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尸体检验(GA/T 151-1996)》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生儿尸体检验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公、检、法、司及院校系统进行司法解剖。 
2总则 
2.1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使新生儿尸体检验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及步骤,为今后的复核及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3尸表检验 
3.1性别 
3.2身长 
3.2.1全长:颅顶至足跟的长度,正常足月儿身长50cm。 
3.2.2坐高:颅顶至臀部的长度,正常足月儿坐高34cm。 
3.2.3体重:正常足月儿体重为3kg。 
3.4周线测量 
3.4.1头围:在额结节和枕外隆凸水平测量,正常足月儿约34.0cm。 
3.4.2胸围:在两侧乳头水平测量,正常足月儿约32.0cm。 
3.4.3腹围:在脐的水平测量,正常足月儿约28.0cm。 
3.5头部径线测量 
3.5.1双顶径:双侧顶骨结节之间的距离,正常足月儿平均约为9.3cm。 
3.5.2枕额径:鼻根至枕外隆凸的距离正常足月儿约为11.3cm。 
3.5.3枕颏径:颏部尖端至后囟门顶部的距离,正常足月儿约为13.3cm。 
3.5.4枕下前囟径:前囟门中心至枕外隆凸下方的距离,正常足月儿约为9.5cm。 
3.5.5前囟门直径:前囟门的各边与对边的距离,正常足月儿约为2.0~2.5cm。 
3.6身宽测量 
3.6.1肩宽:两侧肩胛zui突出的距离,正常足月儿约为11.7cm。 
3.6.2宽:双侧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正常足月儿约为8.5cm。 
3.7尸体附着的血液 
3.8胎脂 
3.9皮肤 
3.10脐带 
3.11产瘤。
这本书的装帧相当朴实,没有过多的装饰,散发着一种陈旧而厚重的历史感。拿到它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它承载着一段过去的信息,可能凝聚着前辈们在某个特定时期对于新生儿死亡原因探究的经验和智慧。 我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由于医疗技术和科研条件的限制,对于新生儿死亡的理解可能存在很多未知和挑战。这本书或许就记录了当时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法医学技术,为当时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 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否会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新生儿死亡的一些观念和态度。毕竟,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我甚至会推测,书中所述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或许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有所不同,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视角,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医学和法医学的演变过程。 看到这本书,就好像翻开了一本被尘封的日记,里面记录着关于生命早期脆弱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那个时代,人们如何努力去理解和揭示这些生命之谜的努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风格偏向于学术性,可能选用了比较沉稳的色调,标题字迹清晰,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专业感。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脑海中不禁勾勒出书中可能包含的丰富内容。 我推测,这本书会深入探讨新生儿死亡的各种可能性,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到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再到出生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 书中或许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尸体检验来确定死亡原因,这可能涉及到对各个器官系统的详细检查,以及对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的分析。 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通过真实的检验报告和图片,来生动地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毕竟,理论结合实践对于理解复杂的医学和法医学问题至关重要。 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模式,以便在面对新生儿死亡的案例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别致的,一种沉静的深蓝色,配上烫金的标题,透着一股严肃而专业的意味。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感觉它不是那种轻松读物,而是要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虽然我对新生儿尸体检验这个主题本身并不是特别了解,但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包含了很多关于如何正确、科学地处理和检查新生儿遗体的规程和方法。毕竟,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无论以何种方式,都值得我们以最审慎的态度去对待。我想象着书中可能详细描述了各种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从先天性疾病到出生时的意外情况,再到后天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需要严谨的分析和判断。而且,对于遗体的保护、提取样本、记录观察等一系列流程,书中应该都有详尽的指导。我甚至会联想到,这本书可能还会涉及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毕竟,这种事关生命和真相的调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它可能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事实的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外观给人一种非常专业、严谨的感觉,它的封面设计可能简洁而有力,直接点明了其研究的领域。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定然是围绕着对新生儿遗体的科学分析展开的,这涉及到一系列非常精细和专业的医学、法医学知识。 我可以想象,书中会详细阐述在进行新生儿尸体检验时,需要遵循的标准操作流程,例如如何进行外在和内在的检查,如何识别各种病变或创伤的痕迹,以及如何记录和保存证据。 此外,考虑到新生儿的特殊性,书中可能还会重点强调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例如对于微小异常的辨识,以及如何排除或证实各种潜在的死亡原因,如感染、缺氧、遗传疾病等等。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技术指导,更是在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对于从事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所承载的,是对生命痕迹的解读,是对真相的探索,也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
评分从封面设计来看,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偏向于一种严谨、专业的学术出版物,色彩运用可能较为保守,但标题的字体和排版却显得格外清晰有力,暗示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手捧此书,我不禁联想到书中可能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深入探讨。 我猜想,这本书必定会详细介绍新生儿尸体检验的每一个环节,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尸体的外观检查,再到内部器官的解剖和组织学分析,都应该有详尽的阐述。 并且,针对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书中很可能还会特别强调一些检验上的难点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准确判断新生儿的出生胎龄,如何识别各种先天畸形,以及如何区分活产迹象和死胎迹象等。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份关于生命的“侦探指南”,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还原生命最后的轨迹,去探寻那些未解之谜。 它所传达的,是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也是对真相不懈追求的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