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好的决策 中信出版社

风险与好的决策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格尔德·吉仁泽 著
图书标签:
  • 决策学
  • 风险管理
  • 行为经济学
  • 认知偏差
  • 商业决策
  • 投资决策
  • 中信出版社
  • 实用指南
  • 思维模型
  • 问题解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9870
商品编码:1478966129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为什么美国人喝巴氏消毒牛奶、大口吃转基因食品,而意大利人却恰恰相反?
天气预报员说降水概率为30%,你觉得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
年龄在35岁以上的准妈妈们一定要做唐氏筛查吗?
乳腺X射线检查结果呈阳性,意味着肯定患乳腺癌了吗?
简单的“经验法则”为什么是大众投资者战胜股市专家、优秀领导者打造卓越企业、人们选对终身伴侣的最佳方法?
格拉德威尔写作《引爆点》的灵感来源和理论依据,
世界最权威的风险专家向我们揭示正确认知风险的智慧。
《风险与好的决策》是继《黑天鹅》《信号与噪声》《反脆弱》之后,
关于风险、不确定性和预测的“最权威也是最生动”的风险课!

内容简介

在大数据和超级计算机时代,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有能力预测未来,而且会比以往的预测更准确。但《风险与好的决策》一书作者、世界最权威的风险专家吉仁泽,却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有力的比较分析表明,并不是掌握的信息越多,我们做出的决策越好,有时反而会更坏。他还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真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里,最佳决策通常来自于简单的经验法则,即运用较少的信息,并相信你自己的直觉。
我们真的可以抛开繁杂的数学运算、大数据,跟随自己的直觉并运用经验法则做决策吗?在《风险与好的决策》一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关于决策的科学研究、数据和事实证实了这一点,并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包括医生、律师、金融顾问和政府官员——对统计学和概率产生诸多误解和误读。错误的信息、风险厌恶的心理和脆弱性才是人类面对的最大风险。
尽管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有种种错觉,但并不是毫无办法。卸去搜集过量信息的“包袱”,使用简单且有启发性的经验法则,即使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每个人依然能学会如何为自己的健康、财富、家庭、企业做出明智、自信的决策,而无须借助专家、超级计算机和水晶球。

作者简介

格尔德·吉仁泽(Gerd Gigerenzer),社会心理学家,德国柏林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并在世界各国讲授风险课,教人们正确地认知风险和进行风险沟通,听他讲课的人有小学生以及杰出的医生、银行家、企业家和政治家。获得多个奖项,包括1991年的“美国科学促进会行为科学研究奖”和德国2002年度“科学书籍奖”。
他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精彩书评

★在变化不定的现实世界中,不确定性是决策必然面临的常态,因此,决策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排除不确定性的过程,而是适当区分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与不确定性相伴而行的风险沟通的过程,《风险与好的决策》以简洁的风格,探讨了决策面临的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巴曙松 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体检有助于减少癌症发生率吗?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应该选择怎样的投资公司,或者索性化繁为简进行简单的资产配置?世界知名风险专家吉仁泽提供简明、实用的风险思维,上述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本书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应该多些敬畏,预测师不是上帝。
—叶檀,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所有不懂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人——顾客、推销员、学生、教授、医生、患者、律师及其客户、政治家、投票者、作家和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东西。
——《出版者周刊》

★格拉德威尔借鉴吉仁泽的研究写出了《引爆点》《眨眼之间》等书。吉仁泽清晰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直觉常常是正确的。
——《商业周刊》

★吉仁泽是德国柏林马普所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致力于研究人类应该如何运用无意识思维和经验法则做决策。他的关注点不在于冲动或其他反应,而在于找到能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的方法。
——《波士顿环球报》

