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面包树上的女人》故事最后林方文和程韵又在一起了,可是他们是否能继续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呢?他们太年轻了,这么年轻就开始的爱情,终要面对许多考验和挫败的,距离长相厮守还太遥远。葛米儿和韩星宇介入了他们之间,他们的爱情经得起考验吗?他们真的注定无法长相厮守吗?爱情到底是吞噬还是回吐?《张小娴面包树系列:面包树出走了》将续写他们的爱情故事。
内容简介
木马在风中回转,隔了一夜,我们又相逢了。
我们像两个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人,只要脚尖碰触不到地,
一切好像都不是真实的,他也好像不是真实的。
在这流转中,思念和眷恋的重量仿佛也减轻了。
看到他的笑脸,痛苦也好像变轻盈了。
至少,世上还有一个男人,愿意陪我玩旋转木马,
愿意陪我追逐光阴驻留的片刻。
作者简介
张小娴,华语文坛最耀眼的名字。迄今已出版超过四十本小说和散文集,独创了一种既温柔又犀利的爱情文学。
她以小说描绘爱情的甜蜜与忧伤,以散文倾诉恋人的微笑与泪水;她的每一字句都打到心坎,广为读者传诵,让千万人获得慰藉。
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情知己,她洞察人性中最优美与最卑微的部分,她让我们相信,爱,是人生永不落幕的演出。
《永不永不说再见》是张小娴散文精选集第四册,精选了小娴出道以来最精华的散文两百余篇。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在那遥远的岛国
第二章 爱随谎言消逝了
第三章 风中旋转的木马
第四章 最蓝的一片天空
精彩书摘
17
当葛米儿的意大利面头被歌迷接受了,她却狠心地把它剪掉,变成一条一条短而鬈曲的头发,活像一盘通心面。她是个偏偏喜欢唱反调的人,她也比从前更有自信了。有时候,我很佩服她。我们每一个人,几乎每天也要为自己打气,才可以离开家门,面对外面那个充满挫败的世界;她却不需要这样,好像天生就已经满怀自信。
一天,她跟唱片监制叶和田说,除了林方文的词,她不唱别的。
“不是我们不用他,是他一个字也不肯改。他写得那么古怪,不会流行的。”叶和田说。
“他是最好的。”葛米儿说。
“说不定他已经江郎才尽了,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叶和田冷漠地说。
“不。”葛米儿说,“我能够把他唱得比以前更红。”
本来是:没有林方文,也就没有她。他把她从那个遥远的岛屿召唤回来。他是她的知音。
今天是:有她,也就有林方文。她把他从那个满心挫败的世界召唤回来。她是他的知音。既出于报答,也出于欣赏。
有谁会怀疑林方文是最好的呢?他只是欠缺了新的刺激。
终于,林方文抛下了他的佛经、他的漫画,还有教堂的彩绘玻璃和那些动画片,重返那个他最爱的,既令他快乐、也令他痛苦的世界。
看见他重新提起笔杆写歌词,看见他再一次拿着我很久以前送给他的那把乐风牌口琴,吹出每一个音符,我的心情竟然有点激动。有那么一刻,我巴不得把他藏在我的子宫里;那是一个最安全的怀抱,他不会再受到任何的伤害。可惜,我的子宫太小了,而他也已经是大人了。
这一刻,他把头枕在我的大腿上。我问他:
“我把你放进我的子宫里好吗?”
他的脸贴住我的肚皮,问:“环境好吗?”
“不错的,到现在还没有人住过。”
“要付租金吗?”
“算你便宜一点。”
“地方太小了吧?”
“那么,你变成袋鼠吧!”我说。
“袋鼠不是更大吗?”
“你可以把我放在你怀中的袋子里,你去哪里,都得带着我。”
“这样太恐怖了。”他跳起来说。
“你不愿意吗?”
“夏天太热了。”
“但是,冬天保暖呀!”
“香港的夏天比较长。”
“你是怎样也不肯把我放在口袋里吧?”
“我宁愿住在你的子宫里。”
“真的?”
