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健 著
图书标签: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互联网+
  • 农业产业链
  • 农业现代化
  • 农村发展
  • 产业升级
  • 技术创新
  • 电商扶农
  • 精准农业
  • 乡村振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66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97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互联网+”行业深度落地系列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农业发展滞后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三农”问题成为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关注的重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是实现中国“强富美”的前提和基础;而针对我国整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相对落后的农业领域来说,显然面临着更多困难。不过,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农业摆脱落后现状、实现跃迁式发展的必然路径。因此,农业应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努力探索“互联网+”下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的重塑,从而使农业经济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相协同,推进“新四化”战略目标的落地。
2.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颠覆重塑了以往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农业发展步入全新的3.0时代。所谓农业3.0就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打造以农产品为纽带,生产、交易、流通、金融等农业产业要素一体化的“订单式”产销模式,实现“按需定制”。
3.2014年,全国农村电商网上销售额为1400亿元,据保守估计,到2016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600亿元。据调查,全国50万个农村有200万人的电商人才缺口,还有52%的农村不通快递。而这些数字也说明农村电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财务部48亿支持农村电商,全国正在推进“电商进农村”,扶持200个示范县,主要是完善物流、培养人才以及加强服务站点建设。全国将投1400亿元,到2020年,农村宽带将覆盖98%的行政村,要让快递实现“村村通”。无疑,下一个五年,农村电商迎来黄金时期。
4.农业3.0模式是对农业生产方式、交易流通方式、融资方式等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再造,是利用互联网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更优化配置和利用,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同时,以“按需定制”为核心的农业3.0模式也对农业生产的个性化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介入,实现了对农业运营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再造,从而推动农业发展由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转向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本、技术密集型。
4.作者刘健为新农人代表和“互联网+”农业转型领军人物,书中提供了相关从业者可以拿来即用的落地方法,极具实战性。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目前我国农业3.0的特点,给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讲述了我国农业的变迁以及正在开启的农业3.0模式,详述了农业电商、农特微商、生鲜电商、农业众筹、农业+互联网营销、智慧农业这六大农业产业链涉及的内容,涵盖大量实战策略及相关案例,方便读者更好地指导实践。本书适合各类企业营销经理、网络推广经理、企业营销总监、网站运营总监、电商运营经理、小型创业者,以及从事传统企业、近期想开展电商业务的大中小企业CEO及高管和对移动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与学习。

作者简介

刘健,新农人代表、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农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大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茶视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互联网+”农业转型领军人物。

