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H3C網絡學院路由交換技術第3捲教材詳細討論瞭建設大規模網絡所需的路由技術,包括網絡模型、IP路由基礎理論、OSPF/IS-IS等IGP路由協議、BGP路由協議、IPv6路由技術、路由控製和過濾、IP組播等。《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路由交換技術(第3捲)》的最大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依托H3C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精心設計的大量實驗,有助於讀者迅速、全麵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本書是為網絡技術領域的深入學習者編寫的。對於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本書是深入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的好教材;對於專業技術人員,本書是掌握計算機網絡工程技術的好嚮導;對於普通網絡技術愛好者,本書亦不失為學習和瞭解網絡技術的優秀參考書籍。 目錄
第1篇 大規模網絡路由概述
第1章 企業網模型
1.1 趨勢和挑戰
1.2 IToIP麵嚮服務的解決方案
1.2.1 基於SOA的網絡架構
1.2.2 IToIP解決方案
1.3 層級化網絡模型
1.3.1 接入層
1.3.2 匯聚層
1.3.3 核心層
1.3.4 層級化網絡模型的優點
1.4 H3C企業網架構
1.4.1 H3C模塊化企業網架構
1.4.2 模塊化網絡架構的益處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章 大規模網絡路由技術概述
2.1 3層網絡模型與路由技術
2.2 路由器在各層中的功能
2.2.1 核心層路由器
2.2.2 匯聚層路由器
2.2.3 接入層路由器
2.3 大規模網絡對路由技術的需求
2.3.1 可靠性需求
2.3.2 擴展性需求
2.3.3 可管理性需求
2.3.4 快速恢復需求
2.3.5 解決IP短缺的需求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篇 路由基礎
第3章 路由控製與轉發
3.1 路由的控製平麵與轉發平麵
3.2 路由錶和FIB錶
3.2.1 路由錶轉發
3.2.2 FIB錶的生成
3.3 快速轉發錶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4章 路由協議基礎
4.1 路由分類
4.2 靜態路由應用
4.3 動態路由協議
4.3.1 路由協議分類
4.3.2 路由協議的工作原理
4.4 路由選擇原則
4.5 路由協議比較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5章 路由負載分擔與備份
5.1 路由負載分擔
5.2 路由備份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6章 路由聚閤與CIDR
6.1 路由聚閤
6.2 RIP中的聚閤
6.3 路由聚閤環路産生與避免
6.4 IP地址與CIDR
6.4.1 IP地址的分類和錶示
6.4.2 子網和掩碼
6.4.3 CIDR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3篇 OSPF
第7章 OSPF協議基本原理
7.1 OSPF協議概述
7.1.1 OSPF協議特點
7.1.2 OSPF協議基本原理
7.2 分層結構
7.2.1 骨乾區域與非骨乾區域
7.2.2 OSPF路由器類型
7.3 Router ID與網絡類型
7.3.1 Router ID
7.3.2 OSPF網絡類型
7.4 報文和封裝
7.5 鄰居建立和狀態遷移
7.5.1 鄰居發現與維護
7.5.2 DR/BDR的選舉
7.5.3 鄰接關係建立過程
7.5.4 OSPF鄰居狀態機
7.6 LSDB更新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8章 配置和優化OSPF協議
8.1 OSPF基本配置與顯示
8.1.1 配置OSPF基本功能
8.1.2 配置Router ID
8.1.3 OSPF單區域配置示例
8.1.4 OSPF多區域配置示例
8.1.5 OSPF顯示與調試
8.2 優化OSPF網絡
8.2.1 配置OSPF網絡類型
8.2.2 配置OSPF接口開銷
8.2.3 配置OSPF報文定時器
8.2.4 配置OSPF引入默認路由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9章 配置OSPF協議高級特性
9.1 OSPF虛連接
9.1.1 區域劃分時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9.1.2 配置OSPF虛連接
9.1.3 OSPF虛連接顯示
9.2 OSPF的LSA和路由選擇
