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子
第一章 购车是在选朋友
一、选脾气个性和你相投的车
1. 画出自己理想的车
2. 车和人不需要互补
二、车旁年龄划,般配才好
1. 汽车也有年龄大小
2. 属于年轻人的车
3. -辆车代表着你的状态
4. 幸福的年龄,幸福的车
三、汽车文化会左右你的爱好
1. 有多少后悔可以重来
2. 肤浅的选车标准
3. 你对汽车了解多少
4. 购车要有自己的看法
5. 汽车改变不了人
6. 口是心非的购车者
7. 生活态度决定选车标准
8. 时尚,绝对是一种生活态度
9. 环保先生最帅了
10. 新时代的奢侈车
第二章 汽车就是你的化身
一、跪族还是贵族,渊源很重要
1. 购车在本末倒置
2. 贵族是历练出来的
3. 越野车的贵族
4. 不赚钱的贵族跑车
二、人文精神追求,让人刮目相看
1. 汽车升华生活
2. 关注汽车气味
3. 为人性化所打动
三、个性崇尚的申明,做回我自己
1. 雄狮标致
2. 坎坷雪铁龙
3. 厚门深宅的萨博
4. 经典设计迷你
5. 非凡个性斯巴鲁
6. 尚武英雄三菱
7. 总统开什么车
8. 疯狂的野马
9. 不甘没落的克莱斯勒
10. 战事英雄吉普
四、内敛的你需要表面上平凡的车
1. 内王外圣之道
2. 汽车的内在美
第三章 懂车的人买性能
一、懂车的人怎么购车
1. 性能如何制造出来的
2. 转矩和功率的用处
3. 转矩可以感受
4. 经济风暴中的经济性
5. 自重大有好有坏
6. 高度耗油的摩擦阻力
7. 变速器真的可以说省油
8. 省油开车大法
9. 百年发动机之争
10. 冲动的H发动机
11. 气门多就好吗
12. 难理解的气门正时
13. 五花八门的科技
14. 有山寨嫌疑的FSl技术
15. 奔驰的异类直喷发动机
16. 内燃机巅峰突破
17. 生化武器主宰未来
18. 四驱也费油
19. 后驱车稳重
20. 前驱车经济
21. 四驱通过性高
22. 让舒适成为主流
23. 数据总线CAN-BUS
24. 汽车电压的革命
25. 内厢材质和环保
26. 隔声材质知多少
27. 舒适性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28. 好车应该更环保
29. 请支持环保材料
二、热血沸腾的性能车
1. 超级跑车的资格
2. 名不见经传的Paqani
3. 布嘉迪威航16. 4
4. 和法拉利-起探索FXX
三、喜欢开车须重操控
1. 开车乐趣在哪里
2. 操控其实不简单
四、安逸平顺也难得
1. 舒适生活之选
2. 值得尊敬的奔驰
五、无所不能的SUV
1. SUV可以做什么
2. 爱山川之美懂SUV
3. 神奇的差速器
4. 奔驰4MATIC
5. 宝马Xdrive
6. 奥迪Ouattro
7. 大众4Motion
8. 理想的SUV
第四章 必须重视的安全
一、最不安全的交通工具
1. 安全得靠安全带
2. 夸大了功效的安全气囊
二、ESP到底有多大用
1. ESP是个好东西
2. 紧急情况下的救驾
3. 安全和乐趣同在
4. 北方或许更有用
三、购车前最好查查NCAP
1. 还是信E-NCAP吧
2. NCAP以科学服人
四、像买西瓜一样购车
结束语
个中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二是购买力问题。
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一直在对中国市场的消费群做着监测。在2007年前,他们研究的结论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还没有足够的购车实力。而两厢车的主要消费群,便是这类年轻人。既然没有足够收入来消费,商家无利不往,肯定不愿花大价钱拿款两厢车来做展览。
那么,有实力购车那类人群,通常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他们为什么不被两厢车的商家看好呢?
