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经典:帕洛马尔

卡尔维诺经典:帕洛马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伊塔罗·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著,萧天佑 译
图书标签:
  • 意大利文学
  • 现代主义
  • 短篇小说集
  • 伊塔洛·卡尔维诺
  • 文学经典
  • 观察
  • 虚构
  • 旅行
  • 哲学
  • 实验性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223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958843
品牌:译林(YILIN)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卡尔维诺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全新“卡尔维诺经典”系列,弥补多年市场空缺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经典”系列包含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卡尔维诺处女作,顽童皮恩的眼睛来描述的战争、性、英雄主义、历史……
     ·分成两半的子爵:卡尔维诺代表作,《我们的祖先》之一,王小波盛誉的完美作品
     ·烟云 /阿根廷蚂蚁
     ·意大利童话 (上、中、下):因为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站在与《格林童话》同样的高度。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代表作,《我们的祖先》之一,王小波盛誉的完美作品
     ·短篇小说集 (上、下)
     ·不存在的骑士:卡尔维诺代表作,《我们的祖先》之一,王小波盛誉的完美作品
     ·宇宙奇趣全集:卡尔维诺最天马行空的作品,赋予文学以科学的诗意,比哲学著作更有深度,比科幻作品更有趣
     ·疯狂的奥兰多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代表作,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命运交叉的城堡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帕洛马尔:朱天文《巫言》灵感之源
     ·美国讲稿:卡尔维诺的文学宣言,又名《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我一直喜欢卡尔维诺,看了这本书,就更加喜欢他了。(王小波)”
     ·为什么读经典:进入经典世界更好的入门书。莫言、李敬泽推荐!

内容简介

卡尔维诺认同《卡尔维诺经典:帕洛马尔》是“一部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并坦言“帕洛马尔的任何经验,都是我的经验”。小说主人公帕洛马尔极富想象力和思辨精神。他迷恋于对客观物体及其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大海的浪花,壁虎的形状以及月亮、星辰、草地。他不断地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性欲、死亡、人在社会中的境遇等等,探究人与宇宙的关系,世界的紊乱和秩序,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在此,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
小说出版一年后卡尔维诺溘然长逝,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作者简介

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等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意大利童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意大利民间口头故事的原貌,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兼具,是再现意大利“民族记忆”之深厚积淀的不可多得的作品。《美国讲稿》是卡尔维诺对自己近40年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的系统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发。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
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内页插图

目录

1 帕洛马尔的假期
1.1 帕洛马尔在海滨
1.1.1 阅读海浪
1.1.2 袒露的乳房
1.1.3 太阳之剑
1.2 帕洛马尔在花园里
1.2.1 乌龟之爱
1.2.2 乌鸫啭鸣
1.2.3 无垠的草坪
1.3 帕洛马尔观看天象
1.3.1 黄昏的月亮
1.3.2 艮睛与行星
1.3.3 观察星辰

2 帕洛马尔在城市里
2.1 帕洛马尔在阳台上
2.1.1 从阳台上
2.1.2 壁虎的肚子
2.1.3 椋鸟入侵
2.2 帕洛马尔购物
2.2.1 一公斤半鹅油
2.2.2 奶酪博物馆
2.2.3 大理石与血
2.3 帕洛马尔在动物园
2.3.1 长颈鹿奔跑
2.3.2 帕化症猩猩
2.3.3 有鳞目

3 帕洛马尔的沉默
3.1 帕洛马尔的旅行
3.1.1 沙庭
3.1.2 蛇与人头骨
3.1.3 一只不配对的布鞋
3.2 帕洛马尔与人交往
3.2.1 论缄口不语
3.2.2 谈同年轻人生气
3.2.3 模式之模式
3.3 帕洛马尔的默思
3.3.1 世界观察世界
3.3.2 如同镜子的宇宙
3.3.3 如何学会做死者

