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为编著的《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第2版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填补了学校用书、企业用书的空白,这将对我国微电子封装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该书是目前国内**本较系统、全面介绍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工艺的专著,它紧密结合了封装工艺,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既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及微电子封装企业职工的培训用书,也可供从事微电子芯片设计制造,特别是封装与测试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李可为编著的《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第2版高 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是一本通用的集成 电路芯片封装技术教材。全书共13章,内容包括集成 电路芯片封装概述、封装工艺流程、厚/薄膜技术、焊 接材料、印制电路板、元件与电路板的接合、封胶材 料与技术、陶瓷封装、塑料封装、气密性封装、封装 可靠性工程、封装过程中的缺陷分析和先进封装技术 。本书在体系上力求合理、完整,在内容上力求接近 封装行业的实际生产技术。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较 容易地认识封装行业,理解封装技术和工艺流程,了 解先进的封装技术。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第2版高等院校应用型 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及 微电子封装企业职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 员参考。
**章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概述
1.1 芯片封装技术
1.1.1 概念
1.1.2 芯片封装的技术领域
1.1.3 芯片封装所实现的功能
1.2 封装技术
1.2.1 封装工程的技术层次
1.2.2 封装的分类
1.2.3 封装技术与封装材料
1.3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3.1 历史
1.3.2 发展趋势
1.3.3 国内封装业的发展
复习与思考题1
第2章 封装工艺流程
2.1 概述
2.2 芯片的减薄与切割
2.2.1 芯片减薄
2.2.2 芯片切割
2.3 芯片贴装
2.3.1 共晶粘贴法
2.3.2 焊接粘贴法
2.3.3 导电胶粘贴法
2.3.4 玻璃胶粘贴法
2.4 芯片互连
2.4.1 打线键合技术
2.4.2 载带自动键合技术
2.4.3 倒装芯片键合技术
2.5 成型技术
2.6 去飞边毛刺
2.7 上焊锡
2.8 切筋成型
2.9 打码
2.10 元器件的装配
复习与思考题2
第3章 厚/薄膜技术
3.1 厚膜技术
3.1.1 厚膜工艺流程
3.1.2 厚膜物质组成
3.2 厚膜材料
3.2.1 厚膜导体材料
3.2.2 厚膜电阻材料
3.2.3 厚膜介质材料
3.2.4 釉面材料
3.3 薄膜技术
3.4 薄膜材料
3.5 厚膜与薄膜的比较
复习与思考题3
第4章 焊接材料
4.1 概述
4.2 焊料
4.3 锡膏
4.4 助焊剂
4.5 焊接表面的前处理
4.6 无铅焊料
4.6.1 世界立法的现状
4.6.2 技术和方法
4.6.3 无铅焊料和含铅焊料
4.6.4 焊料合金的选择
4.6.5 无铅焊料的选择和推荐
复习与思考题4
第5章 印制电路板
5.1 印制电路板简介
5.2 硬式印制电路板
5.2.1 印制电路板的*缘体材料
5.2.2 印制电路板的导体材料
5.2.3 硬式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5.3 软式印制电路板
5.4 PCB多层互连基板的制作技术
5.4.1 多层PCB基板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
5.4.2 多层PCB基板多层布线的基本原则
5.4.3 PCB基板制作的新技术
5.4.4 PCB基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5 其他种类电路板
5.5.1 金属夹层电路板
5.5.2 射出成型电路板
5.5.3 焊锡掩膜
5.6 印制电路板的检测
复习与思考题5
第6章 元器件与电路板的接合
6.1 元器件与电路板的接合方式
6.2 通孔插装技术
6.2.1 弹簧固定式的引脚接合
6.2.2 引脚的焊接接合
6.3 表面贴装技术
6.3.1 SMT组装方式与组装工艺流程
6.3.2 表面组装中的锡膏及黏着剂涂覆
6.3.3 表面组装中的贴片技术
6.3.4 表面组装中的焊接
6.3.5 气相再流焊与其他焊接技术
6.4 引脚架材料与工艺
6.5 连接完成后的清洁
6.5.1 污染的来源与种类
6.5.2 清洁方法与材料
复习与思考题6
第7章 封胶材料与技术
7.1 顺形涂封
7.2 涂封的材料
7.3 封胶
复习与思考题7
第8章 陶瓷封装
8.1 陶瓷封装简介
8.2 氧化铝陶瓷封装的材料
8.3 陶瓷封装工艺
8.4 其他陶瓷封装材料
复习与思考题8
第9章 塑料封装
9.1 塑料封装的材料
9.2 塑料封装的工艺
9.3 塑料封装的可靠性试验
复习与思考题9
**0章 气密性封装
10.1 气密性封装的必要性
10.2 金属气密性封装
10.3 陶瓷气密性封装
10.4 玻璃气密性封装
复习与思考题10
**1章 封装可靠性工程
11.1 概述
11.2 可靠性测试项目
11.3 T/C测试
11.4 T/S测试
11.5 HTS测试
11.6 TH测试
11.7 PC测试
11.8 Precon测试
复习与思考题11
**2章 封装过程中的缺陷分析
12.1 金线偏移
12.2 芯片开裂
12.3 界面开裂
12.4 基板裂纹
12.5 孔洞
12.6 芯片封装再流焊中的问题
12.6.1 再流焊的工艺特点
12.6.2 翘曲
12.6.3 锡珠
12.6.4 墓碑现象
12.6.5 空洞
12.6.6 其他缺陷
12.7 EMC封装成型常见缺陷及其对策
复习与思考题12
**3章 先进封装技术
13.1 BGA技术
13.1.1 子定义及特点
13.1.2 BGA的类型
13.1.3 BGA的制作及安装
13.1.4 BGA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13.1.5 基板
13.1.6 BGA的封装设计
13.1.7 BGA的生产、应用及典型实例
13.2 CSP技术
13.2.1 产生的背景
13.2.2 定义和特点
13.2.3 CSP的结构和分类
13.2.4 CSP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13.3 倒装芯片技术
13.3.1 简介
13.3.2 倒装片的工艺和分类
13.3.3 倒装芯片的凸点技术
13.3.4 FC在国内的现状
13.4 WLP技术
13.4.1 简介
13.4.2 WLP的两个基本工艺
13.4.3 晶圆级封装的可靠性
13.4.4 优点和局限性
13.4.5 WLP的前景
13.5 MCM封装与三维封装技术
13.5.1 简介
13.5.2 MCM封装
13.5.3 MCM封装的分类
13.5.4 三维(3D)封装技术的垂直互连
13.5.5 三维(3D)封装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13.5.6 三维(3D)封装技术的前景
复习与思考题13
附录A 封装设备简介
A.1 前段操作
A.1.1 贴膜
A.1.2 晶圆背面研磨
A.1.3 烘烤
A.1.4 上片
A.1.5 去膜
A.1.6 切割
A.1.7 切割后检查
A.1.8 芯片贴装
A.1.9 打线键合
A.1.10 打线后检查
A.2 后段操作
A.2.1 塑封
A.2.2 塑封后固化
A.2.3 打印(打码)
A.2.4 切筋
A.2.5 电镀
A.2.6 电镀后检查
A.2.7 电镀后烘烤
A.2.8 切筋成型
A.2.9 终测
A.2.10 引脚检查
A.2.11 包装出货
附录B 英文缩略语
附录C 度量衡
C.1 国际制(SI)基本单位
C.2 国际制(SI)词冠
C.3 常用物理量及单位
C.4 常用公式度量衡
C.5 英美制及与公制换算
C.6 常用部分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附录D 化学元素表
