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曾亦,唐文明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05591
版次:1
商品編碼:10992770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2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謝遐齡、曾亦等撰文,以思想與文化視角探討古今政治與文化的正統性,思考新的中國話語力量。

內容簡介

  所謂完全的正統性,政治上的統治性、文化上的正當性,二者缺一不可。
     封建時代的古中國,講求世子承襲、血脈正統,使得“攘夷”成為此後數代漢族政權抵禦外族入侵時的經典口號。是以自齊桓公舉“尊王攘夷”的大旗,確立周王室的正統,至滿清入關多年,仍被斥為夷。然華夏亦以文化同一為正宗,有夷狄能忠孝仁義者,則進之曰夏,是以上述滿清雖曾被視為夷,但因其能被教化而行華夏文化之精髓,終得政權統治之久安。傢國天下,忠孝仁義,是為正統之精義。
     自近代以來,隨著世界寰宇取代古之黃帝天下,在抵禦列強入侵的過程中,“中華民族”以及具備真正民族國傢含義的新“中國”逐步形成,五十六個民族亦成“一傢”,之前的“夷夏”之彆不復存在。然而在世界而言,論及普世價值必稱西式的民主、自由、平等,從此意義上說,“新中國”亟需重建自身的文化話語,在政治正統之外,亦以文化正統立於全球。
     本輯即收錄專題文章及相關典籍,探討“中國”正統的變化與發展。

作者簡介

  曾亦,湖南新化人,復旦大學政治學學士(1987—1991),中國哲學的碩士、博士(1994—2000)。2000年起在復旦大學社會學係任教。多年來一直緻力於儒學方麵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目前主要從事經學方麵的理論研究,並且緻力於探討經學與現代中國思想之興起的關係,以及未來中國道路的構建等問題。著有《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禮記導讀》《宋明理學》,先後主編《經學、政治與現代中國》《中國社會思想史讀本》《復旦社會學論壇》等,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精彩書摘

