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传:曹植传

中华名人传:曹植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玫 著
图书标签:
  • 曹植
  • 三国
  • 历史人物
  • 传记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名人传记
  • 历史故事
  • 中华文化
  • 魏晋风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67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695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名人传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他的一生,难道没有在后世不断重演么?
  他,曾经是未来皇室风头最劲的人,他被上下看好,极为得宠,然而,他终究过于得意自负,低估了自己的对手,败局已定。他夺权前夜的几步棋尤其下得仓促、凌乱、荒唐而无力,最后他保住了性命,却落得偏安一隅,胆战心惊地过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中华名人传:曹植传》,告诉你一个复杂政治背景下的一个单纯的曹植,告诉你权力的夺取不取决于你的才华和能力,告诉你,为什么文人常常会变成政坛上的傻瓜。
  《中华名人传:曹植传》文字极为细腻、凄美,读来令人掩卷悲鸣。

作者简介

  王玫,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为人生性散漫,酷爱自由。好饮酒,乐山水,喜清静而畏虚名。兴趣甚广,所求无多。常谓遍游天下名山,尽阅世间奇书,平生志愿毕矣。专业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古典诗学及山水文化。

精彩书评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东晋·谢灵运

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李白

目录

《中华名人传丛书》出版说明
楔子
童年
兄弟
惊艳
从征
变故
建安诸子
铜雀台
亲事
平原侯
邺下风流
临淄侯
太子之争
天灾
司马门事件
醉酒
父丧
就国
文帝受禅
获罪
洛水女神
七步诗
雍丘
皇帝侄儿
东阿
上书
入京
陈思王
尾声:鱼山闻呗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太子之争
  铜雀台上父亲那道目光,不仅照彻曹植的肺腑,也刺痛曹丕的肝肠。
  曹丕似乎预感到什么。半年以后,父亲让他和弟弟曹植一起从征孙权。他们兄弟一起从征的机会并不多,仓舒去世那年,他们一起南征,尔后又相伴东征。他不敢确定这是什么信号,但总觉得兄弟二人被放在一个平台上,便于近距离进行比较。
  他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以至父亲迟迟不立他为太子。他不是都在按父亲的意志行事吗?当他守邺时,父亲命他凡事请教张范和邴原,他无不遵嘱照办。父亲又让他礼敬荀攸,他在荀攸生病时,专门去探视,独自拜在荀攸的床下。即使是不久前被父亲赐死的荀彧,他一直也很尊敬。没想到荀彧的儿子荀恽现在倒是跟子建走得很近。
  事情变化之快,超乎想象。他开始觉察到某些人态度的变化,比如那个孔桂,原来对他很殷勤,现在对他爱理不理,忙着跟临淄侯大套近乎。除了小时候看到丁夫人的脸色,曹丕第一次感受到世态炎凉。比如丁仪,我说的是大实话,只不过建议父亲将清河嫁给夏侯楙,没有嫁给他,这人就记恨在心,跟我过不去,老在父亲面前说子建的好话,言外之意我不行。太可恨了!
  曹丕越想越觉得很委屈。本来他就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他是五官中郎将,是副丞相,何况他早就是真正的长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表露出对他的敬意和殷勤,只有父亲那道目光,映在他心底,久久不能抹去。
  父亲当上魏公,这意味着立太子事近了,可是父亲的心似乎愈益疏远。曹丕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失宠的妇女,期待着父亲回心转意。对于将来,他越发感到渺茫,他甚至不知道要怎么办。虽然还有不少人对他甚为恭敬,但是真正能说贴心话的却不多。
  还好有一个郭氏。这个歌伎出身的女人不仅有色有谋,现在看来还有义。自从郭氏来后,甄氏早不跟他一条心了。郭氏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鼓励他,劝他要隐忍,不时为他出谋划策,上下斡旋。为报答郭女王,曹丕答应大事若成,将来立她为后。
  除了郭氏,不久前迁为五官将中庶子的司马懿,时而也给他出点主意。他的铁哥儿吴质,心更是向着他。但是吴质还在朝歌任职,不像杨修、丁仪、丁廙都在朝,正得父亲的信任和重用。他们在那里推波助澜,整日在父亲耳边吹风。这样下去,形势不妙啊!曹丕不禁长叹一口气。
