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替GB50204-2002

GB 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替GB50204-20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混凝土结构
  • 施工质量
  • 验收规范
  • GB50204
  • 工程建设
  • 建筑工程
  • 规范标准
  • 混凝土工程
  • 质量控制
  • 结构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建联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GB502042015
商品编码:1572082041

具体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705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自2015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2、5.2.1、5.2.3、5.5.1、6.2.1、6.3.1、6.4.2、7.2.1、7.4.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12月31日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I S B N: GB50204-2015 
定    价:  22.00
作    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发布日期: 2014-12-31
实施日期: 2015-09-01 
页    数:
开    本: 32开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 书
  目录 Contents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模板分项工程; 

5 钢筋分项工程; 

6 预应力分项工程; 

7 混凝土分项工程;

8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9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10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附录A 质量验收纪录; 

附录B 纵向受力钢筋的zui小搭接长度; 

附录C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 

附录D 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附录E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条文说明。       



  内容简介 Content abstract

 本规范共分10章、6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主要脉络与上一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没有太大区别。
新版本修订内容:
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与GB50300-2013的修订相符,GB50300-2013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上改动量较大); (新规范第3章)
2、与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删除了部分施工过程控制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
3、增加了认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的检验批容量放大规定;(新规范3.0.8)
4、加强了对工具式模板及高大模板的验收要求 ;(新规范4.1.1)
5、删除了模板拆除内容(应与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
6、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新规范5.2.2)
7、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全封闭防水性能的验收规定;(新规范6.2.4) 
8、完善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老规范7.3) 
9、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规定;
10、增加了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的实体检验要求;
1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中增加了回弹-取芯法。
12、规定了不合格检验批的处理规定(3.0.7)
13、增加了材料进场合并验收规定(新规范3.0.9)
14、强化模板材料进场验收规定(新规范4.2.1) 
15、调整了层高垂直度等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限值
16、增加了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报告的要求(新规范7.1.5)
17、对混凝土拌合物验收时沁水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规范7.3.2)
18、加严了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的严重缺陷处理的规定(新规范8.2.1)
19、整个第9章“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内容修改量较大
新规范适用范围: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配套使用,GB50300为基础标准,各类验收规范均在本标准的框架下制定;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同样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有关规定);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应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配套使用,GB50204为验收标准,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结果进行验收和评定,而GB50666为结构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国家标准,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前提。且本次修订更进一步弱化了GB50204关于施工方面的内容,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按照GB50666实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前言 混凝土结构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功能。为了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公共安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了对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的修订。 本次修订在总结多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 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更加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更新和提升: 结构体系的覆盖与深化: 更加全面地涵盖了当前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常见和新兴的结构体系,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楼板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等,并针对这些体系的特点,细化了相应的验收要求。