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第3卷)

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第3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H3C
  • 路由交换
  • 网络技术
  • 网络工程
  • CCNA
  • 数据通信
  • 网络安全
  • 路由器
  • 交换机
  • 网络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7629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5429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2
字数:77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H3C网络学院路由交换技术第3卷教材详细讨论了建设大规模网络所需的路由技术,包括网络模型、IP路由基础理论、OSPF/IS-IS等IGP路由协议、BGP路由协议、IPv6路由技术、路由控制和过滤、IP组播等。《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第3卷)》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依托H3C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精心设计的大量实验,有助于读者迅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本书是为网络技术领域的深入学习者编写的。对于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本书是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好教材;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本书是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好向导;对于普通网络技术爱好者,本书亦不失为学习和了解网络技术的优秀参考书籍。

目录

第1篇 大规模网络路由概述
第1章 企业网模型
1.1 趋势和挑战
1.2 IToIP面向服务的解决方案
1.2.1 基于SOA的网络架构
1.2.2 IToIP解决方案
1.3 层级化网络模型
1.3.1 接入层
1.3.2 汇聚层
1.3.3 核心层
1.3.4 层级化网络模型的优点
1.4 H3C企业网架构
1.4.1 H3C模块化企业网架构
1.4.2 模块化网络架构的益处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章 大规模网络路由技术概述
2.1 3层网络模型与路由技术
2.2 路由器在各层中的功能
2.2.1 核心层路由器
2.2.2 汇聚层路由器
2.2.3 接入层路由器
2.3 大规模网络对路由技术的需求
2.3.1 可靠性需求
2.3.2 扩展性需求
2.3.3 可管理性需求
2.3.4 快速恢复需求
2.3.5 解决IP短缺的需求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篇 路由基础
第3章 路由控制与转发
3.1 路由的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
3.2 路由表和FIB表
3.2.1 路由表转发
3.2.2 FIB表的生成
3.3 快速转发表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4章 路由协议基础
4.1 路由分类
4.2 静态路由应用
4.3 动态路由协议
4.3.1 路由协议分类
4.3.2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4.4 路由选择原则
4.5 路由协议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5章 路由负载分担与备份
5.1 路由负载分担
5.2 路由备份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6章 路由聚合与CIDR
6.1 路由聚合
6.2 RIP中的聚合
6.3 路由聚合环路产生与避免
6.4 IP地址与CIDR
6.4.1 IP地址的分类和表示
6.4.2 子网和掩码
6.4.3 CIDR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3篇 OSPF
第7章 OSPF协议基本原理
7.1 OSPF协议概述
7.1.1 OSPF协议特点
7.1.2 OSPF协议基本原理
7.2 分层结构
7.2.1 骨干区域与非骨干区域
7.2.2 OSPF路由器类型
7.3 Router ID与网络类型
7.3.1 Router ID
7.3.2 OSPF网络类型
7.4 报文和封装
7.5 邻居建立和状态迁移
7.5.1 邻居发现与维护
7.5.2 DR/BDR的选举
7.5.3 邻接关系建立过程
7.5.4 OSPF邻居状态机
7.6 LSDB更新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8章 配置和优化OSPF协议
8.1 OSPF基本配置与显示
8.1.1 配置OSPF基本功能
8.1.2 配置Router ID
8.1.3 OSPF单区域配置示例
8.1.4 OSPF多区域配置示例
8.1.5 OSPF显示与调试
8.2 优化OSPF网络
8.2.1 配置OSPF网络类型
8.2.2 配置OSPF接口开销
8.2.3 配置OSPF报文定时器
8.2.4 配置OSPF引入默认路由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9章 配置OSPF协议高级特性