9.2.1 LSA報文頭格式
9.2.2 LSA類型
9.2.3 Type1 LSA(Router LSA)
9.2.4 Type2 LSA(Network LSA)
9.2.5 Type3 LSA(Summary LSA)
9.2.6 Type4 LSA(ASBR Summary LSA)
9.2.7 Type5 LSA(AS External LSA)
9.2.8 OSPF選路原則
9.2.9 OSPF協議引入外部路由時導緻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9.3 OSPF特殊區域
9.3.1 概述
9.3.2 配置Stub區域
9.3.3 配置Totally Stub區域
9.3.4 配置NSSA區域
9.4 OSPF路由聚閤
9.4.1 概述
9.4.2 在ABR上配置路由聚閤
9.4.3 在ASBR上配置路由聚閤
9.5 OSPF安全特性
9.5.1 概述
9.5.2 配置OSPF報文驗證
9.5.3 配置禁止接口發送OSPF報文
9.5.4 配置過濾OSPF協議的路由和LSA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4篇 ISIS
第10章 IS?IS基本概念
10.1 IS?IS概述
10.1.1 OSI和TCP/IP
10.1.2 IS?IS基本概念與術語
10.2 IS?IS分層網絡
10.3 IS?IS與OSPF的比較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11章 IS?IS協議原理
11.1 OSI地址
11.2 IS?IS協議報文
11.2.1 PDU頭格式
11.2.2 通用報頭格式
11.2.3 IS?IS協議報文類型及作用
11.3 IS?IS網絡類型
11.3.1 網絡類型
11.3.2 鄰居關係的建立
11.3.3 鄰接關係的建立
11.4 LSDB的同步
11.5 拓撲計算與IP路由的生成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12章 配置IS?IS
12.1 IS?IS基本配置
12.1.1 配置IS?IS基本功能
12.1.2 配置IS?IS路由器類型及接口鄰接關係
12.1.3 配置IS?IS鏈路開銷
12.2 IS?IS單區域配置示例
12.3 IS?IS多區域配置示例
12.4 IS?IS高級配置
12.4.1 配置IS?IS驗證
12.4.2 配置IS?IS路由聚閤
12.5 IS?IS路由聚閤和驗證配置示例
12.6 次優路由産生和解決方法
12.6.1 區域外次優路由的産生和解決方法
12.6.2 配置IS?IS路由滲透
12.7 IS?IS顯示和維護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5篇 控製IGP路由
第13章 路由過濾
13.1 路由過濾概述
13.1.1 路由過濾的作用
13.1.2 路由過濾方法
13.1.3 路由過濾工具
13.2 配置靜默接口過濾路由
13.3 地址前綴列錶
13.3.1 地址前綴列錶匹配流程
13.3.2 配置地址前綴列錶
13.4 Filter?policy
13.4.1 Filter?policy概述
13.4.2 配置Filter?policy過濾RIP路由
13.4.3 配置Filter?policy過濾RIP路由示例
13.4.4 配置Filter?policy過濾OSPF和IS?IS路由
13.4.5 配置Filter?policy過濾OSPF路由示例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14章 路由策略
14.1 路由策略概述
14.2 Route?policy組成和原理
14.2.1 Route?policy組成
14.2.2 Route?policy匹配流程
14.3 Route?policy配置與查看
14.4 Route?policy應用與示例
14.4.1 Route?policy的常見應用
14.4.2 Route?policy配置示例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15章 路由引入
15.1 多協議網絡與路由引入
15.1.1 多協議網絡
15.1.2 路由引入
15.2 路由引入規劃
15.2.1 概述
15.2.2 路由單嚮引入
15.2.3 路由雙嚮引入
15.2.4 路由引入産生環路及解決方法
15.2.5 路由引入産生次優路由及解決方法
15.3 路由引入配置
15.3.1 配置RIP協議引入外部路由
15.3.2 配置OSPF協議引入外部路由
15.3.3 配置IS?IS協議引入外部路由
15.3.4 路由引入示例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16章 PBR
16.1 PBR概述
16.2 PBR配置與查看
16.3 PBR的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6篇 BGP
第17章 BGP基本原理
17.1 BGP概述
17.1.1 BGP起源
17.1.2 BGP協議特性
17.2 BGP基本術語
17.3 BGP同步
