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SL 511-2011·替代SDJ 173-85):水利水電工程機電設計技術規範》共7章49節396條,主要包括以下技術內容:水力機械設計;電氣一次設計;電氣二次設計;通信設計;機電設備布置及對相關專業的要求;輔助設施設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SL 511-2011·替代SDJ 173-85):水利水電工程機電設計技術規範》修訂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修改瞭標準名稱及適用範圍;增加瞭泵站、水閘等水力機械、電氣一次、電氣二次和通信設計等內容;增加瞭計算機監控係統、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製係統、視頻監視係統、在綫監測係統等設計內容。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水力機械
2.1 水輪機選擇
2.2 水泵選擇
2.3 進、齣水閥選擇
2.4 水輪機控製係統及調節保證
2.5 泵站水力過渡過程
2.6 主廠房起重機
2.7 輸水係統輔助設備
2.8 技術供水、排水係統及消防供水
2.9 壓縮空氣係統
2.10 油係統
2.11 水電廠水力監測係統
2.12 泵站水力監測係統
3 電氣一次
3.1 水電廠(站)接入電力係統
3.2 電氣主接綫
3.3 水輪發電機
3.4 電動機
3.5 主變壓器
3.6 高壓配電裝置
3.7 廠(站)用電
3.8 水閘供電
3.9 過電壓保護及接地
3.10 照明
3.11 電力電纜選型與敷設
4 電氣二次
4.1 一般規定
4.2 廠(站)集中監視控製
4.3 自動控製
4.4 勵磁係統
4.5 計算機監控係統
4.6 繼電保護及係統安全自動裝置
4.7 電測量及電能計量
4.8 二次接綫
4.9 廠(站)用直流電源係統
4.10 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製係統
4.11 視頻監視係統
4.12 在綫監測係統
5 通信
5.1 生産管理通信
5.2 調度通信
6 機電設備布置及對相關專業的要求
6.1 一般要求
6.2 主廠房
6.3 副廠房
6.4 主變壓器
6.5 高壓配電裝置
6.6 中央控製室
6.7 其他用室
6.8 發電引水係統
6.9 泵站輸水係統
6.10 電梯
7 輔助設施
7.1 機械修配
7.2 電氣試驗室
標準用詞說明
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2.8 技術供水、排水係統及消防供水
2.8.1 技術供水係統包括水輪發電機組/水泵電動機組、水冷式主變壓器、油壓裝置集油箱和水冷式空氣壓縮機等主、輔設備的冷卻和潤滑用水的供水係統和內冷發電機組二次冷卻水的供水係統。
技術供水係統應布置閤理、運行安全可靠,並能自動操作。
2.8.2 技術供水係統應具有可靠的主水源和備用水源。技術供水係統水源應根據用水設備對水量、水壓、水質和水溫的要求,結閤具體條件閤理選定;若水質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淨化處理。
2.8.3 水電廠、泵站的技術供水方式應按下列規定確定:
1水電廠技術供水方式宜根據水頭大小確定:
1)當最小水頭小於15m時,宜采用水泵供水方式。
2)當淨水頭為15~70m時,宜采用自流供水方式。
3)當淨水頭為70~120m時,宜采用自流減壓供水方式或其他供水方式。
4)當淨水頭大於120m,選用供水方式時應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宜采用水泵供水或其他供水方式。
5)當水電廠水頭變化範圍較大,采用單一供水方式不能滿足需要或不經濟時,可采用混閤供水方式。
6)在水電廠布置條件允許且經濟閤理時,可考慮設置中間水池供水方式,以取得較為穩定的供水壓力。
2 在泵站布置條件允許且經濟閤理時,可考慮采用水塔或水池供水方式,且有效容積應滿足下列要求:
1)軸流泵站和混流泵站取全站15min的用水量。
2)離心泵站取全站2~4h的用水量。
2.8.4 水電廠自流減壓供水和頂蓋取水供水係統中應裝設安全泄壓裝置。
2.8.5 水庫工作深度較大的水電廠,自水庫取水的取水口宜按水庫的含沙量和水溫等情況分層設置,並應滿足水電廠初期發電的供水要求。有長尾水隧洞的地下式水電廠,當從尾水管取水時,要求取水口位置設置在水壓穩定區,不受尾水管壓力脈動的影響。
2.8.6 技術供水係統的取水口應設置攔汙柵,宜有清汙措施。取水口進水管上應有檢修和更換第一道閥門的措施。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規範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介紹相關領域,同時不涉及您提供的特定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SL 511-2011·替代SDJ 173-85):水利水電工程機電設計技術規範》。 ---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係列叢書: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控製規範 叢書主編: [此處可填寫資深工程專傢姓名] 齣版社: [此處可填寫某專業齣版社名稱] ISBN: [此處可填寫虛擬ISBN號] 圖書簡介 水利水電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傢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其建設質量直接關乎工程的長期安全運行與效益發揮。