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图书发行部 | 出版时间:2016-10-01 |
| 作者:艾玛.拉金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42.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1173065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0 |
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
艾玛·拉金(Emma Larkin,笔名) 美国记者,在亚洲出生和成长,后于伦敦大学 亚非学院学习缅甸语。她以曼谷为基地,对亚 洲进行广泛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访问缅甸。
前 言 001
**章 曼德勒 007
第二章 三角洲 059
第三章 仰 光 105
第四章 毛淡棉 153
第五章 杰 沙 201
后 记 251
致 谢 255
新版后记 259
译后记 267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一个充满文学气息和探索意味的标题。奥威尔,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代表着智慧、勇气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他的作品,尤其是《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听说有人要去缅甸“寻找”他,我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一幅画面:一个追寻者,踏上异国的土地,试图通过触碰那些与奥威尔相关的痕迹,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我非常好奇,作者在缅甸会找到些什么?是关于奥威尔当年在那里的具体经历,还是他作品中对缅甸现实的某种呼应?亦或是,这是一种更深层的哲学性的探寻,关于自由、真相、以及个体在庞大体制下的存在困境?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进行一次思想的旅行,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评分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立刻闪过很多画面。《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光是这名字,就充满了故事感。我一直觉得,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跟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是分不开的。奥威尔,一个那么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现实的犀利批判,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揭露。而缅甸,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同时又经历了很多复杂变迁的国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作者为什么要在缅甸寻找奥威尔?是去找寻他当年在那里的生活痕迹?还是在缅甸的土地上,寻找奥威尔作品里所描绘的那种力量,那种对真理的追求?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会不会让我对奥威尔有新的认识,会不会让我看到他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者,通过缅甸这个视角,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他关于自由、民主、以及人类困境的那些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光是这个标题,就勾勒出一幅充满神秘与怀旧的画面。我一直对奥威尔及其作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文字不仅深刻洞察人性,更对政治现实有着惊人的预见性。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几乎是立刻被它吸引住了。虽然书名暗示了某种追寻,但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我能重新审视奥威尔的文字,并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他与缅甸之间的联系。我很好奇,作者究竟会在缅甸的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寻找”奥威尔?是关于他当年在那里的经历,还是他作品中对缅甸现实的映射?抑或是,这是一种更抽象的、关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压迫的哲学性追寻?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系列的可能性,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踏上一段充满思想火花的旅程。
评分这是一个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的封面。我常常觉得,很多伟大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心灵的投射,是他们生命经历在纸上的烙印。《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这个书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作者本人以及他创作背景的好奇心。奥威尔与缅甸,这两个看似不直接相关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张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者编织在一起的?他是否深入了奥威尔当年生活的足迹,捕捉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细节?还是他试图从缅甸当下的社会现实中,寻找奥威尔思想的影子?我非常喜欢那种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书籍,尤其是当它能够连接起历史、文化与个人经历时。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奥威尔的简单介绍,而是会触及更深层次的议题,比如殖民历史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的挣扎、以及那些关于真实与谎言、权力与反抗的永恒主题。
评分《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这个名字让我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奥威尔,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反思,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人。而缅甸,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历史底蕴深厚的东南亚国度。当这两者被联系在一起时,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无数的可能性。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展开这场“寻找”?是循着奥威尔当年的足迹,去探访那些被时间磨蚀的角落,去感受那些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环境?还是作者试图在缅甸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寻找奥威尔思想的投影,去理解那些关于权力、压迫、以及个体反抗的普遍性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不仅仅是了解奥威尔的生平,更是通过缅甸这个独特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他的思想,去理解那些超越时空的真理,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是如何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
评分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
评分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
评分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
评分好书
评分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
评分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
评分今天下午到,已经开始行动了
评分好书
评分20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