17.4 BGP消息及狀態機
17.5 BGP路由屬性
17.6 BGP的選路規則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18章 BGP基本配置
18.1 配置BGP協議基本功能
18.1.1 配置BGP連接
18.1.2 配置BGP生成路由
18.2 配置BGP同步
18.3 調整和優化BGP網絡
18.4 BGP基本配置示例
18.5 BGP協議的基本顯示和維護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19章 控製BGP路由
19.1 控製BGP路由概述
19.2 配置BGP基本屬性控製BGP路由
19.2.1 配置preferred?value控製BGP路由示例
19.2.2 配置LOCAL_PREF控製BGP路由示例
19.2.3 配置MED值控製BGP路由示例
19.2.4 配置next?hop?local控製BGP路由示例
19.3 使用過濾器控製BGP路由
19.3.1 配置Filter?policy控製BGP路由
19.3.2 配置Filter?policy控製BGP路由示例
19.3.3 配置Route?policy控製BGP路由
19.3.4 定義Route?policy
19.3.5 配置Route?policy控製BGP路由示例
19.3.6 配置AS路徑過濾列錶
19.3.7 配置AS路徑過濾列錶控製BGP路由示例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0章 BGP增強配置
20.1 大規模BGP網絡概述
20.2 配置BGP對等體組
20.3 配置BGP團體屬性
20.4 配置BGP聚閤
20.5 配置BGP反射與聯盟
20.5.1 BGP反射
20.5.2 BGP聯盟
20.6 配置BGP路由衰減
20.7 部署多齣口BGP網絡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1章 BGP綜閤配置
21.1 BGP綜閤配置案例一
21.1.1 網絡概況
21.1.2 網絡基本配置
21.1.3 選路配置
21.2 BGP綜閤配置案例二
21.2.1 網絡概況
21.2.2 網絡基本配置
21.2.3 路由引入配置
21.2.4 分部隔離配置
21.2.5 流量分流配置
21.2.6 BGP鄰居安全性配置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7篇 IP組播
第22章 IP組播概述
22.1 組播介紹
22.2 組播技術體係架構
22.2.1 組播地址
22.2.2 組播組管理協議
22.2.3 組播轉發機製
22.2.4 組播路由協議
22.2.5 組播協議體係
22.3 組播模型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3章 組播組管理協議
23.1 組播組管理協議概述
23.2 IGMPv
23.2.1 普遍查詢和組成員報告
23.2.2 離開組和特定組查詢
23.2.3 查詢器選舉
23.2.4 IGMPv2報文格式
23.3 IGMPv
23.3.1 IGMPv3簡介
23.3.2 IGMPv3主機側維護信息
23.3.3 IGMPv3路由器側維護信息
23.3.4 IGMPv3普遍組查詢
23.3.5 IGMPv3特定源組查詢
23.3.6 IGMPv3特定組查詢
23.3.7 IGMPv3報文格式
23.4 IGMP不同版本間的操作
23.5 IGMP Snooping
23.5.1 IGMP Snooping 概念
23.5.2 IGMP Snooping工作機製
23.6 組播VLAN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4章 組播轉發機製
24.1 組播分發樹模型
24.2 RPF機製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5章 組播路由協議
25.1 組播路由協議概述
25.2 PIM?DM
25.2.1 鄰居發現機製
25.2.2 擴散過程
25.2.3 剪枝/加入過程
25.2.4 嫁接過程
25.2.5 斷言機製
25.2.6 PIM?DM的狀態刷新機製
25.3 PIM?SM
25.3.1 鄰居發現和DR選舉
25.3.2 加入過程
25.3.3 組播源注冊
25.3.4 組播源注冊停止
25.3.5 RPT嚮SPT的切換
25.3.6 RP的選擇
25.4 PIM?SSM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6章 組播配置和維護
26.1 組播配置命令
26.1.1 全局使能組播
26.1.2 IGMP配置
26.1.3 IGMP Snooping配置
26.1.4 組播VLAN配置
26.1.5 PIM配置
26.2 組播維護命令
26.3 組播配置示例
26.3.1 三層組播配置示例
26.3.2 二層組播配置示例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8篇 IPv6基礎
第27章 IPv6鄰居發現
27.1 鄰居發現協議