前言/序言

  前 言
  《帕洛马尔》的第一版于1983年11月由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出版。这篇前言的文本在多年中一直没有编辑出版,其首次发表是在《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米兰:蒙达多里出版社,1992年,第1402—1405页)的“第二子午圈”上,它是卡尔维诺在1983年5月为回答《纽约时报书评》就全世界的作家当时正在写的书而作的一项调查准备的;但在1983年6月12日的那一期美国报纸上,只出现了寥寥几行有关《帕洛马尔》的文字。
  最初的想法是创造两个人物:帕洛马尔先生和莫霍尔先生。第一个人的名字来自帕洛马尔山,加利福尼亚著名的天文观测站。第二个人的名字是一个地壳钻探计划的名称,这项计划如果实施的话,将会通向从来也没有人到达过的地下深处。这两个人物应该各有倾向,帕洛马尔向高、向外、向宇宙其形式多样的外相,莫霍尔向下、向黑暗、向内部的深渊。我当时打算写一些以两个人物间反差为基础的对话,一个人在宇宙的全景中看到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最小的事情,另一个人则只考虑着发现在下面的事物并只说令人不愉快的真实。
  我曾试图写一篇有关人身监禁的对话:在那个时期,这一瘟疫正开始在我们国家变成最赢利的产业。莫霍尔先生认为只有那些所有的人都厌恶,并且显然不会有任何人肯为他们付赎金的人,能够感到自己是处在安全之中; 因此相互的恶意是社会唯一可能的基础,而爱和同情则变成了罪恶的支撑,罪恶激起的正是这些情感。写到这一点时,我重读我已经写过的东西,然后把纸搓成团扔出去,就像每次当我怀疑自己正在写某种我迟早会后悔的东西时所做的那样。但是,如果我心中有一些这类顾虑的话,我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写莫霍尔的对话呢?我选择了将这个计划置于一旁,任它自行成熟。
  我开始写一些只有帕洛马尔先生的片段,这个人物在一个充满着破碎和刺耳噪音的世界中寻求一种和谐。我将这些片段发表在我当时合作的《晚邮报》的第三版上,当时我想,到了某个时刻,我会让莫霍尔先生出现,但这将是在完全描画了帕洛马尔这个人物之后,通过一种因其必要性而迟早会被确立的对照法才发生的事。否则,就什么也不会发生。我与帕洛马尔一同前进,也就是说与一种我渐渐自然而然地给予这个人物的体验和反思一同前进,而莫霍尔先生则停留在意向的不确定之中。或者说,时不时地掠过我头脑的“莫霍尔调”的想法和推理一直在俳徊,却始终未能越过门槛获得以书面形式留存下去的必要性。
  在我断断续续地为给予帕洛马尔系列一个后续部分而草拟的各种写书计划中,我常常预设一节“与莫霍尔先生的对话”,我当时只有这一节的标题。在好几年里我把这些计划带在身边,一直相信这本书的高潮将会是这个我当时连一行都没有写的对立人物的出现。
  只是到了结束时,我才明白,其实根本不需要莫霍尔,因为帕洛马尔“也”是莫霍尔:这个总的来说结构比较恰当的人物的阴暗而清醒的内在部分,没有任何必要被外化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人物。在这个时刻,我意识到这本书完成了:事实上,《帕洛马尔》[……]这卷书不带有我刚讲述的这个故事的痕迹。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我不谈我已写的书,而是谈我没有写的并且与已写的这本书毫无关系的那本书。但是,一个人如果不“处在被否定中”,也就是说通过谈论那些为达到这本书而被抛弃的写书计划,他也许就不能谈论这本书本身(它不应从作者这里再索要别的话了)。
