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構造備考指南

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構造備考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金鐸,楊洪波 著
圖書標籤:
  • 建築構造
  • 注冊建築師
  • 一級注冊建築師
  • 備考
  • 指南
  • 建築學
  • 建築工程
  • 考試
  • 專業資格
  • 建築師考試
  • 圖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建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16003206
版次:1
商品編碼:1112964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9
字數:5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最新最全麵最精闢
  曆年700個試題解析
  130個疑難問題解答
  近年考試試題及解析

內容簡介

  《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構造備考指南》作者作為多年從事一級注冊建築師考前輔導的老師,針對建築構造試題內容龐雜、考點分散、涉及規範眾多的特點,通過輔導過程中的疑點、難點、考點收集,依據2011年、2012年最新規範、標準在《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構造備考指南》中進行瞭歸納總結。
  《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構造備考指南》對700個曆年試題及130個疑難問題進行瞭逐一解答,以備讀者查驗。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曆年試題分析
一、建築物的等級劃分和建築防火
二、基礎與地下工程防潮、防水
三、牆體的構造
四、底層地麵、樓地麵與路麵
五、樓梯和電梯
六、屋麵
七、門窗
八、框架結構的有關問題
九、建築裝修
十、高層建築、各種幕牆、無障礙措施和老年人建築

第二部分 疑難問題解答
一、基本規定
1.民用建築按工程規模如何進行分類?
2.民用建築工程設計等級是如何分類的?
3.關於建築高度的計算方法,各規範是如何規定的?
4.凸齣屋麵的屋頂凸齣物,哪些可以不計入建築高度內?
5.關於高層建築起點高度(層數)的計算,各規範是如何規定的?
6.在多層砌體結構房屋的層數和總高度限值中,既有高度又有層數,應如何區分?
7.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8.建築麵積如何計算,應從哪裏開始計算?
9.建築物中的哪些部分可以不計入建築麵積?
10.什麼叫“商住樓”?它有什麼特點?
二、基礎與地下室
11.基礎埋深如何計算?
12.基礎埋深與地上建築高度是什麼關係?
13.無筋擴展基礎中,磚和灰土為什麼能組閤在一起形成灰土磚基礎?
14.在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設計中,哪些問題是重點?
15.關於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的錶述,有的書中用S,有的書中用P,到底哪個對?
16.地下工程防水中防水混凝土施工縫的構造要點是什麼?
17.人民防空地下室是如何分級的?
18.地下工程防水設計中會遇到哪些縫隙?應如何處理?
19.“後澆帶”有什麼構造特點?
20.地下工程防水中的防水方案應如何確定?
21.什麼叫“膨潤土防水層”?它有什麼特點?
三、主體結構
22.“磚混結構”為何應更名為“砌體結構”?
23.用於砌體結構的材料有哪些,它們的強度等級有幾種?
24.加氣混凝土砌塊或加氣混凝土闆材可以做承重牆嗎?
25.什麼叫“預拌砂漿”?什麼叫“乾拌砂漿”?
26.如何解決女兒牆的抗震構造問題?
27.什麼叫“泰柏闆”?應該如何使用“泰柏闆”?
28.什麼叫輕型條闆隔牆?它有哪些規定?
29.關於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構造要點有哪些?
30.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牆體與框架結構中填充牆的做法相同嗎?
31.如何界定普通混凝土與輕骨料混凝土?
32.什麼叫“補償收縮混凝土”?
33.如何界定“實心磚、多孔磚、空心磚、燒結普通磚、燒結多孔磚、燒結空心磚”?
34.如何界定“瓷質磚、炻質磚、陶質磚、通體磚”?
35.適用於外牆的建築塗料有哪些?
36.適用於內牆和地麵的建築塗料有哪些?
37.石膏砌塊的優越性有哪些?使用石膏砌塊應注意些什麼問題?
38.《牆體材料應用統一技術規範》(GB 50574-2010)中對牆體材料的要求有哪些?
39.《牆體材料應用統一技術規範》(GB 50574-2010)中對保溫牆體有哪些構造要求?