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积极适应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对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模板、钢筋、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关键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质量控制与检测手段的提升: 引入了更先进、更科学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例如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变形等性能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并强调了信息化、智能化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的加强: 更加重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进行了强化,以提高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标准的衔接与协调: 加强了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衔接,确保了规范的系统性和协调性,避免了标准之间的冲突和重复。 条文内容的优化与细化: 对原规范中的一些条文进行了整合、精简和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便于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本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将为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可靠的技术依据,对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 (略)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略) 本规范主要审定人: (略) 执行标准: GB 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第一章 总则 1.0.1 为了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术语 2.0.1 混凝土结构工程 (Concrete structure engineering) 指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或与钢筋等复合材料形成的承重或非承重结构的工程。 2.0.2 施工质量验收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指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完工后,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等,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并作出是否合格结论的活动。 2.0.3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指构成工程的较小的、有独立验收意义的构件或部位。 2.0.4 分部分项工程 (Sub-project) 指工程项目按照工程实践和施工特点划分的、由若干个检验批组成的工程实体。 2.0.5 单位工程 (Unit project) 指一个完整、独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2.0.6 质量控制点 (Quality control point) 指对工程实体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重点进行监控的工序或部位。 2.0.7 隐蔽工程 (Concealed works) 指被后续工程所覆盖,在其施工完成后不能直接观察和检查的工程。 2.0.8 结构主体 (Structural frame) 指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主要承重骨架的部分,包括基础、柱、梁、板、墙等。 2.0.9 变形缝 (Expansion joint) 指为适应温度变化、沉降或地震作用等原因引起的变形,在结构中预留的缝隙。 2.0.10 整体性 (Integrity) 指结构各部分之间连接牢固,能共同抵抗外力作用的性能。 2.0.11 强度 (Strength) 指混凝土抵抗外力作用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2.0.12 durability (耐久性) 指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环境因素侵蚀而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2.0.13 变形 (Deformation) 指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发生形状和尺寸变化。 2.0.14 裂缝 (Crack) 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或内部出现的断裂。 2.0.15 截面尺寸 (Cross-sectional dimension) 指混凝土构件的横截面尺寸。 2.0.16 保护层厚度 (Concrete cover thickness) 指钢筋外缘到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距离。 2.0.17 强度等级 (Strength grade) 指混凝土在规定龄期(通常为28d)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 2.0.18 施工缝 (Construction joint) 指因施工进度需要,在一次连续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中留下的工作缝。 2.0.19 沉降缝 (Settlement joint) 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或结构高度不同等情况下,为避免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隙。 2.0.20 伸缩缝 (Expansion joint) 指为适应温度变化导致结构产生膨缩应力而设置的缝隙。 2.0.21 抗震缝 (Seismic joint) 指在地震区为减小地震力传递和防止结构在地震时发生局部破坏而设置的缝隙。 2.0.22 预制构件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指在工厂或其他固定场所预先制造,然后运往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混凝土构件。 2.0.23 现浇构件 (Cast-in-place component) 指在施工现场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构件。 2.0.2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指构件以预制为主,构件在工厂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和连接组成的混凝土结构。 2.0.25 叠合楼板 (Composite slab) 指由预制混凝土板和后浇混凝土层组成的楼板。 2.0.26 大体积混凝土 (Mass concrete) 指体内任一部分壁厚大于或等于2m,或在侧面及底面有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混凝土结构。 2.0.27 泵送混凝土 (Pumped concrete) 指通过混凝土泵输送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0.28 纤维混凝土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指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材料,以提高其抗拉、抗弯、抗裂等性能的混凝土。 2.0.29 轻骨料混凝土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指以轻骨料作为粗骨料或细骨料,配制而成的密度较低的混凝土。 2.0.30 混凝土外加剂 (Concrete admixture) 指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或物理物质。 2.0.31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 (Concrete admixture producer) 指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有专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的企业。 2.0.32 混凝土外加剂产品 (Concrete admixture product) 指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生产的,具有明确技术指标和使用说明的混凝土外加剂产品。 2.0.33 混凝土强度检测 (Concrete strength testing) 指通过现场取样、制作试块,或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和评定的过程。 