  馬剋思主義與儒學
  ——我們是否仍處於經學時代?
  謝遐齡�刈髡叩ノ唬�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馬剋思主義要紮根中國社會,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它的中國化問題,二是它與中國文化傳統的通連問題。前者紮根民眾,後者紮根傳統。中國化問題雖已經解決,不過還在繼續深化中。第二個問題有一定難處,因為有“兩個徹底決裂”之說起著阻隔作用。不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馬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已經得到官方宣布,“毛澤東思想第四個來源是中國古代文獻”,此話雖齣自林彪之口,然林彪廢,此話卻未廢。改革開放以來,“實事求是”、“小康”、“與時俱進”、“和諧社會”等標誌性理論在用詞上明確顯示與傳統文化關聯。國傢已經在全球各處廣建孔子學院。雖然儒學課程不多,但所奉之名卻是孔子。看來,時機成熟便可宣布中國化馬剋思主義繼承和發展瞭中國優秀傳統思想。
  馬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傳統通連的問題,實質上也屬於中國化問題。文化傳統是活的,而且是活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因而紮根民眾與紮根傳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這就是說,作為實踐,本無須多說,因為事情一直在開展、進行之中。本文要討論的問題是理論上怎樣闡明。國傢規定馬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如果能闡明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主要體現,那麼馬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傳統的通連就得到一個重要論據。馮友蘭先生主張中國哲學史劃分為子學、經學兩大時代。如果當今時代仍然屬於經學時代,這一論據就能成立。
  一、經學時代
  經學一詞初義或可解為研究典籍之學,但自董仲舒建議獨尊儒學之後的演變,經學成為官方確認的國傢意識形態,用以統一人民群眾的思想,這個詞就有瞭特定含義。
  眾所周知,先秦稱作百傢爭鳴時期是因為學派眾多,號稱諸子百傢。當時各學派地位平等。這裏所謂平等,其實齣於多各有依靠,有點兒類似今日馬列主義在中國、基督教自由派在美國,印度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各在所在國占主導地位,在世界上卻是平等的。從全世界角度看,目前也可看作諸子百傢爭鳴狀況。
  董仲舒提齣獨尊儒學,意思是從諸子中拔齣儒學作為國傢意識形態。董仲舒答漢武帝冊問曰:“春鞦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傢殊方、指意不同。是上亡持一統;法製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竝進,邪闢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相當於今天規定馬剋思主義為國傢指導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是重大創舉。對這一事件,當今學者有褒有貶。無論褒貶,在一點上可以達成共識,那就是:此舉是當時事勢之必然。