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工艺手册

烟气脱硫工艺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宝东 编
图书标签:
  • 烟气脱硫
  • 脱硫工艺
  • 环保工程
  • 工业废气处理
  • 电力环保
  • 化学工程
  • 环境工程
  • 脱硫技术
  • 石灰石-石膏法
  • 海水脱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43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37049
包装:精装装
开本:16开
页数:59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了有关锅炉烟气湿法脱硫方面的标准规范、工艺流程、设计计算及设备选型登记资料。内容包括烟气脱硫技术,湿法脱硫工艺,脱硫工艺设计,锅炉烟气组成,流体阻力计算,管路材料及管件,阀门及管道附件,仪表设备及防腐等。
本书可供电力、化工、石化、冶金、轻工等行业从事脱硫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1烟气脱硫技术1
1��1污染与控制1
1��1��1燃料的污染1
1��1��2污染的排放1
1��1��3控制的策略3
1��1��4酸雨的危害6
1��2洁净煤化工技术6
1��2��1煤化工原理6
1��2��2煤气化技术7
1��2��3煤液化技术7
1��2��4水煤浆技术8
1��3燃煤的脱硫技术8
1��3��1燃烧前脱硫技术8
1��3��2燃烧中脱硫技术10
1��4烟气的脱硫技术13
1��4��1烟气脱硫方法13
1��4��2湿法烟气脱硫13
1��4��3半干法烟气脱硫17
1��4��4干法烟气脱硫18
1��4��5烟气脱硫选择20
1��5脱硝的技术简介21
1��5��1脱硝技术方法21
1��5��2燃煤脱硝技术21
2湿法脱硫工艺23
2��1湿法脱硫技术23
2��1��1脱硫剂的选择23
2��1��2湿法种类划分24
2��2石灰石/石灰�彩�膏脱硫法25
2��2��1技术方法25
2��2��2反应原理25
2��2��3系统描述28
2��2��4技术进展34
2��3海水脱硫法36
2��3��1技术方法36
2��3��2反应原理37
2��3��3系统描述39
2��3��4技术进展45
2��4氨水脱硫法47
2��4��1技术方法47
2��4��2反应原理47
2��4��3系统描述49
2��4��4技术评价56
2��5双碱法脱硫59
2��5��1技术方法59
2��5��2反应原理60
2��5��3系统描述63
2��5��4技术评价66
2��6氧化镁脱硫68
2��6��1技术方法68
2��6��2反应原理70
2��6��3系统描述73
2��6��4氢氧化镁脱硫77
2��7钠碱法脱硫77
2��7��1技术方法77
2��7��2反应原理78
2��7��3系统描述79
2��7��4W�睱工艺介绍82
2��8其他脱硫法83
2��8��1柠檬酸钠法83
2��8��2碱性硫酸铝法83
2��8��3氧化锌法85
2��8��4氧化锰法86
2��8��5硫化碱法87
2��8��6新法探讨89
3脱硫工艺设计92
3��1脱硫工艺92
3��1��1工艺流程92
3��1��2系统描述(氨法)92
3��2设计条件96
3��2��1煤质分析96
3��2��2设备参数97
3��2��3氨吸收剂(示例)98
3��2��4副产硫铵(示例)98
3��2��5基础数据98
3��3工艺计算101
3��3��1烟气数据101
3��3��2吸收计算102
3��3��3塔径计算105
3��3��4塔高计算106
3��3��5烟气计算107
3��3��6计算结果109
3��4设备选型109
3��4��1氨水系统109
3��4��2烟气系统111
3��4��3吸收系统111
3��4��4氧化系统114
3��4��5硫铵系统116
3��4��6相关系统122
3��5钙法设计124
3��5��1基础数据124
3��5��2平衡计算127
3��6钠法设计128
3��6��1基础数据128
3��6��2吸收计算129
3��6��3设备计算130
3��7操作运行133
3��7��1操作要求133
3��7��2竣工验收133
3��7��3环保验收134
3��7��4运行管理134
4锅炉烟气组成135
4��1锅炉型式135
4��1��1锅炉的工作原理135
4��1��2锅炉的发展分类136
4��1��3自然循环锅炉140
4��1��4直流锅炉145
4��1��5强制循环锅炉147
4��2燃料组成149
4��2��1燃料成分149
4��2��2燃料分析149
4��2��3固体燃料150
4��2��4液体燃料151
4��2��5气体燃料153
4��3烟气计算154
4��3��1燃烧计算154
4��3��2计算方法155
4��3��3燃油计算(上海市某造纸厂)157
4��3��4燃煤计算(山东东营某电厂)159
5流体阻力计算163
5��1管路系统163
5��1��1流体分类(GB 50316)163
5��1��2压力管道163
5��1��3设计压力164
5��1��4设计温度165
5��1��5压力试验166
5��1��6设计管径167
5��2管道阻力计算170
5��2��1管道流体阻力170
5��2��2直管阻力计算171
5��2��3局部阻力计算172
5��2��4不可压缩单相流体阻力176
5��2��5可压缩型单相流体阻力179
5��3浆液管路设计(HG/T 20570��07)182
5��3��1浆液的流型及管径182
5��3��2计算的依据及方法183
5��3��3计算的步骤及示例186
5��4烟气阻力设计191
5��4��1阻力计算公式191
5��4��2阻力计算过程192
5��4��3系统总阻力193
6管路材料及管件194
6��1管路设计194
6��1��1常用管道选材194
6��1��2管道布置设计196
6��1��3管道布置原则199
6��1��4地上管道布置(GB 50316)203
6��1��5地下管道布置(GB 50316)206
6��1��6管道排列与间距207
6��1��7阀门操作位置209
6��2法兰选用依据209
6��2��1法兰选用209
6��2��2垫片选用215
6��2��3紧固件选用220
6��2��4连接选配(HG/T 20614—2009 PN系列)225
6��3配管系列227
6��3��1压力等级227
6��3��2使用温度(HG 20553)229
6��3��3管径系列(HG 20553)229
6��3��4壁厚选用233
