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作者由红尘而悟“空”,对佛教的理解有许多不同于他人的见地:修行的路径,其实就是历红尘。认为《金刚经》就是佛祖留给众生的红尘修行宝典。
作者以《金刚经》为切入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从三十二个角度,详细解读了人们日常较为关注的一系列有关佛教的问题,读来新颖,耐人寻味。
拈花对谁笑
我爱的红尘,是佛教要看破的红尘。爱红尘与破红尘,是矛盾的。那学佛就要放弃红尘吗?
红尘太美,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美人如玉、稚子奶香、知己情重,还有扬名声、显父母的名利,都是美好、诱人的,如何看破?
在悟道成佛之前,释迦牟尼也曾被红尘深深困扰。据说,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七世纪(也有说是公元前十世纪),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宫,是一个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骑射、击剑能手。十六岁时,他和表妹耶输陀罗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一时期,悉达多太子过着奢华而舒适的生活,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尽管贵为王子,悉达多太子却淡泊富贵,深沉地思考人生。有一次,他坐在树下看农夫在农田里干活,只见农夫们汗水淋漓,埋头苦干,一面鞭打耕牛,一面用锄头翻土。当小虫从泥土里出现时,立刻遭到小鸟的突击,而小鸟又被凶猛的大鸟捉去吃掉。从这一场景中,悉达多太子体会到了世间每一个人都难以逃脱的环环相扣的痛苦。他还曾驾车出游,从城市东门出去,途中碰见一位老人,始知人会衰老,让悉达多太子的心情十分沮丧,再也没有兴致去玩,只好闷闷回到宫里。之后,他从南门出去,遇见了一个病人;从西门出去,又遇见有人死亡。悉达多太子亲眼看到这些清瘦、衰老、死亡的凄惨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这让他明白,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最后,悉达多太子在城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说出家可以解脱生老病死之痛,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一天夜里,悉达多太子在王宫中,无意间看到了熟睡的宫女们,有的鼾声大作,有的口流涎沫,让他觉得爱欲可厌,这促使他下决心放弃富贵。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悉达多太子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为了消解红尘烦恼,他立志要找到一个永远解脱痛苦的方法,不仅为自己,也为芸芸众生。
菩提树下,悉达多太子顿悟成佛,释怀于红尘。又经过多年的修行,悉达多成了佛祖。佛祖把自己去除“心魔”的经验总结出来,传于众人,这就是《金刚经》的缘起。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何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指金刚石,它最坚固,也最锐利;它最明净,也最璀璨。以金刚的属性来比喻佛经所讲的道理锐利、坚固、明净,能斩断一切烦恼。
般若:是梵语音译,因为没有适当的中国词汇可以翻译它,就翻译了它的读音。它的含义接近于“智慧”,但又是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的一种智慧—能了解生命的本源、本性,悟道成佛。如果一定要翻译这个词的话,就是“妙智慧”。
波罗蜜:亦为梵语,译为“到彼岸”。人生的河流,就是烦恼的河流,包括贪嗔痴、爱恨愁等各式各样的波浪。修行就如乘船,从凡夫红尘的此岸,渡到清净的彼岸。
经:中国的古汉语中也有这个词。梵语和汉语“经”字的本义,都是穿书所用的线。中国早期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印度早期的书是写在棕榈叶上的,“经”就是穿竹简和棕榈叶的绳子,引申为讲人生道理的典籍。在这里,也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
心是孕育快乐的母体,也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源。心出了问题,无边的痛苦,就会接踵而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用金刚(佛心)这个法宝降伏心魔,断除红尘中的所有烦恼,度到清净空明的彼岸。用现代的话说,《金刚经》就是直接针对人类烦恼、欲望的“心灵鸡汤”。
凡人感官上的红尘,是一个花花世界,功名、爱情、美貌、子女等等,都是人生的一出出戏,凡人太执迷于这精彩的演出,会惹来无尽的烦恼。
佛祖眼中的红尘,不仅仅是烦恼,还是成佛的必经修行路。佛教讲究“看破红尘”,但并不是“深山古刹,古卷青灯”地远离现实世界,而是从红尘中来,到红尘中去。如果离开红尘去修行佛法,那就无所谓“看破”与“看不破”了。
修行的路径,其实就是历红尘。从这个角度讲,《金刚经》就是佛祖留给众生的红尘修行宝典。那么,怎样读《金刚经》这本经典,才能明了佛祖普度众生的慈悲呢?佛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
一天,在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以美丽的金色菠萝花献佛,请佛祖说法。可是,佛祖却一言不发,只是用手拈金色菠萝花遍示与会者,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佛祖有个大弟子,叫迦叶。迦叶看见佛祖拈花,忽然“破颜微笑”。宗教法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破颜微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奇怪的是,佛祖见迦叶微笑,竟将金色菠萝花交给迦叶,并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了他无上的法门。
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言不发,其中的奥妙究竟何在?
