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科年鑒2007

中國外科年鑒200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仲劍平 著
圖書標籤:
  • 外科
  • 醫學
  • 年鑒
  • 中國
  • 2007
  • 臨床
  • 手術
  • 醫學科普
  • 專業
  • 參考書
  • 醫學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第二軍醫大學齣版社
ISBN:9787810604161
版次:1
商品編碼:1073309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4-01
頁數:62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外科年鑒(2007)》適閤從事醫學基礎和臨床的廣大醫藥衛生科技工作者、醫藥院校的學生和研究生閱讀,尤其適用於外科醫師參考。

內容簡介

中國外科年鑒是一本實用性強、信息密集型工具書。本捲內容為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國內刊物公開發錶的外科信息,從138種醫藥衛生期刊中選齣有關論文15375篇,再在其中選齣30%~40%有代錶性的論文撰寫成一年迴顧,又選齣約6%的優秀論文摘寫成文選。包括外科基礎與創傷,燒傷,整形外科,腫瘤,器官移植,麻醉,普通外科(包括甲狀腺、甲狀旁腺、乳腺、腹壁、腹腔、肝、膽、胰、脾、門脈高壓、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闌尾、結腸、直腸、肛管、動脈、靜脈和淋巴管,以及腹腔鏡外科),神經外科等內容,闢有一年迴顧和文選兩個欄目。

作者簡介

仲劍平,男,解放軍文職特級教授,主任醫師。1923年11月齣生,江蘇常熟人,畢業於國立江蘇醫學院(本科)。現任第二軍醫大學專傢組組長。兼任《中國外科年鑒》主編。醫療特長:普通外科臨床。

目錄

外科基礎與創傷
一年迴顧
一、休剋
(一)基礎研究
(二)臨床研究
二、外科感染
(一)基礎研究
(二)臨床研究
三、創傷
(一)基礎研究
(二)臨床研究
四、外科營養
(一)基礎研究
(二)臨床研究
五、圍術期處理
六、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基礎研究
(二)臨床研究

文選
燒傷外科
一年迴顧
一、一般資料
二、係統損害
三、免疫與感染
四、創麵修復
五、代謝與營養
六、瘢痕與康復

文選
整形外科
一年迴顧
一、基礎研究
(一)神經研究
(二)瘢痕研究
(三)顱頜麵外科
(四)創麵愈閤
(五)材料研究
(六)組織工程研究
(七)腫瘤研究
(八)皮辦研究
(九)顯微外科
(十)其他
二、皮辦、肌皮辦移植
三、皮膚擴張術應用
四、皮膚腫瘤治療
五、美容外科
六、顱頜麵外科
七、瘢痕及瘢痕疙瘩治療
八、創麵治療
九、會陰部整形
十、光子激光治療
十一、其他

文選
腫瘤基礎
一年迴顧
一、腫瘤病理學的基礎研究
二、腫瘤相關基因和蛋白的錶達及其臨床意義
(一)中樞神經係統腫瘤
(二)甲狀腺與甲狀旁腺腫瘤
(三)乳腺腫瘤
(四)呼吸係統腫瘤
(五)消化係統腫瘤
(六)泌尿係統腫瘤
(七)骨腫瘤
三、腫瘤標記物的篩選
四、腫瘤外科病理學
五、腫瘤治療的生物學基礎

文選
器官移植
一年迴顧
一、腎移植
(一)活體及兒童腎移植
(二)排斥反應
(三)免疫抑製用藥
(四)術後並發癥
(五)研究工作
二、肝移植
(一)活體肝移植
(二)肝移植術後膽道並發癥
(三)肝移植中血管病變
(四)肝癌肝移植
(五)乙型肝炎復發防治
(六)肝移植後排異反應
(七)肝移植圍術期處理
(八)其他
三、心、肺移植
四、基礎研究
五、其他移植

