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介绍,虽然涵盖了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核心内容,但在实际应用和算法优化方面的指导略显不足。书中对DFT和FFT的推导过程比较详尽,这对于理解其数学原理是有帮助的,但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FFT来分析频谱、进行滤波,以及在实际系统中如何处理FFT的周期性和频率分辨率问题,描述得不够深入。例如,书中并没有太多关于窗函数在信号频谱分析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窗函数的选择对频谱泄漏的影响的详细讨论。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FFT实现低通、高通滤波的实例,以及如何处理长序列信号的FFT运算,例如分块FFT等技术。另外,书中对于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例如FIR和IIR滤波器的设计准则和设计流程,也只是泛泛而谈,缺乏足够详细的步骤和实际的设计工具的介绍,这使得我在尝试设计滤波器时感到无从下手。
评分在阅读完本书关于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部分后,我发现其对根轨迹和Nyquist稳定判据的阐述,虽然在数学推导上严谨,但在直观性和工程实践的指导性上仍有提升空间。书中对根轨迹的绘制规则讲解得比较细致,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根轨迹的形状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裕度,可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我曾尝试理解Nyquist图如何反映系统的稳定性,但书中对Nyquist判据的数学证明,虽然正确,但缺乏更直观的图形解释和对绕点数与稳定性关系的清晰阐述。我更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例如分析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通过绘制其根轨迹或Nyquist图,来直观地解释为什么系统会不稳定,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来改善其稳定性。此外,书中对Bode图的介绍也偏向于数学分析,对于如何从Bode图中快速判断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及如何利用Bode图进行系统设计和校正,指导性不够强。
评分作为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我对本书在系统辨识方面的处理方式感到有些困惑。书中虽然提到了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如何实际操作,如何从采集到的数据中构建出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得过于笼统。例如,在讨论参数辨识方法时,只是简单列举了最小二乘法等几种典型方法,但没有详细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噪声环境下如何选择和优化。书中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需要系统辨识,以及辨识的基本框架,但缺少了“如何做”的指导。我希望书中能包含更多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利用示波器或数据采集卡采集某个电路的输入输出数据,然后利用书中介绍的算法来辨识出这个电路的传递函数。此外,对于模型验证和模型选择的讨论也显得不足,一个辨识出来的模型是否可靠,如何评估其性能,书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感觉在动手实践方面指导性不够强。
评分这本书的引入部分,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铺垫信号与系统的概念,虽然初衷是为了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不得不说,这部分的叙述稍显冗长。在介绍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时,作者过于强调其数学推导过程,例如对积分和级数展开的详细演算,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迷失在复杂的公式海洋中,而忽略了这些工具在实际信号分析中的核心作用。书中很多例子也都集中在理论层面,比如理想冲激函数、矩形脉冲的变换,这些虽然是经典案例,但如果能结合一些更贴近工程应用的场景,比如音频信号的处理、图像压缩的初步原理,相信会更具吸引力。我曾尝试着去理解其对LTI系统的卷积定理的阐述,但那种纯数学的推导,缺乏直观的图示和深入浅出的比喻,让我感觉学习过程有些枯燥。而且,书中对一些高级概念的介绍,例如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联系,虽然提及了,但缺乏足够篇幅来深入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差异和优势,这让我感觉有点意犹未尽。
评分在学习书中关于随机信号的章节时,我发现其对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的引入与信号分析的结合不够紧密。虽然理解随机信号需要概率论的基础,但书中对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等概念的介绍,感觉像是将概率论教材的内容直接搬了过来,缺乏与信号处理特性的深度融合。在介绍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时,例如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等,作者的解释更多的是基于数学定义,而没有充分阐述这些统计量在描述信号特性、系统响应方面的物理意义和工程意义。我期待书中能够更清晰地说明,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自相关函数,它能告诉我们关于信号的哪些信息?在分析通信系统中的噪声时,如何利用这些统计特性来评估系统的性能?书中对高斯白噪声的讨论也比较表面,没有深入分析其在不同系统中的建模和应用,这让我感觉对随机信号的理解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随机信号处理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