寬和速度有瞭直觀的認識,也明白瞭為什麼不同代際的PCIe會有如此顯著的性能提升。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並沒有一上來就堆砌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從最簡單的概念開始,逐步深入,每深入一層,都會與前文的內容建立聯係,讓我的理解層層遞進。即使是對於我這樣並非硬件工程師背景的讀者,也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清晰的邏輯。

評分

《PCI Express體係結構導讀》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個在軟件開發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劑“醍醐灌頂”的良藥。長期以來,我們軟件開發者更多關注的是上層的API和框架,對於硬件底層通信的細節往往知之甚少,甚至認為那是硬件工程師的工作範疇。然而,隨著對係統性能優化需求的不斷提升,我越來越意識到,如果不理解底層硬件的工作原理,許多性能瓶頸將難以突破。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將我與復雜的硬件世界連接起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Root Complex”和“Endpoint”的講解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瞭,CPU(Root Complex)是如何管理和協調PCIe設備(Endpoint)的,數據是如何在它們之間流轉的。特彆是對“設備枚舉”過程的描述,細緻入微,讓我理解瞭係統啓動時,BIOS是如何識彆和配置PCIe設備的。此外,書中對“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PCIe在處理不同優先級流量時的精妙設計。在多任務、多設備的現代計算環境中,如何確保關鍵數據能夠優先傳輸,避免擁塞,這對於保證係統穩定性和響應速度至關重要。這本書並沒有迴避技術細節,但它的敘述方式卻異常清晰,將復雜的概念邏輯化、條理化,讓我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構建起自己的理解模型,最終對PCIe的體係結構形成一個立體、完整的認知。

評分

《PCI Express體係結構導讀》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硬件世界的新窗口。我一直對數據傳輸的底層機製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接觸到高速網絡和存儲設備後,PCIe的作用更加凸顯。這本書的內容詳實,條理清晰,讓我對PCIe的各個層麵都有瞭深入的瞭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虛擬通道(Virtual Channel)”和“流控製(Flow Control)”的講解。在理解這些概念之前,我總是難以想象,在如此高的帶寬下,如何避免數據傳輸中的衝突和擁塞。這本書通過生動的圖示和恰當的比喻,讓我理解瞭虛擬通道是如何將物理鏈路邏輯上分割成多個獨立的傳輸路徑,以及流控製機製是如何確保數據在不同通道之間有序、高效地流動,就像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設置瞭多個車道,並且有智能交通係統進行調度,確保交通順暢。此外,書中對“熱插拔(Hot-plugging)”的支持機製的介紹,也讓我驚嘆於PCIe設計的靈活性和先進性。能夠在係統運行時安全地添加或移除設備,這對於服務器和工作站等需要高可用性的場景至關重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生動,通過對各個技術點的深入剖析,讓讀者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技術背後蘊含的智慧和匠心。

評分

閱讀《PCI Express體係結構導讀》的過程,就像是踏上瞭一段嚴謹而富有洞察力的學術之旅。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精巧,它並沒有試圖一次性灌輸所有知識,而是將PCIe的復雜性分解成一個個邏輯清晰的模塊,逐一剖析。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消息信號中斷(MSI/MSI-X)”的詳盡闡述,這對於理解現代操作係統如何高效地與硬件交互至關重要。過去,我常常對某些軟件延遲感到睏惑,而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底層硬件通信的效率是直接影響軟件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作者在解釋MSI/MSI-X時,非常細緻地對比瞭傳統中斷方式和PCIe的優勢,並深入剖析瞭其中的實現細節,包括中斷嚮量的分配、中斷的優先級處理等,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難以找到如此詳盡的資料。此外,關於“Power Management”的部分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在日益追求綠色計算的今天,瞭解PCIe是如何實現低功耗運行,是如何在設備不使用時進入節能狀態,以及如何快速喚醒,這對於理解整個係統的能耗錶現非常有幫助。書中對各種電源狀態(如ASPM)的描述,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都讓我對“智能”的硬件設計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嚮於嚴謹的學術分析,但又不會顯得過於枯燥,通過大量的圖錶和案例分析,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讀者能夠抓住重點,並對PCIe的整體框架有全麵的把握。

評分

坦白說,初次拿到《PCI Express體係結構導讀》時,我曾擔心它會像其他技術書籍一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復雜的公式。然而,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PCIe這個龐大而復雜的體係結構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內存映射I/O(MMIO)”和“端口I/O(PIO)”的對比分析,讓我明白瞭這兩種不同的I/O訪問方式在PCIe中的應用和區彆,以及為什麼MMIO在現代係統中占據主導地位。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內存地址空間和端口地址空間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CPU是如何通過這些地址來訪問和控製PCIe設備的。此外,關於“Error Handling”的部分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在計算機係統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瞭解PCIe是如何檢測、報告和處理錯誤的,對於保障係統的穩定性和數據的完整性至關重要。書中詳細介紹瞭CRC校驗、ECC等錯誤檢測機製,以及各種錯誤信號的含義和處理流程,這讓我對PCIe的可靠性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講授瞭“是什麼”,更深入地闡述瞭“為什麼”和“怎麼做”,讓我從根本上理解瞭PCIe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優勢。

評分

嗯非常好是本好書可惜我用不到,哎悲劇白買瞭

評分

好評好評……非常實用

評分

找本書不容易,天天嚮上

評分

如果有些實例就更好瞭

評分

不錯,正在學習中。。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容易呀哦咯……我

評分

書還是挺不錯的,好好學習一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