9.1 OSPF虚连接
9.1.1 区域划分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9.1.2 配置OSPF虚连接
9.1.3 OSPF虚连接显示
9.2 OSPF的LSA和路由选择
9.2.1 LSA报文头格式
9.2.2 LSA类型
9.2.3 Type1 LSA(Router LSA)
9.2.4 Type2 LSA(Network LSA)
9.2.5 Type3 LSA(Summary LSA)
9.2.6 Type4 LSA(ASBR Summary LSA)
9.2.7 Type5 LSA(AS External LSA)
9.2.8 OSPF选路原则
9.2.9 OSPF协议引入外部路由时导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3 OSPF特殊区域
9.3.1 概述
9.3.2 配置Stub区域
9.3.3 配置Totally Stub区域
9.3.4 配置NSSA区域
9.4 OSPF路由聚合
9.4.1 概述
9.4.2 在ABR上配置路由聚合
9.4.3 在ASBR上配置路由聚合
9.5 OSPF安全特性
9.5.1 概述
9.5.2 配置OSPF报文验证
9.5.3 配置禁止接口发送OSPF报文
9.5.4 配置过滤OSPF协议的路由和LSA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4篇 ISIS
第10章 IS?IS基本概念
10.1 IS?IS概述
10.1.1 OSI和TCP/IP
10.1.2 IS?IS基本概念与术语
10.2 IS?IS分层网络
10.3 IS?IS与OSPF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11章 IS?IS协议原理
11.1 OSI地址
11.2 IS?IS协议报文
11.2.1 PDU头格式
11.2.2 通用报头格式
11.2.3 IS?IS协议报文类型及作用
11.3 IS?IS网络类型
11.3.1 网络类型
11.3.2 邻居关系的建立
11.3.3 邻接关系的建立
11.4 LSDB的同步
11.5 拓扑计算与IP路由的生成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12章 配置IS?IS
12.1 IS?IS基本配置
12.1.1 配置IS?IS基本功能
12.1.2 配置IS?IS路由器类型及接口邻接关系
12.1.3 配置IS?IS链路开销
12.2 IS?IS单区域配置示例
12.3 IS?IS多区域配置示例
12.4 IS?IS高级配置
12.4.1 配置IS?IS验证
12.4.2 配置IS?IS路由聚合
12.5 IS?IS路由聚合和验证配置示例
12.6 次优路由产生和解决方法
12.6.1 区域外次优路由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12.6.2 配置IS?IS路由渗透
12.7 IS?IS显示和维护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5篇 控制IGP路由
第13章 路由过滤
13.1 路由过滤概述
13.1.1 路由过滤的作用
13.1.2 路由过滤方法
13.1.3 路由过滤工具
13.2 配置静默接口过滤路由
13.3 地址前缀列表
13.3.1 地址前缀列表匹配流程
13.3.2 配置地址前缀列表
13.4 Filter?policy
13.4.1 Filter?policy概述
13.4.2 配置Filter?policy过滤RIP路由
13.4.3 配置Filter?policy过滤RIP路由示例
13.4.4 配置Filter?policy过滤OSPF和IS?IS路由
13.4.5 配置Filter?policy过滤OSPF路由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14章 路由策略
14.1 路由策略概述
14.2 Route?policy组成和原理
14.2.1 Route?policy组成
14.2.2 Route?policy匹配流程
14.3 Route?policy配置与查看
14.4 Route?policy应用与示例
14.4.1 Route?policy的常见应用
14.4.2 Route?policy配置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15章 路由引入
15.1 多协议网络与路由引入
15.1.1 多协议网络
15.1.2 路由引入
15.2 路由引入规划
15.2.1 概述
15.2.2 路由单向引入
15.2.3 路由双向引入
15.2.4 路由引入产生环路及解决方法
15.2.5 路由引入产生次优路由及解决方法
15.3 路由引入配置
15.3.1 配置RIP协议引入外部路由
15.3.2 配置OSPF协议引入外部路由
15.3.3 配置IS?IS协议引入外部路由
15.3.4 路由引入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16章 PBR
16.1 PBR概述
16.2 PBR配置与查看
16.3 PBR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6篇 BGP
第17章 BGP基本原理
17.1 BGP概述
17.1.1 BGP起源
17.1.2 BGP协议特性
17.2 BGP基本术语
17.3 BGP同步
17.4 BGP消息及状态机
17.5 BGP路由属性
17.6 BGP的选路规则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18章 BGP基本配置
18.1 配置BGP协议基本功能
18.1.1 配置BGP连接
18.1.2 配置BGP生成路由
18.2 配置BGP同步
18.3 调整和优化BGP网络
18.4 BGP基本配置示例
18.5 BGP协议的基本显示和维护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19章 控制BGP路由