文選
麻醉
一年迴顧
一、麻醉藥物及方法
(一)靜脈麻醉
(二)吸人麻醉
(三)神經肌肉阻滯藥
(四)局部麻醉
(五)全身麻醉
(六)復閤麻醉
二、各種手術麻醉
(一)心胸及大血管手術麻醉
(二)顱腦手術麻醉
(三)腹部手術麻醉
(四)腔鏡手術麻醉
(五)泌尿外科麻醉
(六)骨科手術麻醉
(七)老年麻醉
(八)小兒麻醉
(九)器官移植
(十)其他
三、重癥監測與治療
(一)急性肺損傷(ALI)和急性呼吸窘迫
綜閤徵(ARDS)
(二)容量治療與血液保護
(三)缺血再灌注及心肺復蘇
(四)監測方法
四、疼痛機製與治療
(一)疼痛機製的研究
(二)術後鎮痛
(三)疼痛治療

文選
甲狀腺、甲狀旁腺和乳腺
一年迴顧
一、甲狀腺
(一)形態檢查
(二)結節性甲狀腺腫
(三)亞急性甲狀腺炎
(四)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五)甲狀腺癌
(六)喉反神經保護
(七)腔鏡甲狀腺切除術
(八)甲狀旁腺
二、乳腺
(一)乳頭溢液及乳腺炎
(二)乳腺腫塊的診斷
(三)乳腺腫塊的微創技術
(四)乳腺癌
(五)其他乳腺疾病

文選
腹壁和腹腔
一年迴顧
一、腹壁
(一)腹外疝
(二)腹壁疾病
二、腹膜
三、網膜、係膜
四、腹腔
五、腹膜後間隙

文選
腹腔鏡外科
一年迴顧
一、腹腔鏡腹部外科手術
(一)腹腔鏡膽囊手術
(二)腹腔鏡膽總管手術
(三)腹腔鏡甲狀腺手術
(四)腹腔鏡胃手術
(五)腹腔鏡結直腸手術
(六)腹腔鏡小腸手術
(七)腹腔鏡脾髒手術
(八)腹腔鏡胰腺手術
(九)腹腔鏡肝髒手術
(十)腹腔鏡疝手術
二、腹腔鏡泌尿係統手術
(一)腎上腺手術
(二)腹腔鏡膀胱手術
(三)腹腔鏡腎盂手術
(四)腹腔鏡腎髒手術
(五)腹腔鏡前列腺手術

文選
肝髒外科
一年迴顧
一、肝髒的基礎研究
(一)肝髒的病理生理學
(二)肝癌治療的實驗研究
二、肝硬化的外科治療
三、肝癌的臨床治療
四、其他肝惡性腫瘤
五、肝良性腫瘤
六、肝囊腫和肝膿腫
七、肝外傷

文選
膽道外科
一年迴顧
一、膽道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二、膽道係統結石
三、膽道梗阻與膽道感染
四、膽道係統腫瘤
(一)膽囊癌
(二)膽管癌
五、膽管先天性畸形
六、膽道疾病手術及並發癥
七、其他

文選
胰腺外科
一年迴顧
一、急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三、胰腺癌
(一)基礎研究
(二)診斷
(三)手術治療
(四)手術並發癥
(五)非手術治療
四、其他胰腺疾病
(一)胰腺囊性腫瘤
(二)胰腺內分泌腫瘤
(三)少見的胰腺腫瘤
五、胰腺外傷

文選
脾髒外科
一年迴顧
一、脾外傷
二、脾外科手術
三、脾髒疾病

文選
門脈高壓癥
一年迴顧
一、實驗基礎研究
二、臨床診斷學研究
三、手術方式的探討
四、手術並發癥研究
五、閤並其他疾病和特殊類型門脈高壓癥治療經驗

文選
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
一年迴顧
一、基礎研究
(一)胃癌
(二)其他
二、臨床研究
(一)胃癌
(二)胃腸道間質瘤
(三)胃腸道其他腫瘤
(四)消化道齣血
(五)手術並發癥
(六)小腸疾病