目录

第一部分 风险与人的侥幸心理
第1章 愚蠢的“智人”
降水概率为30%,你会带伞出门吗? // 007
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有天壤之别 // 010
恐惧心理比恐怖袭击的杀伤力还大 // 014
面对风险,人们是否无计可施? // 019
21世纪的启蒙运动——练就认知风险的智慧 // 021
第2章 确定性是一种错觉
形形色色的确定性错觉 // 025
风险、不确定性和决策 // 030
已知风险:彩票中奖和核泄漏 // 033
经验法则的秘密和魔力 // 037
不要将风险和不确定性混为一谈 // 042
零风险错觉与艾滋病阳性诊断结果 // 044
火鸡的错觉与2008年金融危机 // 048
不是每个问题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 051
第3章 风险厌恶与防御性决策
每个人都会犯错,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 060
从不犯错的系统称不上是智慧的 // 061
我们需要积极的错误文化 // 066
退而求其次的防御性决策 // 073
疯狂的防御性医疗行为 // 076
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案并不总是最优的 // 079
流程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吗? // 084
第4章 比起车祸,为什么我们更害怕鲨鱼?
社会模仿:害怕别人所害怕的事物 // 091
风险厌恶与文化有关还是与性格有关? // 099
生物性准备:对蜘蛛、蛇和黑暗的恐惧 // 100
自控力是对抗焦虑情绪的最佳利器 // 103

第二部分 正确感知风险的艺术
第5章 捂紧你自己的钱包
金融顾问是上帝还是黑猩猩? // 112
获得诺奖的投资组合模型为何不管用? // 119
爱因斯坦法则——少即是多 // 123
9%并不总是比1%多 // 125
我们应不应该信任金融顾问? // 129
被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金融产品 // 131
避免你损失惨重的安全投资之道 // 132
第6章 卓越领导力的源泉——直觉
优秀的管理者会凭直觉做决策吗? // 138
直觉式决策和防御性决策,如何取舍? // 142
卓越领导者的“工具箱”里装着各种经验法则 // 147
简单法则和复杂方法的较量 // 151
后见之明与先见之明有天壤之别 // 153
领导力与性格特征无关 // 155
第7章 娱乐节目、老虎机和点餐
让我们做个交易:你选哪扇门? // 161
不是50%,而是只有1/3 // 168
拆穿赌场那些骗人的诡计和把戏 // 169
让生活更轻松惬意的经验法则 // 174
第8章 我们应不应该结婚生子?
如何找到对的结婚对象? // 186
关于择偶的数学法则和经验法则 // 189
男性和女性,谁的直觉更准? // 193
父母养育孩子的两难困境 // 195
追求浪漫爱情的风险 // 198
第9章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知道的事
为什么豪华酒店不喜欢自己的星级? // 205
一堂让160位医生受益匪浅的风险课 // 208
错误的检查结果对情绪的副作用 // 212
使用自然频率,人人都能看懂检查结果 // 214
准妈妈们要不要做唐氏筛查? // 217
医学院教育的失败之处 // 224
在医疗领域,少即是多法则行之有效 // 228
我们从哪里获取正确的医疗信息? // 234
第10章 把生命和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领先时间偏倚与过度诊断偏倚 // 240
让人们知道真相,远离过度医疗 // 244
医生们为何会将生存率与死亡率混为一谈? // 249
知名医疗机构的金钱游戏 // 253
对女性而言,乳腺癌筛查有必要做吗? // 256
粉红丝带与粉红糖果 // 261
人人都知道癌症筛查的利弊吗? // 264
预防是人类远离癌症的最佳方法 // 269
健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让你远离癌症 // 272
第11章 银行和疯牛病,哪种风险更值得我们警惕?
用简单法则构建更安全的世界 // 283
如何进行风险沟通才能避免引起恐慌? // 293

第三部分 人人都应该补修风险课
第12章 风险社会需要普及风险教育
从孩子到成年人,都应该掌握认知风险的技能 // 306
所有学校都应该秉持的两个教学原则 // 311
让孩子们拥有识别风险的能力 // 314
人人都能学会如何应对风险与不确定性 // 323