  曹丕正在犯愁,恰好吴质到邺都来述职。
  曹丕宴请吴质,让曹真、曹休作陪。酒酣之时,曹丕命郭氏出来见他的铁哥儿。也许为了消除几年前甄氏出见、众人不敢仰视的顾虑,曹丕特意附着吴质的耳朵说:“哥们儿,抬着头看她!没事儿。”
  宴罢,曹丕专门找吴质密谈,说到自己的苦衷。两人商议结果,决定先将吴质从朝歌调回邺都。曹丕不便出面处理此事,上次他向毛玠要求安插自己的亲眷,遭到拒绝。现在父亲大概只听得进子建的话。吴质说他去找临淄侯说这事,让曹丕装作不知。
  吴质刚走不久,曹丕突然接到父亲一道急令,命他第二天一早火速出城去办一件要事。曹丕甚感欣慰。天方蒙蒙亮,他急忙佩上宝剑,策马直趋城门。没想到守城的卫士,横着刀戟,无论如何不准他出门,并说魏公有令任何人不许出城,违者当斩。曹丕想起那次闯铜雀台的教训,只好悻悻然往回走。
  当曹丕垂头丧气回去时,曹植也接到类似的命令,他赶紧求教杨修应当怎么办?杨修送给他一个字:“斩”!
  曹植迅速策马赶往城门,卫士依然坚决不让其出门。曹植二话不说,挥出宝剑,一道寒光闪过,一个卫士的脑袋滚落在地。其余卫士不敢阻拦,只好打开城门。曹植纵马直奔出门,不一会儿,将事情完全办妥。
  曹操对曹植的表现感到满意。这年子建徙封临淄侯。不过,曹操心里隐隐有种疑虑:子建模样斯文,怎么下手这么狠。相比之下,子桓显得比较仁慈。
  曹丕却一直为此懊恼不已。事后他才知道这是父亲的圈套,他一边命令他们去执行任务,另一边又命令守门卫士不许放任何人出城门。
  接下来的事更让曹丕气索:父亲居然下令让邯郸淳当临淄侯文学。这个邯郸淳还到处称赞子建,也在父亲面前称颂子建,让曹丕极为不爽。
  更有甚者,父亲这次竟然让子建守邺!这种事向来是我做的,现在居然让子建为之。事态越来越明朗了,父亲对子建的宠爱已不是猜测,而是事实。或许这恰是父亲不立我为太子的根本原因!
  曹丕的心情又黯淡下去。
  刚下了一场阵雨,暑气消去不少。曹植从听政殿出来,感觉特别爽,回想刚才与父亲的对话,心里美滋滋。
  父亲问他:最近都在看什么书?
  他恭敬回答:在看《史》、《汉》。
  父亲又问:听说你曾与人讨论汉二祖优劣?到底孰优孰劣?说来听听。
  他马上回答说:“汉高祖因秦朝暴政而起兵,当时他不过是亭长这样的小官吏,押送逃亡者的途中,自己也逃之夭夭,去招集天下英雄,消灭强大的项羽,从而广有天下。其功劳可以和商汤、周武王相比;其王业也传至后代子孙。但是他的声誉和他的品德不相称,他的行为也不完全符合道德准则。果然在他死后,吕后残害戚夫人,赵王被幽禁,祸及骨肉,诸吕专权,几至改朝换代。不过,高祖雄才大略,倜傥不羁,绝对是当世最为豪迈杰出的人物。他手下那些骁勇的大将和运筹帷幄的谋臣,也都是古今少有的人材。高祖能任人以才而用之,察言观色以知人,所以能得到天下并坐上帝位,建立巨大功勋。要不然,他不过是一个平民,当世的一介匹夫而已。……”
  父亲说:“你说的都是高祖之事,光武又是如何?”
  “世祖具有先天的美德,稟有纯粹的气质,有鉴识且通晓精微之理,怀抱亚圣之才。他通达而多见识,仁智而又明理,懂得宽恕之道,处事郑重谨慎又周密,好善乐施而爱人。他所处的是汉代遭受厄运的时期,他却像雷声爆发一样,赫然举兵,振奋武略以抵制暴力,兴举义兵以扫除残贼。犹如流星划空而过,威风一往无前。他的军队还没有开出南阳,王莽的短命王朝已终结于长安。接着他在昆阳击破王寻、王邑,在南阳沘水斩甄阜和梁丘赐。当此之时,天下一片混乱,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都在虎视眈眈,如狼似虎,跃跃欲试。光武却持巨大的威慑力,发出威猛的怒气。看他荡涤那些凶猛势力,剿除丑恶的豪强割据,那就像顺应着迅猛的大风放纵烈火,曝露明晃晃的太阳一扫云霾。……”
  曹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曹操几次想插话都不便打断他,最后还是忍不住:“看来你一定认为光武为优?”
  曹植使劲点头,喘一口气继续说:“建武之行军打仗,计策出自其深思熟虑,授其大将以方略,所以窦融听到光武即位,便来归附;马援看到光武,不禁称叹。因此大臣有庄敬之美,天子有亲和之容。九族和睦,享有比美唐虞的声誉;风俗高尚淳朴,一如伏羲氏时代;谦虚接纳臣民,付出周公吐哺的辛劳;留心国家政务,昼夜勤勉。于是规划宏伟的将来,登上最高的权位,创立帝王之道和教化根基。……”
  曹植还在往下说,曹操沉吟不语,若有所思。恰巧侍臣进来禀报:“许都密件。”于是这场父子面谈暂告结束。
  曹植手按腰间宝刀,步履轻盈,一路吹着口哨往回走。
  这把宝刀是曹操送的。曹操当上魏王时,制成五把宝刀,说要给“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曹丕、曹植、曹林各得一枚,曹操自己留两枚。曹植当即创作《宝刀赋》,并命王粲作《刀铭》。
  现在,曹植每天都佩戴着这把宝刀,就像肩负着父亲殷切的嘱托。......
  亲事
  “那事办得怎样了?”卞氏干脆单刀直入。
  曹操很快反应过来:“是子建的事吗?”
  其实他一直把子建的亲事挂在心上。在卞氏上次提醒他之后,他就暗中积极在物色人选。说实在,他觉得嫁女比娶媳妇单纯一些,因为大体知道哪家子弟是人材,比如前些年爱女清河公主要出嫁,就有几个不错的子弟可选,他的本意是找老朋友丁冲的大儿子丁仪。当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子桓,没想到子桓说丁仪眼睛坏掉一只,形貌上有缺陷,只怕女孩子家觉得委屈,建议将清河嫁给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曹操觉得有理,按曹丕说的做了。但谁家的女孩子出众,他就了解不多了。
