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土地改革史话 [A Brief 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土地改革史话 [A Brief 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志凯,陈廷煊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土地改革
  • 政治史
  • 历史
  • 中国历史
  • 农民问题
  • 社会变革
  • 中共历史
  • 农村发展
  • 史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26754
版次:1
商品编码:1090548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Land Reform in China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3
字数:1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吃饭离不开粮油,粮油的生产离不开土地。中国是一个耕地有限的农业大国,耕地如何分配、归谁所有历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居主导地位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农民以至整个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封建的土地制度必须废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斗争。《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土地改革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论述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土地改革运动,展现了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作者简介

陈廷煊,1933年2月生,湖北松滋人。1959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抗日根据地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合编,任副主编)。
董志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要著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合编)、《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合编)、《跻身国际市场的艰辛起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合编)、《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等。

目录

引言
一 封建土地制度为什么必须废除
1.残酷的经济剥削
2.残暴的政治压迫
3.农民贫困破产
4.工业化举步维艰

二 中共建党初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减租减息运动
1.农民减租运动的兴起
2.广东农民减租运动的发展
3.湖南、湖北农民减租运动的深入

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海陆丰、井冈山等地的土地革命
2.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深入
3.王明“左”倾土地政策的危害

四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2.农民减租减息运动的兴起,减租减息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3.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及其历史作用

五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1.反奸清算与没收分配日伪土地
2.“五四指示”和土地改革运动
3.《中国土地法大纲》与平分土地运动
4.纠正“左”倾错误,确定土地私有权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减租退押运动的开展
3.土地改革运动的蓬勃开展
4.城市郊区、侨乡、山林等特殊土地问题的解决
5.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运动

七 中国土地改革的伟大成就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1923年夏季,海丰遭到台风的袭击,90%的农田、60%的房屋、40%的牲畜受到损失,死亡500多人。由于农业欠收,农民难以维生。农会鉴于当时“免租既有所不能,完租必至于饿死”的情况,决定发动农民开展减租斗争,提出无收获者免租、有部分收获者“最高限度只能输纳三成”的口号。农会的减租号召,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但地主反对减租,并派人下乡逼租。8月9日,县保卫团局长林卓存命其侄林某下乡十足收租被打。县长王作新遂派军警逮捕农民3人,罚款30余元。8月16日(农历七月五日),军阀钟景堂与县警包围农会,捣毁农会办公所,逮捕农民领袖25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海丰七五农潮事件”。
海丰县农会虽遭摧残,但各地基层农会继续领导农民减租斗争,提出减租15%的要求。海丰第三区姓林的地主带头反对,农会动员二三百户佃农集体辞田。地主依仗其他七八百石耕地仍有人租种,继续顽抗;为了支持林姓地主抵抗减租,反动地主们决定凡被辞一石种子田,由“公租”补助一元帮银。农会则针锋相对提出,凡辞田或被吊田的农民,可从农会得到每石种子田两元帮银,并给农民介绍职业或帮助择地开荒。这个林姓地主对比得失,觉得如此每年损失5000多石地租,还不如接受15%的减租要求为好。农民取得了减租斗争的胜利。海丰农会也因此名扬四方。陆丰、惠阳、紫金、惠安、普宁等县也先后成立了农会,农会会员增至20多万。1924年2月,海丰县农会被广东军阀陈炯明强令解散。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土地改革史话》的图书简介,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旨在详细阐述该书不包含的主题,并保持自然流畅的写作风格。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土地改革史话》 导读:穿越历史的脉络,聚焦中国近代的土地变迁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土地改革史话》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与政治权力演变的核心著作。本书立足于中国自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国家权力对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进行重塑的宏大叙事。 请注意: 本书的焦点清晰,其主要内容集中于土地改革的政策制定、执行过程、社会影响及其与不同政治力量(如国民党、共产党)的互动。因此,本书的叙述范围明确排除了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历史领域与主题: --- 本书不涉及的领域与核心议题 一、 经济史与产业结构转型(非土地视角) 本书并未深入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商业、金融业的兴衰变迁。 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 对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中,工厂的设立、技术引进、劳资关系(如工人罢工、工会运动)的详细分析,本书不做着墨。我们的视角始终锚定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农村社会。 城市经济结构: 涉及如上海、天津等地的商业税收、近代银行体系的运作、以及海关制度改革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均不在本书的讨论范畴之内。 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微观研究: 针对特定历史时期(如抗战后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对民间购买力和货币发行的详细计量分析,本书不予涉及。 二、 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史 本书聚焦于土地政策这一具体政治实践,对推动或反对这些实践的深层思想渊源的梳理,采取的是工具性或背景介绍的态度,而非专门研究。 新文化运动的思潮: 对于“德先生”与“赛先生”在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传播、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冲击,本书不作系统梳理。 哲学与学术流派的争鸣: 例如,对李大钊、胡适等思想家的学说体系的纯哲学或社会学分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本土化的思想辨析,均非本书主题。 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变迁: 对于基督教、天主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传统道教、佛教在社会危机中的角色转变,本书不作专门探讨。 三、 军事史与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 本书的军事视角严格限定于土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武装冲突(如清乡、剿共、土改过程中的地方武装对抗)。对于更广阔的军事史和国际关系,本书不做详述。 重大战役的战略分析: 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北伐战争等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战役的战略布局、兵力部署和战术细节的全面复盘,本书不进行。 外交史与不平等条约体系: 涉及如《望厦条约》、《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租界问题、以及中国在近代列强体系中的外交斡旋,这些属于更宏观的近代政治史范畴,而本书的焦点更微观地集中于“土地”。 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对清末新军的编制、袁世凯、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的军队建设经验、以及抗战时期国军的整编过程,本书不予深入。 四、 社会生活与风俗史的细节描摹 本书关注土地制度如何重构社会阶级关系,但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风俗习惯的变迁,不进行细致的文化人类学式描写。 衣食住行与日用消费: 对于近代服饰的西化趋势、饮食习惯的地域性变化、城市人口的居住模式或娱乐方式(如茶馆、戏园子),本书不作详细铺陈。 家庭结构与婚姻制度: 重点放在土地改革对族权、父权在农村的瓦解,而非对缠足的废除、一夫一妻制的推行、以及自由恋爱的兴起等社会风俗的独立研究。 教育普及与识字率的统计: 虽然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基础,但本书不独立分析近代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数据。 五、 财政与税收制度的全面研究(非土地税相关) 土地税改革是土地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本书不会扩展到整个国家财政体系的构建。 盐税与关税的变动: 晚清以来,关税和盐税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对这两个税种的征收、管理、以及其如何被用于偿还外债的详细分析,不属于本书范畴。 国家预算与地方摊派: 对近代政府(无论是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的年度总预算编制、地方财政的自给自足情况,以及苛捐杂税的泛滥现象,本书采取简略带过的处理方式。 --- 本书的核心价值定位 《土地改革史话》旨在提供一个政策驱动型的历史叙事。它通过梳理从“平均地权”的理论构想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暴力实践,清晰地展现了土地这一“祖产”如何成为中国近代政治权力的核心筹码。本书严格聚焦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政策工具的运用(如清丈、征收、没收)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重组。任何偏离这一核心主题的详尽论述,均被排除在本书的讨论之外,以确保历史分析的穿透力和集中性。读者将获得一个关于土地政策如何塑造中国现代政治版图的清晰、有力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图景。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以及权力运作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书中对国家治理模式演变的梳理尤为精彩,它不仅展现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象,更挖掘了其背后深层次的制度逻辑和文化动因。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历史叙事时所展现出的平衡感,既没有陷入简单的线性叙事,也没有过度沉迷于碎片化的细节,而是构建了一个既有理论深度又富有故事性的叙事框架。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对历史人物决策动机的剖析所吸引,那种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让人在合卷之后仍能感受到思想的冲击。它成功地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事件拉到眼前,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根源。