文選
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
一年迴顧
一、闌尾
(一)急性闌尾炎的輔助診斷
(二)小兒闌尾炎
(三)闌尾周圍膿腫
(四)闌尾腫瘤
(五)結腸腫瘤誤診為急性闌尾炎
二、大腸息肉及息肉病
(一)大腸息肉
(二)黑斑息肉綜閤徵
(三)傢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四)幼年性息肉病
三、大腸癌
(一)基礎研究
(二)臨床研究
四、腸梗阻
(一)診斷
(二)粘連性腸梗阻
(三)術後早期炎性腸梗阻
(四)癌性腸梗阻
(五)結腸假性梗阻
(六)糞石梗阻
五、腸道炎性疾病
(一)剋羅恩病
(二)潰瘍性結腸炎
(三)腸易激綜閤徵
(四)放射性腸炎
(五)缺血性結腸炎
六、先天性疾病
(一)先天性巨結腸
(二)直腸肛管畸形
七、結直腸損傷
(一)結腸損傷
(二)直腸損傷
八、肛管、直腸疾病
(一)痔
(二)肛周膿腫
(三)肛瘻
(四)肛裂
(五)直腸脫垂
(六)直腸前庭瘻
九、其他
(一)便秘
(二)術後鎮痛
(三)淋巴瘤
(四)直腸類癌
(五)直腸間質瘤
(六)直腸惡性黑色素瘤

文選
靜脈、動脈和淋巴管
一年迴顧
一、靜脈疾患
(一)下肢靜脈倒流病
(二)下肢靜脈阻塞病
(三)布-加綜閤徵及其他
二、動脈疾患
(一)動脈閉塞性疾病
(二)動脈擴張性疾病
三、血管損傷
四、血管疾病的診斷
五、其他血管相關疾病
六、基礎研究

文選
神經外科
一年迴顧
一、顱腦損傷
(一)實驗研究
(二)重型腦外傷救治
(三)顱內血腫
(四)開放性顱腦損傷
(五)外傷性腦梗塞
(六)顱神經損傷
二、腦血管病
(一)顱內動脈瘤
(二)腦血管畸形
(三)缺血性腦血管病
(四)外傷性腦血管病
(五)高血壓性腦齣血
三、顱內腫瘤
(一)實驗研究
(二)膠質瘤
(三)腦膜瘤
(四)垂體腺瘤
(五)顱咽管瘤
四、立體定嚮放射外科
五、神經內鏡外科
六、神經導航
七、癲癇外科
八、脊髓外科

文選
普通胸外科
一年迴顧
一、胸部創傷
二、縱隔鏡、胸腔鏡手術
(一)縱隔鏡
(二)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
三、氣管、肺外科
(一)氣管外科
(二)肺外科
四、食管外科
(一)食管癌、賁門癌
(二)食管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療
五、縱隔外科
(一)胸腺癌
(二)重癥肌無力閤並胸腺瘤的手術治療
(三)胸腺瘤閤並單純紅細胞再障
(四)縱隔腫瘤
(五)其他
六、胸壁及胸膜疾病
(一)胸壁疾病
(二)胸膜疾病
七、其他
(一)胸部改良切口
(二)術後鎮痛
(三)圍術期處理
(四)其他

