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史记
:12.80元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8092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著,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包含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全面地叙述了纵贯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史,完整地再现了起于上古时代,终于西汉中期的恢宏历史画卷。
《史记》全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在这五个组成部分中,本纪与列传是全书的主体,故《史记》的体裁也被称为“纪传体”。
内容提要
自东汉末年开始在士大夫阶层中流传的《史记》,多年来出现了多个版本,其中的清同治九年(1870年)金陵书局的校刻本《史记集解索隐正义》被现代学者视为善本,它汇校了宋、元、明三代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版本,并汲取了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失误较少。本书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全书即以此刻本为基础,并参考其他文献,精选原著中的经典篇目整理而成,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文讹误、缺漏等现象的出现。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很多,各本之间难免会有不统一的地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本纪
五帝本纪
秦始皇本纪
世家
越王句践世家
陈涉世家
列传
孙子列传
商君列传
淮阴侯列传
作者介绍
文摘
五帝本纪
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
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译文
黄帝是少典氏族的后代,姓公孙,名为轩辕。他生来就颇具灵性,几个月时就能说话,幼年时思维敏捷,长大后诚实勤勉,成年后聪慧睿智,辨识事物的能力很强。
轩辕位列诸侯时,神农氏的统治日益衰落,各诸侯间相互征战,屠戮百姓,但神农氏已经没有能力讨伐他们。于是轩辕就练兵习武,去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表示臣服和跟随。而蚩尤是其中为凶暴的诸侯,无人能够征服他。炎帝欲侵略欺凌各诸侯,诸侯都来归顺轩辕。轩辕修心养德,整理军备,研究五行之说,种植五谷,安抚百姓,勘察四方的边界土地,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猛兽,与炎帝交战于阪泉的郊野之地。交战三次之后,才使炎帝归顺。蚩尤发起叛乱,不服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征集各路诸侯,在涿鹿的郊野与蚩尤交战,终抓住并杀死了蚩尤。而后,各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轩辕取代神农氏,这就是黄帝。此后,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去讨伐他,平定之后就离开,到处开山劈道,从来没有安定地在哪里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达海边,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达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达长江,登上了熊耳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在釜山与诸侯验证了信物,而后在涿鹿山下建立了都邑。黄帝到处迁徙,没有固定的居住之处,率领军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四处警卫。他所设官职均以“云”命名,组建军队也以“云”命名。他设左右大监,监督天下诸侯国。此时天下诸国安定,而对鬼神、山川、天地的祭祀次数以黄帝为多。黄帝获得宝鼎,观测太阳的运行,用蓍草推算制定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治理百姓。他顺应天地运行的法则,阴阳变化的规律,万物生死的原理,万事存亡的过程。他顺应季节以栽种百谷草木,驯服养殖鸟兽虫蛾,观测日月星象,利用水源和土石金玉。他教人用心尽力做事,有节制地使用水、火、木材等资源。他在位时,有象征“土德”的祥瑞出现,土色黄,所以人称轩辕为“黄帝”。
……
序言
说实话,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其中涉及的年代跨度和海量的人名感到有些晕眩,感觉像是在迷宫里探险。但随着深入,我渐渐体会到这种看似庞杂的结构,实则是作者对历史进行系统化梳理的匠心所在。它没有简单地按时间顺序堆砌事件,而是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时间与人物网络。每当一个历史人物的出场,作者总能精准地交代其前因后果,以及他对后世造成的影响,使得每一个片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咬合在整个历史链条之中。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极大地帮助读者理清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权力更迭的脉络。读完一个部分,我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尘封已久的史实被一层层剥开,展现出清晰的内在逻辑。这不仅仅是阅读历史,更像是在学习一种高级的历史分析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史学研究层面,它对于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民族性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发现,许多流传至今的俗语典故,追根溯源都能在这部经典中找到最初的影子。无论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还是在困境中求生的智慧,其中都蕴含着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例如,书中对不同政治集团兴衰的描述,清晰地展现了权力制衡、人才选拔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这些教训是跨越时空的,拿到今日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时常会对比书中的案例和眼前的社会现象,进行一番对照反思,从中汲取对个人成长和决策制定的启发。它教会我的,是如何以一种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短暂的得失,如何去权衡义理与利益的边界。
评分坦白讲,初次接触这种厚重的古代文献,心里多少有些畏惧,担心会因为文言的晦涩而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壮阔的画卷。虽然偶尔会遇到一些需要查阅注释的词句,但整体的阅读流畅度却超乎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部精心撰写的长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盘根错节,却又遵循着严谨的历史逻辑。这种文学性与史实性的完美融合,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跟随作者的引导,主动地去梳理、去判断、去构建那个遥远时代的社会图景。这种积极的参与感,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阅读这部宏伟的著作,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叙事手法的精妙与高超。作者的笔触如同最顶级的编剧,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入木三分,栩栩如生。那些帝王将相、布衣黔首,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权谋斗争、他们的功过是非,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时常会为某个英雄的慷慨激昂而热血沸腾,也会为某个奸臣的狡诈多疑而扼腕叹息。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记录史实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思与对人性的洞察。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究“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体命运的完美结合,使得全书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永恒的思考价值,让人在合卷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涌动着对历史规律和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份厚重与典雅。纸张的质感细腻,油墨的印刷清晰有力,即便是初次翻阅,也能被其散发出的历史沧桑感所吸引。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地图,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帮助理解复杂历史脉络的绝佳辅助。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一幅描绘古代宫廷场景的图画细细揣摩,想象着当时人物的言行举止。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枯燥的历史叙述变得生动起来,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全套书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留白的恰到好处,极大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对于喜爱收藏实体书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一套值得珍藏的珍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时间沉淀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格调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