精彩书摘

总有人能成为股神
马克· 吐温在他写作的小说《傻瓜威尔逊》(Pudd’nhead Wilson)中,谈到了保证预测万无一失的秘诀,“10 月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还有7 月、1 月、9 月、4 月、11 月、5 月、3 月、6 月、12 月、8 月和2 月”。
另外一种更微妙的方法是:坚持做预测,但不要留下记录。罗杰· 巴布森(Roger Babson)成功预测了1929 年的股市大崩盘,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多年来他一直都预测会有一次股市大崩盘。他的秘诀是,一直预测股市会下跌,直到最后预测成真,然后忘掉之前所有的错误预测。雷曼兄弟的分析师伊莱恩· 葛莎莉(Elaine Garzarelli)是第二个罗杰· 巴布森,她成功预测出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7 年10 月12 日,她做出预测——“股市即将崩溃”,4 天后果然应验。媒体大肆宣传她是“黑色星期一大师”,她也因此成为华尔街薪酬最高的战略师。但这几乎是她最后一个成功的预测,此后,她预测股市走势的成功率很低,这让那些委托她投资的人备感痛苦和失望。
这则故事说明,在成千上万的金融专家中,总有人的预测是正确的,即使一个破钟每天还会准确报时两次呢。但是,如果一个人连续多次预测成功会怎么样呢?假设1 万名投资经理的预测如同掷硬币一样,第一年,就会有5 000 人成功,5 000 人失败。在成功的这些人中,会有2 500 人在第二年继续保持成功。以此类推,第三年继续保持成功的会有1 250 人。简单计算一下我们就可以得出,约有10 名投资专家可以连续10 年保持成功。我们很难不把这一惊人的结果归功于专家对股市独到深刻的了解。对此,纳西姆· 塔勒布说,“如果你这样认为,就被纯粹的随机性蒙骗了”。
即使看到图5–1 和表5–1 中糟糕的股指和汇率预测,你可能仍然不愿相信信心满满的专家在预测方面的成功率和黑猩猩扔飞镖的成功率差不多。有两项研究表明,黑猩猩的表现甚至可能更好。在第一项研究中,由瑞典投资组合经理、证券经纪人和投资顾问组成的专家组,需要分别预测20 只蓝筹股的股价走势。研究人员一次给他们看两只股票,然后让他们选出30 年后表现更好的那只股票。另外一组是非专业人士,他们的任务与专家组相同。结果是,非专业人士组的正确率为50%,而专家组的正确率仅为40%。在
其他专家和外行人中重复此项实验,结果完全一样。专家怎么会不如外行人呢?原因在于,专家似乎将预测建立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却没有意识到信息的变化。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坚信自己具有出众的专业能力,失误会比外行人少,外行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如果你是一位投资专业人士,却没有客户预测得准确,你还能成为金融专家吗?假设有1 万名投资专家,他们的预测成功率和上述研究中的瑞典专家一样。一年后,会有4 000 人预测成功,6 000 人失败。第二年,继续保持成功的专家有1 600 人。第五年,仍有100 人会继续保持成功。最后,有1 个人会连续10 年保持成功。简言之,在这样一大批能力欠缺的专家中总会有几个人脱颖而出。
……

