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人生:米開朗基羅傳奇》編輯推薦:遇見大師,遇見真實的自己。
《雕塑人生:米開朗基羅傳奇》以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生平經曆的人際關係網絡為切入點,以不同人與其間發生的故事為思路按時間順序展開,將傳主一生經曆進行雜誌風格、碎片化整理,用“結網”、“私檔”、“印跡”、“功勞薄”和“穿越”五大欄目分角度講述,分置傳主生活故事於其中,圖書融史實性、知識性、趣味性與時尚性於一體,行文利落、韆字成篇、主題鮮明、易讀有趣、適閤中學以上文化層次讀者隨手翻閱。
棘青,70後媒體人,熱愛文學藝術,畢業於藝術院校,曾任職藝術教師、紙媒設計和媒體編輯等工作。
捲 首
001此地邪惡,而我也不是一位畫傢
封麵故事
004素描課上齣場率*高的模特兒
結網
006明暗交界綫:雙重人格,撕開給誰看
他與傢人
009全部的憂慮,隻因愛您
013隻配畜生一樣的待遇
015被衊視的繼承人
他與師者
021氣得像個火雞一樣
023老師,這纔是您的素描
025在大師的身後閃光
029為多那太羅跨世紀接力的快樂老頭兒
032注入靈魂,並讓心靈堅強
034這一切,以幾多鮮血換來
他與大人物
038與我逝去的時光並不相關
044隻寵愛拉斐爾
048有生之年一定善待
053間接送過禮,一直沒機會見
058渴望瞭整整三十年
063請也把世界整治一下
他與小人物
065接著畫吧,彆吝惜顔料
066銅像的屁股
067孩子挺多,纔氣挺少
他與同行
069天纔不需要像雇工那樣工作
075麻煩,是朋友
077一個美麗的孩子
081見證愛情
他與其他人
082被嚇死的免職行政官
084捨棄朋友也要巴結的凶手
086—進地獄就無法挽救瞭
088敲竹杠鼻祖,有纔無行
090以兜襠布畫傢留名
私檔
092高光麵:近大遠小說肉身
096如火的愛。想到就不會痛苦
101生命中的*,我卻與你無緣
105今生,你毀瞭我的容顔
106敲詐者也叫小迷娘
功勞簿
108反光麵:有理由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雕塑與建築
112*題名作,慘遭地理學傢大錘
116人走茶涼,40縮水變成3
118*壯麗的懺悔一在石棺上的輾轉反側
120圓頂建築,是裏程碑式設計
121大教堂,幸免於難
繪 畫
123明朗而柔情,那年朋友女兒齣嫁瞭
124 300多人齣場的大手筆聖經故事
126裸露紛亂的肉身,是驕傲還是敗筆?
128悲劇的片斷,告彆的遺囑
詩 歌
130想創造完美,必須心靈純潔
印跡
132投影:為逝去的時光灑下無用的淚水
彆人眼裏?文字裏
135中等身材,頭大、骨架大
135長相糟糕,不討喜
135心靈高尚,性格敏感、孤獨
135非凡而超脫—切
135清晰記得他的疑慮與憂傷
彆人眼裏?影像裏
136遠不像電影中那樣英俊
136*的自畫像是幅漫畫
136工作室中的米開朗基羅
137一度被誤以為是自畫像
自己心中?作品中
138一張敘利亞的弓
138一個被徵服者
138扶著基督的聖約翰
138聖巴托羅繆手裏的破皮囊
139聖保羅是本人
139紮藍頭巾的人,是清晰的自己
穿越
140灰麵:忍受天大的痛苦,未能達到藝術目標
前有古人
143兩代大師,一個空間問題
後有來者
145《藝苑名人傳》齣瞭兩版。為哪般?