  曹家儿女的婚嫁大多有实际目的,这也因为政治人物儿女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政治需要,曹操更是如此。其儿女婚事大体有几种形态:一是政治交易,比如让儿子曹彰娶孙权侄女,儿子曹均娶张绣女,曹彭祖(曹宇)娶张鲁女,差点又让曹整娶袁谭女儿。二是笼络世家大族,像安阳公主嫁荀恽(荀彧长子)。三是更高级别的控制作用,像三个女儿适配献帝,既表示献忠,又是安插卧底。其他像走亲戚、做人情的也有,比如与夏侯氏的联姻:清河公主嫁夏侯楙,夏侯尚娶曹氏女。无论何者,当事人的感受相当模糊,几乎皆曹操自作主张,想将谁嫁与谁,想让谁娶谁,都是他说了算。用政治联姻笼络或控制世族,也是不得不为之事,那个时候,什么都离不开政治。
  卞氏偏爱子建,她不愿意曹操把子建的婚姻作为政治上的筹码。她想将玉翠配与曹植,被曹操一口否定。一些曹家女人听说曹操在为三公子物色对象,也纷纷将娘家的女孩推荐给卞氏,不时把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女儿带进宫,让卞氏过目。卞氏看了几个女孩,有不错的,但是跟曹操一说,又被否决了。
  曹操想在这件事上做点文章。子建可是一个人才,得找一个有来头的人家。
  卞氏看曹操犯难,想替他分忧,又不知怎么办。那天甄氏来请安,卞氏和她说起曹植的亲事。甄氏说“叔叔文才品貌都很出众,不是一般女子可以配得上,得找一个相当的。”卞氏随口问甄氏有无看到合适的对象。甄氏沉默许久,见卞氏发愁,便说娘家有一远房侄女,知书达理,尚待字闺中。卞氏细细盘问姑娘的情况,请甄氏把这女孩带进宫来,让她瞧瞧。
  几天后,甄氏把女孩带来了,卞氏看了很满意,来不及与曹操谈这件事,曹植却来了。
  “甄家有一个闺女还不错,你想考虑吗?”
  “哪个甄家?”
  “就是你嫂子中山无极的甄家。”
  听说是嫂子娘家的女子,曹植猜八成是嫂子做得媒,心里有种异样的感受。自从父母要给他娶亲起,他一直很无奈。那个时候男婚女嫁有谁考虑到爱情?那是一件谁都要解决的事,多由父母说了算。千百年下来,每个人都是按这个规矩行事,他只怕也不例外。
  曹植不语,半晌才说:“母亲看着办吧。”
  “甄家的女子模样长得不错,人也贤惠。看你嫂子就知道了。”卞氏自言自语,也像在自我安慰。见曹植不言语,卞氏又说:“我跟阿翁商量看,行的话就定下来,这样亲上加亲,没什么不好。”
  曹植不知道要说什么,他突然很想见见甄氏。他知道通常每月朔日,嫂子都会到母亲那里请安。正巧过几天又是初一。
  那天,巳时刚到,甄氏从鸣鹤堂内出来,在犄角撞到曹植,颇感意外。两人微微点着头,都没说话,也都不想离开。
  还是曹植先开口:“嫂子是去说媒吧?”甄氏愕然以对。
  曹植单刀直入:“你愿意看到我娶亲吗?”
  甄氏语塞,许久才说:“娶妻生子,人伦之道,常人不免。奈之若何。”说着,声音一直低下去,头也低下去。
  曹植蕴蓄已久的感情像火山爆发,他一下抓住甄氏的手,直视着她:“我不想娶亲,一辈子都不娶!只要能天天看到嫂嫂就行。”
  甄氏眼泪像潮水一样涌出眼眶,全身在抖动。
  曹植冲动地将她拥入怀中,甄氏颇为吃惊,努力挣脱,但曹植腰间的带坠勾住她的袖口。曹植松了松手,又拉住她的手臂不放。
  不知过了多久,有脚步声过来,两人不约而同地急速分开。甄氏下意识地用袖口擦拭眼角,整一整弄乱的头发。曹植闭着眼睛,大口喘气,试图尽快平静下来。
  幸好脚步声停顿一下,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了。甄氏急忙掩面而去。
  曹植心神一直不定,刚才发生的一切,那是真的吗?她的肤髪,她的体香,是那么真切。转眼之间,怎么就不存在了?那不过是一个幻觉吧?
  他的神思游离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痛苦与甜蜜、绝望与期待,纠结交缠。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无休止地回思、品赏所有的情味,千回百转。
  他想到陈琳他们创作的《神女赋》。“神女”形象未免荒幻遥远,现在他心里充盈着诗意,一个清晰的人间美女呼之欲出,隐含在心底的忧思也灼热起来:
  “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晔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呈才好其莫当。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荫高岑以翳日,临绿水之清流。秋风起于中林,离鸟鸣而相求。愁惨惨以增伤悲,予安能乎淹留。”(《静思赋》)
  深潜的无奈,淡淡的哀伤,他觉得心目中的女子,虽是人间的“美女”,又何异于仙界的“神女”?
  如果父亲同意甄家女子的亲事,他该怎么办?他第一次感到人生的不自由。作为儿子,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等待最后判决。
  结果是曹操不同意与甄家女子的婚事。曹植暂时松了一口气,随即内心一片茫然。
  ……

