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15)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通用标准
  • 工程标准
  • 标准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3565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288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7
字数:112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修订-15”,收入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46项。

目录

GB/T 3086—2008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GB 3087—2008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 3089—2008 不锈钢极薄蹙无缝钢管.
GB/T 3091—2008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 3098.21—2008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自攻螺钉
GB/T 3099.1—2008 紧固件术语螺纹紧固件、销及垫圈
GB 3107—2008 救生圈用自亮浮灯及自发烟雾组合信号
GB/T 3148—2008 漂白苇浆
GB/T 3157—2008 中国荷斯坦牛
GB/T 3159—2008 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GB/T 3181—2008 漆膜颜色标准
GB/T 3184—2008 铬酸铅颜料和钼铬酸铅颜料
GB/T 3190—2008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195—2008 铝及铝合金拉制圆线材
GB/T 3207—2008 银亮钢
GB/T 3211—2008 金属铬
GB/T 3227—2008 螺栓螺母用装配工具机动套筒工具的传动四方
GB/T 3229—2008 螺栓螺母用装配工具手动和机动螺刀头的传动端和连接部件的尺寸及扭矩试验
GB/T 3235—2008 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GB/T 3253.1—2008 锑及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砷量的测定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3253.2—2008 锑及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 铁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 3253.3—2008 锑及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3253.5—2008 锑及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 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3253.6—2008 锑及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 硒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GB 3263—2008 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
GB/T 3292.1—2008 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l部分:电容法
GB/T 3298—2008 日用陶瓷器抗热震性测定方法
GB/T 3300—2008 日用陶瓷器变形检验方法
GB/T 3324—2008 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3325—2008 金属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3364—2008 碳纤维直径和根数试验方法
GB/T 3365—2008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GB/T 3369.1—2008 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第1部分:直流电流信号
GB/T 3369.2—2008 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第2部分:直流电压信号
GB/T 3373—2008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轮辋
GB/T 3389—2008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性能参数的测试
GB/T 3398.1—2008 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
GB/T 3398.2—2008 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
GB/T 3403.1—2008 塑料粉状脲一甲醛和脲/三聚氰胺一甲醛模塑料(UF—和UF/MF—PMCs)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
GB/T 3408.1—2008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
GB/T 3408.2—2008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
GB/T 3409.1—2008 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
GB/T 3410.1—2008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
GB/T 3410.2—2008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
GB/T 3413—008 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

