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0.1工程机械的分类
0.1.1工程机械的概念
0.1.2工程机械的分类
0.1.3工程机械产品型号的编制方法
0.2工程机械的基本组成
0.3工程机械的维护检修技术
第1章 工程机械传动系统
1.1传动系统的功用和类型
1.1.1传动系统的功用
1.1.2传动系统的类型
1.1.3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用
1.2典型工程机械的传动系统
第2章 液力偶合器与液力变矩器
2.1液力偶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液力偶合器的结构
2.1.2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
2.1.3液力偶合器的性能
2.2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1液力变矩器的构造
2.2.2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2.2.3变矩器油路系统
2.2.4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参数
2.2.5液力变矩器的类型
2.2.6典型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
2.3液力偶合器与液力变矩器的维护
2.3.1日常维护保养
2.3.2试车检查
2.4液力偶合器与液力变矩器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2.4.1油温过高
2.4.2供油压力过低
2.4.3机械行驶速度过低或行驶无力
2.4.4漏油
2.4.5异常响声
2.4.6小松D155型推土机变矩器故障及排除
2.4.7K��702型装载机变矩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4.8PY160B平地机变矩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4.9PY160平地机液力变矩器漏油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3章 主离合器
3.1主离合器的功用和类型
3.1.1主离合器的功用
3.1.2主离合器的类型
3.2常接合式主离合器
3.2.1常接合式主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3.2.2单片常接合式摩擦离合器结构
3.2.3双片常接合式摩擦离合器结构
3.3非经常接合式主离合器
3.3.1单片非经常接合干式摩擦离合器
3.3.2多片非经常接合湿式摩擦离合器
3.3.3主离合器的液压助力系统
3.4主离合器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3.4.1离合器打滑
3.4.2离合器发抖
3.4.3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3.4.4离合器异响
3.4.5离合器其他故障的原因与排除
3.5主离合器的维修
3.5.1主离合器零件的修理
3.5.2主离合器的装配和调整
第4章 工程机械变速箱
4.1变速箱的功用与类型
4.1.1变速箱的功用
4.1.2对变速箱的要求
4.1.3变速箱的类型
4.1.4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2人力换挡变速箱
4.2.1变速传动机构
4.2.2变速操纵机构
4.3定轴式动力换挡变速箱
4.3.1TL��180推土机变速箱
4.3.2WA380��3型装载机定轴式动力换挡变速箱
4.4行星齿轮式动力换挡变速箱
4.4.1单排行星齿轮机构
4.4.2ZL50型装载机行星式动力换挡变速箱
4.4.3美国966D型装载机行星式动力换挡变速箱
4.5动力换挡变速箱的电液控制系统
4.5.1ZL50型装载机液力机械传动的液压控制系统
4.5.2TY220履带推土机液力机械传动的液压控制系统
4.5.3WA380��3装载机液力机械传动电液控制系统
4.6变速箱的维修
4.6.1机械换挡变速箱的维修
4.6.2动力换挡变速箱的维修
4.6.3工程机械用变速箱故障诊断实例
第5章 万向传动装置
5.1概述
5.2十字轴式万向节
5.2.1十字轴式万向节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5.2.2铰接式车架万向节的布置
5.3准等速万向节和等角速万向节
5.3.1准等速万向节
5.3.2等角速万向节
5.4传动轴
5.5万向传动装置的维修
5.5.1万向传动装置的磨损规律
5.5.2万向传动装置的维护
5.5.3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
第6章 驱动桥
6.1驱动桥的组成和功用
6.1.1轮式驱动桥
6.1.2履带式驱动桥
6.1.3驱动桥的功用
6.2主传动器
6.2.1主传动器的类型
6.2.2几种典型的主传动器
6.2.3主传动器调整
6.3差速器
6.3.1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3.2强制锁住式差速器
6.3.3带非刚性差速锁的差速器
6.3.4牙嵌式自由轮差速器
6.3.5滑块凸轮式高摩擦差速器
6.4转向离合器与转向制动器
6.4.1转向离合器
6.4.2转向制动器
6.5最终传动
6.5.1轮式机械的最终传动
6.5.2履带式机械的最终传动
6.6转向驱动桥
6.7半轴与驱动桥壳
6.7.1半轴
6.7.2桥壳
6.8驱动桥的维修
6.8.1轮式驱动桥的维修
6.8.2履带式驱动桥的维修
6.8.3驱动桥的故障诊断实例
第7章 轮式行走系统
7.1轮式行走系统的功用和组成
7.2车架
7.2.1铰接式车架
7.2.2整体式车架
7.3车桥
7.4车轮与轮胎
7.4.1车轮
7.4.2轮胎
7.5典型悬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5.1钢板弹簧悬架
7.5.2扭杆弹簧悬架
7.5.3气体弹簧悬架
7.5.4橡胶弹簧悬架
7.5.5减振器
7.6轮式行驶系统的维修
7.6.1轮式行驶系统的技术维护
7.6.2车桥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7.6.3轮胎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7.6.4车轮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7.6.5悬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8章 履带行走系统
8.1履带行走系统的功用和组成
8.2机架和悬架
8.2.1机架
8.2.2悬架
8.3履带和驱动链轮
8.3.1履带
8.3.2驱动链轮
8.4支重轮和托轮
8.4.1支重轮
8.4.2托轮
8.5导向轮与张紧装置
8.5.1导向轮
8.5.2张紧装置
8.6履带式行走系的维修
8.6.1履带式行走系的技术维护
8.6.2履带式行驶系主要零件的修理
8.6.3履带式机械行走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9章 转向系统
9.1概述
9.1.1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9.1.2分类
9.1.3对转向系统的基本要求
9.2偏转车轮式机械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9.2.1转向器
9.2.2转向传动机构
9.3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9.3.1机械反馈随动式动力转向系统
9.3.2全液压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9.3.3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各种形式
9.3.4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系统
9.3.5负荷传感转向系统
9.3.6双泵合分流转向优先的卸荷系统
9.4履带式车辆转向系
9.4.1履带式车辆的转向原理
9.4.2转向离合器
9.4.3转向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9.5转向系统的维修
9.5.1转向系统的调整
9.5.2转向系统的维护
9.5.3动力转向系统的维护
9.5.4机械转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9.5.5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9.5.6全液压转向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9.5.7履带式机械转向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10章 制动系统
10.1概述
10.1.1制动系统的功用
