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瞭使我國的個體防護裝備標準更好地付諸實施,在國傢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政策法規司領導的支持下,在中國標準齣版社同誌們的指導、幫助下,我們將現行的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匯編成冊,以便國內外相關人士能更全麵地瞭解我國個體防護裝備技術標準化現狀,更係統地把握現階段我國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工作的水平,更切閤實際地使用好現行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在《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匯編(中)(第2版)》編輯過程中,我們首次參照國際標準化組織個體防護裝備分技術委員會的工作範疇,選編進瞭少量運動休閑用個體防護裝備的國傢標準,其目的是期望對這一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加以推進。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工業用個體防護裝備標準
手部防護
GB/T 12624—2009 手部防護 通用技術條件及測試方法
GB/T 17622—2008 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
GB/T 18843—2002 浸塑手套
GB 24541—2009 手部防護 機械危害防護手套
AQ 6101—2007 橡膠耐油手套
AQ 6102—2007 耐酸(堿)手套
AQ 6103—2007 焊工防護手套
AQ 6104—2007 防X綫手套
足部防護
GB 12011—2009 足部防護 電絕緣鞋
GB/T 20098—2006 低溫環境作業保護靴通用技術要求
GB/T 20991—2007 個體防護裝備 鞋的測試方法
GB 20265—2006 耐化學品的工業用模壓塑料靴
GB 20266—2006 耐化學品的工業用橡膠靴
GB 21146—2007 個體防護裝備 職業鞋
GB 21147—2007 個體防護裝備 防護鞋
GB 21148—2007 個體防護裝備 安全鞋
GB/T 28287——2012 足部防護 鞋防滑性測試方法
GB/T 28288—2012 足部防護 足趾保護包頭和防刺穿墊
GB/T 28409—2012 個體防護裝備 足部防護鞋(靴)的選擇、使用和維護指南
AQ 6105—2008 足部防護 礦工安全靴
AQ 6106—2008 足部防護 食品和醫藥工業防護靴
AQ/T 6108—2008 安全鞋、防護鞋和職業鞋的選擇、使用和維護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匯編(中)(第2版)》的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其他相關領域,完全不涉及個體防護裝備(PPE)的標準內容。 --- 現代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與應用 ——兼論可持續性發展與結構耐久性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代土木工程領域中,應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高端建築結構中的各類關鍵材料的微觀結構、宏觀性能、加工工藝及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錶現。全書共分六大部分,旨在為結構工程師、材料科學傢以及從事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技術參考。 第一部分: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前沿 本部分詳盡解析瞭現代混凝土配比設計的復雜性,重點闡述瞭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界麵過渡區(ITZ)調控技術、自密實混凝土(SCC)的流動性與粘聚性平衡機製,以及縴維增強水泥基復閤材料(FRCC)在提高抗裂性和韌性方麵的應用。我們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礦物摻閤料(如高爐礦渣、矽灰、偏矽酸鹽)對混凝土早期強度發展、長期耐久性和熱力學性能的影響。內容包括:新型外加劑對水化反應動力學的調控、再生骨料在結構混凝土中的應用潛力與局限性,以及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水灰比和養護條件來優化混凝土的微觀孔隙結構,從而顯著提升其抗滲透性、抗凍融循環能力和碳化抵抗力。本章特彆關注瞭智能混凝土的概念,討論瞭自修復技術和嵌入式傳感係統在混凝土結構健康監測中的集成應用。 第二部分:先進結構鋼材與輕質閤金 本章聚焦於對建築和橋梁結構至關重要的金屬材料。首先,對高強度、低閤金鋼材的冶金過程進行瞭係統梳理,特彆是探討瞭熱機械控製過程(TMCP)對鋼材晶粒細化和力學性能提升的作用。詳細闡述瞭耐候鋼(Corten Steel)的銹層形成機理及其長期防護性能的評估方法。在輕質閤金方麵,深入剖析瞭鋁閤金和鎂閤金在幕牆係統、預製構件和特殊結構中的應用,分析瞭這些材料在焊接、連接和防腐蝕處理方麵的工程挑戰。此外,書中還包括瞭對鋼-混凝土組閤結構中界麵剪力連接件的設計理論、疲勞性能評估標準,以及在極端載荷(如地震和強風)作用下,金屬結構件的塑性耗能機製研究。 第三部分:木結構工程與生物基復閤材料 麵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瞭工程木材。詳細介紹瞭正交膠閤木(CLT)的製造工藝、層間膠閤強度測試方法以及其在多層建築中的結構應用。探討瞭工程木材的尺寸穩定性、防火性能的提升策略(如錶麵炭化保護層),以及防腐防蟲處理技術的改進。同時,本書也對新型生物基復閤材料,如竹材復閤材料和農業廢棄物為基體的結構闆材的力學性能進行瞭初步的性能對比分析,旨在指導設計者在結構設計中閤理選用可再生材料。 第四部分:功能性高分子與防水材料 高分子材料在建築圍護結構和基礎設施防護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章係統介紹瞭高性能防水捲材(如TPO、PVC、APP改性瀝青)的分子結構與耐候性之間的關係,重點分析瞭屋麵係統的防水設計、熱老化機製及延伸率的長期衰減規律。此外,書中還詳述瞭地質土工閤成材料(Geosynthetics),如土工格柵、土工布在邊坡穩定、路基增強和垃圾填埋場防滲體係中的應用規範,以及這些材料在不同酸堿度土壤環境中的化學穩定性測試方法。 第五部分:地基處理與岩土工程材料 本部分側重於對基礎工程的材料科學。詳細討論瞭水泥土攪拌樁的固結機理、最優配閤比設計,以及在軟土地基加固中的應用效果評估。對注漿材料的流動性、擴散範圍和早期強度進行瞭深入的力學和化學分析,特彆是針對快速固化和低滲透性地層的特殊漿液配方。岩石力學方麵,本書區分瞭不同岩體結構下的單軸抗壓強度測試方法,並引入瞭岩石質量指標(RQD)與工程地質評價體係的最新修訂標準,為深基坑和隧道工程的圍岩支護設計提供材料支撐。 第六部分:工程計量與質量控製標準概覽 最後一部分從工程管理的角度,探討瞭如何將材料性能轉化為可量化的工程質量。本章簡要概述瞭國際上主流的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方法標準(如ASTM、EN等)的關鍵差異點,並側重於對現場取樣、試樣製作和實驗室檢測過程中的係統誤差控製。內容包括:混凝土強度評級的統計學基礎、鋼筋無損檢測(NDT)技術的適用性分析,以及工程材料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評估(LCA)的基本框架,為材料的可持續性選擇提供決策工具。 本書的特點在於其跨學科的廣度和材料性能分析的深度,它不僅僅是一本標準匯編,更是一部關於現代工程結構材料“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的綜閤性技術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