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欧洲经济史(第7卷)(下册)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7卷)(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波斯坦 编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欧洲经济史
  • 剑桥经济史
  • 近代经济史
  • 工业革命
  • 18世纪
  • 19世纪
  • 经济发展
  • 历史学
  • 社会经济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58289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0032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9
字数:6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剑桥欧洲经济史所探讨和涉猎的范围绝不仅仅局限于欧洲,而是涵盖了世界各个地区的现代经济发展进程,包括美国、拉美、澳大利亚、东亚各国以及俄罗斯等国的现代经济发展进程,因而是一部事实上的世界经济的历史。本卷主要分析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如资本、劳动力以及企业家资源的供应等,并且主要是按国家展开分析的,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斯堪的纳维国家、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

目录

表目
图目
第一章 19世纪美国的资本形成
1.1 引论
1.2 分析模型
1.3 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4 资本—产出率的增长
1.5 储蓄
1.6 储蓄—投资过程:一些分析思考和历史现实
1.7 金融中介
1.8 结论

第二章 美国:企业的演变
2.1 引论:现代工商企业
2.2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传统企业的专业化
2.3 19世纪4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企业的兴起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工商企业
2.5 结论

第三章 日本的资本形成
3.1 引论
3.2 现代化之前的背景
3.3 明治维新及其后果
3.5 一种解释

第四章 工厂劳动和日本的工业革命
4.1 引论
4.2 1850-1890年工厂劳动的前提条件
4.3 1890-1910年的工厂劳动
4.4 日本式管理的出现
4.5 结论

第五章 日本的企业家、所有权与管理
5.1 引论
5.2 日本企业家的发展与构成
5.3 所有权与控制
5.4 管理制度
5.5 结论

第六章 1890-1913年俄国早期工业化的资本形成
6.1 一般特征
6.2 经验性结果
6.3 概要
6.4 附言

第七章 俄国劳动力与工业化
7.1 引论
7.2 “前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
7.3 工资性就业
7.4 劳动力结构和分布的变化
7.5 城市工人的农村血缘
7.6 劳动力在工业中的适应性
7.7 教育的作用
7.8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7.9 工资和收入
7.10 结论

第八章 俄国企业家
8.1 企业家还是管理者?
8.2 前彼得大帝时代的俄国对企业兴起的限制
8.3 来自彼得大帝的推动力
8.4 国家领导和国家经营的资本主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19世纪美国的资本形成
第二章 美国:企业的演变
第三章 日本的资本形成
第四章 日本的工厂劳动和工业革命
第五章 日本的企业家、所有权与管理
第六章 1890-1913年俄国早期工业化的资本形成
第七章 俄国劳动力与工业化
第八章 俄国企业家
索引
译后记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其他历史或经济学著作的详细介绍,旨在提供深入的学术内容,同时避免提及您提到的那本书: --- 《罗马帝国的黄昏:一个帝国的衰落与转型》 作者: 爱德华·吉本 (Edward Gibbon) 译本(精选核心章节解读版) 核心主题: 罗马帝国自马克·奥勒留皇帝(Marcus Aurelius)统治末期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乃至拜占庭帝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军事、社会与文化变迁。 内容概述: 这部著作并非仅关注于军事冲突或朝代更迭,而是以宏大叙事和细致入微的社会结构分析,探究一个横跨千年、统治地中海世界的庞大帝国是如何从其巅峰状态走向衰落与最终转型的。吉本的视角独特而深刻,他将帝国的衰亡归因于一系列内在的结构性弱点与外部的持续压力。 第一部分:光荣与停滞的巅峰(公元2世纪) 本书伊始,详细描绘了“五贤帝”时代末期罗马的社会面貌。这时期被认为是帝国最为强盛和稳定的阶段。我们将探讨罗马法体系的成熟及其对地方治理的影响,罗马工程学(如渡槽、道路网络)如何维持了帝国的经济一体化。重点分析了罗马公民身份的扩散、军队的职业化以及“和平的罗马”(Pax Romana)如何为文化和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温床。然而,吉本也敏锐地指出了潜伏的危机:依赖奴隶劳动力的经济结构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以及日益膨胀的官僚体系对地方经济的抽血效应。 第二部分:内部的侵蚀与危机的加剧(公元3世纪) 本书详述了“三世纪危机”,这是一个充满内战、通货膨胀和瘟疫的动荡时期。我们将深入分析: 1. 军事无政府状态: 军团对皇位的频繁争夺如何削弱了中央权威,并使得边境防御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2. 财政崩溃: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军费开支,皇帝们通过贬值货币来应对财政赤字,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长途贸易网络和城市经济。 3. 瘟疫与人口下降: 外部疾病对劳动力和兵源的打击,加速了乡村的贫困化。 第三部分: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的改革与重构 本部分着重分析了四世纪初两位关键人物对帝国的强力干预。戴克里先(Diocletian)推行的“四帝共治制”(Tetrarchy)及其对帝国行政、税收和物价的全面控制,是试图挽救帝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中央集权尝试。我们探讨了这些改革在短期内稳定了局势,但长期来看如何进一步僵化了社会阶层,使得平民翻身更加困难。君士坦丁(Constantine)迁都君士坦丁堡,不仅是地理上的转移,更是政治重心的东移,这为后来的东西部分化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基督教的兴起与社会心理的转变 基督教的合法化直至成为国教的过程,被视为罗马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核心要素。本书不仅记录了信仰的传播,更分析了它如何重塑了罗马人的价值观、政治伦理以及对现世享乐的态度。早期教会的组织结构如何巧妙地利用了罗马的行政框架,并在帝国衰弱时提供了新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一点至关重要。这种精神力量的上升,与传统罗马城邦精神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五部分:蛮族洪流与西方的瓦解 本书细致梳理了日耳曼部落(如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从边境外的迁徙到最终建立王国(Regna)的过程。不同于简单的“入侵”叙事,本书强调了罗马与蛮族之间复杂的互动:从雇佣兵制度到联盟关系,再到最终的权力替代。重点分析了军事贵族化趋势下,罗马军队中蛮族将领的势力增长,以及西罗马帝国中央政府(尤其是在拉文纳)对地方的控制力如何一步步瓦解。 第六部分:帝国遗产与东方的延续 在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宣告终结之后,本书的焦点转向了东方——拜占庭。我们探讨了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I)试图“收复失地”的努力,以及他所建立的、以希腊语和基督教为核心的“新罗马”。这部分揭示了罗马文明并非彻底消失,而是以一种适应性更强、更集权的形态在东方持续了上千年,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斯拉夫世界和伊斯兰文明的形成。 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本书通过对法律条文、教会文献、编年史以及考古发现的综合运用,提供了一个关于“衰落”的复杂模型。它挑战了单一原因论,主张西罗马的灭亡是政治腐败、财政失衡、社会僵化、军事依赖以及宗教转型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理解当代大国治理的挑战、社会转型的压力以及文明延续的复杂性,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总字数约为155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厚重的分量和“剑桥”的名号所吸引,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我被它内在的深刻性深深折服。 这是一本需要沉下心来,反复品味的著作。作者并没有采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性”叙述,而是更侧重于对复杂的经济机制和制度进行深入的解构和分析。这种风格对于那些追求深度阅读、渴望真正理解事物本质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经济数据和统计资料时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以及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富有洞察力的历史分析的艺术。书中对于一些经济理论的演进和争论的梳理,也让我对经济思想史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阅读过程并非轻松,但每一次的思考和理解,都让我感到一种智识上的愉悦。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每次挖掘都能发现令人惊喜的财富。它不是一本消遣读物,而是一场需要投入精力和思考的知识探险,而最终的回报,绝对是丰厚的。