10.1.2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0.1.3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0.1.4对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10.2制动器
10.2.1蹄式制动器
10.2.2盘式制动器
10.2.3带式制动器
10.3制动驱动系统
10.3.1人力制动系统
10.3.2伺服制动系统
10.3.3动力制动系统
10.4驻车制动系统
10.4.1鼓式驻车制动器
10.4.2蹄盘式驻车制动器
10.4.3盘式驻车制动器
10.5辅助制动系统
10.5.1排气缓速式辅助制动系统
10.5.2液力缓速式辅助制动系统
10.6防抱死制动系统
10.6.1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
10.6.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类型
10.6.3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
10.6.4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0.7制动系统的维修
10.7.1制动器的维修
10.7.2气压制动系统的维修
10.7.3液压制动系统的维修
10.7.4驻车制动系统的维修
10.7.5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维修
10.8制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10.8.1手制动器故障原因分析、诊断与排除
10.8.2机械制动装置故障原因分析、诊断与排除
10.8.3气压制动装置故障原因分析、诊断与排除
10.8.4气液综合式制动装置故障原因分析、诊断与排除
10.8.5液压制动装置故障原因分析、诊断与排除
10.8.6履带式机械制动装置故障原因分析、诊断与排除
参考文献
当我看到《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各种工程机械在复杂工况下工作的场景:那些在建筑工地、矿山、或者道路施工现场,稳定前行、精准操作的巨兽。我一直认为,工程机械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底盘的性能。底盘不仅要支撑起庞大的机身,还要保证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稳定可靠地行驶,甚至还要能够完成精密的转向和操控。这其中的工程难度,是我一直非常好奇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解析工程机械底盘的设计理念、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我期待能够了解到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比如履带式底盘和轮式底盘,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同时,我也对底盘的关键部件,例如行走装置、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详细了解它们的构造和工作方式。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工程机械的通过性、稳定性和耐久性?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
评分我选择《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工程机械这个庞大而迷人的领域的探索欲。在我看来,底盘是工程机械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整机的重量,决定了机械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我常常会想象,那些在艰苦的工地上,默默承受着巨大压力和复杂地形的工程机械,它们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一定隐藏着精妙的工程设计。因此,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我希望它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工程机械底盘的类型,例如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以及它们各自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势。我也非常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底盘的各个关键系统,比如行走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此外,我对于底盘在面对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例如在泥泞、沙地、山地等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升其越野能力和耐久性,这些都让我充满了好奇。
评分我之所以会被《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所吸引,纯粹是因为我对机械原理的原始好奇心。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最基础、最核心的部件反而最能体现工程设计的精髓。底盘,对于任何一台能够移动的工程机械来说,就好比人的骨骼和腿脚,是承载、移动和支撑的关键。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各种工程机械在严苛环境下工作的画面:在泥泞的工地、崎岖的山路、甚至是在不平整的河床上,它们都必须保持稳定,而且还要能够执行复杂的作业。这其中的难度,我觉得是相当高的。所以,当看到《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它可能不仅仅是枯燥的零部件列表,更可能是在揭示支撑这些庞大机器稳定运行的“秘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本的力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底盘类型的构造、传动方式、减震设计,以及如何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能实现精准的操控。我特别想了解,在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负载需求时,工程师们是如何权衡和选择不同的底盘方案的,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技术挑战。
评分我之所以会选择《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工程机械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工程机械的“腿脚”——底盘,是其能够完成各种复杂任务的基础。试想一下,一台挖掘机如何在泥泞的工地里稳定地作业,或者一辆装载机如何在崎岖的山路上灵活地移动,这背后都离不开精巧的底盘设计。因此,我迫切地想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工程机械底盘的各个方面。我希望它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底盘,比如履带式和轮式底盘,它们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适用性上的差异。我也非常希望能够了解到底盘的关键组成部分,例如行走机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此外,我对于底盘在保证稳定性和通过性的同时,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以及提高使用寿命也充满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方面,为我提供更全面的视角?我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着实吸引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翻阅,看到《工程机械底盘》这几个字,脑海里瞬间涌现出无数画面:那些在工地上轰鸣的巨兽,它们如何稳稳地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又如何在重载之下保持稳定,甚至还能灵活转向,这一切都离不开它们那被我忽略已久的“骨架”——底盘。我一直对机械怀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侧重整机性能,很少有能深入到某个核心部件的。这本《工程机械底盘》恰好填补了我心中的这片空白。我好奇地拿起它,翻开封面,一股厚重的纸张和油墨的混合气息扑面而来,这让我感到一种踏实和期待。