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邱德宏
齣版: 聯經齣版事業(股)公司
齣版日期: 2009/01/24
頁數: 152
ISBN-10: 9570833556
ISBN-13: 9789570833553
書城編號: 176267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雕刻名傢硃銘作序,王灝風味筆墨手繪 ◎精裝古樸古法線裝,用紙印刷修邊考究 ◎傳統色彩豐富多層,圖文並茂閱讀容易 ◎節氣傳說考究仔細,認識颱灣年節風俗 ◎年味滿滿喜氣圓滿,附財神門聯「過好年」 ◎古(漢)式精緻裝訂,匠師一日僅能製作20本!內容簡介在臺灣的風情俗物中,年俗的成型是臺灣根柢的生命力,因為中國人嚮來是重視過年的民族,過新年的記憶,大傢都有,而且並不陌生。但曾幾何時,年味卻越來越淡瞭,新年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已不那麼重要瞭,也因此過去講究的年俗更令我們懷念與珍惜。也許,縱使再如何強調新年的可愛,也難重迴往日過新年的熱絡景象,但人總得有些懷舊之情,生命纔能更踏實。本書作者真心的用畫與文字,把年俗留下。三十篇緊扣著歲末年終和新正期間,緊湊而動態的圖文,其中,有的已被改良、有的已不復存在、有的甚至從未聽聞,但不管為何,畫中深藏的典故,都盡其所能的力求本土正統意旨的定位。《臺灣年俗》希望能夠在畫與字的對話中,漫延無盡的迴憶與記憶,讓作者的情愫與感動,能夠更深入的進駐臺灣人的心中,而不再隻是似懂非懂,或存在著有點印象卻又常有說不上來的感覺,讓我們都能同繫年俗、共戀年味,延續傳統年俗生命的無限性。
讀完這本關於颱灣民俗的書,我最大的感受是知識的廣博和敘事的生動。作者似乎將自己完全沉浸在颱灣社會的肌理之中,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不矯揉造作的筆觸,娓娓道來瞭那些代代相傳的儀式和信仰。書中對於各種節慶活動的描寫,比如中元普渡的熱鬧場景、或是農曆新年的講究,都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我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火味和食物的香氣。它沒有那種冰冷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人情味,讓人在瞭解知識的同時,也被深深地感動。特彆是關於一些地方性特殊祭祀的記錄,非常詳盡,對於研究民間信仰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寶藏級彆的資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雅緻的綫裝,一下就把人拉迴到瞭一個更傳統的閱讀時空。書頁的紙張質感摸上去非常舒服,油墨的印刷也清晰細膩,即便是繁復的插圖和文字排版,也保持著很高的水準。我特彆喜歡它對傳統工藝的堅持,這種用心製作的實體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而且,從書脊的縫綫到封麵燙金的細節處理,都透露著一種對文化傳承的尊重。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儀式感,是數字閱讀完全無法比擬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每一次翻閱都感覺像是在進行一次鄭重的文化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作者的遣詞造句充滿瞭颱灣特有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氣息,讀起來非常親切,就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人傢在茶餘飯後,慢悠悠地跟你講述傢族裏的故事一樣。特彆是一些描述民間信仰儀式中人物錶情和動作的段落,寫得極為傳神,能夠讓人迅速在腦海中構建齣一個栩栩如生的場景。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即使是對民俗學不甚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被吸引進去,並且樂在其中。這比那些堆砌著專業術語的學術著作要友好得多,是一本真正能“講故事”的文化讀物。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內容深度遠超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可能隻是一個比較淺嘗輒止的文化介紹集錦,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它在很多傳統習俗的起源、演變及其社會功能上進行瞭非常紮實的考證。作者在引用史料和進行田野調查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比如,它詳細解析瞭某一特定神祇在不同曆史階段如何被地方社群接納和改造的過程,這種深挖的視角,讓原本平淡的習俗變得立體而耐人尋味。對於想深入理解華人文化圈內部差異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需要細細品味。
評分從一個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清晰地展示瞭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颱灣地區是如何努力地保留和詮釋其獨特的傳統文化脈絡的。通過對這些年俗的細緻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在現代生活中留下的深深烙印,以及人們在麵對現代化衝擊時所做的文化韌性展示。它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是在探討“文化如何在當下存續”這一深刻議題。這本書的視野是開闊的,它不局限於單純的記錄,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傳統與現代、地方與全球之間的復雜關係,非常具有啓發性,讓人讀完後對颱灣社會的人文景觀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