“现在就住进去。”
我跳到他身上。
“你会不会爱上葛米儿?”我问他。
“我为什么会爱上她?”他露出一副不可能的神情。
“她了解你的音乐。”我说。
“她不是有威威了吗?我才不要住进葛米儿的子宫里。”
他说。
林方文真的愿意长留在我身上吗?有时候,我会宁愿我们比现在年老一点。年纪大了,也没有那么多诱惑,那就比较有可能共度一辈子了。这种想法,会不会很傻?竟然愿意用青春去换取长相厮守的可能。
18
一天大清早,我在西贡市集里碰到威威。他正在买水果。
俊俏可爱的他,很受摊贩欢迎。看到我时,他热情地拉着我,问我为什么会在那里出现。我告诉他,我在附近采访。
“记者的工作好玩吗?”他问。
“可以认识很多不同的人。”我说。
“有工作真好。”他说。
我差点忘记了,他在这里是不能工作的。
“葛米儿呢?”
“她出去了,今天一大清早要到电视台录影。”
“那莫扎特呢?”
“它胖了,现在有四斤半啦!可能要减肥。”
我陪着他逛市集,他又买了牛奶和面包。大家都认得他是葛米儿的男朋友,对他很友善。
“怀念斐济吗?”我问。
他重重地点了一下头:“我怀念那里所有的东西。妈妈做的菜、爸爸的烟斗味,甚至那个从前常常欺负我的同学。”
“欺负你的入,你也怀念?”
“他是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他常常骗我的钱。”他幸福地回味着,“从前很讨厌他,现在却希望回去再被他骗钱。那里毕竟是我的故乡。”
“为什么不回去看看?”我说。
“米儿太忙了。”他的神情有点落寞。
“她在这里发展得很好呀!”
他笑得很灿烂:“是的,她现在很快乐,她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那一刻,我深深被威威感动了。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的快乐,他承受了寂寞,也怀抱着乡愁。望着他的背影没入挤拥的人群之中,我忽然明白,没有牺牲的爱情,算不上爱情。
后来有一天,威威在我的办公室出现,他变憔悴了。
“我是来跟你道别的。”他说。
“你要去哪里?”我问。
“回去斐济。”
“那葛米儿呢?”
“我一个人回去。”他的眼睛也红了。
“威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没什么的,只是我不适应这里的生活。”
“真的吗?”
他低下头,良久说不出话来。
“我们去喝杯咖啡吧!”
我把他拉到报社附近的一家咖啡店。那里可以看到海。
我想,在大海的旁边,他的心情会好一点。
“是不是太思念故乡了?”我问。
他摇了摇头:“我是合不得她的。可是,我们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
葛米儿从一个藉藉无名的女孩子摇身一变,成为一颗明星。一点也没有改变,是不可能的吧?
“你不是答应过要陪她一起追寻梦想的吗?”我说。
“也许我想得太简单了。”悲伤的震颤。
“她知道你要走吗?”
“我们谈过了。”他笑了笑,“终于找到时间谈一谈我们之间的事了。我留在这里只会妨碍她。”
“是她说的吗?”
“不。她并不希望我走。”
“那不要走好了。”
“可是,她已经不需要我了。”
“你还爱她吗?”
“我当然爱她。”威威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但是,她已经改变了,不再是从前的她。我们在斐济的时候,生活快乐得多了。”
“你是不是后悔来了这里?”
“我怎会这样自私呢?留在斐济,是埋没了她。”
“威威,你真好。”我说。
“我一点也不好。我没有才能,也不聪明,人又脆弱。”
“但你懂得爱人。”
“我也爱得不好。”他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
“你什么时候要走?”
“今天就走。”
“这么急?”
“米儿今天要工作,我们说好了,她不要来送机。我会哭的,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
“要我送你去机场吗?”
“不,千万不要。我害怕别离的。”
他又说:“我听人说,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会有乡愁。然而,回去家乡之后,又会怀念那个自己住过的城市。这样的话,总共就有两次乡愁了。”
我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威威说。
“什么事?”
“我……”他红着眼睛说。
“到底是什么事?”
“我把莫扎特吃了!”
“你吃了莫扎特!”我不敢相信。
“你一定觉得我很残忍吧?”
“你怎舍得吃它?”