前言/序言


2008年修订版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不含特定标准号:2008年修订-15) 本书简介 本《2008年修订版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系统、全面收录了2008年度国家标准最新修订内容的权威性工具书。该汇编旨在为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相关行业标准执行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精确、可靠、易于检索的最新标准信息平台。 重要提示: 本汇编不包含特定编号为“2008年修订-15”的国家标准文本。读者若需查阅该特定标准,请参照其他相关出版物或官方标准数据库。 一、 汇编的背景与价值 2008年,中国国家标准化工作持续深化改革,大量基础性、行业性、通用性的标准迎来集中修订与发布周期。这些修订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的新成果,更紧密对接了国家在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战略要求。 本汇编的编纂核心目标是:在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准确、完整地呈现出除“2008年修订-15”之外的其他所有在2008年度完成重要修订或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文本。它提供了一个在特定时间节点上,中国标准化工作全貌的缩影,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产品设计开发、工程项目实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二、 核心收录范围与结构划分 本汇编依据国家标准(GB)的分类体系,将收录的标准划分为以下主要领域,以方便专业人员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1. 基础标准与量值计量(General & Metrology) 此部分重点收录了对所有行业具有基础指导意义的标准,包括: 标准代号与术语标准: 2008年度对基本术语、符号、缩略语等方面作出的统一规范更新。 计量单位与量值表示: 涉及国际单位制(SI)在国家标准层面应用的最新要求和修订细则,确保计量准确性与国际接轨。 标准化工作导则: 涉及标准起草、审查、发布、维护等流程中的管理性标准修订。 2. 机械、材料与工艺标准(Machinery, Materials & Processes) 这是工业领域的核心部分,收录了关键材料性能、机械设计规范及加工工艺的重大调整: 金属材料标准: 钢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检验方法的最新修订。例如,针对高强度钢材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疲劳性能标准更新。 机械通用零部件: 轴承、紧固件、齿轮等通用部件的尺寸精度、配合公差及表面处理标准的变化。 焊接与连接技术: 针对新材料或新的应用环境(如大型压力容器、海洋工程结构)对焊接工艺评定和检验方法的补充与修订。 3. 电子电气与信息技术标准(Electronics, Electrical & IT) 面对快速迭代的电子信息技术,2008年的修订重点突出了安全性与互操作性: 电气安全与电磁兼容(EMC): 涉及家用电器、工业控制设备等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对环境电磁波的排放限制的更新,体现了对工业和民用环境兼容性的更高要求。 通信与接口标准: 在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接入层面,对特定协议和物理接口的兼容性要求进行了澄清和升级。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 针对新的封装技术和工作环境,对元器件的筛选、试验和寿命评估标准进行了细化。 4. 能源、环境与安全标准(Energy, Environment & Safety) 此领域是体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环保标准: 针对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限值的新标准,特别是针对特定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限值调整。 节能标准: 涉及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在能效等级划分上的最新修订,推动终端能耗的降低。 职业健康与安全: 针对特定高危行业(如矿山、化工)的工作场所噪声、粉尘浓度限值及个体防护用品(PPE)的性能要求进行了修正。 5. 建筑工程与土木标准(Construction & Civil Engineering) 收录了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耐久性的重要标准: 结构设计规范: 针对地震活动带或特定气候区工程结构设计参数的微调和校正。 建筑材料性能: 混凝土、钢筋、保温材料等在耐久性、防火性能方面的最新测试要求。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对关键工序(如地基处理、主体结构安装)的验收指标进行了细化和量化。 三、 本汇编的特色与使用指南 系统性与权威性: 本汇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为蓝本进行摘录和编排,确保了文本的权威性与准确性。所有收录的标准文本均保持了其修订后的完整性和法律效力(除标准本身明确规定废止日期外)。 内容精确性: 由于不包含特定的“2008年修订-15”标准,本汇编的篇幅和内容布局完全基于其他当年修订或新增的标准集合。这使得对其余标准的研究和应用不会因该单一标准的插入而造成排版或检索上的干扰。 检索便利性: 全书附带详尽的索引系统,包括: 1. 标准编号索引: 按GB开头编号顺序排列,方便用户通过标准号直接定位。 2. 标准名称关键词索引: 涵盖主要技术术语,便于用户通过描述性名称查找相关标准。 3. 修订要点对比(摘要附录): 针对主要修订标准,提供了修订前后的关键技术指标对比摘要,帮助专业人士快速掌握修订带来的变化。 适用对象: 质量工程师与检验员: 确保产品检测和出厂检验依据最新的国家要求。 研发设计人员: 保证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符合当前的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 标准管理者与合规部门: 用于更新内部管理文件和培训资料,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本汇编是2008年中国国家标准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为推动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本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墨绿色的底色,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权威的感觉。我记得当时是在一个非常老旧的书店角落里发现它的,那一瞬间,仿佛触碰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拿在手里掂量,厚度惊人,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让人联想到其中蕴含的知识量。内页的纸张选用了略带米黄色的印刷纸,虽然看得出是多年前的版本,但装订依然结实,翻阅起来也不会轻易散架。虽然我当时买它并非是出于专业需求,更多的是一种对“标准”这个概念的好奇心,但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就觉得房间里的知识密度都提高了几分。那种老派的、不加修饰的排版风格,反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与现在追求轻薄化、数字化阅读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从物理形态上来说,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献载体。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虽然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现代印刷品难以比拟的质感。特别是那些技术图纸和表格,使用的油墨似乎更加深沉厚重,即便是经过多年的光照和翻动,线条依然清晰可见,没有出现那种现代低成本印刷品常见的文字模糊或洇墨现象。我曾试着将其中几页进行扫描存档,发现其分辨率和细节保留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让我对出版社当时的印刷工艺产生了极大的敬意。相比之下,如今的许多纸质资料,追求的是轻便和成本控制,牺牲了部分的耐用性和实体感。这本汇编,却像一个时间胶囊,将那个时期对“永久保存”的重视程度,通过纸张和油墨的组合,完好无损地传递给了我们这一代读者。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厚重的汇编,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信息的密度大得惊人,几乎每一页都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条文、图表和附录。我当时是抱着一种探索“过去是如何规范世界”的心态去阅读的,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工业发展初期的蛛丝马迹。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去研究其中几条关于材料测试的章节时,那种复杂的术语和严苛的限定条件,立刻将我拉回了现实——这根本不是随便翻阅就能理解的读物。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定的专业背景支撑。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搞懂一个关于公差配合的图示,我不得不查阅了至少五六个相关词条,那种查找和比对的过程,比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还要费神。这本书没有丝毫的“导读”或“引人入胜”的设计,它就是一套冰冷、精确的规则集合,像一把尺子,直接丈量着那个特定年份的行业水平。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所代表的历史定位上。它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特定历史时期技术精英们共同制定的“契约文本”。阅读它,就像是参与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去探究当年工程师们在面对具体生产问题时,是如何达成共识并固化这些共识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质量控制体系的部分,那些关于抽检频率、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细致规定,无不体现出那个时代对“严谨”二字的执着追求。与现在层出不穷的快速迭代标准相比,这本汇编里的标准显得有些“笨重”和“缓慢”,但正是这种缓慢,赋予了它们一种坚实的可靠感。它让我想起过去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即便是用在工业标准制定上,也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对细节不容妥协的态度。

评分

要真正“读完”这本书,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所涵盖的领域过于庞杂和专业,更像是一部工具书辞典,而非线性叙事的文学作品。对我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参照物”的存在。每当我遇到一些关于旧设备维修或者历史文献考证的难题时,我都会把它请出来,像对待一本古籍一样,小心翼翼地翻阅索引,寻找哪怕只是一条可能相关的规定。这种“查阅”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考古发掘,每一次成功的定位都带来一种成就感。它沉默地立在那里,提醒着我,任何现代化的进步,都建立在无数个看似枯燥却至关重要的基础规范之上。这本书,与其说是知识的汇集,不如说是那个时代工业文明的“基础设施蓝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