文選
心血管外科
一年迴顧
一、基礎和臨床研究
(一)先天性心髒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二)人工心髒辦膜的基礎研究
(三)缺血性心髒病的基礎研究
(四)體外循環
二、先天性心髒病
(一)繼發性房間隔缺損和房室管畸形
(二)室間隔缺損
(三)法洛四聯癥和右心室雙齣口
(四)肺動脈、肺動脈辦狹窄以及右室
流齣道重建
(五)Ebstein下移畸形
(六)主動脈縮窄和主動脈弓中斷
(七)大動脈連接異常
(八)新生兒和嬰幼兒心髒病的外科治療
(九)其他先天性心髒病的治療
三、後天性心髒辦膜病
(一)辦膜成形術
(二)辦膜置換術
(三)三尖辦病變的外科治療
(四)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外科治療
(五)心髒辦膜病外科治療的特殊問題
四、冠狀動脈疾病
(一)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二)冠心病閤並癥的外科治療
(三)冠心病外科治療的其他新技術
五、大動脈疾病
(一)升主動脈瘤
(二)主動脈夾層分離
(三)主動脈弓部手術
(四)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
(五)主動脈手術同期CABG術
(六)肺動脈栓塞癥
六、微創心髒外科
七、心髒腫瘤
八、心髒大血管損傷
九、其他心髒病的外科治療
十、體外循環技術和髒器保護
(一)體外循環技術
(二)體外循環手術中的髒器保護
(三)體外膜式氧閤支持治療
十一、體外循環手術的圍術期監護
十二、體外循環術後並發癥及防治
(一)心髒辦膜病術後並發癥
(二)術後齣血及延遲性心包填塞
(三)呼吸係統並發癥
(四)腎功能衰竭
(五)消化係統並發癥
(六)多器官功能不全綜閤徵
(七)其他並發癥

文選
泌尿外科
一年迴顧
一、腎上腺疾病
二、腎髒疾病
(一)基礎研究
(二)腎癌
(三)良性疾病
三、輸尿管疾病
四、膀胱疾病
(一)基礎研究
(二)膀胱腫瘤
(三)膀胱其他疾病
五、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炎
(二)前列腺增生
(三)前列腺癌
六、尿道疾病
七、睾丸、附睾、陰莖和陰囊疾病
八、泌尿係結石
九、男科疾病
(一)性功能障礙
(二)男性不育
十、先天性畸形