佛祖所传示的,正是一种无言的心态。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没有任何语言,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意会比言传更能领悟佛法的本质,正如《高山》、《流水》之曲虽妙,没有知音,也只是犹如弹棉花般的声响。读《金刚经》,“拈花微笑”的心态最重要。佛祖以智慧凝结成的《金刚经》,就是那一朵金色菠萝花,不能把这美丽的花一瓣瓣撕下来去研究,而是要珍贵地把它拿在手中,用你的心去感知它、欣赏它、品读它,让它的美映照在你心中。
现代人,心为身囚,常被科技、食色和沉浮所累,如果我们能以《金刚经》的空妙智慧,来处理世间的种种烦恼,观看自己的内心,那么,烦恼也会变成菩萨,帮你修成正果。
沿着佛陀慈悲的眼光来看红尘,用迦叶尊者的心态来读《金刚经》,你就会走向佛陀。
所以,佛祖拈花,不妨多情?!
以为那一朵花正是佛祖要赠与你的。
你读《金刚经》的那一刻,正是佛祖拈花对你的那一刻,你会不会微笑呢?
……
一天夜里,悉达多太子在王宫中,无意间看到了熟睡的宫女们,有的鼾声大作,有的口流涎沫,让他觉得爱欲可厌,这促使他下决心放弃富贵。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悉达多太子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为了消解红尘烦恼,他立志要找到一个永远解脱痛苦的方法,不仅为自己,也为芸芸
评分 评分《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作者真实地写下了爱打扮的“我”、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的“我”、儒家弟子的“我”、学者的“我”、爱红尘的“我”,读《金刚经》这部佛教经典的最真感受,包括“我”的心动、“我”的迷惑。希望有缘的读者,因为这《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能有一时的体悟,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浮世上获得片刻宁静。
评分菩提树下,悉达多太子顿悟成佛,释怀于红尘。又经过多年的修行,悉达多成了佛祖。佛祖把自己去除“心魔”的经验总结出来,传于众人,这就是《金刚经》的缘起。
评分在悟道成佛之前,释迦牟尼也曾被红尘深深困扰。据说,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七世纪(也有说是公元前十世纪),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宫,是一个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骑射、击剑能手。十六岁时,他和表妹耶输陀罗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一时期,悉达多太子过着奢华而舒适的生活,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尽管贵为王子,悉达多太子却淡泊富贵,深沉地思考人生。有一次,他坐在树下看农夫在农田里干活,只见农夫们汗水淋漓,埋头苦干,一面鞭打耕牛,一面用锄头翻土。当小虫从泥土里出现时,立刻遭到小鸟的突击,而小鸟又被凶猛的大鸟捉去吃掉。从这一场景中,悉达多太子体会到了世间每一个人都难以逃脱的环环相扣的痛苦。他还曾驾车出游,从城市东门出去,途中碰见一位老人,始知人会衰老,让悉达多太子的心情十分沮丧,再也没有兴致去玩,只好闷闷回到宫里。之后,他从南门出去,遇见了一个病人;从西门出去,又遇见有人死亡。悉达多太子亲眼看到这些清瘦、衰老、死亡的凄惨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这让他明白,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最后,悉达多太子在城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说出家可以解脱生老病死之痛,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评分 评分写的很好,很喜欢,书质量不错。
评分《金刚经》,就是用金刚(佛心)这个法宝降服心魔,断除红尘中的所有烦恼,渡到清净空明的彼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直接针对人类烦恼、欲望的“心灵鸡汤”。
评分佛教不是宗教,《金刚经》也不是宗教理论。《金刚经》被佛门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完全是因为它是一种科学理论之大成,一个哲学体系之精粹,一个认识论上的方法论。
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