前言/序言


千古才子,风流诗魂:曹植传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波澜壮阔、群星璀璨的时代。在这段英雄辈出、谋略与武力交织的岁月里,一位文采斐然、才情绝代的少年,以其惊人的诗赋和坎坷的人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曹操之子,魏武帝曹操的第五个儿子,被后世誉为“建安七子”之首的曹植。 《曹植传》并非仅仅记录一位王公贵族的生平,它更是一幅描绘了古代文人心路历程、政治抱负与艺术追求之间复杂纠葛的画卷。这部传记,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战乱频仍却又文化勃发的年代,去探寻一位传奇诗人的生命轨迹,去感受他诗歌中蕴含的炽热情感、深沉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敏感触觉。 一、 落英缤纷,少年风华:初露锋芒的才子 故事的开端,将从曹植的呱呱坠地讲起。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之子,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过人的才华。史书上记载,他“才七岁,属文,思发入玄,至于骑田,一射之中,绵至七发”,这种惊人的天赋,远超同龄,令人叹为观止。年仅八岁,他便能“诵读诗赋,至于《诗经》、辞赋,皆通及,而为父兄所器重”。他的家中藏书数万卷,而他却能“尽通读之”,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过人的记忆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曹操建立魏国的过程中,曹植也曾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他曾被封为平原侯,后又进封为临淄侯。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不仅学习兵法韬略,也博览群书,尤其钟情于诗歌创作。他的诗篇,早早便显露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特点。如《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联翩则 येतात;公子 মজুম(yǎn)芳菲,结交于英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位英武少年纵横沙场的壮丽图景,展现出少年曹植心中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浪漫情怀。 然而,也正是这份过于耀眼的才华,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不加掩饰的傲气,为他后来的坎坷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诸位皇子争夺太子之位的激烈斗争中,曹植因其卓越的文采和某种程度上的“放浪形骸”,未能得到父亲曹操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这种政治上的失意,成为了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也使得他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 二、 辞赋惊绝,惊世之作:七步成诗的传说 曹植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那个关于“七步成诗”的典故。这个故事,不仅是他才华的极致体现,更是他内心痛苦与无奈的深刻写照。 在兄长曹丕的逼迫下,曹植在七步之内必须创作出一首诗,否则便将面临严酷的惩罚。这不仅仅是对他诗歌创作能力的极限考验,更是一场赤裸裸的兄弟相残与政治压迫。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屈辱之下,曹植迸发出了惊人的创作能量。他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质朴却充满血泪的诗句,揭示了手足相残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与控诉。 这首《七步诗》,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普适的哲理,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它不仅展现了曹植在危急关头化压力为动力的超凡能力,更揭示了那个时代兄弟阋墙、权力斗争的残酷。然而,这首诗的创作,也意味着曹植在与兄长权力斗争中,彻底失去了主动权,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曹植传》将细致地还原这一历史场景,并深入剖析《七步诗》创作背后的情感波动与时代背景,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这位天才诗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内心煎熬。 三、 怀才不遇,失意人生:漂泊不定的人生旅途 自“七步成诗”事件后,曹植的人生便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失意期。尽管他才华依旧,诗篇依旧华美,但政治上的失势,让他长期处于被监视、被限制的状态。他曾被封为鄄城侯、陈思王,但每一次的封地变动,都伴随着更加严苛的管束。 他渴望施展政治抱负,渴望为国家效力,但现实却是他被权力边缘化,只能在文学创作中寻找慰藉。他的诗歌,也因此染上了浓厚的悲凉色彩。如《赠徐干》中的“文章憎命,既绝不生”,《洛神赋》中对美好事物瞬间破灭的哀叹,都流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理想难以实现的深深忧虑。 《曹植传》将详细梳理曹植一生中的历次被贬谪、被迁徙的经历,以及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重要诗篇。我们将看到,他如何在政治的泥沼中挣扎,如何在被压抑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他的诗歌,成为了他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也成为了研究那个时代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文献。 四、 诗坛巨擘,文脉传承:永恒的文学瑰宝 尽管人生坎坷,但曹植却以其超凡的艺术成就,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不仅是“建安七子”之首,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彻底摆脱了汉乐府的朴实风格,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 曹植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他既有《白马篇》、《野田黄雀行》等充满英雄气概和阳刚之美的作品,也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等委婉缠绵、抒发离愁别绪的佳作。他的语言,雄浑壮丽,意境高远,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作品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曹植传》将深入解析曹植的文学成就,对其代表作进行细致的赏析。