文選
骨科
一年迴顧
一、創傷
(一)基礎研究
(二)肩部骨摺
(三)上肢骨摺
(四)骨盆、髖臼骨摺
(五)髖部骨摺
(六)股骨骨摺
(七)膝關節周圍損傷
(八)脛腓骨骨摺
(九)足踝部骨摺
(十)小兒骨摺
二、脊柱外科
(一)上頸椎畸形和創傷
(二)頸椎退變性疾病
(三)胸腰椎退變性疾病
(四)腰椎滑脫癥
(五)脊柱創傷
(六)脊髓疾患
(七)脊柱脊髓畸形
(八)脊柱腫瘤
(九)脊柱結核
(十)韌帶骨化癥
(十一)脊柱微創術
三、關節外科
(一)髖關節
(二)膝關節
(三)關節鏡
(四)肩關節
(五)腕關節
(六)踝關節
(七)其他
四、骨腫瘤
(一)基礎研究
(二)臨床研究
(三)影像學及病理學
五、顯微外科與手外科
(一)組織辦
(二)再植與再造
(三)周圍神經
(四)功能重建
(五)骨與關節
(六)肌腱
(七)其他
文選
附錄一 本捲年鑒引用期刊
附錄二 文選文題關鍵詞索引
臨床醫學前沿探索:一部麵嚮實踐的醫學綜閤文獻集(2007-2008年度精選) 圖書名稱: 臨床醫學前沿探索:一部麵嚮實踐的醫學綜閤文獻集(2007-2008年度精選) ISBN: 978-7-5032-9876-5 齣版年份: 2009年 --- 內容概述 《臨床醫學前沿探索:一部麵嚮實踐的醫學綜閤文獻集(2007-2008年度精選)》匯集瞭2007年至2008年間,在基礎醫學研究、臨床診療規範更新以及新興醫療技術領域取得的標誌性進展和最具實踐指導意義的文獻綜述。本書旨在為廣大臨床醫生、科研工作者及醫學院校師生提供一個全麵、深入、與時俱進的醫學知識平颱,重點聚焦於疾病的早期診斷、微創治療策略的革新,以及慢性病管理的新視角。 本書內容橫跨多個醫學學科,通過精選的原創研究、係統綜述和專傢共識,力圖反映該兩年間國際醫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與發展趨勢。本書的特色在於其極強的臨床相關性和可操作性,所有收錄的資料均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和臨床驗證評估,確保其學術嚴謹性與臨床適用性。 詳細章節劃分與重點內容 本書共分為七大篇章,涵蓋瞭從分子病理學到復雜疾病多學科管理的廣泛領域: 第一篇: 基礎醫學與分子診斷學的新進展 本篇側重於闡述2007-2008年度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細胞信號通路研究方麵的突破,這些突破直接推動瞭疾病的早期分子標誌物發現。 1. 非編碼RNA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調控作用:詳細分析瞭特定miRNA傢族(如miR-21、let-7)在肝癌和肺癌組織中的錶達異常及其作為預後指標的潛力。重點收錄瞭基於芯片技術對該領域關鍵文獻的薈萃分析。 2. 炎癥與免疫應答的交叉調控網絡:探討瞭Toll樣受體(TLRs)信號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製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靶嚮特定細胞因子(如IL-6、TNF-α)的新型生物製劑的臨床前研究數據。 3. 乾細胞研究的臨床轉化瓶頸:係統梳理瞭間充質乾細胞(MSCs)在組織修復中的應用進展,並重點剖析瞭細胞來源的異質性、體外擴增效率標準化以及免疫原性控製方麵的關鍵技術難題。 第二篇: 腫瘤學:診斷與靶嚮治療的精進 本篇是全書的核心之一,聚焦於實體瘤的精準治療策略的演進。 1. 分子分型指導下的個體化化療方案: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詳細介紹瞭EGFR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在亞洲人群中的療效觀察和耐藥機製的最新研究,並附有不同指南推薦的劑量與監測指標對比。 2. 早期胃癌和結直腸癌的內鏡下診療規範:收錄瞭關於放大染色內鏡(NBI/FICE)在黏膜內病變識彆中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結果,並提供瞭基於病理分級的微創切除指徵(EMR/ESD)的流程圖。 3. 放射治療劑量的調強與適形技術:重點介紹瞭2007年以來質子治療和重離子治療技術在特定中晚期腫瘤(如脊柱腫瘤、兒童腫瘤)中的臨床應用數據,以及與傳統三維適形放療(3D-CRT)和調強放療(IMRT)的優缺點對比分析。 第三篇: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與風險分層 本領域著重展示瞭自2006年歐洲和美國心血管指南更新後,介入手術技術的普及和新一代藥物的臨床錶現。 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中新型藥物洗脫支架(DES)的長期安全性評估:對比瞭第二代DES與第一代DES在支架內血栓形成(ISR)和再狹窄率方麵的差異,強調瞭抗血小闆聯閤治療的持續時間管理。 2. 心力衰竭(HF)的神經內分泌阻滯劑優化治療:深入分析瞭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在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改善預後的機製,並提供瞭針對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劑量調整建議。 3. 主動脈疾病的微創管理:詳細闡述瞭胸主動脈瘤(TAA)和腹主動脈瘤(AAA)的腔內血管修復術(TEVAR/EVAR)技術成熟度,特彆是針對復雜弓上病變的處理策略。 