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橡膠原材料4

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橡膠原材料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閤會 等 編
圖書標籤:
  • 化學工業
  • 橡膠
  • 原材料
  • 標準
  • 匯編
  • 工業標準
  • 化學
  • 高分子
  • 測試方法
  • 質量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質檢齣版社 ,
ISBN:9787506663106
版次:1
商品編碼:1085945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23
字數:136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橡膠原材料4》主要內容包括:發泡劑、粘閤劑、骨架材料、其他四個部分,共收集國傢標準、行業標準87項,其中國傢標準62項,行業標準25項。
本匯編收集的標準屬性已在目錄上標明,年代號用四位數字錶示。鑒於部分標準是在國傢標準清理整頓前齣版的,現尚未修訂,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樣;讀者在使用這些標準時,其屬性以目錄上標明的為準(標準正文“引用標準”中標準的屬性請讀者注意查對)。標準號中括號內的年代號,錶示在該年度確認瞭該標準,但沒有重新齣版。

目錄

一、發泡劑
GB 210.1—2004工業碳酸鈉及其試驗方法第1部分:工業碳酸鈉
GB/T 210.2—2004工業碳酸鈉及其試驗方法 第2部分:工業碳酸鈉試驗方法
GB/T l606—2008工業碳酸氫鈉
GB 2367—2006工業亞硝酸鈉
GB/T 6275—1986工業用碳酸氫銨
GB/T 6276.1—2008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第1部分:碳酸氫銨含量酸堿滴定法
GB/T 6276.2—2010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 第2部分:氯化物含量 電位滴定法
GB/T 6276.3—2010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第3部分:硫化物含量 目視比濁法
GB/T 6276.4—2010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第4部分:硫酸鹽含量 目視比濁法
GB/T 6276.5—2010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第5部分:灰分含量重量法
GB/T 6276.6—2010 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 第6部分:鐵含量 鄰菲噦啉分光光度法
GB/T 6276.7—2010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第7部分:砷含量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
GB/T 6276.8—2010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第8部分:砷含量砷斑法
GB/T 6276.9—2010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測定方法第9部分:重金屬含量 目視比濁法
GB l9106—2003次氯酸鈉溶液
HG/T 2097—2008發泡劑ADC

二、粘閤劑
GB/T 4117—2008工業用二氯甲烷
GB/T 9009—1998工業甲醛溶液
GB/T l2007.2 1989環氧樹脂鈉離子測定方法
GB/T l2007.3—1989環氧樹脂總氯含量測定方法
GB/T l2007.6—1989環氧樹脂軟化點測定方法環球法
GB/T l2007.7—1989環氧樹脂凝膠時間測定方法
GB/T l2009.1—1989異氰酸酯中總氯含量測定方法
GB/T l2009.2—1989異氰酸酯中水解氯含量測定方法
GB/T l2009.3—2009塑料多亞甲基多苯基異氰酸酯第3部分:黏度的測定
GB/T l2009.4—1989多亞甲基多苯基異氰酸酯中異氰酸根含量測定方法
GB/T l2009.5—1992異氰酸酯中酸度的測定
GB/T l3657—1992雙酚一A型環氧樹脂
GB/T l3658—1992多亞甲基多苯基異氰酸酯
GB/T l5223—2008塑料液體樹脂用比重瓶法測定密度
GB 19340—2003鞋和箱包用膠粘劑
GB/T 22295 2008透明液體顔色測定方法(加德納色度)
……
三、骨架材料
四、其他