19.1 控制BGP路由概述
19.2 配置BGP基本属性控制BGP路由
19.2.1 配置preferred?value控制BGP路由示例
19.2.2 配置LOCAL_PREF控制BGP路由示例
19.2.3 配置MED值控制BGP路由示例
19.2.4 配置next?hop?local控制BGP路由示例
19.3 使用过滤器控制BGP路由
19.3.1 配置Filter?policy控制BGP路由
19.3.2 配置Filter?policy控制BGP路由示例
19.3.3 配置Route?policy控制BGP路由
19.3.4 定义Route?policy
19.3.5 配置Route?policy控制BGP路由示例
19.3.6 配置AS路径过滤列表
19.3.7 配置AS路径过滤列表控制BGP路由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0章 BGP增强配置
20.1 大规模BGP网络概述
20.2 配置BGP对等体组
20.3 配置BGP团体属性
20.4 配置BGP聚合
20.5 配置BGP反射与联盟
20.5.1 BGP反射
20.5.2 BGP联盟
20.6 配置BGP路由衰减
20.7 部署多出口BGP网络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1章 BGP综合配置
21.1 BGP综合配置案例一
21.1.1 网络概况
21.1.2 网络基本配置
21.1.3 选路配置
21.2 BGP综合配置案例二
21.2.1 网络概况
21.2.2 网络基本配置
21.2.3 路由引入配置
21.2.4 分部隔离配置
21.2.5 流量分流配置
21.2.6 BGP邻居安全性配置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7篇 IP组播
第22章 IP组播概述
22.1 组播介绍
22.2 组播技术体系架构
22.2.1 组播地址
22.2.2 组播组管理协议
22.2.3 组播转发机制
22.2.4 组播路由协议
22.2.5 组播协议体系
22.3 组播模型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3章 组播组管理协议
23.1 组播组管理协议概述
23.2 IGMPv
23.2.1 普遍查询和组成员报告
23.2.2 离开组和特定组查询
23.2.3 查询器选举
23.2.4 IGMPv2报文格式
23.3 IGMPv
23.3.1 IGMPv3简介
23.3.2 IGMPv3主机侧维护信息
23.3.3 IGMPv3路由器侧维护信息
23.3.4 IGMPv3普遍组查询
23.3.5 IGMPv3特定源组查询
23.3.6 IGMPv3特定组查询
23.3.7 IGMPv3报文格式
23.4 IGMP不同版本间的操作
23.5 IGMP Snooping
23.5.1 IGMP Snooping 概念
23.5.2 IGMP Snooping工作机制
23.6 组播VLAN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4章 组播转发机制
24.1 组播分发树模型
24.2 RPF机制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5章 组播路由协议
25.1 组播路由协议概述
25.2 PIM?DM
25.2.1 邻居发现机制
25.2.2 扩散过程
25.2.3 剪枝/加入过程
25.2.4 嫁接过程
25.2.5 断言机制
25.2.6 PIM?DM的状态刷新机制
25.3 PIM?SM
25.3.1 邻居发现和DR选举
25.3.2 加入过程
25.3.3 组播源注册
25.3.4 组播源注册停止
25.3.5 RPT向SPT的切换
25.3.6 RP的选择
25.4 PIM?SSM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6章 组播配置和维护
26.1 组播配置命令
26.1.1 全局使能组播
26.1.2 IGMP配置
26.1.3 IGMP Snooping配置
26.1.4 组播VLAN配置
26.1.5 PIM配置
26.2 组播维护命令
26.3 组播配置示例
26.3.1 三层组播配置示例
26.3.2 二层组播配置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8篇 IPv6基础
第27章 IPv6邻居发现
27.1 邻居发现协议
27.2 IPv6地址解析
27.3 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27.4 ND协议配置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8章 IPv6路由协议
28.1 IPv6路由协议概述
28.2 RIPng协议
28.3 OSPFv3协议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第29章 IPv6过渡技术
29.1 IPv6过渡技术概述
29.1.1 IPv6过渡技术分类
29.1.2 双协议栈技术
29.2 IPv6隧道技术
29.3 NAT?PT
本章小结
习题和解答
附录 课程实验
实验1 静态ECMP和浮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2 OSPF基本配置
实验3 OSPF路由聚合
实验4 OSPF Stub区域和NSSA区域配置
实验5 OSPF虚连接和验证配置
实验6 IS?IS基本配置
实验7 IS?IS多区域配置
实验8 使用Filter?policy过滤路由
实验9 使用Route?policy控制路由
实验10 使用PBR实现策略路由
实验11 BGP基本配置
实验12 BGP路由属性
实验13 BGP路由过滤
实验14 BGP路由聚合与反射
实验15 三层组播
实验16 二层组播
实验17 ND基本配置
实验18 IPv6路由协议
实验19 IPv6过