147不是巔蜂,是頂點
149不知疲倦地臨摹,按自己的理想
150看一眼,就無法忘懷
153獨占
補 記
156電影
158發現
結 語
160變成一個記號,但沒有感到悲哀
此地邪惡,而我也不是一位畫傢
“此地邪惡,而我也不是一位畫傢”,偶然翻開《米開朗基羅詩信藝術集》,看到瞭這樣一行詩句。
米開朗基羅是何許人?學過素描或美術史的人肯定對他都不陌生,素描入門學習時,有誰沒畫過他雕塑的美第奇、摩西和大衛呢?一直以來,他的人像雕塑在美術教學中都是絕對的標準和典範。
誠然,在雕塑、繪畫、建築和詩歌幾大藝術領域他都是那樣的耀眼奪目,與他所處的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一樣,雖然與現在相隔數百年,但其藝術成就卻仍然是後人繞不過去的豐碑。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遂紛紛以天纔、以神呼之。
意大利佛羅倫薩,那藝術之都,讓米*華盡現。13歲他受到瞭吉蘭達約繪畫之美的熏陶,14歲他結識瞭藝術的保護神洛倫佐。洛倫佐的賞識把他帶入瞭意大利*藝術、*博學和*詩意的氛圍,他癡瞭、醉瞭,也狂瞭。他緊追著喬托和瓦薩喬的腳步理解著空間和透視,學著但丁的句子用詩來歌唱,像多納泰羅那樣用斧鑿和力量引領著雕塑的新風尚。在那個經濟飛速增長的文藝復興時期,硬朗的米開成瞭流行風,他訂單如潮,他也因此承受瞭教皇和親王們的太多恩寵。
嚮來人心不古,如此耀眼的榮光怎能獨活?米開無疑是睿智的,他不僅深悟藝術的真諦,更是透徹地懂得低調自保——他悄無聲息地在世人麵前給自己打瞭一張悲情牌。
他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自己的無奈,就仿佛他的藝術成就甚至他的輝煌人生都是被逼齣來的一樣。藝術傢的形象看上去很邋遢,這正是他由於敬業趕工而無奈的代言形象;都說他從來都不服誰,但那是後人看明白瞭的骨子裏的事兒,錶麵上他可不這樣。麵對統治階層的要求,他在語言錶達上對自己的定位從來都是示弱的。行政官索德裏尼的挑剔,米開不認同也不唱反調,巧妙周鏇瞭事;以繪畫入門,並和達?芬奇在一個大廳競過壁畫的米開,麵對教皇的壁畫委托,他卻因不想與拉斐爾對決而大吐苦水,訴說繪畫不是自己的長項;麵對建築師的委任他也以自己不懂建築一再推托,推托不掉勉為其難就任卻創造瞭少有的輝煌。
“雕塑傢的思想深埋於岩石中”,這許多無奈的錶達,是大師米開的智慧所在,他是在有意識地明確定位自己的人生。以此給自己留足空間,讓所有人都循著他的思路去以一個雕塑傢來認識他,彆的角色盡是偶然的無奈之舉,成或敗都無可厚非。思考問題,角度往往比方法更重要,定位便是個找準角度的問題。米開朗基羅不愧是一個從石頭中拯救靈魂的雕塑大師,他同樣長於雕塑自己的人生,錶麵看來的一切被動與無奈,實際上正是他自己主動而成功地在塑造自己人生的角度。
米開的智慧無處不在,一如他詩中的句子一樣,他不肯承認自己是一個畫傢,更不肯承認自己是一個多領域全能的藝術大師,但他在各個領域實實在在的成就又任人都無法質疑。用行動說話,永遠是*有力量的。
變成一個記號,但沒有感到悲哀
現如今的社會,正值轉型期,是一個缺少英雄和信仰的時代。每每提起英雄,記憶總會被拉嚮好遠的曆史。在年少的孩子們心中,英雄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淡瞭。
在這個充滿物質與現實、遍布金錢與貪欲、文明衝突不斷、思想相對貧睏的當下,是不是英雄已經不再被需要瞭?顯然不是。相反,在這個讓人猝不及防的信息爆炸時代,世俗的世界越淺薄越浮躁,各種各樣的英雄越被迫切需要,尤其是文學傢、藝術傢這種文化的英雄。文化的英雄是人類精神的火把,可以在風雨之夕閃耀著照亮前程。
米開朗基羅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式的藝術傢。稱其為神的不僅局限於後人,還有他同時代的人。作為一個藝術傢,在曆史上能經久不衰地被佩服得不摺不扣的也真是不多,米開朗基羅卻是這樣響當當的一個。今天我們再來讀他,可以體會那同樣的文化變革年代,不同的生命的柔韌與掙紮,藉此尋找我們的精神英雄和胸中湧動著的前進的力量。
關於他的藝術成就,古往今來的各種記述多得不勝枚舉,他也因此成瞭一場傳奇、一座讓後人隻能仰望的豐碑。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曆史的盛贊與深情,他的名字早已經被鎸刻在書簡中成瞭一個符號——大師。
以往在教科書中能讀到的,多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就,而我們這本書裏講的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平故事。有句話我們常說,就是熟人眼裏無英雄,事實也確是如此。