6��3��5支管连接(HG/T 20646��1)235
6��3��6焊接钢管235
6��3��7金属管的选用238
6��4标准管件239
6��4��1钢制管件分类239
6��4��2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2459—2005)241
6��4��3钢板制对焊管件(GB/T 13401—2005)246
6��4��4锻制承插焊管件(GB/T 14383—2008)251
6��4��5锻钢制螺纹管件(GB/T 14383—2008)253
6��4��6可锻铸铁管件255
6��4��7支管台257
6��5防腐管道261
6��5��1聚乙烯管261
6��5��2聚乙烯管材266
6��5��3无规聚丙烯(PPR)管材274
6��5��4增强聚丙烯(FRPP)管材275
6��5��5纤维缠绕玻璃钢(FRP�睩W)管和管件286
6��5��6玻璃钢增强聚丙烯(FRP/PP)复合管(HG/T 21579—1995)288
6��5��7玻璃钢增强聚氯乙烯(FRP/PVC)复合管(HG/T 3731—2004)296
6��5��8衬胶钢管和管件(HG 21501—93)301
6��5��9钢衬塑料复合管(HG/T 2437—2006)306
7阀门及管道附件311
7��1阀门选用311
7��1��1阀门的命名(JB/T 308—2004)311
7��1��2阀门的选用314
7��2金属阀门317
7��2��1闸阀317
7��2��2截止阀324
7��2��3止回阀329
7��2��4蝶阀336
7��2��5球阀344
7��2��6隔膜阀349
7��2��7柱塞阀353
7��3防腐阀门354
7��3��1氟塑料衬里阀门(HG/T 3704—2003)354
7��3��2硬聚氯乙烯截止阀358
7��3��3增强聚丙烯止回阀359
7��3��4增强聚丙烯(FRPP)蝶阀359
7��4管道过滤器(HG/T 21637—1991)361
7��4��1过滤器的选用361
7��4��2铸制Y型过滤器(SY1)367
7��4��3正折流式T型过滤器(ST1)370
7��4��4反折流式T型过滤器(ST2)373
7��4��5直流式T型过滤器(ST3)376
7��4��6法兰对夹过滤器(SC1/SC2)379
7��4��7双滤筒式罐型过滤器(SD1)381
7��4��8多滤筒式罐型过滤器(SD2)384
7��5软管与接头389
7��5��1金属软管389
7��5��2非金属软管391
7��5��3快速接头393
7��6安全阀395
7��6��1安全阀的选用(HG/T 20570��02—95)395
7��6��2安全阀的性能结构396
7��7疏水阀403
7��7��1疏水阀的选用(HG/T 20570��21—95)403
7��7��2疏水阀的性能结构408
7��8减压阀422
7��8��1减压阀的选用422
7��8��2减压阀的性能结构424
8仪表设备及防腐435
8��1仪表控制系统(DL/T 5196—2004)435
8��1��1热工自动化水平435
8��1��2控制方式及控制室435
8��1��3热工检测435
8��1��4热工保护435
8��1��5热工顺序控制及联锁436
8��1��6热工模拟量控制436
8��1��7热工报警436
8��1��8脱硫装置分散控制系统437
8��1��9热工电源437
8��1��10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437
8��1��11实验室设备437
8��2控制系统设计437
8��2��1系统设计要求437
8��2��2系统的可靠性438
8��2��3控制参数和回路440
8��2��4系统联锁与停运446
8��2��5控制规律和界面447
8��3常见设备选型451
8��3��1挡板门451
8��3��2增压风机454
8��3��3氧化风机458
8��3��4烟气除雾器461
8��3��5浆液脱水设备464
8��3��6循环浆液喷嘴470
8��3��7循环浆液泵471
8��4防腐及涂漆474
8��4��1设计原则(GB 50316—2000)474
8��4��2涂料类别特点(GB/T 2705—2003)475
8��4��3配套选用479
8��4��4表面处理(HG/T 20679—1990)481
8��4��5管道涂色482
8��4��6埋地管道485
8��4��7选择比较489
附录491
1部分计量单位及换算491
2几何图形计算公式491
2��1平面图形计算公式491
2��2立体图形计算公式494
3常用工程材料497
3��1热轧扁钢497
3��2热轧圆钢、方钢、六角钢498
3��3热轧等边角钢499
3��4热轧不等边角钢502
3��5热轧槽钢505
3��6热轧工字钢506
3��7地脚螺栓(HG 20546��5—1992)507
3��8型钢焊接及开孔509
3��8��1等边角钢509
3��8��2不等边角钢511
3��8��3热轧普通槽钢513
3��8��4热轧普通工字钢514
4常用设计资料515
4��1金属防腐515
4��2管道设计519
4��2��1管道分界519
4��2��2管道材料等级填写519
4��2��3管道支架估算519
4��3综合材料余量520
5物质性质参数520
5��1部分物质溶解度520
5��2部分物质溶解热521
5��3蒸发潜热及稳定性522
5��4脱硫相关数据522
6脱硫相关资料524
6��1脱硫工程案例统计524
6��1��1脱硫工程统计汇总524
6��1��2山东郯城恒通热电厂524
6��1��3金华燃机发电公司525
6��1��4天津热源厂525
6��1��5昆明卷烟厂525
6��1��6山东利津热电公司526
6��1��7上海诺斯克公司527
6��1��8山东潍坊热电厂527
6��1��9山西阳泉龙川发电公司528
6��1��10山东日照糖业集团529
6��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530
6��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546
6��4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5—2001)549
6��5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559
6��6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T 5196—2004)563
6��7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石灰石/石灰�彩�膏法(HJ/T 179—2005)576