目录

第1章 农业3.0:“互联网+”时代的大农业战略
1.1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3.0模式 //2
1.1.1 农业3.0:开启“按需定制”新模式 //2
1.1.2 时代的变迁:从农业1.0到农业3.0 //6
1.1.3 颠覆VS变革:农业3.0的主要特征 //9
1.2 “互联网+农业”:重构传统农业产业链 //11
1.2.1 “互联网+”如何重构农业生态圈 //11
1.2.2 “互联网+”如何解决传统农业痛点 //14
1.2.3 “互联网+”如何重塑现代农业体系 //16
1.2.4 “互联网+农业”模式的五大玩法 //19
1.3 “互联网+”时代的农业3.0模式 //25
1.3.1 智慧农业:物联网重新定义新农业 //25
1.3.2 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品牌化之路 //28
1.3.3 创意农业:提升现代农业的附加值 //30
1.3.4 【案例】欧美国家的创意农业模式 //32
1.4 顶层设计VS政策红利:农业供给侧改革 //37
1.4.1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内涵 //37
1.4.2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与目标 //41
1.4.3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44
第2章 农业电商:农业3.0时代的电商“新蓝海”
2.1 站在“风口”上的农业电商 //48
2.1.1 跨界与融合:农业电商时代的崛起 //48
2.1.2 模式架构设计:如何掘金农业电商 //51
2.1.3 “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创业机会 //56
2.1.4 【案例】卖货郎如何玩转农业电商 //61
2.2 农资电商:重构农资流通模式 //63
2.2.1 传统农资市场面临的五大痛点 //63
2.2.2 新格局:农资电商的五大模式 //65
2.2.3 低价+服务:农资电商的两大法宝 //72
2.2.4 【案例】史丹利的农资一体化转型 //75
2.3 农产品电商: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77
2.3.1 “互联网+农产品”的五大发展模式 //77
2.3.2 “互联网+”重塑农产品销售新体系 //81
2.3.3 农产品+淘宝:如何提高店铺转化率 //86
2.3.4 【案例】褚橙的“互联网思维”实践 //91
2.4 “互联网+品牌农业”:农产品的品牌之路 //95
2.4.1 互联网时代,构建农产品的品牌体系 //95
2.4.2 “互联网+农业品牌”的三大突破方向 //98
2.4.3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农业品牌 //101
2.4.4 【案例】三只松鼠如何打造互联网品牌 //103
第3章 农特微商:微商时代的农产品运营实战
3.1 农特微商:农业电商时代的下一座金矿 //108
3.1.1 农特微商引爆新型互联网农业模式 //108
3.1.2 农特微商发展的九大发展趋势 //110
3.1.3 【案例】如何借助微商平台卖水果 //112
3.2 玩转农特微商:运营模式、策略及实践 //115
3.2.1 农特微商模式:认定+预售+会员制 //115
3.2.2 农特微商模式运营的4个关键策略 //119
3.2.3 农特产品基地如何玩转农特微商 //122
3.3 新媒体时代,农特微商的营销实战攻略 //124
3.3.1 新媒体营销:重构农产品销售渠道 //124
3.3.2 技巧与策略:农特微商营销的实战 //126
3.3.3 农特微商如何借助微博平台营销 //129
3.3.4 【案例】土豆姐姐的品牌化打造 //132
第4章 生鲜电商:“互联网+生鲜农产品”的运营之道
4.1 生鲜电商:电商领域的最后一个蓝海 //136
4.1.1 生鲜电商主流商业模式优劣对比 //136
4.1.2 生鲜电商如何建立标准化与品牌 //140
4.1.3 运营法则:卖给谁?卖什么?怎么卖? //141
4.1.4 【案例】Farmigo:“食物社区”的创新启示 //145
4.2 如何构建一个优质生鲜电商平台 //147
4.2.1 步骤一:创造优质的用户体验 //147
4.2.2 步骤二:注重自营品牌的构建 //148
4.2.3 步骤三:打造一系列极致产品 //149
4.2.4 步骤四:基于用户黏性的平台运营 //151
4.2.5 【案例】日本大地宅配的成功之道 //153
4.3 生鲜O2O:探索生鲜电商的未来之路 //155
4.3.1 模式探索:生鲜电商O2O的破局之道 //155
4.3.2 生鲜电商O2O的主要运营痛点在哪里 //159
4.3.3 社区生鲜O2O:懒人经济下的商业机会 //161
4.3.4 【案例】国内主流的生鲜电商O2O平台 //164
4.4 冷链物流: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突围 //167
4.4.1 生鲜电商运营的关键:得冷链者得天下 //167
4.4.2 解决方案:“B2B+O2O”冷链物流模式 //171
4.4.3 【案例】极客冷链:解决生鲜配送痛点 //175
第5章 农业众筹:引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变革
5.1 “互联网+农业众筹”:创新农业新玩法 //178
5.1.1 农业众筹:构建新型农业流通模式 //178
5.1.2 众筹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181
5.1.3 【案例】国内外农业众筹平台盘点 //184
5.2 如何利用众筹模式销售农产品 //187
5.2.1 农产品众筹: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187
5.2.2 农产品众筹模式具有怎样的优势 //190
5.2.3 【案例】花瑶竹酒的农业众筹项目 //191
第6章 “农业+互联网营销”:开启农业营销新时代
6.1 农业品牌化: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品牌变革 //196
6.1.1 “互联网+品牌农业”的三大方向 //196
6.1.2 打造互联网农业品牌的实战策略 //199
6.1.3 【案例】好想你红枣的营销密码 //202
6.2 休闲农业营销:用创意重塑休闲农业价值 //205
6.2.1 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 //205
6.2.2 “休闲农业+旅游”的体验营销实战 //207
6.2.3 【案例】休闲农业如何玩转新媒体 //209
6.3 “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212
6.3.1 农产品营销具备的五大核心要素 //212
6.3.2 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实战策略 //214
6.3.3 【案例】维吉达尼的“故事营销” //216
第7章 智慧农业:中国农业3.0到4.0的战略升级
7.1 农业物联网: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农业革命 //222
7.1.1 农业物联网:即将到来的农业4.0 //222
7.1.2 农业物联网的内涵及主要应用 //225
7.1.3 【案例】寿光蔬菜“大棚管家”智能系统 //228
7.2 农业大数据:打造智慧农业生产新模式 //231
7.2.1 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主要应用 //231
7.2.2 农业大数据如何做到普惠“三农” //232
7.2.3 【案例】国外企业的农业大数据应用 //234