精彩书摘

1.3.2 汇聚层
汇聚层处于三层结构的中间。汇聚层设备是大量接入层设备的集中点,负责汇集来自接入层的数据,并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基于策略的控制。
汇聚层从位置上处于核心层与接入层的分界,面对大量来自接人层的链路,汇聚层必须将其数据汇聚在一起,通过少量的高速链路传递给核心层。这样可以减少昂贵的高端设备接口,提高网络转发效率。
如果不采用冗余设计,则某台汇聚层设备或某条汇聚层链路的失效将会导致其下面连接的所有接入层设备用户无法访问网络。因此,汇聚层设备的可靠性较为重要。考虑到成本因素,汇聚层往往采用中端网络设备,并采用冗余链路连接核心层和接人层设备,提高网络可靠性。必要时也可以对汇聚层设备采用设备冗余的形式提高可靠性。
汇聚层还负责实现网络中的大量复杂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路由策略、安全策略、QoS策略等。通过适当的地址分配并在汇聚层实行路由聚合,可以减少核心层设备的路由数量,并以汇聚层为模块,对核心层实现网络拓扑变化的隔离。这不但可以提高转发速度,而且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在汇聚层配置安全策略可以实现高效部署和丰富的安全特性。基于接入层设提供的数据包标记,汇聚层设备可以为数据提供丰富的QoS服务。
1.3.3 核心层
核心层处于网络的中心,负责对网络中的大量数据流量进行高速交换转发。网络中各部分之间互相访问的数据流都通过汇聚层设备汇集于核心层,核心层设备以尽可能高的速度对其进行转发。
核心层的性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核心层设备或链路一旦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就面临瘫痪的危险。因此在选择核心层设备时,不仅要求其具有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而且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通常应选择高端网络设备作为核心层设备。这不仅是因为高端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强,转发速度高,也是因为高端设备本身通常具有高可靠性。高端网络设备的主要组件通常都采用冗余设计,例如采用互为主备的双处理板、双交换网板、双电源等,确保设备不易宕机。而核心层链路多采用高速局域网技术,确保较高的速率和转发效率。
……

