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维斯顿的《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的书名显然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什么是建筑有关的“观念”?其次,本书中讨论和阐述到的100个观念是如何被选择出来以及组织起来的?从目录和书中内容就可以看出,本书并不是要讨论当下蓬勃发展的建筑理念。而恰恰相反,很多观念从本质上讲,无关乎哲学或者理论。事实上,很多读者或许会很质疑本书讨论的有些内容是否称得上“观念”,比如本书开篇就提到的“壁炉”,以及紧随其后的“墙和砖”。
《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列出了100个改变 建筑的伟大观念,其中很多观念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 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发展。理查德·维斯顿的《100 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中不可避免地侧重于对一些 较新的观念进行介绍,这些新颖的观点在未来的影响 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这本书* 像是一本建筑双年展的手册。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启 发和借鉴。
引 言
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
术语表
图片出处
观念1 壁 炉
观念2 地 板
观念3 墙
观念4 柱和梁
观念5 门
观念6 窗
观念7 砖
观念8 楼 梯
观念9 古典柱式
观念10 拱
观念11 拱 顶
观念12 圆屋顶
观念13 拱 廊
观念14 庭 院
观念15 中 庭
观念16 平 台
观念17 巴西利卡
观念18 人文主义
观念19 比 例
观念20 形 式
观念21 装 饰
观念22 理想形式
观念23 模 数
观念24 网 格
观念25 对 称
观念26 实用、坚固和美观
观念27 特异性
观念28 建筑师
观念29 正射投影
观念30 透视投影
观念31 布 局
观念32 乌托邦
观念33 风 格
观念34 帕拉第奥主义
观念35 走 廊
观念36 原始小屋
观念37 场所精神
观念38 透视画法
观念39 风景如画派
观念40 哥特式复兴
观念41 布杂艺术
观念42 铁
观念43 钢
观念44 玻 璃
观念45 屋顶采光
观念46 结构框架
观念47 中央供暖系统
观念48 电 灯
观念49 升降电梯
观念50 钢筋混凝土
观念51 建造的艺术
观念52 构造形式
观念53 色彩装饰
观念54 保 护
观念55 共 情
观念56 空 调
观念57 形式追随功能
观念58 时代精神
观念59 空 间
观念60 现代性
观念61 材料性质
观念62 覆 层
观念63 有机建筑
观念64 装饰即罪恶
观念65 自由平面
观念66 建筑散步
观念67 新建筑五点
观念68 抽 象
观念69 透 明
观念70 轴侧投影
观念71 拼 贴
观念72 层 次
观念73 国际风格
观念74 少即是多
观念75 地方主义
观念76 弹 性
观念77 粗混凝土
观念78 形态学
观念79 加法式布局
观念80 服务性与使用性空间
观念81 后现代主义
观念82 复杂与矛盾
观念83 商业设计
观念84 类 型
观念85 脉 络
观念86 场 所
观念87 现象学
观念88 皮 层
观念89 电脑辅助设计
观念90 雨幕墙
观念91 社区建筑
观念92 通用设计
观念93 设计与施工
观念94 被动式设计
观念95 可持续性
观念96 解 构
观念97 大
观念98 折 层
观念99 参数化设计
观念100 日 常
术语表
图片出处
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门途径。书中没有堆砌大量的技术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建筑理念进行了清晰的阐释。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包容性设计”的部分。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关注的群体越来越多元,而建筑作为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其设计也应该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书中通过分析那些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的建筑设计,让我看到了设计的温度和力量。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伟大的建筑,应该能够平等地服务于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人。这种普惠性的设计理念,让我对建筑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让我领略到了建筑的“人文关怀”。我一直觉得,建筑是一门艺术,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建筑更是一门关于如何理解和回应人的需求的学问。书中对那些充满人性化设计的案例分析,比如医院的病房设计、学校的教室布置,让我看到了建筑如何能够通过精心的细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缓解人们的压力。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我对建筑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空间也能够更加人性化,更加充满温情。
评分当我拿到《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时,我本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可能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出乎意料的生动和引人入胜。它并没有罗列冰冷的理论,而是将一个个改变世界的建筑思想,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可持续性”的论述。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议题,而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的大户,其责任尤为重大。书中关于如何利用自然通风、太阳能、雨水收集等绿色建筑技术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无限可能。它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伟大的建筑,不仅仅要满足当下人的需求,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宜居的环境。这种前瞻性的思考,让我对建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更明智的选择,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深入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欣赏。《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让我开始关注建筑的“材料革命”。我一直认为材料只是建筑的构成要素,但书中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材料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创新空间。