评分

这部作品对理解现代国家形成的内在张力,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它细致地考察了在动荡的近代,国家机器如何从传统模式中挣脱出来,又是如何以自身的改造为代价来维系生存与发展。作者的分析聚焦于那些看不见的制度摩擦和权力制衡的微妙变化,揭示了每一次政治革新背后,往往伴随着深远的社会代价和利益重组。阅读此书,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是一次对现代政治运行规律的再认识。它迫使我们思考:在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时,制度的韧性与适应性是如何被塑造和检验的?对于任何关心国家命运与制度变迁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思考平台。

评分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该书在方法论上的探索性。它似乎突破了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壁垒,巧妙地融合了社会学、经济学乃至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近代政治的演进。作者没有固守单一的解释范式,而是采取了一种多维度的透视镜来观察问题。例如,书中对于特定地域精英阶层如何适应中央集权变动的描摹,就展现了极高的复杂性和精妙性。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使得对“近代化”这一宏大命题的探讨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扎根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和制度张力之中的具体问题。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新工具,让人反思,我们过去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是否过于简化了?这部作品无疑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边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严谨的学术论述,不如说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历史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娓娓道来那些跌宕起伏的往事。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政治哲学和复杂的权力博弈,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尤其在描述社会底层群体的命运时,那种饱含的关怀与同情,让冰冷的历史数据也染上了人性的温度。我发现自己常常被代入到当时的场景中,与书中的角色一同经历他们的困惑、挣扎与抉择。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要求读者带着一份敬畏之心去品味每一个字句中蕴含的时代重量,每一次转折处都似乎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评分

从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为考究,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如同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层层递进,高潮迭起。作者对史料的驾驭能力堪称一流,大量引用的原始文献和一手资料,被组织得井井有条,它们并非简单地堆砌,而是作为强有力的证据链条,支撑起整个宏大的论点。读到一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时,那种清晰的逻辑推演和无可辩驳的史实支撑,会给人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种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使得长篇的阅读过程也充满了期待感,仿佛在跟随一位智慧的向导,穿越迷雾,直达历史的深处。

评分

买的时候心想这本书肯定很薄,结果拿在手上分量挺足,表示十分高兴。因为还没看,所以内容不能评价,但既然是社科院出的对研究的底子还是在的。最近国家是要修改《土地承包法》所以拿来借鉴下看看。

评分

[SM]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BJTJ]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ZZ]写的[SM]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NRJJ],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SZ],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意犹未尽.

评分

[SM]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BJTJ]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ZZ]写的[SM]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NRJJ],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SZ],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意犹未尽.

评分

我只想说,我拿到了假发票,还不给解决!真是呵呵呵呵呵呵了!

评分

了解了官方说话材料。不够实际。

评分

我只想说,我拿到了假发票,还不给解决!真是呵呵呵呵呵呵了!

评分

[SM]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BJTJ]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ZZ]写的[SM]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NRJJ],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SZ],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意犹未尽.

评分

一本非常精彩的书,让人看了获益良多

评分

了解了官方说话材料。不够实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