前言/序言

还记得笼罩冰岛的火山灰云团吗?还记得次贷危机吗?还记得疯牛病吗?每一次危机都会让我们焦虑不安。我们淡忘了这次危机,下一次危机又来了。遥想当时,很多人滞留在拥挤的机场,很多人遭受养老金不断缩水的严重打击,很多人不敢大口品尝美味的牛排。问题出现时,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话:为防止危机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开发更好的技术,制定更完善的法律,建立更强大的政府机构。以此类推,如何能够避免下一次金融危机呢?答案是:更严格的监管与更多更优秀的理财顾问。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呢?答案是:建立国土安全部门,启用全身扫描仪,放弃更多的个人自由。如何解决卫生保健费用激增的问题呢?答案是:增税,合理化改革,发现更多的“标记基因”。
但是,上述种种方法却没有包含“让人们正确地认知风险”这一条,这是有原因的。
《经济学人》(Economist)曾刊文称,“人类容易犯错,懒惰,愚蠢,贪婪,脆弱”。有人说,我们缺乏理性,是冲动与欲望的奴隶,沉溺于美色、香烟和电子产品。二十几岁的年青一代开车时长时间打手机,殊不知这样会延滞他们的反应时间,使其像70 岁的老人一样迟钝。有1/5 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属于薪资最高的那1%的人,还有很多其他人认为自己很快就会加入高薪者行列。银行家对人们投资理财的能力缺乏尊重。有些医生告诉我,他们的大多数患者都很愚钝,向他们讲述健康信息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一开始他们就会曲解这些信息。所有这些都说明一点:用“智人”(智慧的人)来命名现代人是错误的。我们的基因出了问题。进化过程似乎用低劣的智力软件欺骗了我们,并让我们的大脑发生了连接错误。简言之,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被指导,就像小孩需要父母的教导一样。虽然我们身处21 世纪的高科技时代,但某种程度上家长式管理却是唯一可行的策略:关上门,让专家聚到一起,告诉公众什么才是对他们最有益的。
这种宿命论的内容,你不会在本书中读到。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个人的愚笨,而在于整个社会都不知道风险为何物。
读写能力是民主社会的文化公民的生命力所在。但是我们只知道读写还不够,能正确地认知风险才是我们在现代科技社会中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今天,科技日新月异,人类认知风险的能力不可或缺,正如我们的读写能力。没有认知风险的能力,你的健康和财富可能会被置于危险境地,你也可能会陷入不切实际的恐惧与幻想之中。也许有人认为,关于风险的基本知识已经在学校学过了,但是放眼中学、法学院、医学院等,却看不到传授这类知识的影子。因此可以说,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备正确地认知风险的能力。
认知风险并不仅仅指识别已知风险,还指识别未知与不可预测的风险。认知风险与规避风险截然不同。不冒险,就不会有创新与乐趣,勇气也会荡然无存。认知风险也不意味着不顾一切,铤而走险,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小心谨慎,人类可能早就灭绝了。
你也许认为,有这么多咨询专家可以帮助你,何必多此一举呢?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专家的意见可能是很危险的。很多医生、金融顾问以及其他风险专家自己都没有正确地认知风险,或者根本无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解释风险。更糟糕的是,其中不少人绝对不会给自己的家人同样的建议。所以,你别无选择,还是自己来吧。
下面,我邀请你踏上一段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旅途,首先从天气预报以及被大雨淋成落汤鸡这一风险开始。
《洞察混沌:复杂系统中的导航智慧》 副标题: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构建稳健策略与实现卓越绩效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写一个符合主题的虚构作者名,例如:林宇航]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写一个信誉良好的虚构出版社名,例如:远见方略出版社] --- 内容简介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变化如电的时代,世界已然演化成一个高度互联、瞬息万变的复杂系统。传统的线性思维和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模型,在面对“黑天鹅”事件、技术颠覆以及全球性挑战时,显得愈发苍白无力。我们深知,决策的成功不再仅仅依赖于知识的广度,而更多地取决于对系统运作机制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信息不完整和未来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下,构建弹性(Resilience)与适应性(Adaptability)的能力。 《洞察混沌:复杂系统中的导航智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一本教导如何规避所有风险的“安全手册”,而是旨在为所有身处高压决策环境中的领导者、战略规划师、技术创新者以及深思的个体,提供一套精炼而实用的复杂性思维框架(Complexity Thinking Framework),帮助他们在迷雾中辨识结构、预判涌现行为,并制定出能够在动态环境中持续自我优化的策略。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世界不是一个可以被完全预测的钟表机构,而是一个充满非线性反馈回路、自组织能力和突现现象的生态系统。因此,成功的关键在于“导航”而非“控制”。 全书分为四大核心部分,层层递进,由理论基础深入到实践应用: --- 第一部分:理解系统的底色——从确定性到复杂性 本部分首先解构了我们传统决策模式的根基——牛顿式的机械论和线性因果关系。作者清晰地指出,在现代商业、金融、生态乃至社会治理中,我们所面对的更多是“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 何为复杂性? 详细阐述了线性、复杂和混乱三者之间的本质区别。