第三部分 2011年、2012年試題、答案及解析
附錄 與考試復習有關的規範索引

前言/序言


建築之魂:空間、結構與工藝的融閤 本書旨在為有誌於探索建築構造奧秘的讀者提供一份深度導覽。我們並非羅列冰冷的圖紙與規範,而是力求揭示建築背後蘊含的智慧與美學。從宏偉的摩天大樓到精緻的民居,每一處梁柱、每一片磚瓦,都凝聚著人類對居住、工作、生活空間的無限想象與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 捲一:建築構造的理論基石 本捲將帶領您深入建築構造的核心理論。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材料力學齣發,探討各種建築材料的特性、承載能力及其在不同構造中的應用。例如,混凝土的抗壓與抗拉性能如何決定瞭其在框架結構中的角色,鋼材的高強度與延展性又如何塑造瞭現代建築的輕盈與靈動。我們將詳細分析木材的紋理、濕度對結構穩定性的影響,以及磚石砌體在承重牆和拱券結構中的力學原理。 除瞭材料本身,構造的組織形式更是建築生命力的體現。本捲將係統梳理不同類型的建築結構體係,包括但不限於: 框架結構: 柱、梁、闆組成的骨架體係,其空間自由度與抗震性能的平衡。我們將探討鋼筋混凝土框架、鋼框架,以及它們在不同跨度、不同高度建築中的優勢與局限。 砌體結構: 磚、石等材料直接承受荷載的體係。我們將深入研究承重牆、磚拱、石拱的構造形式,以及它們在曆史建築和低層建築中的應用。 剪力牆結構: 剛性牆體抵抗水平荷載的關鍵。我們將解析剪力牆的布置原則、連接方式及其在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筒體結構: 盒子狀或管狀結構抵抗風荷載與地震力的高效方式。從外筒、內筒到巨型結構,我們將探討其設計思路與工程實例。 空間結構: 桁架、網架、索膜結構等輕質高強的結構形式,它們如何實現大跨度空間的建造,以及其在體育場館、展覽中心等公共建築中的卓越錶現。 構造的每一個節點,都是力學原理與工藝技術的完美結閤。我們將重點解析各種連接節點的設計要點,如梁柱節點、闆柱節點、牆體連接等,它們如何傳遞力,又如何保證結構的整體性與安全性。同時,我們還將關注材料連接的細部構造,如鋼筋的搭接、焊接,木構件的榫卯連接,以及砌體的砂漿配閤比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是建築穩定的基石。 捲二:建築圍護與空間分隔的智慧 建築不僅是骨架,更是包裹與分隔的空間。本捲將聚焦於建築的圍護體係與內部空間分隔的構造藝術。 屋麵構造: 從坡屋麵到平屋麵,我們將剖析不同屋麵構造層的組成,包括結構層、保溫層、防水層、隔熱層以及麵層。我們將詳細介紹坡屋麵的坡度計算、結構形式(如桁架屋架、鋼筋混凝土屋麵闆),以及各種防水捲材、瓦材的選擇與鋪設工藝。對於平屋麵,我們將深入探討其排水組織、保溫隔熱措施(如倒置式屋麵)以及防水層的施工要點,以應對雨水侵蝕與溫度變化。 外牆構造: 建築的“皮膚”,不僅承載著抵抗外力的功能,更承擔著保溫、隔熱、防水、隔聲等重要使命。我們將解析磚牆、混凝土牆、砌塊牆等不同牆體的構造方式,以及外牆的保溫體係(如外牆外保溫、外牆內保溫、夾心保溫),並重點介紹防水層的設置、滲漏水的防治以及飾麵層的選擇與施工工藝。 門窗構造: 建築的“眼睛”,連接室內外,引入光綫與空氣。我們將詳細研究不同材質門窗(如鋁閤金門窗、塑鋼門窗、木門窗)的構造特點、密封性能、隔熱隔聲性能,以及安裝工藝。特彆是在現代建築中,高性能門窗對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將得到充分闡述。 樓地麵構造: 承載行人、傢具、設備的平颱。我們將分析不同功能空間(如住宅、辦公、工業廠房)樓地麵構造的差異,重點關注其承載要求、耐久性、防滑性、隔聲減振性能。例如,濕作業空間(如廚房、衛生間)的防水層構造,公共空間的耐磨地麵,以及需要特殊處理的工業地麵。 內部空間的劃分,決定瞭建築的實用性與舒適度。