古代中國社會是眾多傢族的聯閤體,一旦形成統一理念,統一勢不可擋,不得不尋求維護統一的路數。董仲舒提齣的正是中國統一所必需的方案。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用武力統一中國;而統一不能靠武力維護。這個道理很簡單。武力維護的局麵,不可避免地內在張力極大,極易破敗,成本(用經濟學傢喜歡的說法)也高很多。長遠之道在精神。文化是統一之堅實基礎。所以,董仲舒是適應中國曆史發展的要求為維護新帝國統一的需要提齣的獨尊儒學。沒有董仲舒,也會有另外的人提齣類似的方案。這裏要聲明一點,本文所說的必然,沒有黑格爾的必然性意義,是勢不可免的意思。
  經學時代這一概念是馮友蘭先生提齣的。馮友蘭先生在所著《中國哲學史》中把中國思想史劃分為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兩大段。這一分期方法恰當地揭示瞭中國思想史的顯著特徵,反映瞭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的重要性質。馮先生所謂經學,不單指儒學,他把玄學、佛學都列在經學時代。所以不要誤解馮友蘭先生的經學時代概念指儒學統治,而是指有主流思想的時代。不過本文倒是要強調,盡管有的時候其他學說取得瞭官方意識形態地位,儒學仍然起著重要作用。馮先生的說法使經學時代概念有瞭較大的包容性和充分的開放性,使我們有可能把今天的情況也概括進去。
  這裏還要指齣的一點是:董仲舒的提議使得儒學有瞭宗教意味。當然,這裏所謂宗教與西方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的唯靈論宗教是不同的概念。是否能歸為一類,都稱之為宗教,是個應該繼續研討的問題。既然現在一般都這樣提,本文也就行個方便,省得還要大費口舌解釋。儒釋道稱作三教,屬中國意義上的教,雖然與西方宗教不同,但還是有相近處。康德講得很清楚,分類,本來就是理性為統一零散經驗的自發性活動。董仲舒提議之後,儒教作為宗教,整閤進中國文化中許多原先已有的元素。比如祖先崇拜,是極其古老的民俗。王族的祭祖活動與祭天、祭山川活動早在董仲舒前就已整閤成一個係統。把民間百姓的祭祖活動整閤進來順理成章,並無難處。在董仲舒提齣獨尊儒學之前,這個整閤過程已經完成瞭大半,董仲舒屬順勢而為。當然,要整閤的元素很多,比如上至朝廷下達民間的種種禮儀。整閤工作主要是把各種已有元素組閤起來、係統化並闡發其意義,與時俱進地創造新元素、吸收外來元素。這是個長期的逐步演進的過程。
  這樣的宗教當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宗教。一般意義上的宗教可以是民間的。董仲舒倡議的屬國教,即由國傢認可的、獨尊的,因而須看作國教。不過這裏還須強調的是,儒教作為國教,與天主教之類有相當大的差異。儒教確實有個係統,整閤進多種元素,但不像天主教那麼形狀清晰,更不那麼嚴格、組織嚴密,乃至不少學者依組織程度較弱懷疑儒教是否算個宗教。
  董仲舒的提議,使得中國思想史進入經學時代;這個經學時代意味著有國教的時代。
  當然,本文這裏關注的是經學的意識形態意義而不是其國教意義。董仲舒的提議使得諸學派須區分為經學、子學兩大類。儒學本是諸子之一,現在提升為經學,明確地規定為國傢意識形態或曰領導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其他學派統稱子學,錶明它們的意識形態地位低於經學。這裏的要點不在指導思想為何,而在明確規定。當代的美國在意識形態方麵也有主導思想,而且相當鮮明。不過沒有以國傢意誌明確規定:沒有寫進憲法。這裏要說明:明確規定是形式條件,不是實質條件。這就是說,指導思想的內容(實質)可以變動。馮友蘭先生就未拘儒學一種,玄學、佛學也置於經學之列。而必須有指導思想(形式)則確定不可動搖。
  ……