透過此書,與米開朗基羅的故事與人生相遇,他似乎已經變成瞭我們身邊的熟人,或者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個和我們有著共同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的兄弟,他不再是被丟在曆史的風雨中那塊沒有感情的碑石。
記得有人說過,與各種天纔,我們能相通的隻有情感和肉體。拋開成就,作為熟人或是兄弟,無論從情感還是從肉體的角度來看,他都和我們沒什麼兩樣,既不是英雄,也不完美。他敏感、易怒、自我、孤獨,性格中具有各種矛盾的特質;他的麵相蒼老而有缺陷,不高不壯、不漂亮;他一生的人際交往起落無常,愛恨糊塗,遊移不定,極度缺少英雄式的血性剛烈,因此更與典範無關。
米開朗基羅,他的藝術成就與平常生活,簡直判若兩人。米開朗基羅本人似乎早有預知,他在詩中寫道:“變成一個記號,但沒有感到悲哀”。在藝術成就方麵,他給曆史留下瞭一個閃光的記號,雖然那並不是他的真實與全部,但也確實不用感到悲哀。真實固然重要,但曆史的前行更需要旗幟,更需要英雄。
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天分,能成為米開朗基羅那樣的藝術大師,但作為與米開一樣的平常生活中的人,我們能為人生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記號呢?
插圖:
畫匠也可以讓傢族驕傲
到瞭孩子們應該上學的年齡,米開的父親羅多維柯也大有與中國孟母相似的遠見卓識,他把傢搬到瞭佛羅倫薩,送米開朗基羅和哥哥利奧那多到這裏教規*嚴格的弗朗切斯科的學校上學。可是,那些刻闆的拉丁文根本吸引不瞭米開,他隻傾心於繪畫和雕塑。父親對這個固執的兒子十分失望,不得不接受讓他上吉蘭達約的學校去學習,學習那在他眼裏既不能有助為官、也不能帶來財富、更不可能為傢族爭光的藝術。
過瞭沒多久,直到羅多維柯被佛羅倫薩的統治者洛倫佐召見,纔徹底改變瞭他對米開朗基羅學藝術的不支持態度。作為一個小鎮的行政長官能有機會被洛倫佐這樣的統治者接見,羅多維科無論如何都會激動得不知所措,當然,*初他盛裝前去拜見洛倫佐時,並不知道也根本不能想象這份殊榮會來自於他的兒子米開朗基羅。他更萬萬沒想到,那個經常被自己打罵的不爭氣的兒子,卻是這樣一個在藝術上有著天賦的人,甚至會因此被豪華者洛倫佐喜歡瞭。
從洛倫佐那裏迴來以後,父親羅多維柯再也不反對兒子學習藝術瞭。作為一個敏感的政客,他此刻很明晰地知道瞭,米開朗基羅這個兒子的前途,已然不可限量,這個兒子也絕不是被自己愚蠢地認定為不可能為傢庭爭光的那個丟臉的傢夥瞭。看到兒子在洛倫佐?美第奇的花園學校裏總是和很多大人物在一起,父親羅多維柯還有意識地給兒子添置瞭許多體麵的衣物。
一直在努力,為瞭傢族的榮光
米開朗基羅對於藝術隻是單純而狂熱地喜歡,並沒有什麼勝利的幻夢。不過後來因為希望錶達對父親的深愛,他發誓要去努力爭取,為瞭父親的光榮,更為瞭傢族的光榮。
後來的事實也的確如此。米開不斷學習提高,在藝術的道路上進步神速,尤其是雕塑,更是齣神入化。隨著一個個主顧訂單的到來,父親和兄弟以及整個傢庭的所有生活負擔也漸漸開始壓在瞭他一個人的肩上。父親和兄弟,他們知道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值錢,便不斷嚮他索要金錢。即使當時沒有錢,米開也從不肯拒絕傢人的索取。因為,米開是驕傲的,他也願意做傢人的驕傲。用他自己的話說:為瞭供應傢庭嚮他要求的金錢,他可以把自己賣掉。
這本書的後記和附錄部分,簡直是為深度愛好者準備的寶藏。它不僅僅是做瞭一個簡單的總結,而是提供瞭大量的延伸閱讀綫索和對後世影響的探討。特彆是對幾件核心作品(比如著名的幾座雕塑和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的解讀,提供瞭許多值得深思的角度,讓我對這些藝術品有瞭全新的認知。我花瞭好長時間去研究那些注釋和參考文獻,發現作者的研究工作是多麼紮實和嚴謹。它鼓勵你去跳齣書本,去尋找更多的資料進行比對和思考,這種“授人以漁”的引導方式,讓我感到非常滿足。它激發瞭我對整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史的興趣,這本書已經成為瞭我書架上一個重要的“引路人”。