本捲將探討: 內牆構造: 從傳統的磚牆、混凝土牆,到現代的輕鋼龍骨隔牆、輕質砌塊隔牆,我們將分析它們在保溫、隔聲、防火等方麵的性能,以及龍骨的布置、闆材的安裝、接縫的處理等細部工藝。 樓闆構造: 住宅、辦公、商業等不同空間對樓闆的要求各異。我們將分析混凝土樓闆(如現澆樓闆、預製樓闆)、鋼筋混凝土樓闆、以及新型輕質樓闆的構造特點,並重點探討隔聲減振的處理方式。 天花構造: 吊頂的藝術與技術。我們將解析石膏闆吊頂、金屬吊頂、木質吊頂等不同類型的吊頂構造,包括龍骨的支撐體係、闆材的固定、燈具與風口的集成,以及對防火、隔聲性能的要求。 捲三:建築的精細化處理與特殊構造 建築的生命力,往往體現在那些不顯眼卻至關重要的細節之處。本捲將深入探討建築的精細化處理與一些特殊的構造形式。 防水構造: 建築的天敵——水。我們將係統梳理各類防水工程的施工要點,包括地下室防水、屋麵防水、廚衛間防水、外牆防水等。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防水材料(如瀝青基防水捲材、高分子防水捲材、聚氨酯塗膜防水、水泥基防水塗料)的性能特點、施工工藝、搭接要求以及質量驗收標準。我們將重點強調節點部位的加強處理,如陰陽角、管道穿牆、沉降縫等。 保溫隔熱構造: 節能建築的關鍵。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建築部位的保溫隔熱要求,以及外牆外保溫、外牆內保溫、屋麵保溫、樓闆保溫等係統的構造方式、材料選擇與施工工藝。我們將探討熱橋的産生與消除,以及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與耐久性。 隔聲減振構造: 寜靜生活的保障。我們將分析不同建築空間對隔聲的要求,以及隔聲牆、隔聲樓闆、隔聲門窗等隔聲構造的原理與應用。我們將探討質量隔聲、空氣隔聲以及減振墊、浮築樓闆等減振措施。 防火構造: 生命安全的屏障。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建築構件的防火要求,以及防火牆、防火門窗、防火塗料、防火闆材等防火構造的設計與施工。我們將探討耐火極限、防火分隔以及火災發生時的疏散通道設計。 特殊建築構造: 適應不同功能與環境需求的特殊構造。我們將介紹例如: 地下工程構造: 盾構隧道、明挖基坑、地下空間防水抗滲、土體支護等。 大跨度與高層建築構造: 巨型結構、空間結構、隔震減震技術等。 曆史建築修復與保護構造: 傳統材料與工藝的運用,以及現代技術與古建保護的結閤。 綠色建築與節能建築構造: 被動式設計、可再生能源集成、生態材料應用等。 本書的每一章,都力求通過清晰的邏輯、嚴謹的論證以及豐富的案例,幫助讀者構建起對建築構造的係統認知。我們相信,對建築構造的深刻理解,是每一位建築師、工程師乃至熱愛建築的您,通往更高層次專業造詣的必經之路。從理解材料的語言,到掌握結構的邏輯,再到感受空間的美學,本書將陪伴您一同踏上這場探索建築之魂的旅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難度設置可以說是精準地卡在瞭“挑戰性”和“可消化性”的臨界點上。它不會讓你感覺過於簡單而産生懈怠,也不會因為過於晦澀而使人望而卻步。對於我這種有一定工作經驗但基礎知識需要係統梳理的備考者來說,它提供的知識密度非常適中。它不會在每一個角落都塞滿繁復的公式和極端的特例,而是將精力集中在那些最有可能成為考點、且最能體現工程師核心素養的通用和關鍵構造上。比如,它對‘構造節點’的歸納總結,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按照‘功能需求’——‘構造原理’——‘常見問題’——‘優化措施’的邏輯鏈條展開,這種結構化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幫助我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模塊化的記憶體係。當我閤上書本進行自測時,我發現自己能夠清晰地迴憶起不同構造之間的關聯性,而不是孤立地記住某一個節點的做法,這纔是真正有效的知識積纍。

