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城里,提起四大恶少,无人不晓;提起四大名人,更是老少皆知的。要在西京文艺界沾边,你就得认识这四大名人。四大名人的第一名是画家汪希眠,今年四十五岁,原是个玉器厂的刻工,业余绘画,数年间画名大噪,原本西京国画院要调他去的,他却去了大雁塔,被聘为那里的专职画家。洋人来西京必去大雁塔,他就出售画作,尤其是册页,一个小小册页就数百十元,他是一天能画四五册页的。卖出的画大雁塔管理所得五成,他得五成,这就比一般画家有钱得多。更出奇的是,他学什么像什么,所有名家之作都可仿制,上至石涛、八大山人,下至张大千、齐白石。前二年石鲁的画价上升,他画得数幅,连石鲁的家属也辨不来真伪。他是有钱,又好女人,公开说作画时没有美人在旁磨墨展纸,激情就没有了。去年夏天,邀一伙朋友去城南五台山野游,我也去了。他是什么气派,雇了四个出租车,一个车全是女的!他的那个小情人在涧
潭游泳,把一枚金戒指丢了,众人都急起来,下潭去摸,他说:‘丢了就丢了。’听这口气,一万二千元的戒指好像是身上搓下的垢甲蛋儿!当下从口袋掏了一把钱给那女的,嗨,一沓票子这般厚的。再一位,你在西京大街小巷走走,看看所有招牌题字,你就知道龚靖元的大名了。民国时期,所有的字号是于右任所题,于右任也没龚靖元如今红盛!他同汪希眠一样总有赶不走的一堆女人,但他没有汪希眠痴情,逢场作戏,好就好,好过就忘了,所以好多女人都自称是龚氏情人,龚靖元却说不出具体名姓。他的字现在难求,一般人求字他是不盖章的,不盖章等于白搭。要盖章都要他夫人盖,那就当面交款:一张条幅一千五,一个牌匾三千元。钱全被夫人管着,龚靖元零花钱是没有的,但他爱打麻将,一夜常输千儿八百,没有钱就写字来顶。他赌博是出了名的,公安局抓了三次,每次抓进去,为人家写上一中午的字,就又放出来了。全城的高档宾馆没有不挂龚靖元的字,所以他到任何宾馆,要吃就吃,要住就住,宾馆经理接他如接佛一般。市里烹饪协会考厨师,考官首先问:龚靖元吃过你的菜吗?若回答吃过,这厨师第一关就过了;若说没吃过,说明你压根儿还差等级。另一个名人就是西部乐团的团长阮知非了。他原是秦腔演员,从父辈那里学有几手‘吹火’、‘甩稍子’、‘耍獠牙’的绝活。秦腔没落,剧场萧条,他辞了职组织民办歌舞团,演员全是合同聘用,正经剧团不敢用的人他用,不敢唱的歌他唱,不敢穿的服装他穿,所以前五年之间走遍大江南北,场场爆满,钱飘雪花一般往回收。这些年流行歌舞不大如前,乐团人马分为两拨,一拨由城市转入乡下,一拨在西京城里开办四家歌舞厅,门票高达三十元,可人疯一般往里进。这三位名人都是与社会闲人有来往的,只是合时则合,分时则分,主要的内靠官僚,外靠洋人。唯有第四个名人活得清清静静,他的夫人虽也雇人在碑林博物馆那条街上开着个太白书店,他却是不大缺钱又不大爱钱的主儿,只在家写他的文章图受活。但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蹊跷,你越不要着什么,什么却就尽是你的。这四个名人中间就数他档次高,成就大,声播最远。
这就是你们潼关的同乡了。”周敏听孟云房口若悬河讲下来,听得一愣一愣的,待说到“你们潼关同乡”,就说:“莫不是作家庄之蝶?!”孟云房说:“对了,要不我说‘潼关多钟秀,人自有灵气’。我是看到你爱写文章就想到庄之蝶了。他是你们那儿的骄傲,想必你是认识的。”周敏说:“名字是早知道,有一年他去潼关作文学报告,我知道后赶去,报告会已经结束了。潼关喜爱文学的年轻人如此多,原因也就是他的影响。我见过他的照片,没见过人的。”孟云房说:“四大名人之中,要我最佩服的是庄之蝶,与我最要好的也是庄之蝶。他是西京城文坛上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你若要去报刊编辑部做事,我当然可以帮你,但我跑十趟八趟,倒没他的一句话来得顶用。他常来这里吃茶吃酒,你不妨星期三或星期六下午来,说不定就会碰上,我来提说,听听他的意见,看哪个报刊更合适。”
周敏自此一连几个星期,每星期三和星期六下午就来孟云房家,穿得整整齐齐,头上也喷了发胶,梳得一丝不乱的。可孟家虽坐了一帮作家、编剧和画家、演员,却未见到庄之蝶。周敏一时未能去报刊编辑部做事,因为生计,又不能耽误了清虚庵做小工挣钱,心也慢慢灰下来。
……
这本书的文学性体现在其语言的张力和意象的丰富性上,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文字的盛宴。作者的遣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妙无比,每一个形容词、每一个动词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充满了老派文人的讲究和对汉语的极致运用。它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却有着深邃的内涵,即便是对日常场景的描绘,也能从中解读出哲学的意味。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一些片段,它们仿佛是电影中的慢镜头,将某个瞬间的情感状态凝固并放大,让读者能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情节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人物的命运走向也符合生活逻辑,但作者总能在关键时刻,通过一句极具穿透力的旁白,给整个场景加上一层意想不到的色彩。读完后,我甚至会忍不住去模仿书中的某些句式,试图抓住那种被文字击中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任何肤浅的娱乐作品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读此书时,我有些被它缓慢的节奏所迷惑,但一旦适应了作者设定的时间刻度,我便彻底被那种深沉的力量所吸引。这本书不是用来“快速消费”的,它是需要耐心去品味的陈年佳酿,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回甘。它探讨的主题宏大而永恒——关于人性的坚韧、时代的变迁对个体精神的重塑。作者没有提供廉价的答案或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将所有的复杂性都摊开在我们面前,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理解的角度。