精彩书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生鲜电商要破局的关键是在产品品类的差异化上,在现实中,普通集市上的农产品大都是一些当季产品,便利店中虽然也有许多反季节蔬菜,但是由于人们对反季节蔬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见,其销量较低。集市上畅销的往往是那些价格较低、货源充足的当季农产品,比较贵的农产品在集市上的销量较低。
  这在经常早上出门买菜的老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今天的茄子比较贵,他们就会去购买价格较为便宜的替代品,即便有时候家人特别想要吃某种蔬菜,也只会购买较少的量,等到其降低价格后才会去大量购买。
  而对网购接受度较高的年轻群体而言,他们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需求,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早上去集市购买蔬菜,这就为生鲜电商平台提供了发展机遇。生鲜电商平台在选择产品时要把握两个方面的要点。
  一是尽量避免与集市、便利店的农产品直接竞争,比如菜市场上白菜大行其道的时候,生鲜电商平台可以选择娃娃菜。
  二是尽量选择那些利润较高的农产品。在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中,一直存在着利润较高的品类,我们可以用利润较高的海鲜产品为例来进行说明。
  ……
探寻数字时代商业范式的重构:一部关于创新、生态与增长的深度解析 书名:数字商业的边界与未来 作者:[此处留空,或填入一个符合专业深度的虚构作者名] 出版信息:[此处留空,或填入一个专业出版社信息] 字数:约 1500 字 --- 导言:巨变的航道与导航罗盘 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信息技术驱动的商业文明大转型期。如果说工业革命重塑了物质的生产与分配,那么信息革命和数据革命则正在彻底解构和重建价值的创造、捕获与交换的底层逻辑。传统商业模式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冲击下,如同一座座古老的灯塔,其光芒逐渐被新型的、分布式、即时响应的数字光网所取代。 本书《数字商业的边界与未来》并非一部追逐热点概念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次对这场深刻变革的系统性、穿透性的哲学与实操层面的探究。它旨在为决策者、战略规划师以及渴望在数字洪流中站稳脚跟的企业家提供一套清晰的认知框架和可操作的战略地图。我们拒绝肤浅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上个系统”的论调,转而深入剖析技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客户关系、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价值的衡量标准。 全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在物理边界日益模糊、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的时代,企业的“边界”在哪里?成功的“未来”又将如何定义? 第一部分:范式转移——从线性价值链到网络化生态系统 本书的开篇,首先对既有的商业逻辑进行了批判性审视。过去一百年,商业的逻辑建立在“线性价值链”之上: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渠道分销、终端零售。这种模式追求的是效率最大化和边际成本的降低。然而,数字技术打破了这种刚性结构。 1. 价值的非线性捕获 数字平台和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兴起,标志着价值捕获不再是线性的单向流动。我们重点分析了“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如何使得少数平台企业得以指数级增长,并探讨了新进入者如何通过差异化的“利基市场渗透”或“价值共创”来挑战这些巨头。本书详尽分析了从传统的“产品销售”到“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背后的财务逻辑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的重估。 2. 物理与数字的融合:实体资产的“软件化” 本书深入研究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如数字孪生技术)如何将传统重资产行业的物理实体转化为可被数据优化、远程控制的“智能资产”。例如,如何通过传感器网络和预测性维护算法,将设备的“故障停机”成本转化为可控的“运维优化”收益。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掌握先进的IT技术,更要深度理解其所处行业的核心物理规律,实现技术与工程的深度融合。 3. 组织结构的去中心化与敏捷化 数字商业需要快速迭代,这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架构格格不入。我们探讨了“双速组织”的构建——即保持核心业务的稳定高效,同时设立快速反应、容忍失败的“创新单元”。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OKR(目标与关键成果)等工具,配合DevOps的理念,实现从需求提出到产品上线的周期缩短,并将这种敏捷性渗透到人力资源、财务审批乃至供应链管理的各个角落。 第二部分:数据的深度炼金术——洞察、决策与信任 数据是新商业的血液。本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对数据治理和数据智能应用的深入剖析,超越了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层面。 1. 洞察力的深度挖掘:从描述性到规范性AI 我们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商业智能:描述性(发生了什么)、诊断性(为什么发生)、预测性(将发生什么)以及规范性(我们应该做什么)。本书重点分析了规范性AI在复杂决策环境中的应用,例如动态定价模型如何实时响应供需变化,以及供应链AI如何自主优化物流路径,规避潜在的中断风险。 2. 数据主权、隐私与构建客户信任 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频发,客户对个人数据使用的警惕性空前高涨。