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78GB21714-21738)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78GB21714-2173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
  • GB21714-21738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中国标准
  • 质量
  • 技术
  • 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30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268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4
字数:117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制定”卷第378分册,收入国家标准GB 21714~21738的最新版本。

目录

GB/T 21714.1—2008 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
GB/T 21714.2 2008 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G8/T 21714.3—2008 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GB/T 21714.4 2008 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
GB/T 21715.1—2008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1部分:总体结构
GB/T 21715.2 2008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2部分:通用对象
G8/T 21715.3—2008 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第3部分:有限临床数据
GB/Z 21716.1 2008 健康信息学公钥基础设施(PKI) 第1部分:数字证书服务综述
GB/Z 21716.2—2008 健康信息学公钥基础设施(PKI)第2部分:证书轮廓
GB/Z 21716.3—2008 健康信息学公钥基础设施(PKI) 第3部分:认证机构的策略管理
GB/T 21717—2008 小型水轮机型式参数及性能技术规定
G8/T 21718—2008 小型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
GB/T 21719—2008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
GB/T 21720—2008 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GB/T 21721—2008 农副产品销售现场危害管理规范
GB/Z 21722—2008 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GB/T 21723—2008 麦(稻)秸秆刨花板
GB/Z 21724—2008 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GB/T 21725—2008 天然香辛料分类
GB/T 21726 2008 黄茶
GB/T 21727—2008 固态速溶茶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1728—2008 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1730一2008 浓缩橙汁
GB/T 21731—2008 橙汁及橙汁饮料
GB/T 21732 2008 含乳饮料
GB/T 21733—2008 茶饮料
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G8/T 21735—2008 肉与肉制品物流规范
GB/T 21736 2008 节能热处理燃烧加热设备技术条件
GB/T 21737—2008 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信息
GB/Z 21738—2008 一维纳米材料的基本结构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方法

前言/序言


《中国机械工程发展史纲》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中国自古至今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脉络、技术演进及其对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全书结构宏大,内容翔实,从上古时期的原始机械萌芽,到近代工业革命前的技术积累,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腾飞与国际接轨,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机械工程发展史。 第一部分:上古与先秦:机械文明的曙光(约占全书20%)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古代文明早期在机械应用方面的独特成就。首先,详细考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在水利工程、冶金工具制造以及天文观测仪器(如浑天仪的早期雏形)中的机械原理应用。重点分析了杠杆原理、滑轮组的早期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实践。 农业机械的起源: 详述了耒、耜等翻土工具的改进,以及灌溉工具如桔槔、龙骨水车的设计思想和结构特点。重点研究了这些机械如何适应中国农耕文明对精细化耕作的需求。 冶金与铸造工艺的机械化: 论述了鼓风设备(如风箱、水排)的结构演变,它们如何为大规模金属冶炼提供持续且强劲的气流。对商周时期的范铸技术和后来的失蜡法中的模具制造和操作过程中的机械辅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军事与运输机械: 探讨了投石车(抛石机)和弩机等古代复杂机械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其复杂的传动机构和瞄准系统。同时,对早期用于漕运和筑路的绞车、滑轮组在重物运输中的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秦汉至唐宋:技术成熟与体系构建(约占全书30%)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阶段,机械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本部分详细阐述了这一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汉代的工程巨著与实践: 重点分析了《九章算术》等经典中蕴含的机械几何学基础。着重介绍了张衡在水力驱动方面的贡献,特别是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原理和它所代表的机械集成化水平。 隋唐的工程奇迹: 详细解析了隋朝大运河的修建中,所应用的船闸技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应用实例,涉及精确的水位控制和机械启闭机构。唐代,特别是对精密机械加工的追求,如钟表的原型——水钟的改进,体现了对时间测量精度机械化的探索。 宋代的科学高峰与工艺革新: 深入剖析了苏颂水运仪象台这一集天文观测、计时报时于一体的宏大机械体系。本书将此视为中国古代机械工程集大成之作,对其齿轮系统、擒纵机构(早期的脱钩装置)进行了力学分析和结构复原研究。此外,活字印刷术中的精密排版与驱动机构,也被视为信息传播领域的重要机械创新。 第三部分:元明清:技术停滞与外部影响(约占全书25%) 本部分探讨了在技术总体趋于保守的背景下,机械工程领域呈现的特点,以及与手工业的深度融合。 手工业中的机械应用深化: 分析了纺织业中提花机的改进,如何通过机械装置实现复杂图案的自动重复。在火器制造领域,火炮的铸造工艺和装填机构的改进,体现了对金属材料性能和受力分析的经验积累。 水力与风力利用的区域性发展: 考察了江南地区水车应用于榨油、舂米等行业的多样化形态。同时,记录了沿海地区风力驱动机械的初步应用,尽管规模和精度尚不如欧洲的同期发展。 技术知识的整理与流失: 讨论了《天工开物》等重要技术文献的编纂,这些文献是当时机械知识的宝贵记录,但也侧面反映了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下的经验主义特征。 第四部分:近代转型与现代机械的建立(约占全书25%)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中国机械工程领域面对西方工业革命冲击的艰难转型与初步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历程。 洋务运动与机械制造的引进步伐: 详细描述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兵工和造船企业在引进国外设备、学习西方设计和制造流程中的努力。重点分析了早期机床的仿制与应用。 民族工业的探索与挑战: 考察了民国时期,如铁路机车制造、电力设备安装等领域中国工程师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分析了在缺乏完整工业基础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源实现关键机械部件的国产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奠基: 概述了“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建下,建立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的布局,包括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精密工具等部门的建立和人才培养。这为中国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结语: 本书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机械成就、技术细节和工程案例的翔实梳理,旨在提供一个连续、全面的视角,展现中国机械工程从经验积累到科学体系构建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技术发展背后的社会需求、文化背景和人才支撑。本书适合历史学、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对中国工业文明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尽管内容本身是标准化的技术条文,但编者通过合理的章节划分和索引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我习惯于在研究某个特定标准时,能够快速定位到相关的修正和引用,而这本汇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当我需要比对2007年旧版和2008年新版标准在数据要求上的细微差异时,我能迅速找到对比的章节,而不需要翻阅厚厚的一摞文件。这种用户体验上的优化,对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来说,是无价的。此外,书中对一些专业术语的注释也相当到位,对于初入行的后辈来说,这无疑是一座知识的灯塔,让他们不必为每一个陌生的术语停下脚步去搜索引擎上‘考古’,极大地加速了他们的学习曲线。