我们将探讨他如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会追溯他的文学思想,以及他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说,曹植以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诗歌,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树立了榜样,他的文学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无数追求艺术的人们。 五、 历史回响,千古风流:诗魂不灭的传奇 《曹植传》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生平,它更是一部关于才华、抱负、失意与不屈的史诗。曹植的一生,是那个时代无数文人的缩影,他们怀揣着理想,却常常被现实所困,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却往往只能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透过曹植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曹氏家族的权力斗争,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的动荡,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文人所面临的严峻生存环境。他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悲剧的一部分。 然而,曹植的诗魂,却并未因此而湮灭。他的诗歌,跨越千年,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他的才情,他的智慧,他的悲伤,他的倔强,都化作了永恒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曹植传》将以严谨的历史考证为基础,以生动流畅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曹植。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才情也有缺憾的个体。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曹植的生平,更能够深入体悟他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感受那位“建安风骨”的集大成者,是如何以其不朽的诗篇,赢得后世无数的景仰与怀念。 本书将带领您走进一位千古才子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诗歌中的风流与悲凉,理解他一生中所经历的辉煌与黯淡,最终,品味那份穿越时空、永不磨灭的文学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散发出的淡淡的书香,这种沉静的气息总能让人瞬间进入一种阅读的状态。封面上的曹植形象,并非那种常见的影视剧中的戏剧化演绎,而是通过一种写意的水墨画风格,勾勒出其飘逸出尘又不失文人气度的神韵。旁边的题字,古朴而有力,似乎能穿越时空,直接与读者对话。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不仅仅是知道他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情感起伏,他的思想境界。曹植,这位才华惊人的王爷,他的诗歌是我一直以来所仰慕的,尤其是那几篇著名的篇章,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但我也知道,他的生活并非只有诗酒唱和,更充满了政治上的压抑和人生的起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曹植在这些复杂境遇下的真实情感,去探究他内心深处那份对文学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无奈之间的拉扯。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将那些历史的空白处填补得有血有肉,让读者能够真正地走进曹植,感受到他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一种古朴的墨色晕染,中间是苍劲有力的“中华名人传”几个大字,副标题“曹植传”则显得更加内敛,但又恰到好处地点缀了主标题。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仿佛捧起了一段历史的厚重。我一直对三国时期的人物颇感兴趣,而曹植,这位被誉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他的诗才横溢,文采斐然,却又身处那个乱世之中,经历着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这种才情与命运的碰撞,总让人忍不住去探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曹植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诗歌中的悲壮与豪迈,去理解他人生中的无奈与挣扎。从封面传递出的信息来看,这本书的编排和设计都颇具匠心,细节之处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学的尊崇,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信心。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曹植的生平娓娓道来,不仅仅是堆砌史料,更能挖掘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让这位千古才子跃然纸上,鲜活生动。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翻阅,而是先仔细端详了它的封面。那种淡淡的青灰色,配上古朴的字体,传递出一种穿越历史的静谧感。我想象中的曹植,不仅仅是那个“七步成诗”的才子,更是一位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努力生存并留下璀璨文化印记的人物。我对于他的经历,特别是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微妙处境,一直很好奇。这本书的标题“中华名人传”,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而“曹植传”则聚焦于一个人,这让我期待它能有详尽而深入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罗列史实,更能通过对曹植生平的细致描绘,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以及作为个体,曹植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书写自己的传奇。我期待它能有别于一般传记的枯燥,能够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让我仿佛亲身经历曹植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孤独与辉煌。从封面传递出的信息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应该不会令人失望。