参考文献593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现代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尽,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研究学者及工程实践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参考。 --- 《现代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理论、工艺与前沿进展》 图书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工业之基。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开发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现代水处理技术,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本书《现代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理论、工艺与前沿进展》并非探讨烟气脱硫等大气污染治理领域,而是专注于水环境工程领域,系统梳理了当前水处理技术体系的现状、核心原理、主流工艺流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的编写立足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深度融合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过程控制等多方面的前沿知识,旨在构建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完整知识框架。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三大基础支柱,并对近年来兴起的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AOPs)等尖端技术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第一部分:水处理基础理论与水质分析 本部分奠定了整个水处理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首先,详细回顾了水的物理化学性质,重点解析了溶解氧平衡、酸碱平衡、氧化还原电位(Eh-pH图)在水体净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随后,深入探讨了水质监测与评价体系。内容包括各类水质参数(如COD、BOD、氨氮、总磷、重金属离子、新兴污染物等)的测定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主流的水质标准体系及其适用性分析。特别关注了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这是设计有效处理方案的前提。例如,水体中复杂有机物的降解动力学模型、颗粒物沉降的流体力学基础等,为后续工艺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传统与主流水处理工艺的精讲 此部分详细介绍了工业界和市政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成熟技术,强调其工艺流程优化与能效提升。 1. 物理处理技术 重点介绍了固液分离的各个环节。包括了混凝与絮凝过程的机理分析,不同类型混凝剂(如PAC、聚合铁盐、有机絮凝剂)的选择原则与投加控制策略;沉淀池的设计参数、类型选择(平流、辐流、斜板/斜栅沉淀);以及过滤技术,从传统的砂滤、重力滤,到快速滤池的运行管理,再到深层过滤技术的应用。对于污泥脱水环节,详细介绍了板框压滤机、离心机、带式压滤机等设备的运行特性与效率评估。 2.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是实现特定污染物去除的关键手段。本部分着重讲解了pH调节与中和技术,分析了酸碱平衡对污染物溶解度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氧化还原处理方面,详述了对硫化物、氰化物、亚铁/亚铁等常见无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方法,并对比了不同氧化剂(如氯气、臭氧、过氧化氢)的优缺点及安全操作规范。此外,对吸附技术,特别是活性炭(颗粒态、粉末态)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模型及其再生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3.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法是目前处理有机废水的主流技术。本书深入剖析了微生物生态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好氧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工艺——A/O、A2/O、SBR、MBBR等)的微生物代谢路径、污泥龄(SRT)与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协同控制。对于脱氮除磷,系统解析了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微生物条件,以及聚磷菌(PAO)的动态摄磷释磷机理。厌氧处理方面,重点讲解了UASB、IC反应器等高效厌氧技术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酿造、制糖废水)中的应用潜力及工艺控制要点。 第三部分:膜分离技术与新兴高级氧化技术(AOPs) 为应对传统工艺难以去除的微量难降解有机物(如药物残留、内分泌干扰物等),本部分聚焦于水处理领域最具潜力的两类前沿技术。 1. 膜分离技术深度解析 本书将膜技术视为水处理的“终极屏障”。详细介绍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四大类膜的分离机理、膜材料的结构特性(如聚砜、聚酰胺等)及抗污染性能。