在整個工程建設周期中,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實施,再到後期的運行維護,每一個環節都對工程的可靠性、經濟性與安全性提齣瞭嚴苛的要求。 本冊《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係列叢書: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控製規範》聚焦於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最核心、也是最具挑戰性的環節之一——地基與基礎工程的施工控製。地基作為構築物承載力的物質基礎,其穩定性和可靠性直接決定著大壩、電站廠房、溢洪道等關鍵構築物的生命周期。本規範匯集瞭近年來國內水利水電工程領域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地基處理、基礎開挖、灌漿加固及關鍵部位監測等方麵的最新技術成果、工程經驗與標準要求,旨在為工程建設者提供一套係統、嚴謹且實用的施工控製指導文件。 本書內容詳述: 第一部分: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的總體要求與管理 本部分首先闡述瞭水利水電工程地基與基礎施工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明確瞭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製原則、安全管理體係以及環境影響最小化的要求。重點突齣瞭“預防為主、過程控製、係統驗證”的質量管理理念。詳細介紹瞭施工準備階段的場地勘察、圖紙會審、施工方案論證與審批流程,確保所有施工活動均有充分的技術依據和風險評估。 第二部分: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地基處理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常麵臨岩溶、軟弱土層、斷層破碎帶等復雜地質條件。本規範對這些特殊地質條件下的處理技術進行瞭深入的論述。 岩石地基處理: 詳細規範瞭基岩鑿除、基岩錶麵清理、風化岩層剝離的工藝標準。重點闡述瞭針對不同強度和完整性岩石地基的預注漿、固結灌漿的參數控製、壓力選擇及質量檢驗方法。特彆強調瞭對高邊坡地基穩定性的動態監測和臨時支護技術。 軟弱土層與衝積層處理: 針對河流、湖泊相地基中常見的軟弱土層,規範瞭換填壓實、砂石墊層鋪設、真空預壓固結等技術的施工控製要點。明確瞭地基承載力試驗的頻率和評定標準,確保處理後的地基滿足設計要求的剛度和承載能力。 特殊地質帶處理: 對斷層破碎帶、溶洞、裂隙發育區的處理方案進行瞭細化,包括防滲堵漏措施、大直徑灌漿孔的施工工藝,以及如何通過多層、多級注漿體係構建可靠的防滲屏障。 第三部分:基礎開挖與支護工程控製 基礎開挖是影響地基穩定性的關鍵初始步驟。本規範詳細規定瞭乾地和濕地開挖的工藝流程與安全規範。 放坡與邊坡穩定控製: 闡述瞭根據岩體結構麵和水文地質條件確定閤理開挖坡度的原則,以及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監測邊坡位移、裂縫擴展的實時技術。 臨時支護技術: 針對深基坑或高陡邊坡,係統介紹瞭錨杆、噴射混凝土、鋼支撐等支護結構的施工監測與反饋控製,確保在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前地基的絕對安全。 基底驗收標準: 嚴格界定瞭基底驗收的深度、清潔度、岩石完整性要求,並對殘留軟弱層、鬆散層的處理方法給齣瞭明確的技術指引。 第四部分:防滲體係的施工控製要點 防滲結構(如防滲牆、灌漿拱廊、防滲帷幕)是確保水工建築物防滲安全的核心。本書對此進行瞭詳盡的闡述。 灌漿帷幕施工控製: 深入探討瞭高壓灌漿、雙管反循環灌漿等技術的參數控製,包括水泥漿料的配閤比、泵送壓力、孔內洗滌標準、灌注量預測與實際反饋。本部分特彆注重電測法、鑽孔觀測法等質量檢測手段的應用,以確保防滲帷幕的連續性和低滲透係數要求。 防滲牆體施工: 針對混凝土防滲牆或塑料心牆等結構,詳細規範瞭接頭處理、防滲層鋪設、壓實度控製及錶麵防滲塗層施工的技術規程。 第五部分:監測與質量評定 貫穿整個施工過程的監測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有效手段。本規範強調瞭對位移、沉降、孔隙水壓力、灌漿擴散範圍等關鍵參數的自動化和人工監測。最後,給齣瞭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的綜閤評定方法,包括最終驗收標準、數據匯總與歸檔要求,確保工程資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本書特點: 1. 實用性強: 緊密結閤工程實際,大量引用瞭國內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 2. 技術前沿: 涵蓋瞭近年來在地基處理和防滲技術領域推廣應用的新材料、新工藝。 3. 標準規範化: 嚴格遵循現行國傢及行業相關設計與施工標準體係,提供可操作性強的技術參數和驗收指標。 本書不僅是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地基與基礎施工的工程師、項目管理人員的必備工具書,也是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深入學習和研究地基處理技術的優秀參考教材。通過嚴格執行本書規範,將極大提升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地基處理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保障工程長期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