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文化的展望 | 作者 | 殷海光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12023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页码 | 590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文化的展望》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是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的结晶,是一个专业的思想者,以他相当深厚的知识训练为基底,而完成的一项具有独立的创建性价值的著作。它的确说出了些什么,也解答了些什么。全书见解精辟,分析彻底,行文雄辩。书后刊载许倬云、金耀基的长评,以及殷海光答许倬云的文章。另附英汉对照表,记录书中所涉人名、学术名词,颇便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殷海光(1919年—1969年) ,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抗战爆发后,投笔从军。抗战胜利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并担任《中央日报》主笔。他撰写的社论《赶快收拾人心》,猛烈抨击国民党和利益集团,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8月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参与创办《自由中国》并任主笔。他受罗素、哈耶克的影响,倡导科学民主精神,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是台湾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殷海光著述丰厚,《中国文化的展望》是其代表作。 | 
| 目录 | |
| 序 言 (殷海光)/ 1 章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 1 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 22 一 清开道路/ 22 二 文化的定义/ 25 组 记述的定义/ 25 第二组 历史的定义/ 26 第三组 规范性的定义 / 28 第四组 心理的定义/ 30 第五组 结构的定义/ 31 第六组 发生的定义/ 32 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 38 一 文化的变迁 / 38 A濡化/ 41 B文化价值的移接/ 47 C文化与性格/ 48 二 本土运动/ 49 三 文化的罗聚形态 / 51 四 文化的特征 / 53 A规范特征/ 53 B艺术特征 / 53 C认知特征 / 54 D器用特征 / 54 五 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过分违离的问题 / 56 六 文化对文化的倚赖/ 59 七 历史与文化 / 62 八 文化的繁缛化 / 65 九 文化理想与文化现实 / 67 十 文化与价值 / 69 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础和特殊形色/ 71 十二 文化所在的层次、原料和功能 / 74 第四章 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线 / 83 一 家 /84 二 中国社会的基型 / 93 三 社会的层级 / 96 四 我族中心主义/ 100 五 离隔和心性凝滞 / 107 六 合模要求 / 114 七 长老至上 / 116 八 地位与声威要求 / 120 九 两性分别森严 / 128 第五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激变 / 136 一 家庭的瘦化 / 136 二 孔制崩溃 / 140 三 本土运动 / 146 A 三元里事件 / 149 B 义和团运动 / 150 C 五四运动 / 156 四 代间紧张与冲突/ 169 第六章 一个长久的论争/ 178 第七章 保守的趋向及其批评/ 186 一 一个论辩 / 186 二 保守主义者的特征 / 198 A 国粹派 / 198 B 义理派 / 200 三 保守主义的基本观念 / 208 四 保守主义的批评 / 212 五 保守主义的社会文化功能 / 223 第八章 自由主义的趋向/ 232 一 严复 / 234 二 谭嗣同 / 238 三 梁启超 / 243 四 吴虞 / 248 五 胡适/ 267 六 吴稚晖 / 291 第九章 西化的主张 / 301 一 西化言论的选样 / 302 A 胡适/ 302 B 陈序经/ 316 二 对西化主张的批评/ 324 A 全盘西化有否必要?/ 324 B 全盘西化有否可能? / 329 第十章 中体西用说 / 335 一 时代的背景/ 335 二 中心的论旨/ 339 三 批评的分析/ 341 四 影响扩大的原因/ 346 五 一个翻版/ 349 第十一章 现代化的问题/ 357 一 西方近代文化的扩张/ 358 A 伊斯兰世界/ 360 B 印度/ 363 C 日本/ 365 二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 369 A 器用的现代化/ 374 B 制度的现代化/ 380 C 思想的现代化/ 385 三 现代化的涵义 / 389 四 科学与社会 / 391 第十二章 民主与自由 / 401 一 民主与自由不是一件事 / 401 二 对民主的正反两种看法 / 404 三 民主的优点/ 411 A 数头而不必砍头/ 411 B 民主政制比较接近自由/ 413 C 民主政制能使大家热心公共事务/ 415 D 镇制权的使用受到限制/ 415 四 民主的后进问题/ 419 五 中国的民主问题/ 424 A 在消极方面/ 424 B 在积极方面/ 426 六 自由的涵义/ 432 A 自由的几种重要概念/ 432 B 波柏尔的提示 / 437 C 自由与/ 443 D 言论自由问题 / 445 第十三章 世界的风暴(存目) 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 453 一 民初人物的错误观念/ 454 二 传统德目的今观/ 457 三 我们所需的德目/ 469 四 东西道德的整合/ 478 五 新人本主义/ 485 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的责任 / 490 一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 490 二 知识分子的失落/ 492 三 时代环境的透视/ 501 A 到奴役之路 / 501 B 吾人的大环境 / 509 四 知识分子的责任/ 510 
 附录一 读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许倬云)/ 520附录二 有关《中国文化的展望》的几个问题——并答许倬云先生 (殷海光)/ 530 附录三 殷海光遗著《中国文化的展望》我评(金耀基)/ 544 英汉对照表/ 560 人名/ 560 名词/ 566 | 
| 编辑推荐 | |
| ★ 殷海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颇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 本书是其晚年极重要的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知名学者纷纷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 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 | 
| 文摘 | |
| 序言 |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但真正能够触及灵魂、引发深刻思考的内容却并不多见。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帮助我过滤噪音,直击本质的书籍。我喜欢那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作品,不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看重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这类书就像一股清流,能够涤荡心灵,让我从喧嚣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进行内心的沉淀和反思。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从历史的纵深和文化的广度来审视当下问题的著作,因为这能够帮助我们摆脱短视和狭隘,看到更宏大的图景。对我而言,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自我探索和精神提升的过程,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库,提升自己辨别真伪、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我对于那些能够提供深刻洞见,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的著作情有独钟。这类书籍往往能够以一种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剖析复杂的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我喜欢那些能够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作品。阅读这类书籍,我期待的是一种智识上的愉悦,一种思维上的拓展。我更看重作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复杂的概念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对它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感到一些困惑。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书籍,能够帮助我理清思路,理解我们文化的根源,并思考它未来的方向。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批判性分析,而不是简单赞美或批判的论著。能够看到作者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进行前瞻性的探讨,这样的书籍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想的启发,一种对未来的启示。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而为我们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展我视野的书籍,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我一直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引发深层次思考的著作。这类书籍往往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批判性思维,因为它们不会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问题,去追寻背后的原因。我喜欢那种能够挑战我固有观念,让我看到事物更广阔维度的作品。通常,这类书的作者在学术上都有一定的造诣,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梳理得清晰易懂,同时又不失深刻的洞察力。阅读这类书籍,我期待的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智慧的启迪,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采用了一种比较素雅的风格,米白色的底色,搭配上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却能给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拿到手的时候,纸张的触感也挺好,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略带一点磨砂质感,翻页的时候也不会觉得特别容易损毁。书本的装帧也比较牢固,感觉是那种可以常读常新的类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打开它,闻到那种淡淡的纸墨香,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作者的名字“殷海光”,听起来就是一个饱含历史厚重感的名字,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了解他所要讲述的内容。封底的介绍也相当简洁,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似乎在暗示着这本书会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思考之旅。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颜值”和“手感”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初印象,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