评分

书的包装简洁而大气,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有一种厚重的质感,仿佛在告诉我,它里面承载着的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封面上的曹植画像,并非写实,而是用一种写意的手法,捕捉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气质,带着一丝疏离,一丝落寞,却又目光炯炯,似乎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我一直认为,历史人物的魅力,往往在于其复杂性,曹植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他既是才情横溢的建安七子之首,又是身处权力漩涡的王爷。我非常好奇,他在诗歌中抒发的豪情壮志,与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挣扎,是如何在他内心交织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曹植性格的深层原因,去探究他为何会写出那些荡气回肠的诗篇,又为何会经历那样的命运。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更加客观和深入的视角,来解读曹植的一生,揭示隐藏在史料背后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风格,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人物的敬畏,这让我对未来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

评分

拿到《中华名人传:曹植传》这本书,第一眼就觉得它非同寻常。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包装,而是透露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封面色彩素雅,字体设计也很有讲究,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我之所以对曹植的故事感兴趣,是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曹植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似乎与整个时代的走向紧密相连。我总觉得,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一种写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曹植,不仅是他的文学成就,更是他作为一个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选择。我希望作者能够展现出曹植性格中复杂的一面,他既有惊人的才华,也有作为政治人物的无奈。这本书的定价也让我觉得作者是带着诚意在做内容,而非急功近利,这更让我对其品质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聆听曹植内心的声音,去感受他那个时代的气息。

评分

还没有开始看应该不错吧

评分

东晋谢灵运

评分

北京没货,从上海给我调的,两天就送来了,好评

评分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事情变化之快,超乎想象。他开始觉察到某些人态度的变化,比如那个孔桂,原来对他很殷勤,现在对他爱理不理,忙着跟临淄侯大套近乎。除了小时候看到丁夫人的脸色,曹丕第一次感受到世态炎凉。比如丁仪,我说的是大实话,只不过建议父亲将清河嫁给夏侯楙,没有嫁给他,这人就记恨在心,跟我过不去,老在父亲面前说子建的好话,言外之意我不行。太可恨了!

评分

研究建安文学的专家,为什么不用专业的严谨态度而要用小说想象的笔调去写呢。

评分

曹植这个人物以前比较正面,现在开始有争议!

评分

这个书不错,很好,继续购买

评分

质量真的很不错价钱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