这是因为中国人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
这和欧洲人差别很大,欧洲中老年人开两厢车的比比皆是,但在中国的民意调查中,上了年纪的人,图安稳、图吉利的大有人在,或者受前代正统思想影响,有着中国人自己对交通工具的理解。
在没有汽车时,中国最早的交通工具应该是轿子,中间是个坐人的屋子,两头各伸出杠子,这样才最平衡,四平八稳,冠冕堂皇。以此看来汽车也应该是这样。所以,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人,对有头有尾的三厢车情有独钟。有前有后、四平八稳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直到最近几年,二三十岁的青年男女,购车的实力才大增。不知道是真的收入增加了,还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不同了,总之,有些人在上大学期间,或者刚一毕业,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车子。这是一个信号,刺激着汽车厂家久等但并不麻木的神经。于是,两厢车突然间削尖了脑袋,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市场。不管是进口的、合资的还是自主的,都看准了年轻人的荷包。
两厢车充满动态表情的前脸,圆滑流畅的曲线,造就了可爱而又时尚的吸引力。的确,它们比三厢车更有活力,我说的不光是外形,更重要的是驾驶的感觉。
因为两厢车没有后尾箱,从汽车结构上讲,它重心更稳;少了后尾箱的重量,它也会更加轻巧灵活。这也就从本质上决定了两厢车比三厢车更灵活、更有驾驶乐趣,和年轻人排斥沉闷的心态完全相符。因此,两厢车更能表现年轻人的活力,或者说更能体现年轻的心态。
两厢车的确太多了,如果你支持国货,那华晨的FRV倒是不错;如果你喜欢轻松、灵巧的驾驶,那丰田雅力士、大众POLO、马自达2、日产骐达等都是较好选择;如果你更喜欢驾驶动感,那么标致207、308,本田飞度、大众高尔夫、福特福克斯等,决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如果你不甘平庸,喜欢更独特的自我风格、或者品位非凡,同时又有足够储蓄,有不少贵族小车可是相当让人仰慕,迷你CooperS、大众甲壳虫、沃尔沃C30、标致207敞篷车、大众尚酷、欧宝GT等,车和车的主人,一并是瞩目焦点。
……
刚拿到这本《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说实话,我之前对买车这件事一直处于一种“听天由命”的状态,总觉得是个复杂又让人头疼的工程。身边懂车的朋友总是能侃侃而谈,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从操控到配置,听得我云里雾里。而我,每次进4S店,感觉自己就像个待宰的羔羊,销售员抛出的各种术语和优惠政策,让我应接不暇,最后往往是稀里糊涂地签了合同。这次下定决心要好好研究一下,毕竟车子是笔不小的开销,总不能总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气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看起来就很有专业性。我特意翻了翻目录,发现内容涵盖的方面相当全面,从选车前的准备、了解市场、到试驾技巧、价格谈判,甚至还涉及了购车后的保险和保养,几乎把购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考虑进去了。这让我这个“小白”感觉心里有了底,好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开车江”博士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买车,不再是那种茫然无措的感觉了。我特别期待它能帮我理清思路,让我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车,而不是被那些花哨的广告和销售技巧所迷惑。
评分我一直认为,购买汽车不仅仅是购买一个交通工具,更是购买一种生活方式。这本书在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车型的“生活方式”匹配度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引导你思考“我需要什么样的车,来承载我怎样的生活”。比如,它会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职业需求、甚至是兴趣爱好,来推荐适合的车型。如果你是年轻的创业者,可能需要一辆彰显个性的运动轿车;如果你是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可能需要一辆宽敞实用的SUV或MPV;如果你热爱户外运动,可能需要一辆越野性能更强的车型。书里还涉及到一些关于“品牌文化”和“用户口碑”的讨论,这些虽然不是硬性指标,但却能从侧面反映出车型的定位和潜在用户群体的特质。这让我意识到,选择一辆车,其实也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和社交标签。这本书帮助我跳出了单纯的参数对比,从更深层次去思考,这辆车能否真正融入我的生活,能否为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评分我一直对汽车的“保值率”这个概念感到好奇,也有些担心自己的爱车几年后会贬值太多。《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它详细解释了影响汽车保值率的各种因素,比如品牌、车型、配置、车况,甚至是颜色和里程数。书里还提供了一些不同品牌和车型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保值率对比数据,这对于我这种注重长期投资回报的消费者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我之前以为保值率高低和汽车质量关系最大,看完这本书才明白,市场需求、品牌营销、甚至是某些地区的政策导向,都会对保值率产生影响。它还教我一些提高汽车保值率的小技巧,比如如何保养好车辆,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剐蹭,以及在出售车辆时如何让它看起来更有吸引力。这让我感觉,购车不仅仅是眼前的支出,更是需要考虑长期的价值,这本书帮助我把目光放得更长远,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评分说实话,在阅读《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之前,我对汽车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能跑就行”的层面,对于那些发动机排量、扭矩、马力之类的参数,完全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状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它用非常易懂的语言,把那些看似高深的汽车知识一点点地剖析开来。比如,它讲到如何根据自己的用车需求来选择车型,是倾向于经济实惠的小型车,还是宽敞舒适的SUV,亦或是追求驾驶乐趣的轿车。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车型,而是会深入分析每种车型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场景。我尤其对它关于“动力系统”的讲解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通过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让我理解不同发动机类型、变速箱工作原理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涡 berbeda 排量、不同涡轮增压技术会带来不同的驾驶感受,以及CV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在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上的差异。这些知识点,让我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汽车知识框架,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汽车一无所知的小白了,至少在和销售沟通的时候,能够听懂一些基本的东西,不至于完全被动。