前言/序言

  編者按:

  《春鞦》既賢魯隱之讓國,又譏宋宣之傳弟,而發“大居正”之論,皆以明正統之義焉。蓋正統者,嫡嗣之謂也。一傢有一傢之正統,一族有一族之正統,一國有一國之正統,至於王朝之更迭,天命之流轉,亦莫不有正統焉。禮曰:“正體於上,又將有所傳重也。”蓋以族群之係於一身,此古人所以重正統也。

  蓋自一傢言之,世世嫡長子,自為正統,其餘則庶弟也。自一族言之,或大宗,或小宗,皆為正統,其餘終流為疏孽族屬而已。自一國言之,母貴則子貴,世子承嫡為正統,餘子縱得民心,猶不免於篡誅也。若乎寰宇之內,自黃帝有天下,後世之帝王,無論徵伐或禪讓,莫不為黃帝之裔胄,是以且不論元魏之肇基,至於濛元、滿清之混一宇內,然其於正統之名,猶有間焉。是以明祖、孫文得假攘夷之大義,終成革命嬗替之功矣。

  政治之正統如此,至於文化,亦有正統之義焉。《春鞦》許齊桓、晉文之攘夷,蓋欲全吾華夏民族之正統政治也,至其備七等之科,進楚莊曰楚子,退中國為新夷狄,則取文化正統之義焉。《春鞦》痛臣弑君、子弑父之禍,又責君之無恩於臣、殺臣子母弟之忍,凡所以明忠孝仁義之旨也。是以忠孝仁義者,吾華夏文化之正統也。《春鞦》於中國之不能忠孝仁義者,徑貶之曰夷,其間有夷狄能忠孝仁義者,則進之曰夏。若是,嬴秦雖能蹶六國,一天下,漢人猶視之為閏統,蓋以秦偏任法製,不務忠孝仁義之道故也。

  是以就一國一朝而論,其正統性有二:其一,漢人為主體之政權,此以血脈之紹緒而為正統,則東晉、南宋雖居偏安之實,猶不失正統之名。其二,華夏數韆年主流價值,即忠孝仁義,此為文化之正統,是以嬴秦、滿清雖有族類之異,然二者治安之久暫,良不因文化有以緻之耶?是以正統當兼有二義:即政治正統與文化正統。前者為民族主義,蓋斷不容異族之主宰中國也;後者則為普遍主義,誠以華夏數韆年之高遠理想,當惠及人類也。二者不可闕一,否則,正統性不免有闕失,未為真正之正統矣。

  至於今日之中國,其情形或稍異於古。蓋《春鞦》於其始也,據周、魯、齊、晉、宋、衛、鄭為中國,以捍禦夷狄,其終則進楚、秦、吳為中國,乃不復遠近大小之分,廩廩然馴至大同矣。若吾舊日之中國,地跨九州五服,有五十六民族之眾,今則熔為一爐矣,而名之為中華民族,是以今則不得據舊日夷夏之判分,須視五十六民族為諸夏,甚至以為中國矣。中國之為中國,非漢人一族之謂也,凡居於此土之中華民族,莫非中國之一分子。古人素視夷狄為“化外”之民,至其被至於忠孝仁義之化中,則不復擯之,而進為諸夏矣。據此義而論,異日吾中國將視整個儒傢文化圈為諸夏,至於奉自由、民主、平等之說者,真夷狄也。故就廣義而辨夷夏,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東亞為諸夏,而絀歐美為夷狄矣。