例如,那些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混凝土,或者能够发电的玻璃,这些前沿科技的运用,正在悄然改变着建筑的面貌,也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种对技术创新的关注,让我对建筑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也让我期待着更多颠覆性的材料出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极具巧思,它将100个观念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链条,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建筑发展的脉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社区营造”的探讨。过去,我对建筑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个体建筑本身,而忽略了建筑与人、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的社区,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归属感,而建筑恰恰是承载这一切的物质载体。书中通过分析那些充满活力的社区案例,比如共享空间的设计、公共活动场所的布置,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精心的建筑设计,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激发社区的活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居住氛围。我开始更加关注那些能够促进人际交往的建筑空间,也更加期待未来能够居住在这样充满人情味的环境中。
评分《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让我重新审视了“空间”的定义。我过去对空间的理解,更多是物理层面的三维体积。但这本书通过对各种创新空间设计的解读,让我意识到,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构成,更是情感的载体,是体验的发生器。我被书中关于“动态空间”和“可变空间”的论述深深吸引。它们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固定模式,让空间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境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变化。这种充满想象力的空间运用,让我看到了建筑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居住空间也能够更加灵活和多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节奏。
评分读完《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建筑的“奇幻之旅”。书中不仅仅罗列了理论,更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案例,将一个个伟大的建筑观念呈现在我眼前。我被那些“反传统”的建筑设计所震撼,比如那些挑战重力的结构,或者那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它们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建筑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建筑的热情,让我开始渴望去了解更多,去探索更多,去感受更多。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探索建筑的奥秘。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历史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但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书中通过分析那些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的建筑案例,让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成功的建筑,既能够根植于历史文脉,又能够拥抱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对过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相结合的智慧,让我对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建筑。
评分这本《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简直是我的建筑启蒙宝典!我一直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座宏伟的殿堂外,只能远远观望,却触摸不到其精髓。自从翻开这本书,那种隔阂感瞬间烟消云散。书中的每一个观念,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尤其被“形式追随功能”这个观念深深吸引。过去,我总觉得建筑的形态是第一位的,一个好看的造型能瞬间抓住眼球。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伟大的建筑,其美感恰恰是源于它对使用需求的极致回应。它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比如那些功能性极强的公共空间,或者是在极端环境下诞生的具有创新结构的建筑,让我看到了“形式追随功能”如何真正地塑造了我们的城市和生活。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建筑,不再仅仅是欣赏其表面的华丽,而是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和意图。这种视角的变化,让我对建筑的理解层次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刻。
评分《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给予了我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我过去对建筑的理解,更倾向于宏大叙事和标志性建筑。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微小,却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小”观念。例如,书中对“用户体验”的关注,让我意识到,一个建筑的伟大,最终体现在它是否能够让使用者感到舒适、便捷和愉悦。它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容器。我开始关注那些细节的设计,比如灯光的运用、空间的尺度、材料的选择,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对建筑的理解更加具象化,也更加贴近生活。我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建筑,去感受它们带给我的不同体验,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
评分孩子喜欢
评分不错的书籍不错的书籍很好正品
评分书快递及时,质量好,内容新,阅读方便
评分孩子喜欢
评分书快递及时,质量好,内容新,阅读方便
评分书快递及时,质量好,内容新,阅读方便
评分孩子喜欢
评分值得入手!!值得入手!!值得入手!!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