2.0.34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Concrete durability testing) 指通过试验方法,对混凝土抵御环境侵蚀,保持结构性能的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2.0.35 混凝土变形检测 (Concrete deformation testing) 指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发生的挠度、沉降、裂缝宽度等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 2.0.36 钢筋保护层厚度 (Steel reinforcement concrete cover thickness) 指钢筋外缘到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距离,是保证钢筋不受锈蚀和满足受力要求的重要指标。 2.0.37 混凝土配合比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指混凝土中各种组分(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等)的比例。 2.0.38 坍落度 (Slump) 指衡量混凝土塑性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2.0.39 氯离子含量 (Chloride ion content) 指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过高的氯离子含量会加速钢筋锈蚀。 2.0.40 碳化深度 (Carbonation depth) 指混凝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碳化反应而形成的深度,碳化层会降低混凝土的碱性,加速钢筋锈蚀。 2.0.41 冻融循环 (Freeze-thaw cycles) 指混凝土在反复冻结和融化过程中抵抗破坏的能力。 2.0.42 钢筋搭接长度 (Steel reinforcement lap length) 指两根钢筋在搭接区内的重叠长度,是保证钢筋连接强度的重要参数。 2.0.43 钢筋锚固长度 (Steel reinforcement anchorage length) 指钢筋在混凝土中能够提供足够粘结力,以保证其传递内力的最小长度。 2.0.44 混凝土外观质量 (Concrete appearance quality) 指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蜂窝、麻面、露筋、裂缝等缺陷。 2.0.45 尺寸偏差 (Dimensional deviation) 指混凝土结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2.0.46 垂直度 (Verticality) 指混凝土结构垂直于水平面的程度。 2.0.47 轴线位置 (Axis position) 指混凝土结构中心线或设计轴线的位置。 2.0.48 标高 (Elevation) 指混凝土结构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2.0.49 钢筋排列间距 (Steel reinforcement spacing) 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之间的间距。 2.0.50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 (Steel reinforcement concrete cover thickness deviation) 指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 2.0.51 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 (Concrete strength grade evaluation) 指根据试件强度试验结果,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判定。 2.0.52 混凝土配制质量 (Concrete mixing quality) 指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准确性、拌合均匀性等。 2.0.53 混凝土运输质量 (Concrete transportation quality) 指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其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的质量。 2.0.54 混凝土浇筑质量 (Concrete pouring quality) 指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保证密实度、均匀性、分层度等方面的质量。 2.0.55 混凝土养护质量 (Concrete curing quality) 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温湿度,使其能够达到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质量。 2.0.56 模板工程质量 (Formwork engineering quality) 指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等环节的质量。 2.0.57 钢筋工程质量 (Steel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quality) 指钢筋的制作、加工、安装、连接等环节的质量。 2.0.58 预应力工程质量 (Prestress engineering quality) 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压浆等环节的质量。 2.0.59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质量 (Concrete admixture usage quality) 指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应用中,是否按照要求掺量、掺入方法使用,并达到预期效果的质量。 2.0.60 混凝土检测报告 (Concrete testing report) 指检测单位出具的,对混凝土试样或实体进行检测后,所记录的检测数据、方法和结论的报告。 2.0.61 构件生产过程控制 (Component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指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进行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2.0.62 构件安装质量 (Component installation quality) 指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安装过程中,对其位置、连接、整体性等进行的质量检查和评定。 2.0.63 钢筋连接质量 (Steel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 quality) 指钢筋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等方式的连接质量。 2.0.64 混凝土外观缺陷 (Concrete appearance defects) 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麻面、蜂窝、露筋、裂缝、起皮、剥落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 2.0.65 尺寸偏差控制 (Dimensional deviation control) 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或整体的尺寸偏差进行限制和管理。 2.0.66 混凝土早期强度 (Early strength of concrete) 指混凝土在早期(如7d)达到的强度。 2.0.67 混凝土后期强度 (Late strength of concrete) 指混凝土在长期(如28d或更长)达到的强度。 2.0.68 混凝土试件 (Concrete specimen) 指从混凝土工程实体中取样制作的,用于检测混凝土性能的试样。 2.0.6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design) 指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比例,以达到所需性能的过程。 2.0.70 混凝土拌合设备 (Concrete mixing equipment) 指用于将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拌合均匀的设备,如拌合站、混凝土搅拌机等。 2.0.71 混凝土输送设备 (Concrete conveying equipment) 指用于将混凝土从拌合地点输送到浇筑地点的设备,如混凝土泵、皮带输送机等。 2.0.72 混凝土浇筑设备 (Concrete pouring equipment) 指用于将混凝土精确、均匀地浇筑到模板内或构件上的设备,如溜槽、振捣器等。 2.0.73 混凝土养护设备 (Concrete curing equipment) 指用于保持混凝土湿润、恒温等养护条件的设备,如喷淋设备、覆盖材料等。 