评分

坦白说,初次接触这套汇编时,我被其庞大的信息量稍微震慑住了,但很快我就被其内在的逻辑性所吸引。它不是简单的文本堆砌,而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在每个标准开头对适用范围和目的的清晰界定,这就像是给每个规范打上了一个精准的“使用说明标签”。我之前遇到过很多行业标准,描述得含糊不清,导致执行时困难重重,但这本汇编中的条目,几乎都力求做到“无歧义”。对于一个需要对合规性负责的部门管理者而言,这种确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合规成本和潜在的法律风险。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近乎可以“免疫”于执行偏差的确定感。

评分

我主要关注的是其中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演变的部分,这本书提供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是什么”,更暗示了“为什么会是这样”。阅读这些标准制定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它们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国际趋势和本土实践权衡后的产物。这种“历史感”在纯粹的技术手册中是罕见的。它让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堆砌。我甚至能从中推测出未来几年行业监管可能会向哪个方向发展,这对于制定长期战略规划的企业决策层来说,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指导价值。它不是一本让你立即上手操作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帮你“看清大势”的战略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最新的、尚未公开的“秘密”,而在于它以一种权威、集中的方式,将过去一年间所有重要的、经过修订和确定的行业“游戏规则”整合在了一起。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频繁跨领域合作的部门来说,确保所有合作方引用的都是最新、最统一的标准版本,是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的前提。过去我们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政府网站或协会文件中分别查找确认,耗时费力且容易遗漏。而现在,只需要翻开这本汇编,就能确保我们掌握的是一个完整且官方认可的“基准线”。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整个行业在规范执行层面的协作效率和精确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却透着一股厚重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这份分量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政策汇编,但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详尽的行业“地图集”。特别是那些关于新材料、节能环保技术的部分,描述得极为细致,简直是技术人员的案头必备。我尤其欣赏它在条文解释上的严谨性,很多看似模糊的行业规范,在这里都有了清晰的界定。比如,关于特定工业流程的安全标准,那种对每一个环节的考量,体现了制定者极高的专业素养。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拿到了一份官方授权的“操作手册”,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理解和执行复杂的行业要求。对于那些需要经常与政府部门或大型项目对接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框架无疑是坚实可靠的,它避免了许多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返工和延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