前言/序言


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第3卷) 深入理解与实践:构建高效稳定网络的核心要素 本书是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的第三卷,专注于路由交换技术的深度剖析与实际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路由交换技术正是构建高效、稳定、安全网络的核心。本教程在前两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路由交换技术的广度和深度,旨在帮助读者系统性地掌握路由和交换设备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技巧,从而能够独立设计、部署和维护复杂的中大型网络。 本书内容概览: 本卷教程将围绕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展开,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路由基础与高级技术 路由协议深度解析: RIPv1/v2: 虽然在现代网络中已较少使用,但理解其工作原理对于理解路由协议的演进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讲解RIP的距离向量算法、度量值、路由更新机制、收敛过程以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如路由环路、收敛慢等)。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作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OSPF的地位举足轻重。本部分将深入讲解OSPF的链路状态算法,包括: 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的类型及作用: 详细介绍Type 1 (Router LSA)、Type 2 (Network LSA)、Type 3 (Summary LSA)、Type 4 (ASBR Summary LSA)、Type 5 (External LSA)等,以及它们如何构建完整的网络拓扑视图。 DR/BDR(Designated Router/Backup Designated Router)的选举机制: 理解在广播型和NBMA网络中,DR/BDR如何简化邻居关系,减少LSA泛洪。 区域(Area)划分与ABR(Area Border Router)/ASBR(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的作用: 掌握如何通过区域划分来优化OSPF的收敛速度和资源消耗,以及ABR和ASBR在区域间路由传递中的关键作用。 OSPF的五种邻接状态: Down, Init, 2-Way, ExStart, Exchange, Loading, Full,并理解每种状态下的交互过程。 OSPF的认证机制: 提高OSPF路由信息的安全性。 OSPF的高级特性: 如多区域OSPF、Stub Area, NSSA (Not-So-Stubby Area)、OSPFv3(IPv6下的OSPF)等。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讲解IS-IS作为另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其与OSPF的异同,以及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势,例如其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中的广泛应用。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作为互联网的“骨架”,BGP是外部网关协议(EGP)的唯一选择。本部分将详细探讨: BGP的路径向量算法: 理解BGP如何通过路径属性(Path Attributes)来选择最优路径,包括AS_PATH, NEXT_HOP, LOCAL_PREF, MED (Multi-Exit Discriminator), Community等。 BGP的Peering关系: iBGP(内部BGP)和eBGP(外部BGP)的区别与配置。 BGP路由反射器(Route Reflectors)与联盟(Confederations): 解决iBGP全互联带来的扩展性问题。 BGP的路由策略与过滤: 通过前缀列表、路由过滤器(Route Maps)等技术,精确控制BGP路由信息的注入和传播,实现精细化的路由控制。 BGP的扩展属性与安全: 如Origin, AS_PATH, NEXT_HOP, MED, LOCAL_PREF, Community, LARGE_COMMUNITY等,以及BGP的各种安全加固措施。 策略路由(Policy-Based Routing, PBR): 讲解PBR与传统路由的区别,以及PBR的应用场景,例如基于源/目的IP、端口、协议等实现流量的精确转发。 深入理解PBR的工作原理:流量匹配(Match)、流量动作(Action)、以及PBR在H3C设备上的配置方法。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的基础概念: 公网IP地址与私网IP地址的转换,以及NAT的必要性。 NAT的类型: 静态NAT(Static NAT): 一对一的IP地址映射。 动态NAT(Dynamic NAT): 私网IP地址池与公网IP地址池的动态映射。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也称NAPT或NAT Overload): 多对一的IP地址映射,通过端口号区分不同的连接,这是互联网广泛使用的NAT方式。 NAT的配置与应用: 在H3C设备上实现各种NAT场景,并讲解NAT的优缺点及安全考量。 第二部分:交换基础与高级技术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深入理解: VLAN的划分原理: 基于端口、MAC地址、IP子网、协议等多种划分方式。 VLAN Tagging(Trunking): 深入讲解IEEE 802.1Q协议,以及Trunk端口如何承载多个VLAN的数据流。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 理解VTP在集中管理VLAN配置中的作用,包括Server、Client、Transparent模式。 VLAN间路由(Inter-VLAN Routing): 讲解如何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上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包括Router-on-a-Stick和SVI(Switch Virtual Interface)。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与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的演进与目的: 解决二层网络中的环路问题,保证网络冗余,但牺牲了部分链路带宽。 STP的端口角色与状态: Root Port, Designated Port, Alternate Port, Blocked Port;Discarding, Learning, Forwarding。 STP的选举机制: Root Bridge, Root Port, Designated Port的选举过程。 STP的收敛过程与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报文。 MSTP的优势: 讲解MSTP如何为不同的VLAN映射到同一个生成树实例,从而更有效地利用链路带宽,提高网络吞吐量。 MSTP的配置与优化。 EtherChannel(Link Aggregation): EtherChannel的目的: 提高链路带宽、实现链路冗余、提升网络稳定性。 EtherChannel的配置模式: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Static(Manual)。 EtherChannel的负载均衡算法。 