27.2 IPv6地址解析
27.3 IPv6無狀態地址自動配置
27.4 ND協議配置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8章 IPv6路由協議
28.1 IPv6路由協議概述
28.2 RIPng協議
28.3 OSPFv3協議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第29章 IPv6過渡技術
29.1 IPv6過渡技術概述
29.1.1 IPv6過渡技術分類
29.1.2 雙協議棧技術
29.2 IPv6隧道技術
29.3 NAT?PT
本章小結
習題和解答
附錄 課程實驗
實驗1 靜態ECMP和浮動靜態路由配置
實驗2 OSPF基本配置
實驗3 OSPF路由聚閤
實驗4 OSPF Stub區域和NSSA區域配置
實驗5 OSPF虛連接和驗證配置
實驗6 IS?IS基本配置
實驗7 IS?IS多區域配置
實驗8 使用Filter?policy過濾路由
實驗9 使用Route?policy控製路由
實驗10 使用PBR實現策略路由
實驗11 BGP基本配置
實驗12 BGP路由屬性
實驗13 BGP路由過濾
實驗14 BGP路由聚閤與反射
實驗15 三層組播
實驗16 二層組播
實驗17 ND基本配置
實驗18 IPv6路由協議
實驗19 IPv6過 精彩書摘
1.3.2 匯聚層
匯聚層處於三層結構的中間。匯聚層設備是大量接入層設備的集中點,負責匯集來自接入層的數據,並對數據和控製信息進行基於策略的控製。
匯聚層從位置上處於核心層與接入層的分界,麵對大量來自接人層的鏈路,匯聚層必須將其數據匯聚在一起,通過少量的高速鏈路傳遞給核心層。這樣可以減少昂貴的高端設備接口,提高網絡轉發效率。
如果不采用冗餘設計,則某颱匯聚層設備或某條匯聚層鏈路的失效將會導緻其下麵連接的所有接入層設備用戶無法訪問網絡。因此,匯聚層設備的可靠性較為重要。考慮到成本因素,匯聚層往往采用中端網絡設備,並采用冗餘鏈路連接核心層和接人層設備,提高網絡可靠性。必要時也可以對匯聚層設備采用設備冗餘的形式提高可靠性。
匯聚層還負責實現網絡中的大量復雜策略,這些策略包括路由策略、安全策略、QoS策略等。通過適當的地址分配並在匯聚層實行路由聚閤,可以減少核心層設備的路由數量,並以匯聚層為模塊,對核心層實現網絡拓撲變化的隔離。這不但可以提高轉發速度,而且可以增強網絡的穩定性。在匯聚層配置安全策略可以實現高效部署和豐富的安全特性。基於接入層設提供的數據包標記,匯聚層設備可以為數據提供豐富的QoS服務。
1.3.3 核心層
核心層處於網絡的中心,負責對網絡中的大量數據流量進行高速交換轉發。網絡中各部分之間互相訪問的數據流都通過匯聚層設備匯集於核心層,核心層設備以盡可能高的速度對其進行轉發。
核心層的性能會影響整個網絡的性能,核心層設備或鏈路一旦發生故障,整個網絡就麵臨癱瘓的危險。因此在選擇核心層設備時,不僅要求其具有強大的數據交換能力,而且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通常應選擇高端網絡設備作為核心層設備。這不僅是因為高端設備的數據處理能力強,轉發速度高,也是因為高端設備本身通常具有高可靠性。高端網絡設備的主要組件通常都采用冗餘設計,例如采用互為主備的雙處理闆、雙交換網闆、雙電源等,確保設備不易宕機。而核心層鏈路多采用高速局域網技術,確保較高的速率和轉發效率。
…… 前言/序言
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路由交換技術(第3捲) 深入理解與實踐:構建高效穩定網絡的核心要素 本書是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的第三捲,專注於路由交換技術的深度剖析與實際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而路由交換技術正是構建高效、穩定、安全網絡的核心。本教程在前兩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瞭路由交換技術的廣度和深度,旨在幫助讀者係統性地掌握路由和交換設備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技巧,從而能夠獨立設計、部署和維護復雜的中大型網絡。 本書內容概覽: 本捲教程將圍繞以下幾個關鍵領域展開,力求為讀者提供全麵而深入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路由基礎與高級技術 路由協議深度解析: RIPv1/v2: 雖然在現代網絡中已較少使用,但理解其工作原理對於理解路由協議的演進至關重要。我們將詳細講解RIP的距離嚮量算法、度量值、路由更新機製、收斂過程以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如路由環路、收斂慢等)。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作為目前最廣泛使用的內部網關協議(IGP),OSPF的地位舉足輕重。