本书不仅关注GDPR、CCPA等监管要求,更强调“信任”作为一种新的竞争资产。我们探讨了“隐私增强技术”(如联邦学习)的应用,企业如何通过透明的数据使用政策和对用户权利的尊重,将数据合规转化为提升品牌忠诚度的利器。 3. 平台的治理与价值中立性 对于构建平台的企业而言,如何平衡平台规则的制定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生存的关键。本书通过多案例分析,探讨了平台如何避免“双边市场失灵”,以及如何通过透明的仲裁机制和激励模型,确保生态系统内的价值公平分配。 第三部分:重构增长的路径——超越规模经济的飞轮效应 传统的增长飞轮是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在数字时代,飞轮必须依靠数据和社群驱动。 1. 客户体验的“边缘计算” 客户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服务,而是参与到价值共创中。本书提出“体验的边缘计算”概念:将部分决策权、反馈收集和个性化定制能力下放到最贴近客户的接触点(无论是物理门店还是数字界面)。我们分析了如何通过微服务架构和API经济,实现服务的“即插即用”和无缝集成。 2. 虚拟资产与知识产权的货币化 知识、设计、算法和品牌声誉正在成为企业最核心的可交易资产。我们研究了NFT(非同质化代币)和区块链技术如何为数字内容、虚拟商品和独家社区访问权提供稀缺性和可验证性,开辟了全新的“数字商品”市场。这要求企业重新审视其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变现策略。 3. 韧性优先:供应链的数字化冗余 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暴露了“效率至上”供应链的脆弱性。本书倡导构建具有“数字韧性”的供应链:通过实时可见性、多源采购策略和基于概率模型的库存部署,确保在面对不可预见的冲击时,仍能维持关键业务的连续性。 结语:面向未来的领导力 《数字商业的边界与未来》的终极目标,是启发读者跳出技术表象,理解数字时代对“商业本质”的重塑。它要求领导者具备跨学科的视野——既要懂技术架构,又要理解人类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成功不再是掌握了谁的资源最多,而是谁能最快地学习、最有效地连接并最负责任地使用数据。本书提供的是一把开启未来商业大门的钥匙,引导读者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锚定清晰的战略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它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宏大的经济概念,巧妙地嫁接到了“互联网+农业”这一具体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上。以往我们谈论农业转型,往往会局限于某项技术或者某个环节的改进,但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和全局的视角。它深入剖析了当前农业供给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产品同质化、质量不高、市场对接不畅等等,并指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供给侧的低效率和不适应性。而“互联网+”的角色,在书中被描绘成了一种强大的“赋能器”,它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重塑整个农业产业链。从前端的精准种植、智能养殖,到中端的智慧物流、品质追溯,再到后端的品牌营销、直销模式,互联网都在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从而实现“按需生产”,这对于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农产品能够快速、高效地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具活力的中国农业的未来图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农业经济学的新视角!一直以来,我们谈论农业转型,似乎总是围绕着技术引进、规模化生产这些点,但这本书却深入挖掘了“供给侧”这个更为根本性的概念。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层层剥茧,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髓与互联网+这一颠覆性力量巧妙地结合起来。读来感觉,它不是在讲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农业”的故事,而是要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痛点”,那些长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书中对现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效率低下、价值链断裂等问题。而互联网+,在书中被描绘成了一个强大的“重塑者”,它不仅仅是工具的叠加,更是思维模式的革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如何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种植、智能追溯、高效流通,如何打通信息孤岛,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性,作者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案例和逻辑分析。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对接的部分,以往很多农产品因为缺乏品牌影响力,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利润微薄。这本书展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内容营销、社群运营等方式,打造出有故事、有温度的农产品品牌,直接对接消费者,甚至实现C2B的模式,让消费者参与到生产的决策中来。这种颠覆性的思路,让我看到了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评分