  今之異於古者,尚有一義。吾國尊西洋之馬剋思主義為聖經,奉西洋之民主、自由、平等諸說為普世價值,崇洋若此,大悖“新中國”應有之義也。吾黨素以“新中國”自矜,而黜晚清與民國為“舊中國”,彼時誠外有列強環伺,內則分崩離析,雖有中國之名,而無中國之實,焉得視為“舊中國”哉!蓋“舊中國”者,唯晚清以前之中國得居之。其時天朝為世界之中心,忠孝仁義之價值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是乃得名為“中國”,此“舊中國”之義也。據此義而論,今之美國,真“中國”也。是以今日中國欲真正成為中國,即新中國,非國強民富之謂也。異日吾數韆年列聖相傳之道,即忠孝仁義之價值,能再度成為普世價值,如是方為“新中國”。是以今當效法孫文晚年之認祖歸宗,視“三民主義”為孔孟道統之傳,而尊儒傢經典為聖經,奉忠孝仁義之說為普世價值。設能若是,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既不失政治之正統,亦為文化之正統,誠為真正閤法之天朝政權。雖然,馬剋思主義有取天下之功,誠不容諱焉。自古以來,革命皆“馬上”得天下,則先賢之“上馬”,良有以也。今當治天下之時,則須“下馬”矣,而不得不遵用儒術也。如此,馬上馬下,各成其功,兩不相妨,又何必自疑焉。

  至於學術之正統,斯道統之謂也。《尚書·洪範》雲:“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迄於孔、孟,古之列王列聖也,其所行所明之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當凜遵不違。凡不由此道者,斯異端而已。春鞦之時,孔子誅少正卯,孟子拒揚墨,其後有宋儒闢佛老,莫不為道之乾城,而以闢異端為己任焉,今之右儒者當有此意識。蓋闢異端之旨,不過在確立吾華夏文明數韆年文化之主體性而已。雖然,西學自不妨研究,然其目的不過取以佑護吾國吾民吾學而已。蓋西學猶田間之雜草,當時時鋤之,方能化為肥料,真正為吾所用矣。若讓其自由生長,斯為正苗之害而已。吾儒之闢異端,其精義正在於此。唯經此闢異端之必要步驟,從而真正確立中國自身之道統或學統,方能以廣博之心胸,海納百川之姿態,於人類一切優秀文明,皆兼收並蓄之。至是,不同文化間方能有真正之對話與交流。否則,誠不免於門戶膠柱之偏,或失於邯鄲學步之淺,皆非是也。

  本書收錄六篇專題文章,或從政治,或從學術,討論古往今來之正統問題。其間雖或不免有私見之嫌,然非好學深思者不能得此,讀者良當自擇焉。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正在閱讀中,感覺不錯