那些关于坚守与放弃的挣扎,在书中被描绘得极其克制却又无比有力,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只有沉默中的力量爆发。我读到了对故土深沉的爱恋,也读到了面对不可抗力时的无奈与自洽。这本书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它会静静地待在你心底,偶尔在某个相似的场景或相似的心境下,被重新唤醒,让你对生活有更深一层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实在是高明,它像一个复杂的迷宫,引导着读者层层深入,每翻过一页,都会发现新的入口和出口,令人欲罢不能。作者对群像的刻画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平,每一个配角,无论戏份多少,都拥有自己完整的生命轨迹和饱满的性格侧面,没有一个符号化的“工具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同城乡交织的经纬线,共同编织出那张巨大而坚韧的生活之网。这种网状的叙事结构,让读者在关注主角命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脉动和张力。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对细节的关注,那些老物件的质感、食物的味道、旧习俗的仪式感,都被捕捉得一丝不苟,仿佛作者就是生活在那个场景中的一员,用最直接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切片。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赋予了作品极强的历史感和现场感。
评分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切感受到了一种扎根于土地的叙事力量,那种浑厚、质朴的气息,让人一下子就回到了最原始、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叙事者像是邻家那个见过世面的长辈,他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豁达,讲述着一个个命运的齿轮是如何缓慢而坚定地转动。情节的铺陈并非那种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是细水长流中的暗流涌动,每一次看似平淡的对话,都可能埋下日后情感爆发的伏笔。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时间”的处理,它不是线性的,而是像记忆一样,时而跳跃,时而回溯,让读者完全沉浸在角色的生命体验之中。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失落、关于坚守的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被串联成一串沉甸甸的回忆。这本书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共鸣,它让我的心绪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承受,读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那份厚重的情感积淀。
评分这部小说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市井百态图,作者的笔力深厚,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和生活的气息。故事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春水潺潺,娓娓道来那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与温情;时而又像夏日雷雨,猛地爆发出命运的无可奈何和人性的幽微。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的描摹,那些老旧的街道、拥挤的院落,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它们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角色命运的隐形推手。读完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些鲜活的侧脸,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如此真实可触,让人在感慨之余,不禁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得失。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回避生活本来的面目,哪怕是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部分,也描绘得如此坦诚而富有力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近乎疼痛却又让人沉迷的真实感。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难以启齿的挣扎与渴望。
评分看了《朗读者》试着去买几本贾平凹的著作拜读一下。喜欢董卿和贾平凹的自我调侃。内心强大的人,才会自黑。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包装很好,快递很快,等看了再来评论
评分看了电视节目才知道的这本书,打算拜读一下
评分纸张质量很好,非常喜欢,非常满意
评分书很不错,无论物流速度还是封面包装都可以的,喜欢?
评分贾平凹的作品上学时看的不少 长篇小说倒是第一次拜读
评分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贾平凹先生的一本好书,讲述了老西安的老故事。质量好,书的内容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