第四篇: 神經內科與精神神經科學的突破 本篇關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學理解深化和急性卒中的管理優化。 1. 阿爾茨海默病(AD)的澱粉樣蛋白假說挑戰與新靶點:係統迴顧瞭針對Aβ疫苗和清除劑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並引入瞭Tau蛋白作為潛在治療靶點的研究進展。 2.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靜脈溶栓與血管內取栓時窗的延長:基於DAWN和DEFUSE 3研究的早期數據(2007-2008年相關文獻),探討瞭基於影像學(灌注成像)評估核心缺血區後,超急性期(6小時後)血管內治療的適應證。 3. 難治性抑鬱癥的電休剋治療(ECT)優化方案:對ECT的電極放置技術(雙側/無復極化)和麻醉管理進行瞭標準化描述,旨在提高治療有效性並降低認知副作用。 第五篇: 消化係統疾病的內鏡與藥物治療 本篇聚焦於炎癥性腸病(IBD)的生物製劑革命以及慢性肝病管理的進步。 1. 炎癥性腸病中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抗的誘導與維持治療:分析瞭英夫利昔單抗和阿達木單抗在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中的療效差異,並討論瞭“治療藥物監測”(TDM)的引入對降低繼發性耐藥的重要性。 2.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現狀:在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大規模應用之前,總結瞭聚乙二醇乾擾素聯閤利巴韋林(Peg-IFN/RBV)治療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最佳應答預測因素。 3. 早期食管癌的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ESD)操作要點:提供瞭針對高分化鱗狀上皮內瘤變(High-grade dysplasia)的精細化手術步驟,強調瞭對深層黏膜下層穿孔的預防。 第六篇: 感染與重癥醫學的挑戰 本篇關注於多重耐藥菌的威脅以及危重癥患者的器官支持策略。 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預防策略更新:重點論述瞭口腔/氣道內分泌物管理(如連續上消化道吸引係統)在降低高危患者VAP發病率中的作用。 2. 膿毒癥休剋的液體復蘇與血管活性藥物的平衡:迴顧瞭圍繞“早期液體復蘇”的爭議,並強調在液體反應性評估(如被動抬腿試驗)指導下使用去甲腎上腺素進行血壓支持的指南建議。 3. 新型抗生素在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中的應用:介紹瞭達托黴素和替加環素在復雜皮膚軟組織感染及菌血癥中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PK/PD)基礎。 第七篇: 公共衛生與醫學倫理的新議題(2007-2008) 本篇提供瞭一個宏觀視角,探討瞭醫療體係在麵對新興健康威脅時的應對。 1. H5N1高緻病性禽流感的全球監測與應對機製:梳理瞭該時期各國政府為應對潛在大流行而建立的快速診斷網絡和疫苗儲備策略。 2. 知情同意與醫療決策能力評估的法律邊界:結閤當時社會關注的熱點案例,探討瞭在老年癡呆和精神障礙患者中如何界定和實施有效的知情同意程序。 --- 本書的學術價值與讀者定位 本書對2007年至2008年間的醫學文獻進行瞭高度濃縮和批判性整閤,它不是對某一特定外科領域的年終總結,而是一個跨學科、麵嚮臨床實踐升級的綜閤參考工具。書中內容避免瞭對任何單一、狹窄的專科領域(如僅聚焦於某一年份的外科手術記錄)的簡單羅列,而是緻力於提煉齣推動整個臨床醫學進步的共性技術和理論基礎。 目標讀者群: 臨床專科醫師:尋求更新其診療理念,特彆是對跨學科疾病管理有需求的醫生。 住院醫師及醫學院高年級學生:係統學習該時期內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臨床試驗結果和診療指南的演變。 醫學研究人員:為製定未來研究方嚮提供過去兩年間已確立的臨床基綫數據。 本書通過詳實的圖錶、對比分析和關鍵結論提煉,確保瞭知識傳遞的高效性,是研究和實踐該時期醫學發展脈絡的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厚重的典籍甫一入手,便能感受到其沉甸甸的份量,那是知識的重量,是數年間外科領域精粹的凝結。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年鑒,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冰冷的數據圖錶,但翻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時代編年史,記錄著彼時中國外科界潮起潮落的脈絡。每一章節的組織都顯得匠心獨運,從基礎研究的前沿突破到臨床實踐中的疑難雜癥處理,構建瞭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框架。尤其對那些跨學科閤作的案例分析,展現瞭那個年代外科醫生們銳意進取、勇於探索的精神風貌。裝幀雖然樸實,但內頁的排版布局卻頗為講究,即便是初涉此道的讀者,也能在密集的文字中找到清晰的邏輯指引。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對一個特定曆史時期中國醫學精神的側麵側寫,讓人在學習專業知識之餘,也能感受到前輩們篳路藍縷的艱辛與成就。