評分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評分

本書為《思想史研究》係列叢書第九輯,收錄海內外學者的七篇專題文章,或從政治,或從學術,如經、史、儒的關係、古代"中國"觀念的演變等話題,討論古往今來思想史之正統問題。封建時代的古中國,講求世子承襲、血脈正統,使得“攘夷”成為此後數代漢族政權抵禦外族入侵時的經典口號。是以自齊桓公舉“尊王攘夷”的大旗,確立周王室的權威正統,至滿清入關多年,仍被斥為夷。然華夏亦以文化同一為正宗,有夷狄能忠孝仁義者,則進之曰夏,是以上述滿清雖曾被視為夷,但因其能被教化而行華夏文化之精髓,終得政權統治之久安。傢國天下,忠孝仁義,是為正統之精義。自近代以來,隨著世界寰宇取代古之黃帝天下,在抵禦列強入侵的過程中,“中華民族”以及具備真正民族國傢含義的新“中國”逐步形成,五十六個民族亦成“一傢”,之前的“夷夏”之彆不復存在。然而在世界而言,論及普世價值必稱西式的民主、自由、平等,從此意義上說,“新中國”亟需重建自身的文化話語,在政治正統之外,亦以文化正統立於全球。本輯即收錄專題文章及相關典籍,探討“中國”正統的變化與發展。是以就一國一朝而論,其正統性有二:其一,漢人為主體之政權,此以血脈之紹緒而為正統,則東晉、南宋雖居偏安之實,猶不失正統之名。其二,華夏數韆年主流價值,即忠孝仁義,此為文化之正統,是以嬴秦、滿清雖有族類之異,然二者治安之久暫,良不因文化有以緻之耶?是以正統當兼有二義:即政治正統與文化正統。前者為民族主義,蓋斷不容異族之主宰中國也;後者則為普遍主義,誠以華夏數韆年之高遠理想,當惠及人類也。二者不可闕一,否則,正統性不免有闕失,未為真正之正統矣。 至於今日之中國,其情形或稍異於古。蓋《春鞦》於其始也,據周、魯、齊、晉、宋、衛、鄭為中國,以捍禦夷狄,其終則進楚、秦、吳為中國,乃不復遠近大小之分,廩廩然馴至大同矣。若吾舊日之中國,地跨九州五服,有五十六民族之眾,今則熔為一爐矣,而名之為中華民族,是以今則不得據舊日夷夏之判分,須視五十六民族為諸夏,甚至以為中國矣。中國之為中國,非漢人一族之謂也,凡居於此土之中華民族,莫非中國之一分子。古人素視夷狄為&"化外&"之民,至其被至於忠孝仁義之化中,則不復擯之,而進為諸夏矣。據此義而論,異日吾中國將視整個儒傢文化圈為諸夏,至於奉自由、民主、平等之說者,真夷狄也。故就廣義而辨夷夏,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東亞為諸夏,而絀歐美為夷狄矣。今之異於古者,尚有一義。吾國尊西洋之馬剋思主義為聖經,奉西洋之民主、自由、平等諸說為普世價值,崇洋若此,大悖&"新中國&"應有之義也。吾黨素以&"新中國&"自矜,而黜晚清與民國為&"舊中國&",彼時誠外有列強環伺,內則分崩離析,雖有中國之名,而無中國之實,焉得視為&"舊中國&"哉!蓋&"舊中國&"者,唯晚清以前之中國得居之。其時天朝為世界之中心,忠孝仁義之價值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是乃得名為&"中國&",此&"舊中國&"之義也。據此義而論,今之美國,真&"中國&"也。是以今日中國欲真正成為中國,即新中國,非國強民富之謂也。異日吾數韆年列聖相傳之道,即忠孝仁義之價值,能再度成為普世價值,如是方為&"新中國&"。是以今當效法孫文晚年之認祖歸宗,視&"三民主義&"為孔孟道統之傳,而尊儒傢經典為聖經,奉忠孝仁義之說為普世價值。設能若是,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既不失政治之正統,亦為文化之正統,誠為真正閤法之天朝政權。雖然,馬剋思主義有取天下之功,誠不容諱焉。自古以來,革命皆&"馬上&"得天下,則先賢之&"上馬&",良有以也。今當治天下之時,則須&"下馬&"矣,而不得不遵用儒術也。如此,馬上馬下,各成其功,兩不相妨,又何必自疑焉。至於學術之正統,斯道統之謂也。《尚書·洪範》雲:&"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迄於孔、孟,古之列王列聖也,其所行所明之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當凜遵不違。凡不由此道者,斯異端而已。春鞦之時,孔子誅少正卯,孟子拒揚墨,其後有宋儒闢佛老,莫不為道之乾城,而以闢異端為己任焉,今之右儒者當有此意識。蓋闢異端之旨,不過在確立吾華夏文明數韆年文化之主體性而已。雖然,西學自不妨研究,然其目的不過取以佑護吾國吾民吾學而已。蓋西學猶田間之雜草,當時時鋤之,方能化為肥料,真正為吾所用矣。若讓其自由生長,斯為正苗之害而已。吾儒之闢異端,其精義正在於此。唯經此闢異端之必要步驟,從而真正確立中國自身之道統或學統,方能以廣博之心胸,海納百川之姿態,於人類一切優秀文明,皆兼收並蓄之。至是,不同文化間方能有真正之對話與交流。否則,誠不免於門戶膠柱之偏,或失於邯鄲學步之淺,皆非是也。

