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之际编撰的《宋史全文》,是全面记录宋代史事的编年著作,尤其对南宋中后期史事叙事详细,可补他书不足,史料价值颇高。本书由宋史、宋代文献专家汪圣铎先生进行精心校勘标点,便于学界利用。
《宋史全文》成书于宋末元初,共36卷,不著撰人名氏。本书记载北宋建隆到南宋咸淳年间的史事. 是书于诸家议论采录颇富,虽其立说不尽精醇,而原书世多失传,足以资参考。尤其是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续资治通鉴长编》所缺30年史事,提供了《中兴圣政》今残的第30至45卷的相关史事,尤足珍贵。
《宋史全文》本次整理,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 “中华再造善本”据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元刻本配卷影印《宋史全文》和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宋史全文》(未说明底本),力图恢复文献原貌。
汪圣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宋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丛书编委。曾任北京经济学院古代经济史研究室讲师,中华书局编审。
这本《魏晋风流:士人与玄学的时代》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阅读震撼。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宏大的战争和帝王更迭,而是聚焦于那个“名士辈出”的特殊年代,探讨了“玄学”如何成为士人逃避现实困境的一种精神出路。作者的文笔带着一种古典的、略显清冷的韵味,读起来很有画面感。他对竹林七贤的解读,没有简单地把他们塑造成放浪形骸的隐士,而是深入分析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个旧秩序崩塌、新伦理尚未建立的真空期,他们的“洒脱”其实是精英阶层无力挽狂澜的另一种体现。书中对于“清谈”的剖析尤其精彩,那种看似空泛的哲学辩论,实则是对权力中心化和儒家僵化教条的一种消极抵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王弼、何晏等人的思想时,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合上书本,仿佛能听到嵇康抚琴时那穿越千年的悠远之音,让人在喧嚣中寻得片刻的清醒与孤傲。这本书无疑是研究魏晋风度的绝佳入门与进阶读物。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东周列国争霸史话》,这套书的叙事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将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群雄并起、合纵连横的复杂局面,讲述得如同精彩的武侠小说一般跌宕起伏。作者显然对兵法和外交策略了如指掌,将每一次会盟、每一次背盟、每一次阴谋的实施过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逻辑链条密不透风。我感觉自己像坐在一个高台之上,俯瞰着那几十个小国的兴衰荣辱。比如对城濮之战的描写,不仅细致到战场的地形和军队的布阵,更深入到晋楚两国国君的心理博弈,读起来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更难得的是,它在讲故事的同时,没有忘记穿插对当时社会结构——比如宗法制度的瓦解、私学的兴起——的阐述,使得读者在享受精彩情节的同时,也能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冰冷的史实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为那些智勇双全的谋士和气吞山河的将领们拍案叫绝。
评分刚读完这套《大明风云录》,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这套书的史料扎实得惊人,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对于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描绘得入木三分。我特别喜欢它对几位关键历史人物的刻画,比如张居正改革的波谲云诡,以及万历皇帝早年的雄心与后来的消极,那种复杂的内心挣扎和决策背后的权谋算计,写得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历史叙事,而是试图还原历史的真实肌理。读起来,仿佛能闻到紫禁城里那股子陈腐又带着火药味的气息。尤其关于海禁与对外贸易的那几章,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边关档案和私人信件,让原本枯燥的经济史变得鲜活起来。我常常读到深夜,为那些历史的偶然与必然而扼腕叹息。虽然篇幅宏大,但行文流畅,引人入胜,即便是对明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很快沉浸其中,理解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心态与困境。唯一的遗憾是,关于江南士绅阶层的日常生活描写略显单薄,如果能再多一些市井百态的细节,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关于古代科技与工程学的这套丛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古代工匠智慧的传统印象。我原本以为古代的技术成就多是经验的积累,但这套书通过对大量出土文物报告和古代匠作法式的研究,展示了一种系统化、数学化的工程思维。它对宋代《营造法式》中关于榫卯结构、斗拱设计的解析,细致到令人咋舌,简直可以作为现代结构力学的案例来研究。书中对水利工程,尤其是都江堰和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过程的分析,更是精彩绝伦,它不仅描述了“做了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能做到”——从材料学到组织管理学的多重成功因素。作者的笔触极其客观、严谨,充满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意,但绝不盲目崇拜,对于技术缺陷和局限性也坦诚指出。阅读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耐心,但每攻克一个技术难点,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历史深度,往往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工程细节之中。
评分这份关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文集,绝对是知识分子的案头必备。它收录的篇幅很广,从早期对西学引进的论辩,到后来的激进主义思潮的涌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内心撕裂与觉醒的艰难历程。这批文献的价值在于其原始性和未经后世修饰的锐气。我特别关注其中几篇关于“个体解放”与“家族伦理”冲突的文章,那种对旧文化根基的猛烈冲击,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股破旧立新的决绝。阅读这些文字,我深刻体会到,思想的革新从来不是温文尔雅的讨论,而是伴随着巨大的社会阵痛。书中的语言风格各异,有的充满哲思的晦涩,有的则直白得如同呐喊,这种多样性恰恰还原了那个时代思想光谱的广阔。它迫使我们跳出现有的安逸,去思考我们今天所享有的自由,其来之不易。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精神内核的人来说,这套书是绕不开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