附录E 常见封装形式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名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市面上的集成电路相关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深入讲解封装技术的却不多,即使有,也往往流于理论,缺乏实践指导。而这本书,正如书名所示,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恰恰是我所需要的。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一个优秀的芯片设计固然重要,但如果封装做得不好,再牛的芯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甚至可能因为散热、可靠性问题而功亏一篑。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让我看到了对封装技术各个环节的细致梳理,从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到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学问。我尤其期待书中对新型封装技术(如2.5D/3D封装、扇出型封装等)的介绍,这些技术是当前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热点,掌握它们对于提升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而且,作为“第2版”,我相信它在内容上必然经过了更新和优化,能够反映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这对于保持技术的前沿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在选择教材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要关注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符合当前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这本书的“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的定位,让我看到了它的价值所在。它并没有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模型,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示,将抽象的封装工艺变得生动形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封装材料的详细介绍,以及不同材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对比。这对于学生理解不同封装方案的适用性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封装测试和质量控制的讲解,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曾尝试过一些其他同类书籍,但往往内容过于陈旧,或者过于偏向理论,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这本书的内容更新及时,贴近工业界实际,我相信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集成电路封装知识体系,为他们顺利进入相关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篇幅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这预示着它绝非一本泛泛而谈的书籍。果然,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集成电路封装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挖掘。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引线键合和倒装焊的对比分析,书中不仅阐述了它们的工艺流程,还细致地比较了它们在电学性能、热性能、成本以及制造难度等方面的差异。这对于我选择合适的封装方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此外,书中对晶圆级封装和系统级封装的详细介绍,让我对这些前沿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了解到,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封装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这些新型封装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工艺,再到可靠性分析,层层递进,让你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在我刚接触集成电路封装领域时,总是感觉知识点零散,东拼西凑,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将纷繁复杂的封装技术梳理得井井有条。从最基础的引线键合、倒装焊,到更高级的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这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工艺的描述,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封装技术背后的物理原理、材料特性以及它们对芯片性能的影响。比如,在讲解热管理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散热方法,还分析了不同封装材料的热导率和散热效率,这对于我后续进行实际的散热设计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可靠性及失效机理的分析也相当到位,这对于提高产品寿命和减少售后问题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培养真正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工程师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将深奥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关键要领。我之前对很多封装术语都感到模糊不清,阅读过程中,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非常清晰,配以高质量的图片和示意图,使得理解过程异常顺畅。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的键合工艺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每种工艺的步骤,还用图示清晰地展示了键合线的形状和位置,这对于我理解不同工艺的优劣势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封装的可靠性分析部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标准,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封装失效的各种物理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这让我认识到,封装不仅仅是把芯片固定好,更是一个关乎产品生死存亡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无论是对于初学者建立整体认知,还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深入研究,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不错
评分封皮上面一堆胶水!!!靠!!!!差评!!!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封皮上面一堆胶水!!!靠!!!!差评!!!
评分封皮上面一堆胶水!!!靠!!!!差评!!!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封皮上面一堆胶水!!!靠!!!!差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