重点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耦合优势、操作控制参数,以及膜污染的机理、清洗策略(物理清洗与化学清洗)。在海水淡化和高难度废水回用方面,RO系统的能耗优化与浓水处理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 2. 高级氧化技术(AOPs) AOPs被定义为能产生高浓度、高活性自由基(主要是羟基自由基·OH)的氧化技术。详细对比了臭氧氧化(O3)、芬顿反应(Fenton/类Fenton)、紫外/过氧化氢(UV/H2O2)、光催化(TiO2)等技术的反应机理、自由基生成效率与二次污染风险。特别分析了臭氧催化氧化在去除特定毒性污染物中的应用案例与反应路径解析。 第四部分:工业废水专业处理与水资源化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业场景,提供了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 内容涵盖了造纸、印染、化工、电镀、钢铁等高污染行业的典型废水特征、污染物种类及推荐的组合处理工艺流程。例如,针对高盐废水,重点讲解了蒸发、MVR(机械蒸汽再压缩)及结晶技术。 此外,水资源化与零排放(ZLD)是本书的重点探讨方向之一。详细介绍了废水回用的不同等级(非饮用、工业用水、冷却水补水)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多级处理组合,实现水资源的梯级利用与可持续循环。 结语与展望 本书最后对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挑战,如新兴微量污染物的治理、能源消耗的降低、智能传感与过程控制(Smart Water Management)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旨在激励读者不断探索更高效、更绿色的水环境解决方案。 本书面向对象广泛,无论您是从事市政污水厂的设计、运营,还是专注于特定工业废水的深度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本书都将是您案头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手册。 --- 关键词: 水质分析、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MBR)、高级氧化(AOPs)、脱氮除磷、水处理工艺设计、工业废水处理、水回用。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本来只是因为工作需要,随便找了一本关于烟气脱硫的书来翻翻,没想到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并非那种泛泛而谈的概览性书籍,而是真正钻研到了工艺的“骨子里”。书中对每一种主要的脱硫技术,比如石灰石-石膏法、氨法、海水脱硫法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反应动力学、传质效率、腐蚀与磨损等关键工程参数的讨论,这些往往是决定脱硫效果和设备寿命的核心因素,而这本书却将其解释得非常透彻,并且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模型和优化建议。我读到了一些关于新型脱硫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这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充满活力的创新一面。书中还包含了不少工程图纸和流程示意图,这些图表清晰地展示了设备的布局和物料的流动方向,对于理解复杂的工艺流程非常有帮助。而且,作者在介绍每一种工艺时,都会提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这体现了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像我这样在技术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工具书,能够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技术水平,甚至激发新的技术思路。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工业生产背后的环保技术很感兴趣,尤其对那些听起来很“技术范儿”的流程,比如烟气脱硫,一直充满好奇。然而,我之前接触到的信息大多零散而晦涩,要么是过于专业的学术论文,要么就是一些简略的科普文章,总感觉抓不住核心。直到我翻开这本《烟气脱硫工艺手册》,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深入浅出”。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堆化学方程式和工程图纸,而是非常有条理地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烟气脱硫的必要性、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这些铺垫非常扎实,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建立起完整的认知框架。接着,它详细介绍了市面上主流的几种脱硫工艺,比如湿法、干法、半干法等等,而且不是简单地介绍原理,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每种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参数控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工艺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的探讨,这部分内容让整个理论变得非常生动和接地气,仿佛我真的站在了工厂的控制室里,能够感受到工程师们是如何排查问题、优化流程的。这本书的语言也相当精炼,避免了不必要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用清晰的比喻和类比来解释,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我感觉自己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工程课,而且是那种最实用、最贴近实际操作的课程。

