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87GB22114-22150)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87GB22114-221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
  • GB22114-22150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中国标准
  • 质量
  • 工程
  • 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29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264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8
字数:114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制定”卷第387分册,收入国家标准GB 22114~22150的最新版本。

目录

GB 22114—2008 牙膏用保湿剂甘油和聚乙二醇
GB 22115—2008 牙膏用原料规范
GB/T 22116—2008 企业信用等级表示方法
GB/T 22117—2008 信用基本术语
GB/T 22118—2008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
GB/T 22119—2008 信用中介组织评价服务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GB/T 22120—2008 企业信用数据项规范
GB/T 22121—2008 装备制造业通用零部件数据字典元素注册规范
GB/T 22122—2008 数字电视环绕声伴音测量方法
GB/T 22123—2008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
GB/T 22124.1—2008 面向装备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知识第1部分:通用制造工艺分类
GB/T 22125—2008 汽车配件营销企业经营管理规范
GB/T 22126—2008 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
GB 22127—2008 散装水泥车罐体安全质量
GB 22128—2008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GB/T 22129—2008 农机修理通用技术规范
GB/T 22130—2008 钢制旋塞阀
GB/T 22131—2008 筒形锻件内表面超声波检测方法
GB/T 22132—2008 显微镜可换目镜的直径
GB/T 22133—2008 流体流量测量流量计性能表述方法
GB 22134—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兼容性要求
GB/Z 22135—2008 过程工业中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在调试中的标记和活动
GB/T 22136—2008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评估用自适应控制器分类
GB/T 22137.1—2008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阀门定位器第1部分:气动输出阀门定位器性能评定方法
GB/T 22137.2—2008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阀门定位器第2部分:气动输出智能阀门定位器性能评定方法
GB/T 22138—2008 幻灯机画面区温升玻璃夹层幻灯试验片测试方法
GB/T 22139—2008 35 mm电影系统影片张力规范
GB/T 22140一2008 小型水轮机现场验收试验规程
GB/T 22141—2008 饲料添加剂 复合酸化剂通用要求
GB/T 22142—2008 饲料添加剂有机酸通用要求
GB/T 22143—2008 饲料添加剂无机酸通用要求
GB/T 22144—2008 天然矿物质饲料通则
GB/T 22145—2008 饲料添加剂丙酸
GB/T 22146—2008 饲料中洛克沙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2147 2008 饲料中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仑特罗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68/T 22148 2008 单端和双端荧光灯用电子镇流器的电磁发射试验方法
68/T 22149—2008 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测定方法
68/T 22150 2008 电视广播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

前言/序言


现代金融市场运行与监管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复杂结构、运行机制及其面临的挑战与监管体系。旨在为金融从业者、监管机构人员、经济学研究者以及对金融市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前沿的知识框架。全书内容紧密结合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着重分析了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如金融科技)对传统市场格局的重塑,并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和国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动态与核心理念。 第一部分:现代金融市场基础架构与功能 本书首先从宏观角度勾勒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图景。我们首先界定了金融市场的核心功能——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随后,对金融市场的各类参与者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功能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以及保险机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导机制。 一、金融市场的基础要素与工具: 详细剖析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结构、交易方式和定价原理。特别关注了固定收益证券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如久期和凸性分析)以及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实际应用。在衍生品部分,重点分析了期货、期权、互换等工具在风险管理和投机活动中的角色,及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二、市场微观结构与效率: 深入探讨了交易所、做市商制度的优劣,以及电子化交易平台对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冲击的影响。讨论了订单簿动态、交易成本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通过市场微观结构设计来提高交易效率和维护市场公平性。 第二部分:金融中介机构的演变与风险管理 本部分聚焦于金融体系中最核心的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的运作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策略。 三、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与资产负债管理: 分析了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逻辑,以及在利率市场化和“脱媒化”趋势下面临的挑战。重点阐述了资产负债管理(ALM)的策略,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如LCR和NSFR指标的实际应用)和利率风险的对冲技术。 四、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活动: 详尽描述了兼并收购(M&A)流程、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定价与承销机制。分析了结构化融资(如ABS/MBS)的结构设计和风险分散效果,并讨论了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后,监管层对这些复杂金融工具透明度的要求。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崛起与监管套利: 探讨了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和证券借贷市场)的快速发展。分析了这些机构如何通过更少的资本约束进行高杠杆操作,以及它们与传统银行体系间相互依赖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第三部分:金融风险的识别、计量与控制 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命题。本部分提供了量化风险和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和工具。 六、信用风险的量化模型: 详细介绍了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暴露(EAD)三大核心参数的估计方法。涵盖了从传统的评级模型到更先进的机器学习在违约预测中的应用。 七、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管理: 重点讲解了价值风险法(VaR)的计算及其局限性,并介绍了预期短缺(ES)等更具前瞻性的风险度量方法。在操作风险方面,讨论了事件数据收集、损失分布假设及应对技术系统故障和人为错误的策略。 八、系统性风险与压力测试: 阐释了金融传染的机制(如资产抛售、互联互补性)。详细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特别是压力测试在识别机构和市场脆弱性方面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如何构建情景分析并评估资本缓冲的有效性。 第四部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与未来趋势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重构,特别是《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后续的深化。 九、巴塞尔协议III与资本充足率框架: 深入解读了资本质量(一级资本的强化)、杠杆率约束(Leverage Ratio)的引入及其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资本缓冲机制(如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设计意图,即在经济繁荣期积累抵御衰退损失的能力。 十、场外衍生品(OTC)市场的改革: 重点分析了围绕中央清算(CCP)和交易报告库(TR)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场外市场的透明度、降低对手方风险。讨论了抵押品要求(Margin Requirements)对衍生品交易成本的影响。 十一、金融科技(FinTech)与监管科技(RegTech): 探讨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如何改变支付系统、信贷发放和资产管理。同时,审视了监管机构如何利用监管科技来提高合规效率、实时监控市场风险,以及应对新型数字金融风险的挑战。 十二、跨境监管协调与金融稳定: 讨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组织(如FSB、BIS)在制定统一监管标准中的角色。分析了“大而不能倒”机构(G-SIBs)的特别监管要求,以及如何处理跨境金融机构的破产处置问题,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分析,本书旨在揭示现代金融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并为读者提供理解和应对未来金融挑战所需的理论工具与实践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汇编的期望是能找到一些关于产品安全认证的最新指导,特别是涉及到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标准。然而,实际翻阅后发现,内容大多集中在非常具体的工业制造流程和质量控制环节,对终端用户的使用场景讨论几乎没有。我花了很大精力去检索与“环保材料回收”相关的标准,结果找到的那些章节,更像是技术规范,而不是政策导向。例如,某标准对特定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物的浓度限制,数据详实得令人咋舌,但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设定这个限制,或者这个限制对宏观环境有何影响。阅读体验更像是在查阅一份冗长的法律条文,你得带着既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勉强跟上逻辑链条。对我来说,这种纯粹的技术堆砌,使得查找特定信息如同大海捞针,且一旦找到,理解其背后的“人情味”和应用价值,需要花费双倍的精力去“翻译”。