評分閱讀體驗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時代背景的鋪陳非常到位。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和羅馬,那種文化復興的磅礴氣象,在文字中躍然紙上。教會的權力鬥爭、傢族間的明爭暗鬥,以及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激烈碰撞,這些都成瞭烘托主人公傳奇一生的絕佳背景。故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深植於那個充滿活力、同時也暗流湧動的時代土壤之中。每當讀到某個重要的曆史轉摺點,作者總能巧妙地將主人公的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聯係起來,使人清晰地認識到,偉大的藝術往往誕生於偉大的時代變革之中。這種宏大的曆史觀,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厚度。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既有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又不乏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捕捉。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平衡曆史的厚重感與故事的趣味性。讀到主人公早年的坎坷經曆時,我甚至感到一陣心酸,那種藝術天賦在貧寒和不被理解的環境中掙紮求存的畫麵感極強,讓人不禁為他捏一把汗。接著,當他終於在美第奇傢族嶄露頭角,開始他那波瀾壯闊的創作生涯時,文字的筆觸又變得雄渾有力,充滿瞭激昂的情緒。作者沒有將他塑造成一個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著力描繪瞭一個充滿矛盾、傲慢又極其敏感的“人”。這種接地氣的刻畫,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這位曆史人物的距離,讓人覺得他仿佛就坐在對麵的茶桌旁,正在嚮你傾訴他的抱負與痛苦。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精美瞭,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紙張的質感細膩光滑,即使是彩色插圖的印刷也色彩飽滿,過渡自然,完全沒有廉價感。我尤其喜歡它內頁排版的留白處理,既保持瞭視覺上的呼吸感,又讓閱讀體驗無比舒適。看著那些高分辨率的藝術品圖片,仿佛自己真的站在佛羅倫薩的某間畫廊裏,與那些傳世傑作進行著無聲的對話。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整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對於一個像我這樣既熱愛閱讀又癡迷於視覺藝術的讀者來說,這樣的實體書體驗是電子版永遠無法替代的。它讓我願意花更多時間去翻閱、去品味,而不是囫圇吞棗地追求信息量。每一次翻頁,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比如某個不經意的邊角小裝飾,都透露著對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的敬意。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剖析藝術創作過程時的專業度和穿透力。很多傳記隻是簡單地描述“他畫瞭什麼”或者“他雕刻瞭什麼”,但這本書深入挖掘瞭背後的思想動機和技術革新。比如,他對濕壁畫技術難點的描述,以及主人公如何通過獨到的方式剋服瞭材料的限製,展現瞭驚人的創造力。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光影和人體解剖學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的語言精準而富有畫麵感,即便我沒有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也能大緻領略到那位大師在麵對一塊璞玉時,內心翻湧的激情和精確的構思藍圖。這種對“匠心”的緻敬,讓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傳記範疇,更像是一堂生動的藝術史和技術解密課。
評分很好,書不錯,直得收藏,質量也很好。
評分贈品
評分質量很好,受益匪淺。
評分雖然是送的,但是質量很好
評分雖然是送的,但是質量很好
評分很好,書不錯,直得收藏,質量也很好。
評分印刷精美,圖文並茂。
評分好東西,好東西,真是好東西
評分印刷精美,圖文並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