  《帕洛马尔》现在作为一本像一期刊物那样薄的书出版了,但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它曾依次倾向于转变为百科全书,“方法谈”,长篇小说。但是,它不是膨胀了,而是最终变得越来越干燥和集中。在一开始,我有我于1975—1977年间在《晚邮报》上不定期地开办的“帕洛马尔先生的观察站”专栏的一些片段,但是,只有很少数量的这些片段在这本书中被采用,也就是那些以对有限观察领域(动物园里的一头长颈鹿,打在海岸上的一个浪,一家商店的橱窗)的某种关注为基础的片段,这种关注通过一种对完整描写的执着,变成了短篇小说。
  “帕洛马尔体验”是这个而不是别的,这在我于随后几年在《共和国报》上发表的一些最初以第一人称写的片段中,也能认出来,当时我恰好有机会描写十一月里迁徙到罗马的鸟群或从望远镜里看到的行星之类事物。一段时间以来,我试图重新评价一种已经被废弃并被视为无用的文学练习:描写。当我看见某种使我有描写愿望的东西时,我就试图扩展那些“写生”笔记,在绝大多数时间它们被遗忘在日程记录本和笔记本中。
  为了构成《帕洛马尔》,我一直都在寻找这样的机会,例如,我重新找到了一段对两只正在交配的乌龟的描写,它按原样进入了书中。这段描写与我的同胞青年诗人朱塞佩·孔代在他的一首诗中的描写几乎是一致的;在由BUR出版的美丽的书《大洋与男孩》中重读这首诗时,我意识到我有可能显得像是一个抄袭者,因为他的诗是先发表的。但我觉得这首诗是描写的客观性的证明,它的力量在各种文学表达中是普遍的。
  我当时还准备了许多页的有关古代和遥远文明的旅行体验:我把它们几乎全都抛开了,因为这位意大利作家的这本旅行感受的书是一种体裁,我们所有的人都从它得到满足。再说,每一件被描写成该体裁文本的事件所必须提供的那些文化观念,在这样一本建立在与被看见的事物的直接关系上的书中,是不和谐的。
  总之,面对那些我只是在有限范围内掌握的知识的领域,这个问题是最难以解决的,因为帕洛马尔永远也不应显露出他所没有的能力和本身从来就不令人感兴趣的无能。如果说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将看到这是在本书的中心部分,即“帕洛马尔购物”。献给巴黎的食品商店的这个部分,回答了我最重视的主题之一,我能够把这些主题定义为“生存的物质基础”。
  因为从我开始将这些文字放置在一起时,我就已将某些我看到重复显现的主题加以定义,如“自然中的秩序与无序”,“必须、可能性、无限”,“安静与言语”。最后这个主题是最重要的,因为帕洛马尔这个人物的首要特征,在一方面是沉默的性格,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世界的阅读”的专心,这种阅读是在世界的非语言学方面的。有时我画出一些格子框,在这个框子里每一个格子都对应着两个主题的交叉点; 在每一个格子里我都必须放置一个已经写好的或是应该写的片段的标题。但是这一从理论概念出发的设想未能奏效,因为书所愿意制造的正是那些在自己的背后有一个机会的文本,这个机会出现在我面前而我并没有刻意寻找过它。
  这本小书的构思经历了很长时间,不光是因为这个原因,还因为我当时常常希望能够成功地使帕洛马尔先生的观察方式延伸到人类世界,到他自己,以最终达到某种普遍的结论。我越向前进展,这个任务就越显得困难。帕洛马尔先生的安静在书的一开始被解释为一种密集的语句流露,而在接近结束时,它变得更加深思远虑和令人焦虑。在重读这本书的全文时,我意识到帕洛马尔的故事可以归结为两句话: “一个人为了一步一步地达到智慧而开始行走。他还没有到达。”