2.0.74 模板支撑系统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指用于支撑模板、承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 2.0.75 钢筋定位器 (Steel reinforcement spacer) 指用于保证钢筋在模板内按设计位置和间距排列的工具。 2.0.76 钢筋连接工艺 (Steel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 technology) 指实现钢筋之间连接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如焊接、机械连接、搭接等。 2.0.77 预应力张拉设备 (Prestress tensioning equipment) 指用于给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的设备。 2.0.78 结构监测 (Structural monitoring) 指在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结构的关键参数(如应力、变形、温度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2.0.79 质量检查记录 (Quality inspection record) 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检查内容、结果、日期、负责人等进行记录的凭证。 2.0.80 质量验收记录 (Quality acceptance record) 指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对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等进行的质量评定和验收结果的记录。 2.0.81 质量保证资料 (Quality assurance documentation) 指与工程施工质量活动相关的所有文件、记录和报告,是证明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的依据。 2.0.82 构件出厂合格证 (Component factory certificate) 指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出具的,证明构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证明文件。 2.0.83 混凝土强度报告 (Concrete strength report) 指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结果的报告,是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主要依据。 2.0.84 钢筋材质证明 (Steel reinforcement material certificate) 指钢筋生产厂家出具的,证明钢筋材质、规格、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证明文件。 2.0.85 混凝土外加剂复验报告 (Concrete admixture re-examination report) 指对进场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进行复检后出具的报告。 2.0.86 施工日志 (Construction log) 指施工单位记录每日施工情况、天气、人员、材料、设备等信息的日志。 2.0.8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Concealed works acceptance record) 指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并记录的凭证。 2.0.88 构件验收报告 (Component acceptance report) 指对预制构件在进场验收或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和评定的报告。 2.0.89 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Concret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 value) 指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其保证率为95%。 2.0.90 钢筋连接强度 (Steel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 strength) 指钢筋连接点能够承受的荷载能力。 2.0.91 混凝土早期开裂 (Early cracking of concrete) 指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出现的裂缝。 2.0.92 混凝土徐变 (Concrete creep) 指混凝土在长期恒定荷载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缓慢增大的现象。 2.0.93 混凝土疲劳 (Concrete fatigue) 指混凝土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强度逐渐降低直至破坏的现象。 2.0.94 混凝土抗渗性 (Concrete impermeability) 指混凝土抵抗水分渗透的能力。 2.0.95 混凝土抗冻性 (Concrete frost resistance) 指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2.0.96 钢筋锈蚀 (Steel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指钢筋在腐蚀性环境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材料损耗的现象。 2.0.97 混凝土碳化 (Concrete carbonation) 指混凝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碱度降低的现象。 2.0.98 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 width) 指混凝土结构裂缝表面的宽度。 2.0.99 混凝土结构挠度 (Concrete structure deflection) 指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向下弯曲变形。 2.0.100 混凝土结构沉降 (Concrete structure settlement) 指混凝土结构基础或主体向下移动的现象。 第三章 混凝土工程 3.1 混凝土材料 3.1.1 用于工程的Cement、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等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2 Cement的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细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Cement进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Cement的存放应符合相关规定,注意防潮、防污染。 3.1.3 骨料(砂、石)的品种、级配、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骨料进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3.1.4 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GB/T 50083的规定。 3.1.5 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性能、掺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加剂和掺合料进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应按规定进行复验。 3.1.6 各种材料的复验项目、频率和判定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2 混凝土配合比 3.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2.2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原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2.3 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试配,并进行强度、性能试验。 3.2.4 现场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在首次浇筑前,按规定制作试件进行强度和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3.2.5 施工过程中,当原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并按规定进行复验。 3.3 混凝土拌合 3.3.1 混凝土拌合应采用机械拌合。 