本部分將深入講解OSPF的鏈路狀態算法,包括: 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的類型及作用: 詳細介紹Type 1 (Router LSA)、Type 2 (Network LSA)、Type 3 (Summary LSA)、Type 4 (ASBR Summary LSA)、Type 5 (External LSA)等,以及它們如何構建完整的網絡拓撲視圖。 DR/BDR(Designated Router/Backup Designated Router)的選舉機製: 理解在廣播型和NBMA網絡中,DR/BDR如何簡化鄰居關係,減少LSA泛洪。 區域(Area)劃分與ABR(Area Border Router)/ASBR(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的作用: 掌握如何通過區域劃分來優化OSPF的收斂速度和資源消耗,以及ABR和ASBR在區域間路由傳遞中的關鍵作用。 OSPF的五種鄰接狀態: Down, Init, 2-Way, ExStart, Exchange, Loading, Full,並理解每種狀態下的交互過程。 OSPF的認證機製: 提高OSPF路由信息的安全性。 OSPF的高級特性: 如多區域OSPF、Stub Area, NSSA (Not-So-Stubby Area)、OSPFv3(IPv6下的OSPF)等。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講解IS-IS作為另一種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其與OSPF的異同,以及在特定場景下的優勢,例如其在電信運營商網絡中的廣泛應用。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作為互聯網的“骨架”,BGP是外部網關協議(EGP)的唯一選擇。本部分將詳細探討: BGP的路徑嚮量算法: 理解BGP如何通過路徑屬性(Path Attributes)來選擇最優路徑,包括AS_PATH, NEXT_HOP, LOCAL_PREF, MED (Multi-Exit Discriminator), Community等。 BGP的Peering關係: iBGP(內部BGP)和eBGP(外部BGP)的區彆與配置。 BGP路由反射器(Route Reflectors)與聯盟(Confederations): 解決iBGP全互聯帶來的擴展性問題。 BGP的路由策略與過濾: 通過前綴列錶、路由過濾器(Route Maps)等技術,精確控製BGP路由信息的注入和傳播,實現精細化的路由控製。 BGP的擴展屬性與安全: 如Origin, AS_PATH, NEXT_HOP, MED, LOCAL_PREF, Community, LARGE_COMMUNITY等,以及BGP的各種安全加固措施。 策略路由(Policy-Based Routing, PBR): 講解PBR與傳統路由的區彆,以及PBR的應用場景,例如基於源/目的IP、端口、協議等實現流量的精確轉發。 深入理解PBR的工作原理:流量匹配(Match)、流量動作(Action)、以及PBR在H3C設備上的配置方法。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的基礎概念: 公網IP地址與私網IP地址的轉換,以及NAT的必要性。 NAT的類型: 靜態NAT(Static NAT): 一對一的IP地址映射。 動態NAT(Dynamic NAT): 私網IP地址池與公網IP地址池的動態映射。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也稱NAPT或NAT Overload): 多對一的IP地址映射,通過端口號區分不同的連接,這是互聯網廣泛使用的NAT方式。 NAT的配置與應用: 在H3C設備上實現各種NAT場景,並講解NAT的優缺點及安全考量。 第二部分:交換基礎與高級技術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深入理解: VLAN的劃分原理: 基於端口、MAC地址、IP子網、協議等多種劃分方式。 VLAN Tagging(Trunking): 深入講解IEEE 802.1Q協議,以及Trunk端口如何承載多個VLAN的數據流。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 理解VTP在集中管理VLAN配置中的作用,包括Server、Client、Transparent模式。 VLAN間路由(Inter-VLAN Routing): 講解如何在路由器或三層交換機上實現不同VLAN之間的通信,包括Router-on-a-Stick和SVI(Switch Virtual Interface)。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與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的演進與目的: 解決二層網絡中的環路問題,保證網絡冗餘,但犧牲瞭部分鏈路帶寬。 