“米儿合不得让它走,我也合不得让它留下。我走了,米儿又没有时间照顾它。把它吃进肚子里,那么,它便可以永远留在我身上。”威威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我不也是曾经想过要把自己心爱的人藏在子宫里,长留在身上的吗?爱情,原来是凄美的吞噬。但愿我的身体容得下你,永不分离。
我同情莫扎特,只是,它的主人也许没有更好的选择。
它是不应该叫莫扎特的,天才横溢的莫扎特,是短命的。
告别的时刻,威威久久地握着我的手。他是合不得的。
我曾经以为,相爱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分开的,也许我错了。
当生活改变了,爱也流逝了。如果他还能够感觉到爱,他是不会走的吧?故乡是近,已然流逝的爱,却太遥远了。
……
前言/序言
张小娴的“面包树系列”如同一个温暖的港湾,又似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细腻描摹。在这个系列中,作者以其特有的笔触,将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放大,赋予它们诗意与哲理,构建了一个个关于女性情感、人生抉择与心灵蜕变的故事。每一本书,都像一颗饱满的面包树,根植于现实的土壤,枝叶却舒展着关于梦想、关于爱,以及关于如何成为自己的无限可能。 “面包树系列”并非围绕着同一条主线故事展开,而是以“面包树”作为一种意象,象征着生命中那些给予我们滋养、慰藉,却也可能承载着离别与成长的载体。在这个系列里,你遇到的不是一个固定的人物,而是一群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却又倔强地追寻着幸福的女性。她们或许是职场精英,在繁忙的工作中寻觅心灵的休憩;或许是平凡的都市女子,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体会爱情的细水长流;又或许是初入社会的青涩少女,在懵懂的情感中学习着勇敢与坚韧。 张小娴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她善于捕捉女性内心最细微的情绪波动。那些关于失去的哀伤,关于重逢的欣喜,关于爱而不得的无奈,关于终于懂得放手的释然,都被她描绘得淋漓尽致,却又不过分煽情,留有余味。她笔下的爱情,很少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传奇,更多的是在平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是早餐桌上的一个微笑,是深夜里的一个电话,是街角偶遇时那一刹那的心跳。这种细致入微的描绘,往往最能触动人心,因为它还原了我们真实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共鸣。 “面包树系列”的魅力还在于它对“成长”的深刻理解。书中的女性角色,并非一开始就成熟练达,她们也曾迷茫、失落、犯错。但正是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她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面对失去,如何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她们可能曾经执着于某段不该有的感情,可能曾经因为别人的眼光而迷失方向,但最终,她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棵“面包树”,那是内心深处的力量,是独立自主的灵魂,是能够给予自己温暖和支撑的港湾。她们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等待别人来给予,而是由自己去创造,去经营。 张小娴的文字中,常常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并非绝望,而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对失去的坦然。她会让你在读到某个情节时,眼角泛起泪光,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释然,一种对生命更加透彻的领悟。她告诉我们,生活总有不完美,爱情总有遗憾,但正是这些不完美和遗憾,构成了我们丰富而真实的人生。学会拥抱不完美,学会在失去中汲取力量,学会在孤单中找到自我,这或许是“面包树系列”带给读者的最宝贵的财富。 “面包树系列”的每一本书,都像一扇窗,让我们窥探到不同女性的人生风景。你可以看到她们如何在爱情的漩涡中挣扎,如何在事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如何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艰难的抉择。她们的故事,或许会让你想起自己的某个片段,让你反思自己的某些选择。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单,原来很多人的情感困境是共通的。 书中的许多段落,读来如同隽永的箴言,富有哲思。张小娴总能在不经意间,点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困惑。“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也许,爱就是一种缘分,你无法去强求,也无法去拒绝。”这些话语,朴实无华,却直抵人心。它们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作者在对生活细致观察后,提炼出的智慧结晶。 “面包树系列”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营造出的氛围。无论是充满都市气息的咖啡馆,还是宁静的海边小镇,亦或是温馨的居家场景,都仿佛触手可及。作者对环境的描绘,同样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她能够将场景的温度、气味、光影都一一呈现,让你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人物一同感受喜怒哀乐。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面包树系列”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情感的共鸣。 在“面包树系列”中,你会看到女性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谊。她们可能是闺蜜,分享着彼此的秘密和烦恼;她们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构成竞争,争夺着爱情或事业的资源。但无论如何,她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相互映照,也相互扶持。这种对女性关系的多维度展现,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层次的看点。 总而言之,“面包树系列”是一系列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自我发现的故事。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每一本书,都像一次与自己的对话,一次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它用温柔而坚定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姿态,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都要相信自己,相信爱,然后,勇敢地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它像一棵棵面包树,在读者的心中扎根,给予养分,启发思考,伴随成长,并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愈发迷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