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眼中的周恩来生动经典的周恩来传记,英国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专家迪克威尔逊代表作,全译本插图珍藏版,从外国学者的视角,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周恩来波澜起伏的一生,其中披露了许多珍贵的一手采访资料,视角新颖,可读性强。
原版本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文字,增加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打造珍藏全译本,极具收藏价值。
《周恩来传》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周恩来传》作者自1960年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哎哟,天啊,你还在这里等呀!记者招待会的地点已经变了,我们已在内阁大楼举行过了。很抱歉,非常抱歉未能通知你。不过,我可以肯定,总理将会单独与你会晤,以此来进行弥补……”
尼泊尔礼宾官身着宽松的白衣裤,头戴高高的白色帽,把我引向一簇刚刚来到拉那宫的人群旁。渐渐地,人群闪开了,从中显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惊讶的瘦小而又虚弱的身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
真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形。按照原计划,周1960年对尼泊尔的这次访问将在他的下榻处会见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他下榻在古老的拉那宫,距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3英里开外。我到尼泊尔去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采访来访的中国人。不巧的是,在他们访问的最后一天,我要替我的杂志干些其他事情,所以没接到记者招待会变更地点的通知。
因此,按照约定的午夜时间,我单独前往拉那宫去参加记者招待会,结果发现那里空空荡荡、寂静无人,只有两个持枪但却熟睡了的哨兵。我战战兢兢地从他们中间跨过去,谷仓般的大厅里见不到一个人,出现在眼前的只是布满地毯的烟蒂和鸡骨。没有中国的采访者,没有尼泊尔的官员。
而此时此刻,我却面对着62岁的中国总理。尽管是由于尼泊尔人的过错而不是周的过错使我失去了参加记者招待会的机会,但周却欣然接受了单独会见我以示补偿的建议。当时已过午夜许久,中国方面的随行人员已到各地访问了几个星期,预定第二天清晨黎明时分起飞回国。他们人人都感到疲倦了,然而周的随行人员中的十几名官员,其中包括外交部长陈毅,却站在那里等待着这个未被列入计划的会晤的结束,然后他们才能去睡觉并为他们的启程做准备。他们中的一些人眼睛盯着我,带着一种不露声色的愤懑感。
但是,周却不是这样。他跟我谈了40分钟,却显得谦恭耐心。我感到有点尴尬,便把提问限制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如周的这次访问如何改善了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并希望得到简单的回答。但是,周却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一个一个地讲到了他这次所访问的国家。这又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其中包括翻译占用的时间。实际上,正如我后来发现的那样,他所讲的话与记者招待会上发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因此,我的单独会晤并没有获得很大的价值。
如果只是周一个人在场的话,我将借他这次邀请的机会多提些问题。但是,由于陈毅不停地交换着左右腿来支撑他那相对而言较为肥胖的身体,再加上那些年轻些的随行人员斜着眼睛望着我,所以我便决定到此结束。然而,周却还没讲完。他继续往下讲,好像时间还很多似的。他问我是否去过中国,是否知道蒙哥马利*将访问中国,以及我是否也愿意去中国,等等。
我的心情激动起来了。一年多来,我一直在设法进入中国,但却未获成功。
“欢迎你。”总理突然用学生式的英语说道,并扬起他的双臂做了个表示欢迎的姿势。
中国官员们互相看了看对方,好像在说,“终于结束了!”我激动地走出拉那宫,闯入了喜马拉雅山那寒冷的夜空之中。这简直是一场梦。周善于使事情看起来像梦一般,但却不大善于把这些梦变为现实。我后来给他写了几封信,但却从未收到过有关邀请方面的信函。只是过了数年,在蒙哥马利访问了中国之后,我才第一次来到中国访问。但是,周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却依然历历在目。他注意尽可能全面地满足我的要求,毫无傲气和任何架子。他的行为近乎卑微,但他的助手们对他的恭敬态度却反映了他所具有的政治权力的强烈影响力。
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相当多的中国人在挨饿,俄国人从中国撤走了他们的经济专家,中国统治阶层两个权力大于周的人物之间难以缓和的矛盾似乎在加剧发展,中国又感到自己正被敌对的美国军事力量所包围,并且尼赫鲁在中印边界争论问题上不愿进行妥协。然而,40分钟的时间内,在繁忙地工作了一天后即将结束时,周却令人觉得他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似的,只注意倾听并回答我的提问。而这些问题是别的记者们曾向他多次提出过的。这一天是他们离开舒适的家庭,在外面连续工作了许多天后的最后一天。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这种感觉偶尔也因像尼赫鲁、肯尼迪等权势人物的影响而出现过,但却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周几乎给每个见到过他的人都留下了同样的印象。周体现了旧时中国那些文雅、礼貌和谦逊的品质,然而他也用这些品质来为某种政治意识形态服务,而这种政治意识形态把引起暴力作为自己政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这些,才使人们都对这位温文尔雅的总理感到困惑不解。他的言行举止温柔和蔼,然而,为了使他的国家能迅速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封建主义进入到现代社会,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却显得冷酷、好斗甚至是不可理解。这个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曾表现出良好理智的人,为了杀一儆百,也曾下令处决过叛徒,也曾在20世纪50年代共产党人革命的第一次浪潮中容忍了对反革命分子的镇压。