三层交换(Layer 3 Switching): 三层交换的原理: 硬件转发与软件路由的结合。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与联系。 三层交换机在网络中的部署。 第三部分:网络安全与管理 ACL(Access Control List): ACL的基础概念: 标准ACL与扩展ACL。 ACL的作用: 流量过滤、报文标记、PBR的匹配条件等。 ACL的配置与应用: 如何精确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的工作流程: Discover, Offer, Request, Acknowledge。 DHCP的配置与管理: 在H3C设备上部署DHCP服务器,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 DHCP Relay Agent: 实现跨网段的IP地址分配。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的概念与协议模型: Manager, Agent,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SNMP的版本与安全: SNMPv1, v2c, v3。 SNMP在网络监控与管理中的应用。 Syslog: Syslog的原理与作用: 集中记录网络设备日志,便于故障排查与安全审计。 Syslog的配置与管理。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的重要性: 保证网络设备时间同步,对于日志分析、故障定位至关重要。 NTP的配置与实践。 第四部分:网络故障排除与实践 常用的排障思路与方法: 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分而治之。 H3C设备常用的排障命令: `display` 系列命令的深入使用,如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display ospf peer`, `display interface`, `display logbuffer` 等。 常见路由交换故障的诊断与解决: 路由不可达故障。 VLAN通信故障。 STP环路故障。 EtherChannel不生效故障。 ACL策略失效故障。 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的网络场景,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障排查,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讲解路由交换技术的理论原理,更注重结合H3C设备的实际配置命令和操作步骤,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循序渐进,难度递增: 内容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特性,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 丰富的图示与表格: 清晰的图示和结构化的表格,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复杂的网络概念和协议流程。 贴近实际应用: 教程中的配置示例和故障排除案例,均来源于实际网络环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系统化知识体系: 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的路由交换技术知识体系,为通过相关认证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读者: 网络工程师,希望提升在H3C设备上的路由交换技术能力。 IT从业者,需要深入了解网络基础设施的设计、部署和维护。 网络技术爱好者,希望系统性地学习路由交换知识。 即将参加H3C相关认证考试的学生和从业人员。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并能根据网络需求选择和配置合适的路由协议。 精通VLAN、Trunking、STP等交换技术,构建稳定高效的二层网络。 掌握ACL、NAT等安全技术,提升网络安全性。 熟练运用H3C设备进行路由交换配置,并具备独立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 为设计、实施和管理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本书是您在H3C网络技术领域深入探索的宝贵伙伴,将助您在网络世界的构建与维护中游刃有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多年经验的网络技术爱好者,虽然之前也涉猎过一些关于路由交换的书籍,但总是觉得不够深入,缺乏体系性。《H3C网络学院系列教程:路由交换技术(第3卷)》这本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罗列,更侧重于对路由交换原理的深入剖析,以及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实践。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路由协议收敛、路径选择算法、以及流量工程等方面的论述非常感兴趣,这都是决定网络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实际部署中,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拓扑,设计出最优的路由策略,以及如何对网络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优化。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H3C特有的路由交换技术特性和配置技巧,这对于熟悉H3C设备的用户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能够在我学习的道路上给予我宝贵的指导和启发,让我能够更上一层楼。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既兴奋又忐忑的。兴奋是因为H3C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设备厂商,其教程的权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针对路由交换这个核心领域,肯定蕴含着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总结。我一直坚信,要想在网络技术领域有所建树,扎实的路由交换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基石。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这个仍在摸索中的新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路径。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不同路由协议的优劣分析以及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场景对比,这对于理解技术选型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配置命令和参数,我希望能有详细的解释和注意事项,避免因为误操作而影响网络稳定。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看到了其内容的深度,我期待它能帮助我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路由和交换背后的逻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命令堆砌的层面。这对于我应对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评分