STP的端口角色與狀態: Root Port, Designated Port, Alternate Port, Blocked Port;Discarding, Learning, Forwarding。 STP的選舉機製: Root Bridge, Root Port, Designated Port的選舉過程。 STP的收斂過程與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報文。 MSTP的優勢: 講解MSTP如何為不同的VLAN映射到同一個生成樹實例,從而更有效地利用鏈路帶寬,提高網絡吞吐量。 MSTP的配置與優化。 EtherChannel(Link Aggregation): EtherChannel的目的: 提高鏈路帶寬、實現鏈路冗餘、提升網絡穩定性。 EtherChannel的配置模式: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Static(Manual)。 EtherChannel的負載均衡算法。 三層交換(Layer 3 Switching): 三層交換的原理: 硬件轉發與軟件路由的結閤。 三層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區彆與聯係。 三層交換機在網絡中的部署。 第三部分:網絡安全與管理 ACL(Access Control List): ACL的基礎概念: 標準ACL與擴展ACL。 ACL的作用: 流量過濾、報文標記、PBR的匹配條件等。 ACL的配置與應用: 如何精確控製網絡流量的進齣。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的工作流程: Discover, Offer, Request, Acknowledge。 DHCP的配置與管理: 在H3C設備上部署DHCP服務器,實現IP地址的自動分配。 DHCP Relay Agent: 實現跨網段的IP地址分配。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的概念與協議模型: Manager, Agent,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SNMP的版本與安全: SNMPv1, v2c, v3。 SNMP在網絡監控與管理中的應用。 Syslog: Syslog的原理與作用: 集中記錄網絡設備日誌,便於故障排查與安全審計。 Syslog的配置與管理。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的重要性: 保證網絡設備時間同步,對於日誌分析、故障定位至關重要。 NTP的配置與實踐。 第四部分:網絡故障排除與實踐 常用的排障思路與方法: 自頂嚮下、自底嚮上、分而治之。 H3C設備常用的排障命令: `display` 係列命令的深入使用,如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display ospf peer`, `display interface`, `display logbuffer` 等。 常見路由交換故障的診斷與解決: 路由不可達故障。 VLAN通信故障。 STP環路故障。 EtherChannel不生效故障。 ACL策略失效故障。 實際案例分析: 通過真實的網絡場景,演示如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故障排查,並提供解決方案。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不僅講解路由交換技術的理論原理,更注重結閤H3C設備的實際配置命令和操作步驟,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 循序漸進,難度遞增: 內容從基礎概念到高級特性,由淺入深,適閤不同層次的學習者。 豐富的圖示與錶格: 清晰的圖示和結構化的錶格,幫助讀者直觀理解復雜的網絡概念和協議流程。 貼近實際應用: 教程中的配置示例和故障排除案例,均來源於實際網絡環境,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係統化知識體係: 幫助讀者構建完整的路由交換技術知識體係,為通過相關認證考試打下堅實基礎。 目標讀者: 網絡工程師,希望提升在H3C設備上的路由交換技術能力。 IT從業者,需要深入瞭解網絡基礎設施的設計、部署和維護。 網絡技術愛好者,希望係統性地學習路由交換知識。 即將參加H3C相關認證考試的學生和從業人員。 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 深刻理解各種路由協議的工作原理,並能根據網絡需求選擇和配置閤適的路由協議。 精通VLAN、Trunking、STP等交換技術,構建穩定高效的二層網絡。 掌握ACL、NAT等安全技術,提升網絡安全性。 熟練運用H3C設備進行路由交換配置,並具備獨立解決網絡故障的能力。 為設計、實施和管理更復雜、更具挑戰性的網絡奠定堅實基礎。 本書是您在H3C網絡技術領域深入探索的寶貴夥伴,將助您在網絡世界的構建與維護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