我试图从目录和章节标题中窥探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标题本身已经很具体,但它所涵盖的细节更是让我应接不暇。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底盘的构成,更会深入探讨各种类型工程机械底盘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甚至可能还包括了维护保养、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内容。我期待能够了解到不同底盘结构(例如履带式、轮式)的优劣势,以及它们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而量身定制的。想到那些庞大而复杂的底盘系统,我充满了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了解那些隐藏在钢铁巨兽身躯下的精密机械智慧。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工程机械底盘》这个书名时,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建筑工地、矿山、道路建设等艰苦环境中辛勤工作的工程机械着迷。我常常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庞大的机器能够稳稳地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并且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负荷。在我看来,底盘就是这一切的根基,是它们能够完成艰巨任务的关键所在。我希望这本《工程机械底盘》能够为我揭示底盘设计的奥秘。我期待它能够详细地介绍不同类型的底盘,例如履带式底盘和轮式底盘,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优缺点。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底盘的关键组件,比如行走装置、驱动装置、转向系统等,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此外,我还有关于底盘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减震设计等方面的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入的解答,让我对工程机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时,我正处于对工程机械领域的一个探索阶段。我之前对工程机械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它们完成任务时的宏伟场面,比如挖掘机挖土、推土机推土、起重机吊装等等,但对于支撑这一切的“幕后英雄”——底盘,却知之甚少。我一直认为,能够让如此庞大的机械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上稳定运行,并且承受巨大的载荷,这背后一定蕴含着非常精巧的设计和强大的工程技术。所以,《工程机械底盘》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迫切地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底盘在整个工程机械中的核心作用。我期待它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底盘,比如履带式底盘和轮式底盘,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我也希望能了解到底盘的关键部件,例如行走系统(包括行走装置、驱动装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等,它们的具体构造和功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我还有一些关于底盘材料选择、强度计算、疲劳分析方面的疑问,这本书是否能解答这些疑问,让我对底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更深的认识?我非常渴望能够一窥究竟。
评分我选择《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源于我对机械工程的整体热爱,并且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精妙之处。我一直认为,一辆汽车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底盘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而工程机械,更是将这种需求推向了一个极致。它们需要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承受巨大的载荷,并且还要保证操作的精准性。因此,底盘无疑是工程机械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工程机械底盘的各种类型,例如履带式底盘、轮式底盘,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我更希望能深入了解到底盘的各个子系统,比如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可能存在的悬挂系统等,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尤其关注的是,在保证机械的稳定性和通过性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和降低能耗。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底盘材料的选用,以及在结构设计上如何兼顾强度、刚度和轻量化?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评分看到《工程机械底盘》这个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那些在繁重工作中默默付出的“大家伙”。我一直觉得,工程机械的威武雄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强大的“腿脚”——底盘。想象一下,一台巨大的挖掘机,它如何能够毫不费力地在泥泞的地面上移动,甚至还能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精确的原地转向?或者是一台重型的自卸卡车,如何在满载货物的状态下,依然能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平稳行驶?这些都让我对底盘的设计充满了好奇。我迫切地想了解,这本《工程机械底盘》究竟会为我揭示哪些秘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履带和车轮,而是能够深入到行走机构的设计原理,比如履带的接地压力、驱动方式,轮式底盘的悬挂系统、转向机构等等。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工程师们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解决在复杂工况下,工程机械所面临的稳定性和通过性问题的。这本书会讲述不同类型的底盘,例如专为越野设计的、还是专为平坦路面设计的?它们在材料选择、结构强度、减震降噪等方面又有哪些独到之处?我满怀期待。
评分我对《工程机械底盘》这本书的兴趣,源于我对工程机械这个行业的深厚感情。我本身从事相关工作多年,虽然接触过许多工程机械,但对于支撑这些巨兽运动和工作的“骨架”——底盘,却一直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我深知,底盘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机械的稳定、可靠和高效。因此,我迫切地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工程机械底盘的设计、制造、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不同类型底盘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我希望能够了解到行走装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详细构造和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此外,我对于如何通过优化底盘设计来提高工程机械的承载能力、通过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也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是否能够满足我的这些期待,我拭目以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