评分

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87GB22114-22150)》的厚重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我原本是想找一些关于工程材料特性的基础资料,结果翻开这堆文件,扑面而来的是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和严苛的参数。比如,光是看那个GB22130里关于某种金属合金的拉伸试验要求,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它详细规定了试样的尺寸、加载速率、断裂点的记录标准,简直像是在进行一场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操作。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防火等级划分的那几页,那些复杂的表格和流程图,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破解一份加密电报,每一个数字的变动都似乎关系到重大的安全隐患。说实话,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内容更像是一堵知识的墙,虽然知道墙后面藏着重要的规则,但要翻过去谈何容易。我花了大量时间在试图理解那些缩写和引用文件中,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一个平易近人的入口,这套标准汇编更像是一个专业人士的内部工具箱,而不是面向公众的科普读物。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本2008年的汇编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轴,展示当年技术标准制定的侧重点和重点突破领域。结果,里面的内容展现出一种横向的、并行的技术细节矩阵,而不是纵向的演进脉络。比如,关于水处理系统的某个特定过滤元件的标准,其技术描述与同一年制定的、关于高速公路路面维护的某个化学添加剂标准,在技术深度上几乎没有可比性,但它们被并列放置在一起。这种编排方式,虽然保证了“汇编”的全面性,却牺牲了阅读的连贯性和主题的聚焦性。我试着用一个“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这批标准集合,试图找出2008年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最终得到的只是无数个孤立的、高精度的技术快照,它们之间缺乏一个清晰的叙事线索来引导读者去理解它们共同构筑的那个时代的技术图景。

评分

说实话,这本汇编的排版和组织结构,对于一个习惯了网络信息检索模式的现代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挑战。它的分类逻辑似乎遵循着一种非常传统的、基于技术领域的划分,而不是用户需求驱动的分类。我试图快速定位2008年新增的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细则,结果发现它被埋藏在一系列更偏向硬件基础设施的标准群里,而不是软件或服务流程的章节。每一页的页眉和页脚都充斥着版本号、修订日期和引用文件编号,虽然这对于确保标准的权威性至关重要,但对于快速阅读和横向比较不同标准之间的异同时,造成了极大的视觉负担。我甚至发现某些关键术语的定义分散在不同的标准中,需要不断地在前后章节之间来回翻阅核对,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概念,这极大地拖慢了我的信息获取速度。

评分

这套书的实用性,对我这个希望从中提取趋势和方向的观察者来说,显得过于“微观”和“静态”了。它是一份静止的、法律意义上的技术快照,而非动态的行业指南。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例如,当年对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兼容性测试是如何从理论走向具体参数的。然而,汇编中呈现的,是对某个特定接口电压稳定性的毫伏级要求,它告诉我“该怎么做”,却从未触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行业博弈或技术突破。当我试图将这些参数与十多年后的行业现状进行对比时,我发现这些标准本身就是一种“文物”——它们准确地记录了那个时间点的技术要求,但缺乏对未来走向的预判或指导性说明。因此,它更像是一份严谨的、不可妥协的技术档案库,而非一本能激发创新思维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