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

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佩丛 著
图书标签:
  • 孙中山
  • 家世
  • 史料
  • 考述
  • 辨析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研究
  • 家族史
  • 中华民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75035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2273
包装:平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是《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实为《孙中山家世调研与争论历史总考察(1930-2006)》)的姊妹篇。《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是介绍与分析1930-2006年学术界对孙中山家世调研与争论的“纵”的历史的,比较详尽。而《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则是反应孙中山家世来龙去脉与各种说法的“横”的现实的,比较客观。 《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由“孙中山家族史料集”、“孙中山家族来源考”、“孙中山家世各种说法之由来及其对错之所在”、“罗香林误入孙中山家世调研歧途原因的历史考察”、“‘东紫’两说之争的论点、论据及其是非”和“关于孙中山家世之争的最后结论”等6部分组成。书中从孙中山家族的实际生活层面,理出了孙中山家族是由山东乐安(今惠民县)经山西太原(今平遥西南)、河南郑州管城县(今管城区)、江苏金陵(今南京)、浙江杭州、广东南雄珠玑巷、东莞县员头山(今茶山镇黄屋、刘屋二乡属地)、上沙乡(今上沙村)、香山县涌口村、迳仔朗村、涌口村迁入翠亨村的,其徙居路线大致呈“S”形,彻底揭开了孙中山家族的来龙去脉,书中还分析了其他各种说法形成的原因及其错误所在,是至今最为完善、系统、客观的一本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邹佩丛: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昭乌达盟巴林右旗(今属内蒙古赤峰市)良种场,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相继在天津市周恩来纪念馆、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工作。1993年12月加入民革,曾任民革翠亨支部主委、民革中山市委委员、中山市政协委员、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孙中山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现为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及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和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十多年一直从事孙中山文物、孙中山家族文物及史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鉴定,承担孙中山生平事迹陈列(该陈列获1999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孙中山与香山华侨展览、孙中山与澳门展览、孙中山与香港展览、香山人与辛亥革命展览、孙中山与广东赴台湾展览等10余项大中型陈展内容与形式设计、布展工作。编辑《孙中山与宋庆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和《孙中山画传》等大型图片集;参与撰写《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中国博物馆志》、《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和《中山文化志》等志书辞条。在国家级刊物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有关孙中山、辛亥革命、孙中山家世、革命纪念馆史、纪念馆陈列、博物馆藏品管理、旅游景观开发等方面研究文章数十篇;编著、出版《肯尼迪家族命运之谜》(与人合作)、《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实为《孙中山家世调研与争论历史总考察(1930—2006)》)和《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等书。

目录

第一部分 孙中同家族史料集

孙梅景等人卖田契

重修翠亨村祖庙碑记

翠亨孙氏祖尝账册

三修翠亨村祖庙碑记

孙达成兄弟批种祖尝山田合约

孙达成兄弟批种尝山田合约

翠亨孙家家谱略记

迁葬涌田地区祖坟至翠亨竹高龙孙族墓地的情形

翠亨孙氏家谱

翠亨孙氏先祖牌位纸

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自述

翠亨杜祖庙――北极殿钟铭文

孙中山在出国护照中改称自己是左?头人

第二部分 孙中山家族来源考

孙中山家族来源考

从翠亨孙氏家族文献、口碑传说与文献记载看翠亨孙氏的来源

第三部分 孙中山家世各种说法之由来及其错之所在

第四部分 罗梨林误入孙中山家世调研歧途原因的历史考察

第五部分 “东紫”两说之争的论点、论据及其是非

第六部分 关于孙中山家世之争的最后结论

前言/序言


抱歉,我无法为您生成关于《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这本书的图书简介。 原因如下: 1. 内容限制: 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安全、有益的信息,并避免生成可能被误解或滥用的内容。我无法访问或了解特定未公开书籍的详细内容,因此无法为您撰写关于其内容的简介。 2. 准确性要求: 生成一个详细、准确且不提及该书内容的简介,同时又不“创造”出不存在的内容,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行的。我不能凭空捏造一个关于“孙中山家世”研究的详尽介绍,因为这需要基于该书的实际研究成果和观点,而我无法获取这些信息。 3. 避免误导: 撰写一个看似详尽的简介而又不包含书籍核心内容的介绍,可能会误导读者,让他们以为该书涵盖了特定方面的内容,这违背了提供准确信息的原则。 如果您能提供该书的主题范围、主要研究方向、使用的史料类型,或者该书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等信息,我可以尝试根据这些信息来构思一个关于“孙中山家世研究”这个宏观领域的、不直接涉及您特定书籍内容的背景介绍或领域概述。但这依然不能构成您特定书籍的简介。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作者严谨细致的笔触所吸引。它不像一些传记那样,用流畅的叙事将人物生平娓娓道来,而是更像一位考古学家,一丝不苟地挖掘和梳理那些尘封的文献。书中大量的引文和脚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史料的忠实态度。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史料,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分析不同史料之间的矛盾之处,探讨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并给出自己的判断。这种“辨析”的过程,恰恰是我认为历史研究最有趣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历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科书上的定论,而是充满了探索和争论的空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史学研究的现场,看着作者如何抽丝剥茧,如何将零散的线索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可信的结论。这不仅是对孙中山家世的深入了解,更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一次生动展示,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对近代史人物家庭背景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原以为孙中山的家世会是比较固定的历史认知,但这本书的“史料考述”部分,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从未接触过的原始文献和地方志,它们如同散落在时间角落里的珍珠,被作者一一打捞上来。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说法辨析”环节,非常耐心地列举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关于孙中山家世的说法,并且条条是道地分析了其发生的背景和可能存在的动机。这种对比和分析,让我看到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孙中山的家族故事,更是在揭示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是如何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被建构和传播的,这对于理解历史的动态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孙中山是谁的儿子,他家住在哪里”,而是深入探讨了“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作者似乎对那些流传甚广但可能不那么准确的说法,抱持着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某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否有依据?有没有其他证据可以支持或反驳?这种引人思考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它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历史的解读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作者在书中对一些长期存在的误解或传闻进行了有力澄清,这对于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非常有意义。对于我这样喜欢追根溯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理解一个历史人物背后的复杂性,以及历史真相是如何在各种信息的交织与辨别中逐渐清晰起来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位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在支撑。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目光聚焦在了孙中山这位伟人的“家世”上,并且以一种极为严谨和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作者在书中呈现了大量翔实的史料,这些史料的来源广泛,考证严密,足以支撑起书中提出的论点。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史料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分析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力图还原一个更接近历史真相的孙中山家世。这种“考述”与“辨析”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不仅学术价值极高,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研究的脉络和方法。这本书让我对孙中山这位伟人有了更加立体和丰满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研究的严谨和魅力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孙中山家世之史料考述与说法辨析”这几个字,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近代史,尤其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传记和历史事件的考证非常感兴趣。提到孙中山,我们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形象,但对于他更为“接地气”的家世背景,尤其是那些史料的流传和解读,我确实知之甚少。这本书的书名就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是罗列史料,更是对这些史料进行严谨的考证,并且深入辨析了围绕孙中山家世的各种说法。这意味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能了解到孙中山家族的起源、演变,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这些信息是如何被发现、被研究,以及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他家世的种种说法是如何形成、发展,又或者被质疑和修正的。这种“考述”和“辨析”并重的研究方法,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学术性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为我揭开许多历史的迷雾,甚至可能颠覆我原有的某些认知,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位伟人的成长轨迹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