3.3.2 拌合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保持清洁、完好。 3.3.3 拌合用水量应准确计量,并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3.3.4 拌合时间应符合配合比设计的要求,确保拌合均匀。 3.3.5 拌合过程中,各种材料的加入顺序和时间应符合规定。 3.3.6 混凝土的坍落度、匀质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规定进行检查。 3.3.7 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应索取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进场复验。 3.4 混凝土运输 3.4.1 混凝土运输应根据运输距离、气温等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泌水、初凝等现象。 3.4.2 运输工具应清洁、完好,且不应污染混凝土。 3.4.3 运输时间应满足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要求。 3.4.4 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道应畅通,泵送压力应符合要求。 3.5 混凝土浇筑 3.5.1 浇筑前,模板、钢筋、预埋件等应全部验收合格,并清除模板内的杂物。 3.5.2 浇筑前,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匀质性等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3.5.3 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和振捣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3.5.4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当需要留置施工缝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5.5 振捣应及时、均匀,确保混凝土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 3.5.6 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标高。 3.5.7 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压实,并按规定进行养护。 3.6 混凝土养护 3.6.1 混凝土养护应在混凝土开始失去塑性后及时进行,并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6.2 养护时间应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6.3 养护方法应根据构件的类型、尺寸、气温和湿度等条件选择。 3.6.4 养护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温度裂缝等。 3.6.5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3.7 混凝土强度评定 3.7.1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3.7.2 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按照规定的龄期(通常为28d)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进行。 3.7.3 强度评定应有足够的试件数量,并应符合统计要求。 3.7.4 当试件强度不合格时,应按规定进行加测或评定,必要时应进行补救措施。 3.7.5 对于特殊结构或重要构件,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或轴心抗压强度等检验。 3.8 混凝土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 3.8.1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表面不应有蜂窝、麻面、露筋、夹渣、疏松等缺陷。 2 表面平整度、光洁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 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应位置准确,尺寸满足要求。 3.8.2 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截面尺寸、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等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构件尺寸偏差,不应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整体协调性。 3.8.3 对于外观质量或尺寸偏差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其影响程度,采取修补、加固或其他补救措施,并应按规定进行复验。 3.9 混凝土耐久性 3.9.1 混凝土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3.9.2 对于有特殊耐久性要求的工程,如海洋工程、化工腐蚀环境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相应的性能检测。 3.9.3 氯离子含量、碳化深度、抗冻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3.1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 3.10.2 每一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均应进行质量验收,并形成验收记录。 3.10.3 验收内容应包括: 1 材料质量。 2 配合比设计及执行情况。 3 施工过程控制(包括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 4 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实体质量。 5 隐蔽工程验收。 6 钢筋工程质量。 7 模板工程质量。 8 预应力工程质量(如适用)。 3.10.4 验收合格应具备下列条件: 1 符合设计文件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实体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3 各项验收资料齐全、真实、有效。 3.10.5 验收不合格的,应进行整改,并重新验收。 (本章节内容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的部分核心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考原规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新版规范的发布,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工程质量控制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契机。我深入研读了关于钢筋工程质量验收的章节,发现新规范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搭接长度、焊接工艺以及机械连接的抗拉强度等都有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规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上,新规范更加强调了现场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对不同部位的保护层厚度给出了具体的数值范围,这大大减少了以往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偏差。此外,关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新规范也进行了更新,对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合格标准都做了更清晰的阐述。我认为,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石,新规范在这方面的重视,预示着未来工程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还注意到,新规范在施工记录和资料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了施工过程中各项关键数据的留存和可追溯性,这对于工程的竣工验收和后期维护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更新,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是对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有力指引。