評分

正在閱讀中,感覺不錯

評分

本書為《思想史研究》係列叢書第九輯,收錄海內外學者的七篇專題文章,或從政治,或從學術,如經、史、儒的關係、古代"中國"觀念的演變等話題,討論古往今來思想史之正統問題。封建時代的古中國,講求世子承襲、血脈正統,使得“攘夷”成為此後數代漢族政權抵禦外族入侵時的經典口號。是以自齊桓公舉“尊王攘夷”的大旗,確立周王室的權威正統,至滿清入關多年,仍被斥為夷。然華夏亦以文化同一為正宗,有夷狄能忠孝仁義者,則進之曰夏,是以上述滿清雖曾被視為夷,但因其能被教化而行華夏文化之精髓,終得政權統治之久安。傢國天下,忠孝仁義,是為正統之精義。自近代以來,隨著世界寰宇取代古之黃帝天下,在抵禦列強入侵的過程中,“中華民族”以及具備真正民族國傢含義的新“中國”逐步形成,五十六個民族亦成“一傢”,之前的“夷夏”之彆不復存在。然而在世界而言,論及普世價值必稱西式的民主、自由、平等,從此意義上說,“新中國”亟需重建自身的文化話語,在政治正統之外,亦以文化正統立於全球。本輯即收錄專題文章及相關典籍,探討“中國”正統的變化與發展。是以就一國一朝而論,其正統性有二:其一,漢人為主體之政權,此以血脈之紹緒而為正統,則東晉、南宋雖居偏安之實,猶不失正統之名。其二,華夏數韆年主流價值,即忠孝仁義,此為文化之正統,是以嬴秦、滿清雖有族類之異,然二者治安之久暫,良不因文化有以緻之耶?是以正統當兼有二義:即政治正統與文化正統。前者為民族主義,蓋斷不容異族之主宰中國也;後者則為普遍主義,誠以華夏數韆年之高遠理想,當惠及人類也。二者不可闕一,否則,正統性不免有闕失,未為真正之正統矣。 至於今日之中國,其情形或稍異於古。蓋《春鞦》於其始也,據周、魯、齊、晉、宋、衛、鄭為中國,以捍禦夷狄,其終則進楚、秦、吳為中國,乃不復遠近大小之分,廩廩然馴至大同矣。若吾舊日之中國,地跨九州五服,有五十六民族之眾,今則熔為一爐矣,而名之為中華民族,是以今則不得據舊日夷夏之判分,須視五十六民族為諸夏,甚至以為中國矣。中國之為中國,非漢人一族之謂也,凡居於此土之中華民族,莫非中國之一分子。古人素視夷狄為&"化外&"之民,至其被至於忠孝仁義之化中,則不復擯之,而進為諸夏矣。據此義而論,異日吾中國將視整個儒傢文化圈為諸夏,至於奉自由、民主、平等之說者,真夷狄也。故就廣義而辨夷夏,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東亞為諸夏,而絀歐美為夷狄矣。今之異於古者,尚有一義。吾國尊西洋之馬剋思主義為聖經,奉西洋之民主、自由、平等諸說為普世價值,崇洋若此,大悖&"新中國&"應有之義也。吾黨素以&"新中國&"自矜,而黜晚清與民國為&"舊中國&",彼時誠外有列強環伺,內則分崩離析,雖有中國之名,而無中國之實,焉得視為&"舊中國&"哉!蓋&"舊中國&"者,唯晚清以前之中國得居之。其時天朝為世界之中心,忠孝仁義之價值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是乃得名為&"中國&",此&"舊中國&"之義也。據此義而論,今之美國,真&"中國&"也。是以今日中國欲真正成為中國,即新中國,非國強民富之謂也。異日吾數韆年列聖相傳之道,即忠孝仁義之價值,能再度成為普世價值,如是方為&"新中國&"。是以今當效法孫文晚年之認祖歸宗,視&"三民主義&"為孔孟道統之傳,而尊儒傢經典為聖經,奉忠孝仁義之說為普世價值。設能若是,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既不失政治之正統,亦為文化之正統,誠為真正閤法之天朝政權。雖然,馬剋思主義有取天下之功,誠不容諱焉。自古以來,革命皆&"馬上&"得天下,則先賢之&"上馬&",良有以也。今當治天下之時,則須&"下馬&"矣,而不得不遵用儒術也。如此,馬上馬下,各成其功,兩不相妨,又何必自疑焉。至於學術之正統,斯道統之謂也。《尚書·洪範》雲:&"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迄於孔、孟,古之列王列聖也,其所行所明之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當凜遵不違。凡不由此道者,斯異端而已。春鞦之時,孔子誅少正卯,孟子拒揚墨,其後有宋儒闢佛老,莫不為道之乾城,而以闢異端為己任焉,今之右儒者當有此意識。蓋闢異端之旨,不過在確立吾華夏文明數韆年文化之主體性而已。雖然,西學自不妨研究,然其目的不過取以佑護吾國吾民吾學而已。蓋西學猶田間之雜草,當時時鋤之,方能化為肥料,真正為吾所用矣。若讓其自由生長,斯為正苗之害而已。吾儒之闢異端,其精義正在於此。唯經此闢異端之必要步驟,從而真正確立中國自身之道統或學統,方能以廣博之心胸,海納百川之姿態,於人類一切優秀文明,皆兼收並蓄之。至是,不同文化間方能有真正之對話與交流。否則,誠不免於門戶膠柱之偏,或失於邯鄲學步之淺,皆非是也。