周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大陆欧洲对他的才华和智慧有着一致的印象。《世界报》《革命者》等报刊均用大标题把这些表面印象归纳成文。亨利?基辛格发现周是他所见到过的“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三个人物之一”,称他“文雅、非常富有忍耐性,极为聪慧、机敏”。哈马舍尔德*说周是“目前为止我在对外政治领域中所见过的最优秀的人物”。在法国外交部长E.马纳克看来,中国的这位总理是“一个完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心理表现虽然略显不同,但他们却都有同样的感受。白修德**发现周是他遇见过的3个伟人之一,“在他们面前,我的不信任感几乎完全没有了。”但后来,白修德却改变了他的看法,把周与1949年后共产党机构所实施的统治等同起来。因此,在白修德的脑子里便出现了另一种看法。用丹尼斯?布拉德沃里的话来讲,周“或许是他们当中最好的共产主义者”,“一个比毛主席本人更富有弹性的革命者,以及一个对资本主义世界来讲更为危险的长期的敌人。”
这种人最初是如何获得了改造自己的祖国并使之民主化的动力的呢?这是有关周恩来的第一个大问题;而他如何渐渐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这种改造的媒介则是第二个大问题;第三个大问题是为什么在半个多世纪的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使他人身居最高的位置,而自己却拒绝这种地位;第四个谜则是,他为什么继续支持自己过去的对手毛泽东并跟随其后参加狂热的、毁灭性的1958年“大跃进”及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与毛及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相比,周显得更为开明,更加信任人民,对世界历史了解得更广泛,出访过更多的国家并会见过更多的访问者。但是,在这个面带笑容的领导人和颇具魅力的外交官形象之后,一个真正的周却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深刻认识。
在加德满都的那个4月之夜,当我离开拉那宫时,内心怀有一种良好的感受,即周恩来令我感到更加具体一些了。我羡慕他的魅力与技巧,后来我继而对他的机智、敏捷和远见感到惊讶。这种好奇心导致了20年后我对这个人及其一生工作的刻画与描写。
……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一开始,是被“周恩来”这个名字吸引,总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生平一定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要一窥究竟。然而,这本书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铺陈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或者用大量的细节来描绘他如何一步步成为那个备受敬仰的总理。相反,它更像是一种沉静的观察,一种对人物内在世界的探索。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文字,思考周恩来在某个时刻的内心活动,他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做出选择。书中的语言并不华丽,甚至有些朴实,但正是这种朴实,反而让我感受到一种真诚。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周恩来与身边同志交往的篇章,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却透露出深厚的情谊和默契。读完后,我并没有找到那些期望中的“震撼人心的故事”,但却多了一种对历史人物更为深刻的理解。我开始意识到,伟人的魅力,有时并非来自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体现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挣扎和无声的付出。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平静、更细腻的视角去审视历史和人物,这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它不像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爽文”,更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细细咂摸。我拿到手的时候,是带着一种“解密”的心态,想看看这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在那个年代,究竟是如何炼成的。结果发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并非传统的“英雄史诗”风格,而是更侧重于一种“静水流深”的描绘。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戏剧性,也没有大肆渲染功勋卓著。相反,他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周恩来生活的轨迹,以及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发现,书中最打动我的,往往是一些细节:比如他对同志的关怀,他对工作的投入,他对人民的感情。这些细节,虽然平凡,却构建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我常常会在某个下午,捧着这本书,在窗边静静地阅读,感受那种平和而坚定的力量。读这本书,我获得的不是对某个惊心动魄事件的满足,而是一种对人物内在品质的深刻体会。我开始明白,伟人之所以伟大,并非在于他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而在于他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以一种温润的方式影响着周围的世界。