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词语用法词典 [A Dictionary of English Usag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词语用法词典 [A Dictionary of English Usag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思源 编
图书标签:
  • 科技英语
  • 英语词典
  • 科技词汇
  • 用法
  • 科学技术
  • 专业英语
  • 词汇
  • 翻译
  • 学习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SBN:978781095006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7005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A Dictionary of English Usag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0
字数:821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科技英语词语用法词典》详尽解释科技英语词语403组,共计逾1400词条;涵盖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短语;辨析明晰,突出科技英语的特点和用法;例证丰富,典型实用,英汉对照,便于读者理解和运用;附有索引,查找方便,是广大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的理想工具书。

目录

前言
体例说明
Nouns
1.technique,technology
2.test,experiment,experimentation
3.advance,advancement
4.speed,velocity,rate
5.difference,differentiation
6.problem,question,query,issue
7.award,reward,prize
8.edition,impression,issue,pr
9.base,basis,foundation,fundamenta
10.number,amount,sum,quantity,total,figure,digit
11.error,mistake,fault,defect,flaw,drawback
12.zero,0,naught,nil,null,cipher
13.degree,point,reading,strength
14.class,grade,force,magnitude
15.meeting,conference,congress,session,convention,assembly,symposium,seminar,workshop
16.material,matter,stuff,substance
17.cycle,circle
18.sound,voice,noise
19.area,field,region,sector,zone
20.procedure,process,step
21.figure,chart,graph,diagram,sketch,scheme,drawing,pattem,plan,detail,blueprint,illustration,icon,schematic,oscillogram
22.act,action,activity
23.accuracy,precision,correctness,exactitude
24.symbol,sign,notation
25.dose,dosage
26.assumption,presumption,supposition,hypothesis
27.result,effect,consequence,outcome
28.change,variation,variant,modification,conversion,transformatior
29.information,data,message,materia
30.disease,illness,sickness,ailment
31.wind,breeze,gale,hurricane,tomado,typhoon
32.access,channel,passage
33.streamline,pathline,streakline,timeline
34.universe,space,cosmos
35.molecule,particle,atom,speck,grain
36.air,atmosphere,gas,vapour,steam,fume,humidity,moisture
37.characteristic,feature,property,attribute,performance
38.motion,movement,mobility
39.possibility,feasibility
40.moment,torque
41.primer,stater,igniter
……
索引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于《科技英语词语用法词典 [A Dictionary of English Usag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图书名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理论与实践指南》 图书简介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理论与实践指南》旨在深入探讨语用学原理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环境下的应用与挑战。本书不仅是对语用学核心概念的系统梳理,更是一本面向实践的指导手册,尤其关注语言使用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如何有效地理解和生成得体的语言行为。本书的撰写基于对当代跨文化交际现象的细致观察和语用学前沿研究的整合,力求打破纯理论的束缚,为读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分析框架和改进策略。 本书结构清晰,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场景,全面覆盖了语用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议题。 第一部分:语用学基础与跨文化视阈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语用学在跨文化背景下运作的理论基石。我们首先回顾了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Searle)的言语行为分类,并重点引入了霍恩(Horn)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作为分析语境和意图的核心工具。 然而,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这些经典理论进行“文化转译”。我们详细讨论了文化维度(如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模型)如何影响交际者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执行。例如,在不同文化中,“请求”和“指令”的语用标记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我们通过对比分析东亚、欧洲和拉丁美洲文化中“间接性”(Indirectness)的运用,揭示了文化规范如何塑造了语者的“面子”(Face)维护策略和对“得体性”(Appropriateness)的感知。本部分特别设置了一章,专门探讨“文化语境依赖性”对语用标记(Pragmatic Markers)的影响,例如“Well,” “So,” 和 “You know” 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功能漂移。 第二部分:语用失误与冲突管理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是不可避免的障碍,它往往比单纯的语法或词汇错误更具破坏性,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人际信任和合作关系。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语用失误的类型学,主要基于托马斯(Thomas)的分类框架,并进一步将其细化为“信息传达失误”(Pragmatic Misinterpretation)和“社会规范失误”(Socio-pragmatic Error)。 我们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研究,展示了语用失误是如何在商务谈判、跨国团队协作和学术交流中引发误解和冲突的。例如,在高度语境化的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s)背景下,对书面语中隐晦表达的直接翻译,常常被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s)的使用者视为不真诚或逃避责任。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提供了冲突管理和“语用修复”(Pragmatic Repair)的实用技巧。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元交际(Metacommunication)——即讨论交际本身的方式——来化解因语用差异引起的紧张关系,强调了明确性、缓冲语句的使用以及对交际意图的主动确认在修复关系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数字化环境下的语用学变迁 随着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交际媒介的改变对语用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数字语用学”(Digital Pragmatics),分析了在异步和低语境特征的在线环境中,传统语用规则如何被重塑。 我们详细分析了表情符号(Emojis)、网络缩写(Acronyms)和表情包(Memes)作为新型语用标记的功能。这些非语言元素在弥补文本交流中非语言线索缺失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语用挑战:它们的含义往往高度依赖于特定的网络社群和文化背景。例如,一个在特定文化中表示讽刺的表情符号,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被完全误读为字面意义的肯定。 本部分还涵盖了跨文化“网络礼仪”(Netiquette)的构建。我们探讨了在不同平台(如电子邮件、Slack、微信)上,如何根据文化习惯调整信息密度、正式程度和响应时间,以维持专业性和友好性。 第四部分:语用能力培养与教学法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指导读者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本部分侧重于教育学和培训策略。 我们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语用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超越了传统的语言熟练度测试,纳入了对文化敏感度、语境推理能力和语用灵活性的考察。 针对语言学习者和专业人士,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基于任务的语用训练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情景角色扮演(Role-playing)与录像反馈、对比分析不同文化中广告和公共话语的语用策略、以及“语用反思日志”(Pragmatic Reflection Journals)的撰写。我们强调,有效的语用教学不应只是教授规则,而应培养学习者在真实交际中进行“语用预测”和“语用适应”的能力。 面向读者 本书适合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国际关系、跨文化管理以及人力资源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同时,对于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高频次跨文化交流的商务人士、外交人员、技术专家和教师而言,本书亦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视角,去理解语言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桥梁或制造隔阂的微妙机制。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具洞察力地参与全球对话,提升交际的有效性与和谐度。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些时间翻阅了目录和前言,立刻被其中对“技术语境下的语篇结构”的划分所吸引。这不再是简单地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表,而是将相关的技术术语按照应用场景进行了聚类。比如,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讨论了在撰写“方法论”(Methodology)部分时,动词时态的选择和语气(Voice)的倾向性。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感到困惑的地方——在描述实验步骤时,究竟是应该多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客观性,还是应该适度引入主动语态来增强叙述的连贯性?很多教科书只是机械地要求“用被动语态”,但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和说服力的指导方针,即如何根据上下文的说服力需求来权衡语态的使用。这种宏观的、基于写作目标的指导,远比孤立地解释单词本身要高明得多。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那些“假朋友”(False Friends)的处理方式。在科技文献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很熟悉的英文词汇,一旦放入特定的技术语境,其含义会发生微妙甚至完全不同的偏移。例如,对于“Substantiate”这个词,我过去常常把它简单等同于“证明”或“证实”,但在某些法律或专利文件中,它的用法似乎更强调“提供物证基础”而非纯粹的逻辑推导。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例句,最好是来自高水平的期刊或权威标准,来展示这些词汇在不同技术分支中的“身份切换”。如果能配上详细的注释,解释为什么在A领域用X,而在B领域用Y,那简直是神来之笔。仅仅给出一个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看到它如何在实际的“战场”上被应用。

