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了使我国的个体防护装备标准更好地付诸实施,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领导的支持下,在中国标准出版社同志们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将现行的个体防护装备标准汇编成册,以便国内外相关人士能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个体防护装备技术标准化现状,更系统地把握现阶段我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工作的水平,更切合实际地使用好现行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个体防护装备标准汇编(中)(第2版)》编辑过程中,我们首次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个体防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畴,选编进了少量运动休闲用个体防护装备的国家标准,其目的是期望对这一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加以推进。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工业用个体防护装备标准
手部防护
GB/T 12624—2009 手部防护 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GB/T 17622—2008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GB/T 18843—2002 浸塑手套
GB 24541—2009 手部防护 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AQ 6101—2007 橡胶耐油手套
AQ 6102—2007 耐酸(碱)手套
AQ 6103—2007 焊工防护手套
AQ 6104—2007 防X线手套
足部防护
GB 12011—2009 足部防护 电绝缘鞋
GB/T 20098—2006 低温环境作业保护靴通用技术要求
GB/T 20991—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鞋的测试方法
GB 20265—2006 耐化学品的工业用模压塑料靴
GB 20266—2006 耐化学品的工业用橡胶靴
GB 21146—2007 个体防护装备 职业鞋
GB 21147—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防护鞋
GB 21148—2007 个体防护装备 安全鞋
GB/T 28287——2012 足部防护 鞋防滑性测试方法
GB/T 28288—2012 足部防护 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GB/T 28409—2012 个体防护装备 足部防护鞋(靴)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指南
AQ 6105—2008 足部防护 矿工安全靴
AQ 6106—2008 足部防护 食品和医药工业防护靴
AQ/T 6108—2008 安全鞋、防护鞋和职业鞋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个体防护装备标准汇编(中)(第2版)》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其他相关领域,完全不涉及个体防护装备(PPE)的标准内容。 ---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兼论可持续性发展与结构耐久性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土木工程领域中,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建筑结构中的各类关键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加工工艺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现。全书共分六大部分,旨在为结构工程师、材料科学家以及从事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技术参考。 第一部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前沿 本部分详尽解析了现代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复杂性,重点阐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界面过渡区(ITZ)调控技术、自密实混凝土(SCC)的流动性与粘聚性平衡机制,以及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RCC)在提高抗裂性和韧性方面的应用。我们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矿物掺合料(如高炉矿渣、硅灰、偏硅酸盐)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长期耐久性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内容包括:新型外加剂对水化反应动力学的调控、再生骨料在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潜力与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水灰比和养护条件来优化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从而显著提升其抗渗透性、抗冻融循环能力和碳化抵抗力。本章特别关注了智能混凝土的概念,讨论了自修复技术和嵌入式传感系统在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中的集成应用。 第二部分:先进结构钢材与轻质合金 本章聚焦于对建筑和桥梁结构至关重要的金属材料。首先,对高强度、低合金钢材的冶金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是探讨了热机械控制过程(TMCP)对钢材晶粒细化和力学性能提升的作用。详细阐述了耐候钢(Corten Steel)的锈层形成机理及其长期防护性能的评估方法。在轻质合金方面,深入剖析了铝合金和镁合金在幕墙系统、预制构件和特殊结构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些材料在焊接、连接和防腐蚀处理方面的工程挑战。此外,书中还包括了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界面剪力连接件的设计理论、疲劳性能评估标准,以及在极端载荷(如地震和强风)作用下,金属结构件的塑性耗能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木结构工程与生物基复合材料 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工程木材。详细介绍了正交胶合木(CLT)的制造工艺、层间胶合强度测试方法以及其在多层建筑中的结构应用。探讨了工程木材的尺寸稳定性、防火性能的提升策略(如表面炭化保护层),以及防腐防虫处理技术的改进。同时,本书也对新型生物基复合材料,如竹材复合材料和农业废弃物为基体的结构板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性能对比分析,旨在指导设计者在结构设计中合理选用可再生材料。 第四部分:功能性高分子与防水材料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和基础设施防护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章系统介绍了高性能防水卷材(如TPO、PVC、APP改性沥青)的分子结构与耐候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屋面系统的防水设计、热老化机制及延伸率的长期衰减规律。此外,书中还详述了地质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如土工格栅、土工布在边坡稳定、路基增强和垃圾填埋场防渗体系中的应用规范,以及这些材料在不同酸碱度土壤环境中的化学稳定性测试方法。 第五部分: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材料 本部分侧重于对基础工程的材料科学。详细讨论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固结机理、最优配合比设计,以及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对注浆材料的流动性、扩散范围和早期强度进行了深入的力学和化学分析,特别是针对快速固化和低渗透性地层的特殊浆液配方。岩石力学方面,本书区分了不同岩体结构下的单轴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并引入了岩石质量指标(RQD)与工程地质评价体系的最新修订标准,为深基坑和隧道工程的围岩支护设计提供材料支撑。 第六部分:工程计量与质量控制标准概览 最后一部分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将材料性能转化为可量化的工程质量。本章简要概述了国际上主流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方法标准(如ASTM、EN等)的关键差异点,并侧重于对现场取样、试样制作和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控制。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评级的统计学基础、钢筋无损检测(NDT)技术的适用性分析,以及工程材料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LCA)的基本框架,为材料的可持续性选择提供决策工具。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跨学科的广度和材料性能分析的深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汇编,更是一部关于现代工程结构材料“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的综合性技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