评分

在阅读《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的过程中,我对其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部分的内容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新规范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环节上,都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范。例如,对于混凝土的坍落度、最高浇筑温度、分层厚度等参数,都给出了明确的控制要求,并且对不同类型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制定了相应的施工要点。我特别注意到,新规范在混凝土的养护方面,除了传统的洒水、覆盖等方法外,还对蓄水养护、薄膜养护等新型养护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具体操作进行了说明,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使得养护效果更有保障。同时,新规范还强调了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测,这对于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裂缝至关重要。从我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其后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而新规范的这些补充,无疑将大大提升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

评分

第一眼翻开这本《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就被其严谨的条文和清晰的逻辑深深吸引。作为一名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工程师,我对规范的更新换代总是格外关注,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相较于之前的老版本,2015版在许多细节上都进行了优化和补充,尤其是在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钢筋的连接方式、模板工程的安装精度以及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判定标准等方面,都给出了更具操作性和可量化的要求。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裂缝控制的部分,新规范在裂缝的宽度、长度和密度上有了更明确的界定,这对于减少后期维修、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这次更新还考虑到了一些新型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应用,比如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一些特殊要求,以及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要点进行了补充,这对于跟进行业发展、提升工程技术水平非常有帮助。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示例,也让复杂的验收标准变得直观易懂,即使是新入行的技术员,也能快速掌握关键要点。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无论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还是质量检验人员,都将是案头必备的宝典,能够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规避潜在的质量风险。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因为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而费尽周折的项目经理,我对于新版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判定标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2015版在这一块的表述更加清晰、量化,例如对于麻面、蜂窝、露筋等常见缺陷,都给出了具体的尺寸限制和允许数量,并且区分了不同重要部位的验收等级。这使得质量检验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时,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也减少了主观判断的可能性。同时,新规范还增加了对混凝土观感质量的评价方法,这对于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度有着积极作用。我尤其欣赏的是,新规范在模板工程验收的部分,也进行了详细的修订,对模板的拼装精度、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拆除时的保护措施都做了更具体的要求。要知道,模板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成型的好坏,新规范的这些补充,显然是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很多潜在的质量问题。这本书就像一本细致的“质量管家”,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和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评分

在阅读《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的过程中,我对其关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部分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尽管我的主要工作领域是混凝土结构,但对相关工程的规范了解也有助于整体把握。新规范在砌体砂浆的配比、强度等级、施工工艺等方面都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砌体砂浆,都明确了其强度、稠度以及施工时的环境温度要求,这有助于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我还注意到,新规范对砌体的组砌方式、灰缝饱满度以及墙体轴线位置、垂直度等几何尺寸的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减少后期因砌体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渗漏、开裂等现象非常关键。虽然此书侧重于混凝土结构,但其对其他相关工程的触类旁通,也展现了其作为一本综合性规范的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结构设计工作的工程师,我总是希望施工质量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实现,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在新版本中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考量。新规范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梁、板、柱、墙)的尺寸偏差、轴线位置、垂直度等几何精度要求上,都进行了更为精细化的规定。例如,对于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偏差,新规范给出了更小的允许误差范围,这对于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受力性能至关重要。此外,在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验收方面,新规范对试块的留置、制作、养护和强度检测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且增加了对关键受力部位混凝土强度的抽检频率,这能有效杜绝因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我还注意到,新规范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验收也进行了重点更新,增加了对锚固性能、预应力损失等方面的验收内容,这对于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最看重的是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新规范在许多细节处都进行了优化,使得验收标准更加明确,便于现场操作。例如,在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检查方面,新规范的图文并茂,使得不同类型的缺陷都能清晰辨认,并且对不同等级的缺陷都有量化的标准,减少了主观性。同时,在钢筋工程的验收部分,新规范对钢筋连接的各种方式,如焊接、机械连接、搭接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验收要点提示,并且对各种连接方式的允许偏差都给出了明确的数值,这大大提高了现场验收的效率和准确性。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现场技术人员量身定做的“操作手册”,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验收要点,确保施工质量。

评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规范在质量控制的理念上更加强调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例如,在混凝土配合比的复核、原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监测以及最终的成品检验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注意到,新规范还增加了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要求,这有助于促使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这本规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标准的汇编,更是对整个行业质量管理理念的一次升级和提升,对于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建设更加安全、可靠、优质的建筑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

这次新版规范的发布,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了关于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在这一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强调了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更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及抗冻融性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具体、更可操作的要求。我尤其欣赏的是,新规范在混凝土抗渗性能的验收部分,增加了对重要结构部位的抗渗检验频率,并对渗漏水的判定标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界定,这对于保障地下工程、水工结构等关键部位的防渗漏至关重要。此外,新规范在混凝土抗冻融性方面,也对掺加抗冻剂的混凝土以及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养护提出了更明确的指导。从长远来看,耐久性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新规范的这些更新,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和抗风险能力。

评分

这次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的深入研读,让我对其在特殊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部分的更新印象深刻。新规范在既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轻骨料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方面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既有混凝土结构加固的部分,新规范对加固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控制以及加固后的承载力检测都给出了更为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我们处理老旧建筑物的翻新和改造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新规范还对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对于建筑节能和结构性能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新规范的补充,无疑将促进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评分

很好

评分

东西还不错!

评分

正品,不错!

评分

东西是好东西

评分

施工必备

评分

东西是好东西

评分

很好

评分

施工必备

评分

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