卡尔维诺经典:帕洛马尔 一本关于凝视、分类与世界之谜的邀约 伊塔洛·卡尔维诺,这位二十世纪文学巨匠,以其独具匠心的想象力和对语言的精妙驾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文学世界。《卡尔维诺经典:帕洛马尔》便是他晚期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本以“凝视”为核心,探索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复杂关系的独特之作。这本书并非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更像是一次沉静的冥想,一次对理性与感性、秩序与混沌、个人内心与广阔宇宙之间张力的深刻剖析。 读者将跟随一位名叫“帕洛马尔”的智者,深入他那如迷宫般丰富的内心世界。帕洛马尔,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执着于理解其运作逻辑的人物,他选择了一种近乎苦修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观察,尽可能地分类,尽可能地理解。他居住在一座可以俯瞰地中海的白色别墅中,过着一种简朴而专注于思考的生活。他并非隐士,却也与喧嚣的尘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让他能以一种抽离而又极度专注的目光审视周遭的一切。 本书的结构如同帕洛马尔的思绪一般,呈现出一种精巧而碎片化的特质。它由一系列独立的章节组成,每一章都聚焦于帕洛马尔对某个特定事物的细致观察与思考。这些观察对象看似平凡,却在帕洛马尔的笔下被赋予了不寻常的意义。从花园里一只蜗牛的缓慢爬行,到海面上波浪的无尽起伏;从夜空中星辰的寂静闪烁,到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从海滩上沙粒的微小结构,到一次野餐时食物的摆放顺序——卡尔维诺邀请我们以帕洛马尔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景象。 帕洛马尔的观察,并非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智性挑战的探索。他试图为每一个事物找到一个精确的定位,一种秩序,一种可以被理解的模式。例如,在“海的观察”章节中,帕洛马尔躺在海边,试图区分和定义构成大海的所有元素:海浪的形状、颜色、声音,水的咸度,海风的吹拂,以及沙滩上留下的痕迹。他不仅仅是在描绘海,更是在尝试理解海的本质,理解那些组成海的无数微小部分如何汇聚成一个宏大而统一的整体。他试图用语言去捕捉和固定那些瞬息万变的现象,就如同试图抓住流沙一般。 这种对秩序和分类的追求,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行为的观察上。在“市场上”的章节,帕洛马尔观察着集市上的喧嚣与嘈杂,人们的讨价还价,商贩的吆喝,商品的琳琅满目。他试图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运作的模式,一种人类交往的规则。然而,他很快就会发现,这种秩序常常被意料之外的事件所打破,被情感的波动所扰乱,被个人的偶然性所干扰。这种秩序与混沌之间的拉锯,是帕洛马尔思考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卡尔维诺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减法”和“加法”的写作技巧。一方面,他通过极简的语言,干净利落的句子,剥离掉不必要的修饰,呈现事物最纯粹的面貌。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帕洛马尔那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他试图将一切干扰排除在外的努力。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帕洛马尔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为这些微小的观察对象注入了巨大的思想深度。每一次凝视,都可能引发一场关于存在、时间、认知、意义的辩论。 “帕洛马尔”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它暗示着一个观察者,一个置身于某种高处,能够俯瞰全局,又带着一丝忧郁和孤独的形象。他并非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他的目标是纯粹的认知,是对世界真相的探求。然而,他越来越意识到,任何试图完全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努力,都可能最终陷入一种悖论。当我们试图为事物命名、分类、定义时,我们是否也同时限制了它们的无限可能性?当我们试图捕捉某个瞬间时,是否也让它从永恒的流动中剥离出来,变得不再真实? 本书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作为观察者的“我”与被观察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帕洛马尔的观察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反思。他意识到,他的观察视角、他的知识背景、他的情感状态,都会深刻地影响他对世界的理解。他所看到的,并非客观独立的现实,而是他与现实互动的结果。这种认识,让他感到一种强烈的孤独,一种无法完全与世界融为一体的疏离感。 卡尔维诺以其一贯的幽默和智慧,为这种哲学性的探索注入了生命力。他的文字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灵动和趣味。读者在跟随帕洛马尔思考的同时,也会被他那些精妙的比喻和出人意料的结论所吸引。例如,当他试图理解“不存在”时,他会从各种可能的“缺失”出发,从“空”的形状去推测“有”的边界。这种反向的思考方式,正是卡尔维诺文学的魅力所在。 《卡尔维诺经典:帕洛马尔》适合那些热爱思考,对世界充满好奇,并愿意跟随作者进行一次深度精神漫游的读者。它不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的消遣读物,而是一本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咀嚼的作品。它会挑战你固有的认知模式,激发你对日常生活的全新感悟。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张进入另一个维度的门票。在这个维度里,最平凡的景象都拥有了深刻的哲学含义,最微小的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宇宙的秘密。帕洛马尔的凝视,最终指向的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更是对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以及在浩瀚宇宙中渺小而又独特的存在的深刻体悟。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智慧,或许不在于找到了所有答案,而在于永远保持着提问的热情,永远愿意去凝视,去分类,去尝试理解,即使我们知道,世界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神秘。 这本书是一份真诚的邀约,邀请我们放下手中的一切,静下心来,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奇迹,又隐藏着多少值得我们深思的哲学命题。卡尔维诺以他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更深邃、更广阔的认知世界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对它所探讨的主题感到有些疏离,那是一种关于存在、边界和认知的哲学探讨,似乎离我的日常经验十分遥远。然而,正是这种疏离感,最终成为了我被吸引的关键。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将这些宏大的问题,巧妙地植入到一些极具个人色彩的、甚至有些怪诞的场景之中。比如他对于“距离”的反复思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远近,更是心灵上的隔阂,是时间维度上的不可及。正是通过这种介于真实与虚构、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模糊地带,我反而更容易进入他的思想世界。这本书不是提供答案的,它提供的是一套精密的工具箱,用来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确定性”,迫使我们去质疑那些我们从未想过去质疑的东西,这是一次对思维定势的彻底颠覆。