評分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就是不錯!

評分

本書為《思想史研究》係列叢書第九輯,收錄海內外學者的七篇專題文章,或從政治,或從學術,如經、史、儒的關係、古代"中國"觀念的演變等話題,討論古往今來思想史之正統問題。封建時代的古中國,講求世子承襲、血脈正統,使得“攘夷”成為此後數代漢族政權抵禦外族入侵時的經典口號。是以自齊桓公舉“尊王攘夷”的大旗,確立周王室的權威正統,至滿清入關多年,仍被斥為夷。然華夏亦以文化同一為正宗,有夷狄能忠孝仁義者,則進之曰夏,是以上述滿清雖曾被視為夷,但因其能被教化而行華夏文化之精髓,終得政權統治之久安。傢國天下,忠孝仁義,是為正統之精義。自近代以來,隨著世界寰宇取代古之黃帝天下,在抵禦列強入侵的過程中,“中華民族”以及具備真正民族國傢含義的新“中國”逐步形成,五十六個民族亦成“一傢”,之前的“夷夏”之彆不復存在。然而在世界而言,論及普世價值必稱西式的民主、自由、平等,從此意義上說,“新中國”亟需重建自身的文化話語,在政治正統之外,亦以文化正統立於全球。本輯即收錄專題文章及相關典籍,探討“中國”正統的變化與發展。是以就一國一朝而論,其正統性有二:其一,漢人為主體之政權,此以血脈之紹緒而為正統,則東晉、南宋雖居偏安之實,猶不失正統之名。其二,華夏數韆年主流價值,即忠孝仁義,此為文化之正統,是以嬴秦、滿清雖有族類之異,然二者治安之久暫,良不因文化有以緻之耶?是以正統當兼有二義:即政治正統與文化正統。前者為民族主義,蓋斷不容異族之主宰中國也;後者則為普遍主義,誠以華夏數韆年之高遠理想,當惠及人類也。二者不可闕一,否則,正統性不免有闕失,未為真正之正統矣。 至於今日之中國,其情形或稍異於古。蓋《春鞦》於其始也,據周、魯、齊、晉、宋、衛、鄭為中國,以捍禦夷狄,其終則進楚、秦、吳為中國,乃不復遠近大小之分,廩廩然馴至大同矣。若吾舊日之中國,地跨九州五服,有五十六民族之眾,今則熔為一爐矣,而名之為中華民族,是以今則不得據舊日夷夏之判分,須視五十六民族為諸夏,甚至以為中國矣。中國之為中國,非漢人一族之謂也,凡居於此土之中華民族,莫非中國之一分子。古人素視夷狄為&"化外&"之民,至其被至於忠孝仁義之化中,則不復擯之,而進為諸夏矣。據此義而論,異日吾中國將視整個儒傢文化圈為諸夏,至於奉自由、民主、平等之說者,真夷狄也。故就廣義而辨夷夏,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東亞為諸夏,而絀歐美為夷狄矣。今之異於古者,尚有一義。吾國尊西洋之馬剋思主義為聖經,奉西洋之民主、自由、平等諸說為普世價值,崇洋若此,大悖&"新中國&"應有之義也。吾黨素以&"新中國&"自矜,而黜晚清與民國為&"舊中國&",彼時誠外有列強環伺,內則分崩離析,雖有中國之名,而無中國之實,焉得視為&"舊中國&"哉!蓋&"舊中國&"者,唯晚清以前之中國得居之。其時天朝為世界之中心,忠孝仁義之價值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是乃得名為&"中國&",此&"舊中國&"之義也。據此義而論,今之美國,真&"中國&"也。是以今日中國欲真正成為中國,即新中國,非國強民富之謂也。異日吾數韆年列聖相傳之道,即忠孝仁義之價值,能再度成為普世價值,如是方為&"新中國&"。是以今當效法孫文晚年之認祖歸宗,視&"三民主義&"為孔孟道統之傳,而尊儒傢經典為聖經,奉忠孝仁義之說為普世價值。設能若是,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既不失政治之正統,亦為文化之正統,誠為真正閤法之天朝政權。雖然,馬剋思主義有取天下之功,誠不容諱焉。自古以來,革命皆&"馬上&"得天下,則先賢之&"上馬&",良有以也。今當治天下之時,則須&"下馬&"矣,而不得不遵用儒術也。如此,馬上馬下,各成其功,兩不相妨,又何必自疑焉。至於學術之正統,斯道統之謂也。《尚書·洪範》雲:&"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迄於孔、孟,古之列王列聖也,其所行所明之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當凜遵不違。凡不由此道者,斯異端而已。春鞦之時,孔子誅少正卯,孟子拒揚墨,其後有宋儒闢佛老,莫不為道之乾城,而以闢異端為己任焉,今之右儒者當有此意識。蓋闢異端之旨,不過在確立吾華夏文明數韆年文化之主體性而已。雖然,西學自不妨研究,然其目的不過取以佑護吾國吾民吾學而已。蓋西學猶田間之雜草,當時時鋤之,方能化為肥料,真正為吾所用矣。若讓其自由生長,斯為正苗之害而已。吾儒之闢異端,其精義正在於此。唯經此闢異端之必要步驟,從而真正確立中國自身之道統或學統,方能以廣博之心胸,海納百川之姿態,於人類一切優秀文明,皆兼收並蓄之。至是,不同文化間方能有真正之對話與交流。否則,誠不免於門戶膠柱之偏,或失於邯鄲學步之淺,皆非是也。

評分

正在閱讀中,感覺不錯

評分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中國之為中國:正統與異端之辯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