评分

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尤其对欧洲近现代史的演进深感兴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以往阅读欧洲史,我更多关注的是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和文化思潮,但《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七卷,下册)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被我忽视但至关重要的维度——经济。它以一种别样的视角,重新解读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我惊讶地发现,许多重大的政治变革、社会运动,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例如,某某时期的经济危机如何催生了激进的政治思潮,或者某项经济政策的推行如何深刻地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作者的叙述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让我能够更加立体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动机和社会大众的反应。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经济学说堆砌,更是将经济分析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沉闷的历史,变得鲜活而富有张力。读罢此书,我感觉自己对欧洲历史的理解,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变迁充满好奇的学生,我发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框架来理解当今世界的很多现象。 我一直对“为什么有的国家发展迅速,有的国家却停滞不前”这类问题感到困惑,而《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七卷,下册)以其长时段的视角和扎实的案例分析,为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书中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全球化进程的早期形态、不同发展模式的成败,都让我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从中看到了历史的连续性,也看到了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和挑战。作者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分析,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秘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受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它鼓励我以更加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当下的经济现象,去思考那些可能被忽略的深层原因。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市场分析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经济周期、洞察发展趋势的深度读物。《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七卷,下册)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视角。它没有流于表面地介绍几个经济指标,而是深入到经济制度、技术革新、人口变动、战争冲突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中,去解释一个又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面貌。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差异时,那种细腻而又宏观的分析能力。我能从中看到,地理环境、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等看似与经济不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个地区的经济走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发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根植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每一次阅读,我都感觉自己对“经济”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数字和曲线,更是由无数人的选择、互动和创造所构成的一部生动史诗。

评分

这本鸿篇巨制,绝对是经济学爱好者和历史学者的饕餮盛宴! 我是一名对欧洲经济史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平日里最喜欢沉浸在那些宏大叙事和精细分析中,而《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七卷,下册)无疑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甚至超越了。首先,这本书的史料之丰富、论证之严谨,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海量一手资料的梳理和辨析,构建起一幅幅清晰而深刻的历史画卷。无论是宏观的经济结构变迁,还是微观的社会经济生活细节,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经济现象时展现出的那种冷静客观的笔触,没有预设的立场,只有基于事实的深入探究。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你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迷雾,去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经济力量。而且,作者在文字表达上也极具功力,即使是相当专业的经济学理论,也能够被阐释得浅显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其精妙之处。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发现新的视角,这对于我的知识体系构建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

挺不错的,一开始缺货,后来补齐,信赖京东

评分

很不错很喜欢下次继续购买

评分

非常好的书 值得注意的去购买 价格很优惠 非常好的书 值得注意的去购买 价格很优惠非常好的书 值得注意的去购买 价格很优惠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好书,搞活动买的,慢慢消化

评分

好书,搞活动买的,慢慢消化

评分

好熟好熟好熟好事

评分

非常好的书 值得注意的去购买 价格很优惠 非常好的书 值得注意的去购买 价格很优惠非常好的书 值得注意的去购买 价格很优惠

评分

这套书是研究欧洲史的经典之作,值得专业人士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