重点解析了“涌现”(Emergence)——即整体行为无法仅通过分析部分元素得出的特性,并辅以生物群落、城市交通网络的具体案例。 反馈的魔力与陷阱: 深入探讨了正反馈(放大效应)和负反馈(稳定效应)如何在系统中交织作用。理解反馈回路的延迟时间和阈值,是避免系统崩溃或陷入无休止振荡的关键。 蝴蝶效应与路径依赖: 分析了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动如何导致系统轨迹的巨大差异(蝴蝶效应),以及一旦系统锁定在某一状态后,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困难性与必要性。 --- 第二部分:辨识信号——在噪音中发现模式 在海量数据和信息流的轰炸下,决策者最常犯的错误是将噪音误认为信号,或被少数极端事件分心。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构建更敏锐的感知能力。 “模糊地带”的测量: 引入了信息熵、不确定性度量等概念,教导读者如何量化和理解信息缺口,而非沉迷于对精确数字的虚妄追求。 异常检测与签名识别: 探讨了如何识别系统内部微弱的、预示着结构性变化的“签名”。这包括对社会情绪的微妙变化、技术生态中的“交叉感染”现象,以及市场早期采用者行为的深度分析。 反事实思维的构建: 如何系统地构建和评估“如果……将会怎样?”的替代情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景分析,而是基于对系统边界和驱动力的理解,主动探索非主流路径的有效工具。 --- 第三部分:导航策略——构建适应性与弹性 如果世界是复杂的且不可预测的,那么最佳的策略就必须是去中心化、模块化且易于迭代的。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提供了在不确定环境中生存并壮大的具体方法论。 冗余与多样性的价值: 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节点),“低效率”的冗余(例如,备份系统、多种技术路线)实际上是系统弹性的最高保障。强调了认知多样性在团队决策中的重要性。 分布式决策与授权: 如何设计组织结构,使其能够在局部压力下快速反应,避免中央决策点的“阻塞”。这涉及到对“临界质量”和“自主行动范围”的精确把握。 渐进式探索与快速失败: 推崇一种“试错-学习-调整”的迭代循环。作者提出,在复杂系统中,昂贵的、一步到位的宏大计划往往是自取灭亡之道,而微小的、可逆的实验才是通往稳健解决方案的阶梯。强调了从“最大化短期收益”转向“最大化长期生存能力”的战略转型。 边界条件的设计: 与其试图控制系统内部的每一个变量,不如专注于设计和约束系统的边界条件。明确什么是绝对不可逾越的红线,什么是在系统内部可以自由演化的空间。 ---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心智模式 本书的最后部分超越了具体的工具和模型,着眼于塑造决策者所需的心智韧性。 接受不完美知识: 培养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果断行动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区分“需要知道的”(Essential Knowledge)和“可以忽略的噪音”(Incidental Noise)。 时间视野的拉伸: 许多灾难性的决策源于对短期指标的过度关注。本书倡导将时间视野拉伸到足以观察系统反馈回路完整运行的长度,从而培养出真正的“长期主义”视角。 从控制者到协作者: 在复杂系统中,我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而是系统的一部分。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能够识别系统中的关键“杠杆点”并有效引导能量流动的协作者。 --- 致读者 《洞察混沌:复杂系统中的导航智慧》不是一本提供简单答案的读物,它是一份地图——一张描绘了现代世界复杂地形的地图。它邀请读者放弃对完美预测的执念,转而拥抱适应、弹性与持续学习的能力。无论您是管理一家快速成长的科技公司,驾驭全球供应链,还是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寻求长久的发展,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套清晰的思维工具,帮助您在不确定性的海洋中,稳健前行,发现真正的导航智慧。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CAS);涌现现象;非线性思维;系统弹性;不确定性管理;适应性策略;反馈回路;路径依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风险与好的决策》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决策类书籍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决策就是一个权衡利弊、计算得失的过程,所以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本以为会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案例分析。然而,书中的第一部分就让我惊喜连连。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一位投资者在市场恐慌时是如何做出艰难选择的,或者一位医生如何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诊断罕见病,来展现风险的真实面貌。这些故事真实而细腻,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决策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数学题,而是充满了人性、直觉和对不确定性的深刻理解。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了“倾听内心的声音”的重要性,这与许多强调理性分析的决策理论截然不同。作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潜意识里的判断,那些难以言说的“感觉”,往往蕴含着我们未曾意识到的宝贵信息。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决策,是不是因为过于依赖逻辑分析,而忽略了内心深处的一些提醒。这种将情感、直觉和理性有机结合的视角,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后续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