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就被它那种专业、严谨的气质所吸引。作为一名在网络运维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路由交换技术在整个网络架构中的核心地位。许多时候,网络的瓶颈、故障的根源都隐藏在路由和交换的配置细节之中。因此,一本高质量的、能够深入浅出的教程对于我们这类一线技术人员来说,是多么的宝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各种路由协议的精髓,例如OSPF的邻居建立过程、LSA的生成与泛洪,BGP的选路属性和路径优选机制,以及VRRP、HSRP等冗余备份协议的原理和配置。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技术点,如果能够通过这本书得到系统性的梳理和解答,那将极大地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更深层次的技术大门。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对H3C品牌以及网络学院系列教程的信任。我之前也接触过H3C的一些产品文档和技术白皮书,给我的印象是内容严谨、技术扎实。而这次的《路由交换技术》更是直接触及了我作为网络工程师最核心的技能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系统和条理化的方式,帮助我理解从基础的IP路由转发原理,到复杂的MPLS VPN、SDN等前沿技术在路由交换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的章节,例如各种路由协议的计算过程、ACL的精准匹配、QoS策略的实施等,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图文解析和配置指导,能够让我一步步地掌握这些关键技术。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巩固知识体系的得力助手,我渴望通过它来拓宽我的技术视野,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毕竟是H3C的网络学院系列教程,而且还是专门讲路由交换技术,这可是网络工程师必备的核心技能啊!我刚入行不久,虽然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基础的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很多细节和原理都一知半解。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感觉内容非常扎实,从最基本的路由协议原理,到高级的路由策略配置,再到多区域OSPF、BGP的深入讲解,几乎涵盖了我工作和学习中会遇到的绝大多数场景。特别是看到里面讲到了VRRP、HSRP等高可用性技术,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因为我们部门最近正在考虑部署冗余网络,这些知识点非常关键。而且,教程类的书籍最怕枯燥乏味,但H3C的教程一向以案例丰富、讲解清晰著称,我非常期待里面能有大量的实验场景和配置示例,这样我才能边学边练,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希望能通过它,让我的路由交换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网络工程师。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东西,质量很好,价格优惠,非常满意。

评分

书很使用,没有其他缺点书很使用,没有其他缺点书很使用,没有其他缺点书很使用,没有其他缺点书很使用,没有其他缺点书很使用,没有其他缺点

评分

东西不错

评分

好东西,质量很好,价格优惠,非常满意。

评分

第8篇 IPv6基础第27章 IPv6邻居发现第28章 IPv6路由协议第29章 IPv6过渡技术

评分

我伸出手去,说道:“好啊,没问题。”四眼田鸡握住我的手——看起来像是握住了空气。他说:“哈哈,你的手那么小,是个小孩吧?你怎么会隐身呢?能不能教教我?”哈,他跟福尔摩斯一样,善于推理。并且,他和其他大人不一样——保持着小孩子的好奇心。我喜欢死他了!

评分

很好,实用性强,值得购买!

评分

书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