评分

这本书似乎还触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科技英语的“跨文化交流障碍”。很多非英语母语的科研人员在翻译自己的成果时,常常因为过度追求“精确”而显得语言僵硬、缺乏地道的表达力,导致审稿人难以理解其核心创新点。我猜想,这本书也许会收录一些“地道表达”的替换建议,比如,如何将直译的、晦涩的中文表达,转化为在国际学术界更易于接受的、行文流畅的英文句式。这不仅仅是词汇层面的优化,更是对“如何讲故事”(Narrative)的指导。如果它能成功地帮助读者建立起这种“语感”,让他们的论文读起来像是出自英语为母语的学者之手,那么它的价值就超越了一本普通的词典,而成为了一份实用的学术润色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初看之下,有些过于朴素了,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白色的宋体字,一股浓浓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它可能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具书。我本来对“科技英语词语用法”这类题材并不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类似的词典汗牛充栋,大多数都只是简单地罗列词汇和对应的中文解释,缺乏对实际语境和微妙差别的深入剖析。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在特定技术领域内,看似相同实则用法迥异的同义词辨析,比如“implement”和“execute”在软件工程中的细微差别,或者“analyze”和“evaluate”在实验报告中的侧重点不同。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人真正理解“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的精髓所在,那种对语言习惯的精准把握,能让我的专业写作瞬间提升一个档次。如果这本书只是泛泛而谈,那它和普通的中英词典并没有本质区别,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评分

从排版和索引的设计来看,编者显然考虑到了查找效率这个核心需求。工具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你需要的信息。我留意到它似乎有一个非常详尽的“主题索引”,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标准的字母索引。这意味着,如果我正在为一个关于“量子计算纠错码”的报告寻找合适的术语,我可以直接跳到相关的主题区块,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我能否准确回忆起某个晦涩词汇的首字母。这种以知识结构而非单纯词汇结构来组织的编排方式,极大地优化了查阅流程,体现了对目标读者(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工作习惯的深刻理解。这远比那种传统工具书的死板布局要人性化得多。

评分

并没有什么卵用,词量很少。

评分

书我是很满意的 关键在于 我第一次收到的时候 书的外壳啊 真的很破 要求换了 换了之后还是很破 我真的怀疑还是原来那本 后来想想算了 里面是完好的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评分

没事翻翻,也挺好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优惠时买的,还不错吧,性价比较高

评分

书我是很满意的 关键在于 我第一次收到的时候 书的外壳啊 真的很破 要求换了 换了之后还是很破 我真的怀疑还是原来那本 后来想想算了 里面是完好的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东西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