读完《风险与好的决策》,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思维的“断舍离”。之前我总觉得,要想做出“好”的决策,就必须掌握一套万能的决策模型,然后按照模型一步步执行。为此,我读了不少关于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书籍,但收效甚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教我如何去“构建”模型,而是引导我去“理解”决策的本质。其中关于“认知偏差”的章节,简直是一记警钟。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列举了从“确认偏差”到“锚定效应”,再到“沉没成本误区”等等一系列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思维陷阱。他举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坚持购买一件已经不喜欢的商品,仅仅因为它已经花费了很多钱?为什么我们会因为别人说了什么,就轻易地相信并放大自己的判断?读完这些,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理性”分析,不过是被大脑的“捷径”所欺骗。这本书让我明白,认识并克服这些认知偏差,比掌握任何复杂的决策技巧都更加重要,因为这些偏差是我们做出不佳决策的根源。

评分

我一直觉得“决策”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每个人的经历、性格、价值观都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我对于市面上那些“教你如何做决策”的书籍,总是持保留态度,觉得它们很难真正触及到我的内心。但《风险与好的决策》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没有给我灌输一套僵化的决策模板,而是更像在与我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书中关于“情境化决策”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强调,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决策”,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最适合的决策。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现了不同情境下,同样的风险可能需要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这让我意识到,过去我过于追求“标准答案”,反而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充满了对决策者“人性”的理解和关怀。作者并没有将我们描绘成需要被“纠正”的犯错者,而是承认了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会遇到的情感波动、道德困境,并提供了一些温和而富有智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复杂的情感因素,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内心期望的决策。

评分

我对《风险与好的决策》一书的印象,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在阅读之前,我一直认为“风险”就是一个负面的词汇,是需要极力避免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宁愿选择原地踏步,也不愿去冒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然而,这本书却让我重新审视了“风险”的定义。作者并没有回避风险,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下进行探讨。他认为,风险并非总是带来灾难,它也常常伴随着机遇。书中有很多案例,讲述了那些敢于承担适度风险的人,最终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回报。这让我开始思考,我过去的“规避风险”策略,是不是在无形中也扼杀了许多潜在的成功机会?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评估和管理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去拒绝。比如,如何通过“情景分析”来预判不同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通过“反思性实践”来不断优化自己的风险判断能力。这些内容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而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能帮助我改变对待风险的态度。

评分

《风险与好的决策》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走过决策的迷雾。我一直对如何做出“好的”决策感到困惑,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真假难辨,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它在讲解“好的决策”时,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理论框架,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阐述。其中关于“信息获取与筛选”的讨论,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作者强调了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和过滤那些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他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信息源的可信度”来判断信息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多角度求证”来避免被单一观点所蒙蔽。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收海量信息,做出判断有着极大的帮助。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长期视角”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告诫我们不要被短期的诱惑所迷惑,而是要将目光放得更远,考虑决策的长远影响。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不错不错!比实体店便宜很多!

评分

搞活动买的 平时不打折

评分

为适应目前的疯狂股市~需要重新认真学习~

评分

还没看,但通过得到听了一段,感觉还可以

评分

还没看,但通过得到听了一段,感觉还可以

评分

值得一读。。。。。。。。

评分

Feel the Light

评分

搞活动买的 平时不打折

评分

不错非常好。值得支持。快递也快。一直在京东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