評分

坦白說,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通過這種大部頭的考試一直抱有深深的畏懼感,總覺得知識點太多,時間精力跟不上。然而,這本書的章節劃分和重點標記係統為我注入瞭一劑強心劑。它清晰地用不同的顔色或符號標注瞭“核心必考點”、“次要擴展點”以及“深度解析點”,這讓我的復習策略立刻變得清晰明瞭。我不再需要花費同樣的時間去對待每一個知識點,而是可以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那些高頻考區。更貼心的是,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設計瞭“自檢與反思”的小測驗,這些問題往往直擊該章節的精髓,是檢驗我是否真正掌握該部分內容的有效工具。這種以結果為導嚮的學習引導,有效地幫助我管理瞭復習的節奏和側重點,極大地緩解瞭信息過載帶來的焦慮感。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指引我高效地通過這場嚴苛的專業考驗。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考試用書的刻闆印象。封麵設計簡約又不失專業感,內頁的字體選擇和行距都經過精心考量,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在邏輯結構上的處理,知識點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流暢,仿佛在讀一本深入淺齣的專業教材,而不是生硬的應試資料。作者似乎深諳建築構造的精髓,不僅僅是羅列規範和標準,更是將復雜的構造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齣來,配閤大量清晰的圖示和模型照片,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建立起對構造細節的直觀理解。這種‘重理解、輕死記’的編排思路,對於我們這種需要融會貫通纔能應對復雜考題的考生來說,簡直是救星。它成功地將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節點處理、材料性能等內容,轉化成瞭清晰可見的知識網絡,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和興趣。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使得備考過程不再是單純的煎熬,而成為瞭一種知識探索的享受。

評分

與其他市麵上充斥著大量陳舊信息和低質量插圖的參考書相比,這本書的與時俱進性令人印象深刻。它明顯融入瞭最新的建築技術發展趨勢和國傢現行的最新規範要求,這對於每年都會有更新的考試內容來說,是決定性的優勢。我對比瞭幾個關鍵章節,無論是關於綠色建築構造節點的處理,還是新型高性能材料在傳統構造中的應用探討,都體現瞭編者緊跟行業前沿的專業素養。特彆是書中對BIM技術在構造深化中的應用進行瞭簡要的探討,雖然篇幅不長,但點齣瞭未來設計人員必須掌握的方嚮。圖示的更新也非常及時,許多復雜的節點剖麵圖都采用瞭三維透視的錶達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難度。我個人認為,對於一個力求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考生而言,選擇一本緊跟時代脈搏的資料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投入瞭巨大的心血,保證瞭所學知識的‘保質期’。

評分

我一直覺得,一本優秀的備考書,其價值不應僅僅停留在“押題”或“劃重點”的層麵,更重要的是能否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知識體係和批判性思維。這本《指南》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並沒有試圖用花哨的技巧來應付考試,而是紮紮實實地從最基礎的原理齣發,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個宏大而嚴密的知識框架。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復雜屋麵防水和外牆保溫體係的章節,作者沒有滿足於給齣標準做法,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構造層次之間可能齣現的相互作用和潛在的失效模式,甚至還引用瞭一些工程實例的失敗教訓作為反麵教材,這種深度和廣度是其他參考書難以企及的。這讓我意識到,建築構造並不僅僅是畫圖規範,它背後是材料科學、結構力學和環境適應性的綜閤體現。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建築設計規範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不再是機械地套用條文,而是能夠基於工程邏輯進行優化和判斷,這對於通過對實踐能力要求極高的注冊考試至關重要。

評分

很實用的工具書,推薦閱讀

評分

還可以,就是沒什麼圖片

評分

考試用,好好研讀[哲學傢培根堅信,以掌握自然界發展規律為內容的人的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他提齣:“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相結閤為一”,“達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達到人的知識的道路是緊挨著的,而且幾乎是一樣的”,培根的這一觀點被後人錶達為著名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所說的人的知識是指自然知識,他指齣科學技術的一切發明是“任何政權、任何教派、任何傑齣人物對人類事業的影響都不能比擬的”,因為“發明的利益可以擴及於全人類,而政治的利益隻限於特殊的地帶.後者經不瞭幾代,前者則永垂無窮。”(圖書評價要湊字數纔能獲得積分這樣的規定實在受不瞭,難道要寫讀後感嗎。)]

評分

正在看,希望對自己有幫助瞭!

評分

書是沒得說,結果包裝摺的書皮很嚴重啊。

評分

不錯,好書,值得購買

評分

還可以,就是沒什麼圖片

評分

考試用,好好研讀[哲學傢培根堅信,以掌握自然界發展規律為內容的人的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他提齣:“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相結閤為一”,“達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達到人的知識的道路是緊挨著的,而且幾乎是一樣的”,培根的這一觀點被後人錶達為著名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所說的人的知識是指自然知識,他指齣科學技術的一切發明是“任何政權、任何教派、任何傑齣人物對人類事業的影響都不能比擬的”,因為“發明的利益可以擴及於全人類,而政治的利益隻限於特殊的地帶.後者經不瞭幾代,前者則永垂無窮。”(圖書評價要湊字數纔能獲得積分這樣的規定實在受不瞭,難道要寫讀後感嗎。)]

評分

很實用的工具書,推薦閱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