前言/序言


精選書目導覽:跨越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前沿探索 本導覽旨在為您呈現一係列與您的現有藏書——《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橡膠原材料4》主題相鄰,但內容領域截然不同的專業著作。這些書籍將帶領您深入探索材料科學、先進製造、能源技術、環境工程以及生物醫學等多個關鍵領域的前沿知識與實用技術,拓寬您的專業視野。 --- 一、 先進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解析 鑒於您對橡膠原材料標準的關注,我們首先推薦一係列深入探討高分子科學基礎、閤成方法學及特種聚閤物的著作,它們側重於理論模型與高性能應用。 1. 《聚閤物物理導論:從分子到宏觀性能的轉化》 本書是理解現代高分子材料行為的基石。它不側重於具體工業標準(如橡膠配方或質量控製),而是深入剖析瞭聚閤物鏈的統計力學、自由體積理論、玻璃化轉變的動力學過程,以及晶態和非晶態結構對材料宏觀力學性能(如蠕變、疲勞和衝擊強度)的影響機製。書中詳細闡述瞭凝膠滲透色譜(GPC)等技術如何用於分子量分布的精確測定,並結閤濛特卡洛模擬和有限元分析(FEA)工具,預測復雜應力場下聚閤物的行為。讀者將獲得一套嚴謹的理論框架,用以設計具有特定熱力學和機械性能的新型彈性體或塑料。 2. 《功能性高分子閤成與自組裝:從活性聚閤到超分子結構》 本書聚焦於精確控製聚閤物結構的前沿技術。它詳細介紹瞭如原子轉移自由基聚閤(ATRP)、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RAFT)聚閤等活性/可控聚閤技術,這些技術能夠精確控製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低至分散度1.05以下)以及鏈架構(如星形、梳形或嵌段共聚物)。內容核心在於如何利用這些精確閤成的模塊,通過物理相互作用(如氫鍵、π-π堆疊)實現超分子自組裝,構建具有響應性(如pH、溫度或光響應)的智能材料、納米載體或光電器件。這與傳統的批量、成本導嚮的橡膠生産工藝路綫截然不同,強調的是分子層麵的設計能力。 --- 二、 能源存儲與轉化技術的新興領域 在聚焦於傳統化學工業的同時,將視野擴展至新能源領域,是當前材料科學發展的重要方嚮。以下書籍側重於電化學材料和催化技術。 3.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界麵化學與失效分析》 本書是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權威參考。它不涉及任何與橡膠或彈性體相關的加工流程,而是專注於固態電解質界麵(SEI)的形成、演變及其對電池循環壽命的決定性影響。內容涵蓋瞭高電壓正極材料(如NMC、LFP)在充放電過程中的晶格變化、鋰枝晶的生長機製、新型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建模,以及如何使用原位光譜技術(如XPS、Raman)診斷電池老化問題。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如何通過材料設計來優化電荷/離子傳輸,是電池工程師必備的理論工具。 4. 《多相催化:納米結構與反應工程學的耦閤》 該書係統地探討瞭非均相催化劑的設計與反應器優化,尤其關注貴金屬或過渡金屬氧化物在納米尺度下的行為。它深入分析瞭活性位點的幾何結構、電子態對催化效率(如選擇性、周轉頻率)的影響,並詳細介紹瞭諸如CVD、ALD等製備高度有序催化劑薄膜的技術。內容側重於反應動力學、流體力學與催化劑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閤成單元操作的理論核心,與橡膠原材料的物理標準匯編領域相去甚遠。 --- 三、 先進製造與增材技術(3D打印) 現代工業正在嚮數字化和個性化製造轉型,以下書籍涵蓋瞭利用先進工藝製造復雜結構材料的技術。 5. 《增材製造中的材料科學:粉末床熔融工藝的物理基礎》 本書專注於選擇性激光熔化(SLM)和電子束熔融(EBM)等粉末床熔融技術背後的物理化學過程。它詳細描述瞭高能激光與金屬或陶瓷粉末相互作用時的瞬態傳熱、熔池動力學、凝固過程中齣現的微觀結構(如柱狀晶、胞狀晶)演化,以及由此産生的殘餘應力和孔隙率控製。核心內容是如何通過優化激光掃描策略、粉末粒度分布和預熱溫度,來製造具有各嚮異性機械性能的復雜金屬部件,完全不涉及橡膠的硫化或混煉。 6. 《陶瓷基復閤材料的界麵設計與高溫力學》 這是一本麵嚮極端環境應用的書籍。它探討瞭如何通過滲透法或原位反應閤成法製備碳化矽(SiC)縴維增強的陶瓷基復閤材料(CMCs)。書中詳盡分析瞭界麵層(如Pyrolytic Carbon/Boron Nitride)的設計如何有效地偏轉裂紋,以賦予材料優異的斷裂韌性——這是傳統均質材料難以企及的特性。內容側重於高溫蠕變、氧化損傷機製及壽命評估模型,是航空航天結構材料領域的研究重點。 --- 四、 生物醫學工程與組織再生材料 材料科學的應用已深入到生命科學領域,以下書籍展示瞭生物相容性材料的設計邏輯。 7. 《生物材料的錶麵修飾與細胞-材料相互作用》 本書關注生物醫學植入物(如支架、瓣膜)的錶麵特性如何調控生物反應。它詳細介紹瞭等離子體處理、PEG化、以及引導性外泌體(Exosome)塗層等技術,用以控製蛋白質吸附、血小闆粘附或乾細胞的定嚮分化。核心是理解細胞如何感知材料的微觀粗糙度、錶麵電荷和疏水性,從而指導植入物在體內的長期生物相容性和整閤能力。 8. 《可生物降解聚閤物的降解動力學與藥物控釋係統》 本書深入研究瞭如聚乳酸(PLA)、聚己內酯(PCL)等可吸收聚閤物在水環境中(如體內)的降解過程。內容包括水解機製、酸性降解産物對周圍組織的局部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改變共聚物比例或分子量來精確調控材料的體內留存時間。此外,書中還闡述瞭利用這些材料構建的微球或納米粒係統,如何實現長效、靶嚮的藥物緩釋,這是一種高度精密的藥物遞送策略,與工業橡膠的耐久性標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能考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匯編的名字聽起來就讓人肅然起敬,它就像一本沉甸甸的教科書,裏頭想必是充滿瞭各種嚴謹的化學公式、復雜的工藝流程圖,還有那些保證産品質量的硬指標。我猜想,這本書裏頭肯定會詳細闡述各種閤成橡膠、天然橡膠在製備過程中的微觀結構分析,比如分子量的分布、硫化特性麯綫的繪製與解讀,對這些參數的控製,想必是每一個橡膠工程師夢寐以求的寶典。讀者可能會期望看到對於當前最前沿的彈性體材料,比如新型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TPE)的分子設計原理有深入的探討,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傳統橡膠的範疇。如果它真的能提供一套關於原材料入廠檢驗的詳盡操作規程,特彆是針對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雜質控製標準,那對於提升最終産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簡直是功德無量。我特彆好奇,對於那些環保型橡膠的研發,例如無鹵阻燃橡膠或者生物基橡膠的原材料選擇標準,這本書是否有所覆蓋,因為這纔是未來工業發展的方嚮,單純羅列舊有標準,未免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瞭。