评分

这本《烟气脱硫工艺手册》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行业新人量身定做的“圣经”。我刚进入环保设备制造行业,对烟气脱硫领域知之甚少,每次开会或者和前辈交流,都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要么是碎片化的信息,要么就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报告,看得我头昏脑涨。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从宏观层面讲解了烟气脱硫的整体产业格局,包括国家政策导向、市场发展趋势,这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然后,它逐步深入到具体工艺的细节,我被书中对各种脱硫剂的化学性质、反应机理的详细阐述所吸引,甚至连脱硫产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整个循环经济的意义至关重要。我尤其惊喜的是,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选取了不同类型电厂、不同规模工厂的实际脱硫项目,详细分析了其工艺选择、设备配置、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真实的案例,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以及工程师们是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用实际操作的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行业深处的大门,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很高要求的人,在学习任何新知识时,都希望能够刨根问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烟气脱硫工艺手册》完全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这本书在介绍各种脱硫工艺时,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和“怎么做”。例如,在讲解湿法脱硫时,它详细分析了浆液循环系统、吸收塔的设计要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喷淋方式和气液接触面积来提高脱硫效率。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填料和挡板选择对传质效果影响的分析,这些都是非常精细化的工程考量。这本书还对不同厂家的设备性能进行了横向对比,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通过对其关键技术参数的阐述,我能够大致判断出不同设备在效率、稳定性、维护成本等方面的差异。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与脱硫工艺相关的设备监测与控制技术,包括常用的传感器、仪表以及控制策略,这让我对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有了更深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关于烟气脱硫的深度认知,让我能够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

评分

我是一名环保领域的爱好者,对工业排放的控制一直非常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我们呼吸空气质量的污染治理技术。读完这本《烟气脱硫工艺手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看不见的”技术,也可以如此清晰而引人入胜。这本书没有用那些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吓退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烟气脱硫这一复杂的工程过程展现出来。我从书中了解到,烟气脱硫不仅仅是简单地“吸附”硫化物,而是一个涉及化学反应、物理分离、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书中对不同脱硫剂(如石灰石、石灰、氨水等)的性能特点、储存运输要求,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反应效率,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脱硫效率、能耗、副产物处理等关键指标的解读,这让我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评估一个脱硫系统的优劣。而且,书中还探讨了脱硫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规避和控制,这对于理解一个完整的环保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幕后观察者”,看到了那些默默为净化空气贡献力量的工业技术。

评分

还不错的书吧,管道设计部分较多

评分

正品,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给力

评分

还行吧!书比较精美哦

评分

非常经典的好书。。。。。。

评分

给力

评分

好.........

评分

内容详实,印刷精美,好!

评分

很好很强大,一直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