这是一种非常独特而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一直对近现代史充满了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周恩来,无疑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我期望看到的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决胜千里。然而,这本书的风格却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那种宏大叙事带来的震撼,也没有对个人功勋的过多渲染。相反,作者的笔触更加细腻,更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对时代背景的细致描绘。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在平凡中见伟大的细节。比如,周恩来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他对同志的关怀,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这些细节,虽然朴实无华,却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周恩来。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叙事方式,它没有刻意去制造冲突和高潮,但却在平静的文字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力量。读完之后,我并没有获得那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却多了一种对历史人物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开始明白,真正的伟大,往往体现在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体现在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中。这本书,让我收获了一段静谧而深刻的阅读旅程。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左右历史进程的伟人充满好奇,而周恩来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着迷的一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位历史巨擘的探求欲。我期望从中读到他如何凭借卓越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纵横捭阖,如何化解危机,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我喜欢那些充满史料支撑的章节,那些精确到年的事件记载,那些引用的珍贵文献,都让我感到作者的严谨和用力。尤其是关于他处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论述,让我能够窥见那个时代决策的复杂性和周恩来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书中的笔触虽然客观,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周恩来的敬意,是掩饰不住的。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些关键时刻,想象周恩来当时的神情,他是否也曾有过犹豫和困惑?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最终做出决定?这本书并没有提供所有答案,但它提供了足够多的线索,让我能够自己去构建那个形象。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那个时代中国所经历的磨难,也看到周恩来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从中汲取了很多历史知识,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评分坦白说,初读这本书,我差点以为自己拿错了。我期待的是一篇轰轰烈烈、充满政治斗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传记,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内敛、甚至有些“淡雅”的笔触,展开了对周恩来先生的描绘。它没有大量的煽情段落,也没有刻意拔高和神化。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位成熟政治家在复杂时代背景下的审慎思考和周密部署。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沉静,仿佛一位旁观者,不动声色地记录着历史的进程,以及周恩来在其中的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外交活动的描写,那些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艰难起步,以及周恩来在其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正是这种冷静的叙述,反而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我从中看到的,是一位有着深厚家国情怀、有着高度政治智慧、同时又兼具人情味的领导者。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历史人物,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在时代洪流中,不断做出选择和承担责任的个体。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那位曾经在我心中模糊的伟大形象。
评分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评分伟人传记团着慢慢看
评分帮单位采购的图书,趁着搞活动,一下子买了好多。
评分这个价很划算,可惜帮朋友买的,不能拆开。很想看看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
评分看外国人眼中的周总理。
评分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评分许多人认为书评不重要。我则以为一门学问之进展,常有赖于公平的评介。
评分了解伟大的周总理传奇的一生,促销期间购买划算,本书也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