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裴洞篇》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斐洞的回忆讲述苏格拉底临刑前一天的言行。苏格拉底与朋友和门徒进行灵魂不朽的谈话,从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谈话主题涉及到了自杀问题以及对灵魂存在的证明。
内页插图
目录
正文
精彩书摘
谈话人:艾克格拉底、裴洞
艾克格拉底:裴洞呵,苏格拉底在狱中服毒那一天的情况,你是亲自在场见到的,还是听什么人说的?
裴洞:是我亲眼所见,艾克格拉底。
艾克格拉底:那他临终前说了些什么,是怎样命终的?我很想知道这些。这些天我们甫留根本没人到雅典去,也好久没有客人从雅典来,能给我们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确切消息。我们只知道他饮毒服刑,此外别无所闻。
裴洞:你们也不知道那个案子是怎么审判的吗?
艾克格拉底:是啊,有人跟我们说起过,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案了判了好些时候才处决,觉得不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裴洞啊?
裴洞:那是出于偶然,艾克格拉底。恰好在审判的前一天,雅典人派往岱洛进香的船挂上了花环。
艾克格拉底:那是什么船呢?
裴洞:据雅典说,当年特叟带领十四个青年男女到克里特去,就是乘的这条船,它救了他们,也救了他。据说雅典人向阿波隆发下誓,如果这些人得救,他们就要每年派人到岱洛进香。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他们每年派人向神还愿。他们立下法律,在香期开始以后,城邦必须清净,不得将任何人处决,直到进香船从岱洛返航安抵本邦为止。偶遇逆风阻航,香期即需多日。香期开始之日,即阿波隆的祭师为香船船尾悬挂花环之时,这种仪式我说过
已在审判的前一天举行了。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苏格拉底于判决
后处决前在狱中度过了一段颇长的时间。
艾克格拉底:他死时的实际情况如何,裴洞?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他的哪些朋友当时在场?官方没有禁止他们前来,让他一人命终,并无朋辈相送吗?
裴洞:没有。有些人来了,实际上很多。
艾克格拉底:我希望你不吝赐教,把情况尽量详细地谈一谈,只要你不太忙。
裴洞:我不忙,很愿意跟你说一说。我最喜欢回忆苏格拉底,不管是自己谈,还是听别人说。
艾克格拉底:很好,裴洞,你会发现听你讲的人都跟你想法一样。你尽管仔细地给我们讲吧。
裴洞:拿我来说,当时觉得很特别。我并不感到面对至友临终吋的那种悲恸欲绝,因为这人显得非常幸福,艾克格拉底啊,他言淡举止都很安详,是很从容、很高尚地辞世的。因此我以为他之走向另一世界也是出于神意,他到了那里的时候会非常之好,有若天人。所以我并不感觉悲痛,不像人们临丧时自然流露的那样,同时我也不感到通常进行哲学讨论时的那种快乐,不像谈到哲学那样砍喜若狂。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笼罩着我,感到既乐又苦,因为心中想到我的朋友行将逝世了。我们这些在场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时而欢笑,时而悲泣,特别是我们中间的那位阿波罗多若,你是知道他的为人的。
艾克格拉底:当然知道。
裴洞:他几乎不能自制,我和其他的人都非常激动。
艾克格拉底:是哪些人在场呢,裴洞?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裴洞篇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斐多篇》是苏格拉底服刑那天,在雅典监狱里和一伙朋友的谈话;谈的是生与死的问题,主要谈灵魂。
评分
☆☆☆☆☆
只要灵魂占有了一件东西,这东西就有生命。生命有反面吗?有啊,死。找我们已经达到一致的意见,灵魂占有了一件东西,决不再容纳和着东西相反的东西,所以灵魂和死是不相容的。加入不朽是不可毁灭的,灵魂碰到了死,灵魂也不可能消灭。
评分
☆☆☆☆☆
京东好品质,绝对值得信赖。
评分
☆☆☆☆☆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
☆☆☆☆☆
1. 索因卡,一位改变世人对非洲印象与认识的文学大师,被西方评论界誉为“非洲的莎士比亚”。他的传奇经历、他的文学成就、他文字里的世界,告诉你非洲知识分子的情怀及另外一个非洲:不是《动物世界》,不是干旱饥荒,不是种族歧视,不是部落冲突……
评分
☆☆☆☆☆
一件东西如果不是复合的,就该始终如一,永不改变,复合的东西呢,经常在变化,从来不是同一个状态。我们且假定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一种是看不见的。人是看不见灵魂的。灵魂凭借肉体来观察的时候,凭肉体也就是凭肉体的听觉、视觉等种种感觉呀——这时候灵魂依靠的只是这种种感觉了,所以它就被肉体带进了变化无定的境界,就此迷失了方向,糊里糊涂、昏昏沉沉的像个醉汉。 可是灵魂独自思考的时候,就进入纯洁、永恒、不朽、不变的境界。它不受纠缠而自己做主的时候,就不再迷惘地乱跑,这种状态就叫智慧。
评分
☆☆☆☆☆
所谓愉快真是件怪东西!愉快总是莫名其妙地和痛苦在一起,看上来,愉快和痛苦好像是一对冤家,谁也不会同时和这两个一起相逢的。可是谁要是追求一个而追到了,就势必碰到那一个。
评分
☆☆☆☆☆
慷慨就义吗?这种死法真是让人悲哀啊
评分
☆☆☆☆☆
汉译世界名著之经典就不用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