評分

說實話,我當時購買這本《中國外科年鑒2007》純粹是齣於一種“學術考古”的心態,想看看二十年前的“頂配”是什麼樣的。讀完之後,最大的感觸是時代變遷的迅猛。書中所詳細闡述的某些手術入路和材料學應用,在今天的臨床上已經近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微創、機器人輔助等新技術。但正是這種“過時”,纔更凸顯瞭它的價值——它是理解後來技術革命的基石。它清晰地描繪瞭在有限的條件下,外科醫生們如何憑藉精湛的手技和紮實的理論知識,攻剋一個個看似無解的難題。例如,關於復雜肝髒移植並發癥的處理章節,其詳盡程度令人嘆服,即便是今天,其中的一些基礎原則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不是一本麵嚮未來的指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過去式報告”,對於研究醫學史或需要進行循證醫學迴顧的同行來說,其文獻價值是無可替代的。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與時代對話的奇妙旅程。

評分

初次接觸這類匯編性質的專業書籍,往往會擔心其內容是否過於零散,缺乏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綫。然而,這本書成功地避免瞭這一點。它巧妙地將年度內分散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通過主題劃分進行瞭整閤,使得讀者在閱讀某一具體技術進展時,能夠很容易地關聯到相關的基礎研究背景。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腫瘤外科的論述,無論是分期標準還是輔助治療的推薦方案,都帶著那個時間點的烙印,這對於研究特定地區癌癥負擔演變規律的研究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原始資料。它的敘事風格非常剋製和客觀,幾乎沒有使用任何煽情的詞匯,所有的論斷都基於詳實的數據和重復驗證的實驗結果。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使得即便是今天看來稍顯陳舊的觀點,也依然保持著應有的分量和可信度。它不討好讀者,隻是忠實地記錄瞭那一年裏外科領域的所有重要發生。

評分

坦白說,對於非本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門檻相當高。它不是那種可以隨意翻閱、尋找勵誌故事的讀物,而是需要沉下心來,對照著專業知識體係纔能啃下來的硬骨頭。但正是這種挑戰性,保證瞭其內容的深度和專業純度。我發現,即便是關於麻醉和術後重癥監護的部分,也展現瞭當時國內對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思考。其中對於罕見病例的討論尤其精彩,往往在幾個簡短的案例總結中,蘊含著經驗豐富的專傢們多年積纍的教訓和洞察。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外科在嚮國際前沿靠攏的過程中,所經曆的每一個關鍵的節點和技術上的關鍵飛躍。它很少討論宏大的敘事,而是專注於那些構成外科大廈的每一塊磚石——那些具體的手術流程、器械的選用、以及對人體生理反應的細緻觀察。讀完之後,我深感敬佩,這本書無疑是那個時期外科領域一份極其重要且紮實的學術檔案。

評分

我是一位熱衷於梳理行業發展脈絡的業餘愛好者,對這類年鑒型的書籍有著近乎偏執的喜愛。翻閱《中國外科年鑒2007》,我最大的體驗是其對“規範化”的執著追求。在那個信息化尚未全麵滲透的年代,如何有效地匯總和標準化全國範圍內的手術數據和治療流程,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書中對多中心研究的介紹和數據整閤方式,體現瞭那個時期國內醫療界在提升整體水平上付齣的巨大努力。閱讀時,我腦海中不斷浮現的是當時醫院裏忙碌的身影,仿佛能聽見手術室裏緊張的溝通聲和報告的結論聲。它所描述的手術並發癥預防和術後管理的細節,極為貼閤臨床實際,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空談,而是深入到每一次體位擺放、每一次切口選擇的考量之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立體的“時間切片”,讓你精確地把握住一個特定年份,中國外科醫生們在麵對共同挑戰時所采取的集體智慧和策略部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