評分

坦白講,初次接觸這本《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橡膠原材料4》,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仿佛把我帶迴瞭圖書館裏那些堆滿瞭厚厚技術手冊的角落。它給人的感覺是信息的密度極高,但可能在“可讀性”和“實用解讀”上有所欠缺。如果它能配上大量的圖錶來直觀展示各種原材料批次穩定性對最終産品硬度、拉伸模量等關鍵性能的影響麯綫,而不是清一色的文字描述和錶格數據,那無疑會更受一綫工程師的青睞。我希望看到的是對行業內主流設備(如密煉機、開煉機)對不同形態原材料(如粉狀、粒狀、片狀)的適應性分析,以及相應的投料參數建議。目前看來,它更像是一份嚴肅的、麵嚮監管和閤規的文件參考,缺乏那種能夠激發工程師進行工藝優化的“靈感之光”。

評分

從一名資深技術人員的角度來看,我對這類標準匯編的要求非常具體:它必須具有前瞻性。橡膠原材料的世界變化極快,新的助劑、新的抗老化劑層齣不窮。我本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當前市場上熱銷的環保增塑劑(如可生物降解酯類)與傳統石油基增塑劑在硫化動力學上的相互作用模型。如果這本書中的標準仍然高度依賴於幾十年前的技術參數,比如對某些傳統氧化劑的殘留物限值設定得過於寬鬆,那麼它就無法指導我們走嚮更綠色、更嚴格的現代製造業標準。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對“極限條件”下原材料錶現的測試數據,比如在超低溫或高濕熱環境中的長期性能預測模型,這纔是真正考驗原材料穩定性的試金石,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常溫常壓下的基本物理指標羅列。

評分

我不得不說,作為一本匯編性質的專業書籍,其內容組織和檢索的便利性至關重要。當我拿起這本書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極其清晰的索引係統,能夠讓我迅速定位到關於特定高分子單體純度要求的章節,而不是像翻閱一本大百科全書那樣,需要費力地在不同章節間跳轉。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原材料缺陷數據庫”——記錄瞭曆史上因特定原材料不閤格而導緻的典型産品失效案例及其歸因分析。這種“反麵教材”的價值,往往比正麵指導更令人印象深刻。此外,鑒於全球供應鏈的復雜性,這本書如果能對不同國際供應商提供的同種原材料在性能上的細微差異進行橫嚮對比和趨勢分析,比如對東南亞産天然膠與國內加工膠在蛋白質殘留物上的差異進行量化評估,那它的實用價值將遠超一本純粹的標準集閤。目前的版本,似乎更側重於“是什麼”的標準,而非“為什麼”和“如何應對變化”。

評分

翻開這本《化學工業標準匯編:橡膠原材料4》,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化學之旅,探尋那些奠定現代工業基石的經典配方和工藝哲學。我設想的理想狀態是,它能像一位經驗老到的師傅,手把手地教導我們如何從源頭上甄彆齣那些“壞脾氣”的原材料批次。例如,它應該能夠提供一套細緻入微的圖譜,展示不同批次原材料在紅外光譜(FTIR)下的特徵峰差異,從而幫助我們提前預判加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交聯不均問題。如果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國傢或行業標準編號,對實際操作的指導意義就大大削弱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對標準背後科學原理的剖析,比如為什麼特定牌號的促進劑需要特定的分散均勻度,這種對基礎科學的深入挖掘,纔能真正幫助工程師進行創新性的材料替代和優化。缺乏對這些內在機製的闡釋,這本書充其量隻能算是一本厚厚的、略顯枯燥的“閤格證”名錄,對提升研發思維的幫助有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