评分作为一名对汽车外观设计有些追求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汽车设计语言的书。这本《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不少惊喜。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上简单地介绍“好看”和“不好看”,而是会从空气动力学、家族式设计、以及不同品牌的设计哲学等角度,去解读汽车的外观线条和细节。我以前只觉得某些车好看,却说不出具体的原因,看完这本书,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车型的线条会如此流畅,为什么有些车的前脸设计会如此具有辨识度。它还提到了不同车身尺寸和比例对视觉效果的影响,以及一些细节设计,比如车灯、轮毂、甚至是后视镜的造型,如何共同构成一辆车的整体气质。这让我在选车的时候,不仅仅关注配置和性能,也能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和选择。我发现,原来汽车的设计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启蒙老师,让我能够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每一辆车,不再是那种“看脸”的肤浅判断。
评分在拿到《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之前,我对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概念,基本上是一知半解。觉得好像汽车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但具体有什么用,又不太清楚。《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用非常清晰的语言,把我带入了汽车智能化的大门。它详细讲解了现阶段主流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等,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实际驾驶中能带来多大的便利和安全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深入探讨了汽车的“车联网”功能,比如车载导航、在线娱乐、远程控制,甚至是如何与智能家居互联。书里还对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做了一些预测,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期待。我以前觉得这些智能配置可有可无,现在才意识到,它们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驾驶体验,甚至改变我们对汽车的认知。这本书让我不再对这些新兴技术感到陌生和畏惧,而是能够更理性地去评估和选择,哪些智能配置是真正适合我的,哪些是华而不实的。
评分在购车过程中,试驾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感觉来试驾,很难真正评估出一辆车的好坏。《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细和专业的指导。它不仅教我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比如动力响应、刹车性能、转向手感、悬挂舒适度等,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试驾动作和场景。比如,如何通过加速和减速来感受动力系统的平顺性,如何在一个弯道中测试车辆的操控极限,如何在颠簸路段体验悬挂的表现,以及如何在不同速度下感受车内的噪音控制。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座椅的包裹性、视野的开阔度、以及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我以前试驾车,往往就是开一圈,听听发动机声音,感觉一下方向盘,现在知道,原来试驾还有这么多讲究。这本书让我明白,试驾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考验一辆车是否适合自己的重要环节,也让我能够更客观、更全面地去评估一辆车。
评分说实话,购车后期的保险和保养问题,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但其实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用车成本和车辆的长期状况。《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的贴心之处在于,它把这些售后环节也考虑进去了。它详细讲解了各种汽车保险的种类,比如交强险、商业险,以及各种附加险,并分析了它们的保障范围和选择的侧重点。书里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合理购买保险、以及在发生事故时如何理赔的建议,这让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同时,它也对汽车的日常保养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比如不同里程或时间节点的保养项目,以及一些在家可以进行的简单检查。它还分析了不同品牌在保养政策和维修成本上的差异,这对于我这种希望降低长期用车成本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全方位的购车顾问,不仅仅教我如何买到心仪的车,更教会我如何更好地使用它,如何保障它的良好状态,让我的购车体验更加完整和无忧。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车辆安全性能特别重视的读者来说,《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中的安全配置讲解部分,简直是“及时雨”。以前我对安全配置的认知,可能就停留在“有没有气囊”这个层面,而这本书则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配置,比如ABS、EBD、ESP这些我们常听到的缩写,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它们在紧急情况下的作用有多大。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解了一些更高级的安全技术,比如碰撞预警系统、盲点监测、车道偏离预警等等,并且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它们对降低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性。书里还提到了不同碰撞测试机构(如Euro NCAP、C-NCAP)的评级标准,以及它们对消费者选择车辆的指导意义。这让我明白,安全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车辆整体设计和技术水平的体现。现在,当我看到一辆车的安全配置表,不再是茫然无措,而是能知道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锦上添花,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我一直觉得,购车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一环就是价格谈判。每次去4S店,销售员报出的价格总让人觉得有水分,而自己又不知道底线在哪里,生怕被“坑”了。这本《车博士书系·开车江:购车完全手册》在这方面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它不仅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谈判技巧,还深入分析了影响汽车价格的各种因素,比如市场行情、地区差异、甚至是汽车生产商的促销策略。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摸清底价”的章节,它教我如何通过多方比价、了解同款车型的市场优惠幅度,甚至是在二手车市场上了解同年份同配置车型的价格,来形成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合理价格区间。书里还提到了一些“砍价”的心理战术,比如如何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如何应对销售员的各种说辞,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我之前总以为,价格谈判就是拼谁的嗓门大,现在才明白,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感觉自己下次去谈价格的时候,会更加自信,也能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不至于像以前那样,稀里糊涂地就接受了报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