评分

语言的张力和音乐性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有些作家的文字是水流,那么这位作家的文字更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音符排列,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了严苛的音阶推敲。他的句式变化多端,时而是那种长到几乎要吞噬掉读者的、充满气势的长句,将一连串的意象喷薄而出;时而又切换为那种短促、冷峻的断句,像敲击在心口的一声闷响。这种节奏的把握,使得文字本身就具备了强大的情感穿透力,即使是描述最抽象的概念,也充满了肉体般的质感。我发现自己在朗读某些段落时,会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仿佛在跟随作者为文字谱写的无声旋律,这是一种罕见的、阅读与聆听交织在一起的奇妙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线性叙事的依赖,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碎片、思考和场景的拼贴画,每一块碎片都光彩夺目,但要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地图,则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主动性和想象力。起初,我感到有些迷失,仿佛在迷宫中前行,找不到明确的出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享受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自由感。作者没有为我们铺设好红毯,而是递给我们一堆散落的珍珠,让我们自己去决定如何用丝线将它们串联成项链。这种被赋予的创作参与感,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智力上的探险,每一次新的理解都是一次自我构建的胜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沉甸甸的纸质感,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封面采用了一种做旧的米黄色调,配上那种复古的字体排版,仿佛直接从一个旧书店的角落里被时光打捞出来。每一次翻开,都能闻到那种淡淡的、混合着油墨和纸张纤维特有的、令人安心的气味。内页的字体选择也极具匠心,行距和字号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那种疏朗和克制,让人在阅读紧张的故事情节之后,能有一个喘息和思考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被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彰显着主人对阅读本身的尊重和热爱。这种对手工艺的执着,使得每一次拿起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而不是仅仅消费一个故事。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日常琐碎细节的捕捉能力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境界。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在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瞬间,用极其精准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定格下来。比如描述一个清晨的光线如何穿过窗帘缝隙投射在地板上的纹路,或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如何改变了街道的气味,这些片段并非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它们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美感。我常常读到某一句话,会忍不住停下来,合上书本,走到窗边,试图在现实中寻找那个被作者捕捉到的瞬间的对应。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它教会了我用一种更慢、更专注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看似平淡的世界,挖掘隐藏在平凡表象下的宏大叙事。

评分

卡尔维诺经典,买了几本,虽然文学性有点强,但可以试着读一读,毕竟是大师

评分

内容还不错,比较有趣。

评分

这次双11,光买书就花了几千块,一大堆的书,也还没来得及看,感觉现在买书就像女人买衣服一样。女人买了衣服回家放着,也许很久了标签都还没撕,我买那么多书也差不多,有的过了很久,塑封都没撕开。

评分

卡尔维诺经典,买了几本,虽然文学性有点强,但可以试着读一读,毕竟是大师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顺商祺!

评分

京东商城图书质量保证价格最低

评分

第五卷《巴别尔书信集》,本卷收录了巴别尔现存的371封书信。

评分

双十一入的书,一直没空评价,现在图书活动的力度越来越小了,估计这单书是我最近几年最后入的一单了,纪念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