我一直对农业现代化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互联网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之后,它对古老的农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并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简单罗列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是将其置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宏观战略背景下进行解读。这让我意识到,农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迭代,更是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是供给体系的质量提升。书中对“供给侧”的理解非常深刻,它探讨了如何通过改革,让农业的供给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再到“精不精”。而“互联网+”的角色,则被定位为一个关键的赋能者,它打破了传统农业的信息壁垒和时空限制,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变得更加高效、透明和可追溯。我看到了书中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新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农民收入的论述,这对于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书中对农业产业链的生态化重塑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趋势,指导生产,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户对接更广阔的市场,甚至催生出新的农业业态。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不是那种陈旧的教科书式分析,而是紧密结合了当前的经济热点,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这两个大词,将其融会贯通,应用于农业这个传统却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我一直觉得,中国农业的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可能不是产量不够,而是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即生产出的东西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流通效率低下,导致价值无法体现。而这本书恰恰从这个角度切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来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而“互联网+”的引入,则为这种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详细阐述了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等,如何能够打通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从而优化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新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从“种什么卖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的转变。这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对于提升中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书中也提到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方面的应用,这不仅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也能够有效防范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而是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理论框架,与“互联网+”这一实践工具紧密结合,为理解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作者并非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而是深刻地挖掘了互联网如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农业发展,有时会面临“丰产不丰收”或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境,这本书给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那就是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以及产业链效率的低下。而互联网+,恰恰提供了一种能够打破这种僵局的解决方案。书中对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优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管理和追溯,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通过电商平台,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优质农产品直接对接给更广阔的市场,从而提升农民的议价能力和收入水平。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构建新型的农业产业生态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应用,更是对整个农业价值链的重塑,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产业格局的再造。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

宏观了一点!

评分

评分

很好,学习一下!

评分

早就听说了,这次买来,抽空好好读一下早就听说了,这次买来,抽空好好读一下

评分

宏观了一点!

评分

正版的,物流很给力,第二天收到

评分

很好的东西很好的东西

评分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